便捷开盖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1464发布日期:2020-01-10 21:0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便捷开盖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捷开盖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利用高速流通的空气将灰尘吸入后,混合有灰尘的空气进入分离器进行灰尘和气体的分离,分离获得的灰尘被收集在尘杯中,洁净空气则被排出吸尘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尘杯中的灰尘进行清理,以便后续打扫过程正常进行。但是,一般尘杯、分离器和把手等结构组装在一起。尘杯中灰尘的倾倒过程较复杂,操作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捷开盖式吸尘器,以提高尘杯中灰尘清理的便利性。

一种便捷开盖式吸尘器,包括尘杯、分离器、电机和把手,所述尘杯与所述分离器同轴设置,所述分离器的吸入端与所述尘杯连通,所述分离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电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电机的轴线与所述分离器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电机的轴线与所述分离器的轴线所在平面为基准面,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尾端,所述把手沿纵向设置位于所述基准面内,所述尘杯上远离所述分离器的一端设有杯盖,所述尘杯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杯盖开关的按钮,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尘杯的下方,所述按钮的按压方向沿着所述尘杯的径向,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基准面内。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便捷开盖式吸尘器,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尾端,且所述把手沿纵向设置位于所述基准面内,从而在打扫时,操作者手位于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的尾部,操作更加便利。而且基于所述电机的轴线与所述分离器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使得操作者握持的把手与所述尘杯的轴线呈一定夹角,即把手相对于尘杯和分离器向上翘起,使得握持所述把手用力过程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提高操作的舒适性。用于控制所述杯盖开关的按钮位于所述尘杯的下方,且所述按钮也位于所述基准面内,在需要开盖倾倒粉尘时,操作者一手握持所述把手,另一手拖住所述尘杯的下方,然后沿径向按压所述按钮,从而实现开盖过程。开盖过程舒适便捷,有效提高倒尘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还包括转接部和壳体,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电机外,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所述把手与所述壳体的侧周面连接,所述转接部连通在所述分离器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转接部上位于最上端的为狭窄部,所述转接部上位于最下端的为拉伸部,所述狭窄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拉伸部的宽度,由所述狭窄部到所述拉伸部的方向上所述转接部的宽度逐渐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均位于所述基准面内的中间握持部、两端的辅助握持部和连接部,所述中间握持部与所述壳体的尾端间隔设置,所述辅助握持部一端与所述中间握持部连接,所述辅助握持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周面连接,所述连接部连接在与所述电机的吸气口对应的位置,所述辅助握持部与所述侧周面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周面上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还包括多个用于为所述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池,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多个电池安装位,多个电池安装位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电池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电池安装位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电池以所述基准面为基准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上用于握持的手柄的轴向与所述尘杯的径向之间的交角为5°~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尘杯铰接,所述杯盖的第二位置设有倒钩,所述尘杯上设有与所述倒钩匹配的固定位,所述倒钩能够勾在所述固定位,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均位于所述按钮与所述把手所在的平面内,当所述倒钩勾在所述固定位时,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方,所述按钮包括相互连接的按压部和作用部,所述作用部延伸到所述固定位,所述按压部被沿所述尘杯的径向按压时,所述作用部作用在所述倒钩上将所述倒钩从所述固定位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的杯壁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从所述尘杯的端面沿所述尘杯的轴向向靠近所述分离器的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尘杯的下方,形成所述安装腔且位于外周的壳体为辅助壳体,所述辅助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按压部突出在所述通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中设有第一弹性件,按钮上位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作用部之间的部分为中间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辅助壳体与所述中间连接部之间,所述中间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尘杯固定的第一转接点,所述第一转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按压部之间,所述固定位为固定凸起,形成所述安装腔且位于内周的壳体为内层壳体,所述固定凸起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上,当所述倒钩伸入所述安装腔中勾在所述固定凸起上时,所述作用部位于所述倒钩靠近所述内层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钩上与所述作用部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朝向所述内层壳体,在所述倒钩的前端形成尖角,所述作用部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导向面,使得所述作用部形成尖角能够插在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内层壳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部为弯折结构,使得所述中间连接部上靠近所述按压部的部分和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内层壳体之间具有让位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中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辅助壳体上靠近所述倒钩的位置设有挡件,所述挡件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固定位,所述按钮包括杆件和位于所述杆件中部的按压部,所述杆件沿轴向设置,所述杆件上靠近所述挡件的一端为所述作用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杆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壳体连接,所述杆件上设有与所述尘杯固定的第二转接点,所述第二转接点位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当所述倒钩伸入所述安装腔中勾在所述挡件上时,所述作用部位于所述倒钩靠近所述辅助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钩上与所述作用部相对的侧面为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朝向所述辅助壳体,在所述倒钩的前端形成尖角,所述作用部上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二导向面,使得所述作用部形成尖角能够插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辅助壳体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杯盖打开状态下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便捷开盖式吸尘器;11、把手;111、中间握持部;112、辅助握持部;113、连接部;12、尘杯;121、固定凸起;122、挡件;123、安装腔;1231、辅助壳体;1232、内层壳体;1233、第一弹性件;1234、第二弹性件;13、分离器;14、壳体;141、出气口;15、杯盖;151、第一位置;152、第二位置;153、倒钩;16、按钮;161、按压部;162、作用部;163、中间连接部;1631、第一转接点;164、杆件;1641、第二转接点;17、转接部;171、狭窄部;172、拉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捷开盖式吸尘器10,包括尘杯12、分离器13、电机和把手11,所述尘杯12与所述分离器13同轴设置,所述分离器13的吸入端与所述尘杯12连通,所述分离器13的出气端与所述电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电机的轴线与所述分离器13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电机的轴线与所述分离器13的轴线所在平面为基准面,所述把手11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尾端,所述把手11沿纵向设置位于所述基准面内。

