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箱组件及具有该水箱组件的蒸制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4794发布日期:2020-06-23 18:3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箱组件及具有该水箱组件的蒸制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蒸制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箱组件及具有该水箱组件的蒸制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蒸箱中的水箱组件一般设置在内胆的右侧,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和水箱座,水箱完全嵌装在水箱座中。例如专利号为zl201620697278.3(授权公告号为cn2060801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烤箱,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烹饪腔、开合于烹饪腔前端敞口的箱门和水箱,所述烹饪腔的一侧设有水箱座,所述水箱可拆卸的安装在水箱座上。

现有的蒸制烹饪装置(例如电蒸箱、蒸烤一体机、蒸微一体机等)的水箱组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水箱完全嵌入水箱座中,若用户想拿取水箱,则需要将手伸入水箱座中,拿取不方便;(2)为了保证设计相对容易抓取的把手,水箱宽度需要满足一定的较宽尺寸,进而会相应减少烹饪内腔的空间,从而会减少顾客烹饪的食物量,影响用户体验;(3)烹饪过程中,如果机器提示水箱需要加水,此时蒸汽量较大,内胆温度较高,用户抓取水箱时容易造成烫伤;(4)水箱上带有密封