所述尘杯12上远离所述分离器13的一端设有杯盖15,所述尘杯12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杯盖15开关的按钮16,所述按钮16位于所述尘杯12的下方,所述按钮16的按压方向沿着所述尘杯12的径向,所述按钮16位于所述基准面内。

在打扫时,操作者手位于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10的尾部,操作更加便利。而且基于所述电机的轴线与所述分离器13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使得操作者握持的把手11与所述尘杯12的轴线呈一定夹角,即把手11相对于尘杯12和分离器13向上翘起,使得握持所述把手11用力的过程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提高操作的舒适性。用于控制所述杯盖15开关的按钮16位于所述尘杯12的下方,且所述按钮16也位于所述基准面内,在需要开盖倾倒粉尘时,操作者一手握持所述把手11,另一手拖住所述尘杯12的下方,然后沿径向按压所述按钮16,从而实现开盖过程。在按压所述按钮16实现开盖的过程中,双手均承受着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10的重量,双手将重量分担,有效防止了握持把手11的手产生疲劳感。而且,基于所述把手11相对于尘杯12和分离器13向上翘起,操作者握持所述把手11的手提供纵向上的作用力的角度合适,使得开盖过程中双手受力均衡,受到的扭矩更小,舒适性更佳。开盖过程舒适便捷,有效提高倒尘的便利性。本文中所述的下方是指图1和图2视角下的下方。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16的按压方向与所述把手11上用于握持的手柄的轴向之间的交角为5°~30°。即所述把手11上用于握持的手柄的轴向与所述尘杯12的径向之间的交角为5°~30°。

当所述把手11包括所述中间握持部111时,所述手柄的轴向即所述中间握持部111的轴向。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10还包括转接部17和壳体14,所述壳体14罩设在所述电机外,所述壳体14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所述把手11与所述壳体14的侧周面连接,所述转接部17连通在所述分离器13与所述壳体14之间,所述转接部17上位于最上端的为狭窄部171,所述转接部17上位于最下端的为拉伸部172,所述狭窄部171的宽度小于所述拉伸部172的宽度,由所述狭窄部171到所述拉伸部172的方向上所述转接部17的宽度逐渐增加。

基于所述壳体14与所述分离器13非同轴设置,因此利用所述转接部17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接部17的宽度在由所述狭窄部171到所述拉伸部172的方向上逐渐增加,以满足所述把手11与所述分离器13之间呈夹角设置的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11包括均位于所述基准面内的中间握持部111、两端的辅助握持部112和连接部113,所述中间握持部111与所述壳体14的尾端间隔设置,所述辅助握持部112一端与所述中间握持部111连接,所述辅助握持部1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113与所述壳体14的侧周面连接,所述连接部113连接在与所述电机的吸气口对应的位置,所述辅助握持部112与所述侧周面间隔设置。

本文中所述连接部113连接在与所述吸气口对应的位置,是指所述壳体14上与所述连接部113连接的位置和所述吸气口位于同一个横截面上,使得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把手11与所述电机一起围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圈,且所述把手11将所述电机包容在内侧,所述把手11与所述电机之间的间隙供操作者手穿过。

使用的过程中,操作者直接握持在所述把手11上,基于所述把手11位于所述壳体14的尾端,操作者手部与地面之间距离较长,操作更加便利。而且所述辅助握持部112延伸到与所述电机的吸气口对应的位置,从而在实现所述中间握持部111与所述电机间隔便于握持的同时,可以使得所述中间握持部111与所述电机之间的间距有效得到控制。即所述把手11在轴向上向所述壳体14后方延伸的长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节省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10的空间占用率。且所述把手11通过所述辅助握持部112和所述连接部113协同作用,使得把手11的作用力是作用在所述壳体14上与所述电机吸气口对应的位置,即着力点远离所述电机尾端,从而使得操作过程中所需作用的力较小,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而且,基于所述辅助握持部112与所述侧周面之间间隔设置,在需要抬举的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双手握持所述辅助握持部112112,从而使得抬举作用力较小,操作更加便利。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握持部112沿轴向设置,所述辅助握持部112与所述侧周面之间的间距为侧向距离,所述中间握持部111与所述电机尾端的距离为轴向距离,所述侧向距离与所述轴向距离相等。

即为操作者提供的握持所述中间握持部111和辅助握持部112的握持空间相同,无论在吸尘时握持所述中间握持部111,还是在抬举时握持所述辅助握持部112,其便利性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4的侧周面上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两个连接部113之间。

所述壳体14将所述电机保护在内,所述把手11的连接部113则与所述壳体14的侧周面连接,从而将力作用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上。所述壳体14侧周面设置的出气口供所述电机排出的清洁空气通过。将其设置在侧周面,且位于两个连接部113之间,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气体不会吹在操作者手上。同时也避免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气体导致地面污尘扬起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捷开盖式吸尘器10还包括多个用于为所述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池,所述壳体14的内侧面设有多个电池安装位,多个电池安装位沿所述壳体14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电池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电池安装位中。

将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14中,使得电池位于整个手持式吸尘器的尾端,从而将整体重量集中在靠后的位置,使得操作者手部所受的力矩较小,操作更加便利。

而且,为了进一步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省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电池以所述纵向平面为基准对称分布。

当操作者握持所述中间握持部111时,电池均布在所述基准面的两侧,使得受力更加均衡,不会出现向一边侧倒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杯盖15的第一位置151与所述尘杯12铰接,所述杯盖15的第二位置152设有倒钩153。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尘杯12上设有与所述倒钩153匹配的固定位,所述倒钩153能够勾在所述固定位。所述第一位置151和所述第二位置152均位于所述按钮16与所述把手11所在的平面内,当所述倒钩153勾在所述固定位时,所述第二位置15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151的下方。

即在内盖关闭时,所述第一位置151与所述第二位置152位于纵向平面内。在开盖时,当所述倒钩153与所述固定位脱离后,所述杯盖15以所述第一位置151为铰接点向上翻转。所述尘杯12中的灰尘则顺着所述尘杯12的杯壁倒出。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16包括相互连接的按压部161和作用部162,所述作用部162延伸到所述固定位,所述按压部161被沿所述尘杯12的径向按压时,所述作用部162作用在所述倒钩153上将所述倒钩153从所述固定位脱离。

即在开盖时,沿径向用力按压所述按压部161,与所述按压部161连接的作用部162则发生相应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倒钩153从所述固定位脱离。

具体地,所述作用部162作用在所述倒钩153上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其能够使得所述倒钩153脱离所述固定位即可。

同样,所述固定位的设置位置,以及所述倒钩153与所述固定位的作用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12的杯壁上设有安装腔123,所述安装腔123从所述尘杯12的端面沿所述尘杯12的轴向向靠近所述分离器13的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腔123位于所述尘杯12的下方,即在图3至图6所示视角下,所述安装腔123形成在所述尘杯12的下部分。形成所述安装腔123且位于外周的壳体14为辅助壳体1231,所述辅助壳体1231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钮16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23中,所述按压部161突出在所述通孔中。

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用于按压所述按钮16的手可以托在所述辅助壳体1231的下方,然后按压突出所述通孔的按压部161,实现开盖过程。所述按钮16被保护在所述安装腔123中。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23中设有第一弹性件1233,按钮16上位于所述按压部161与所述作用部162之间的部分为中间连接部163,所述第一弹性件1233连接在所述辅助壳体1231与所述中间连接部163之间。所述中间连接部163上设有与所述尘杯12固定的第一转接点1631,所述第一转接点1631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233与所述按压部161之间。从而在按压所述按压部161时,按钮16以所述第一转接点1631为基点转动,即所述按压部161向内按压,所述作用部162向外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位为固定凸起121,形成所述安装腔123且位于内周的壳体14为内层壳体1232,所述固定凸起121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1232上,当所述倒钩153伸入所述安装腔123中勾在所述固定凸起121上时,所述作用部162位于所述倒钩153靠近所述内层壳体1232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1233处于压缩状态。

即如图4所示,当所述内盖处于盖紧状态时,所述按钮16的作用部162位于所述倒钩153靠近所述内层壳体1232的一侧,同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233处于压缩状态为所述按钮16提供向所述内层壳体1232抵压的力,从而确保所述作用部162与所述倒钩153的以上相对位置。

在需要开盖时,按下所述按压部161,所述按钮16以所述第一转接点1631为基点转动,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1233的抵压力,使得所述作用部162向外翘,进而将位于所述作用部162外侧的所述倒钩153向外移动,脱离所述固定凸起121,完成开盖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钩153上与所述作用部162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朝向所述内层壳体1232,在所述倒钩153的前端形成尖角,所述作用部162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一导向面,使得所述作用部162形成尖角能够插在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内层壳体1232之间。

在开盖过程中,当所述作用部162移动翘起时,所述第一导向面为所述第一倾斜面提供导向作用确保开盖过程顺利完成。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部163为弯折结构,使得所述中间连接部163上靠近所述按压部161的部分和所述按压部161与所述内层壳体1232之间具有让位间隙。从而,当按下所述按压部161时,所述按压部161能够向所述让位间隙中退让,以便按压过程顺利进行。

可选地,也可以通过在所述内层壳体1232中对应的位置设置凹陷为所述按压部161提供让位空间。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安装腔123中设有第二弹性件1234,所述辅助壳体1231上靠近所述倒钩153的位置设有挡件122,所述挡件122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固定位,所述按钮16包括杆件164和位于所述杆件164中部的按压部161,所述杆件164沿轴向设置,所述杆件164上靠近所述挡件122的一端为所述作用部162,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的一端与所述杆件16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壳体1231连接,所述杆件164上设有与所述尘杯12固定的第二转接点1641,所述第二转接点1641位于所述按压部16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之间。当所述倒钩153伸入所述安装腔123中勾在所述挡件122上时,所述作用部162位于所述倒钩153靠近所述辅助壳体1231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处于拉伸状态。

当按压所述按压部161时,所述杆件164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1234的拉伸力,向靠近所述内层壳体1232的方向移动,进而所述作用部162将所述倒钩153向靠近所述内层壳体1232的方向挤压,使得所述倒钩153脱离所述挡件122,完成开盖过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倒钩153上与所述作用部162相对的侧面为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朝向所述辅助壳体1231,在所述倒钩153的前端形成尖角,所述作用部162上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二导向面,使得所述作用部162形成尖角能够插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辅助壳体1231之间。

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导向面的设置类似,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设置,为所述作用部162与所述倒钩153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导向,以便于倒钩153完成与所述固定位的脱离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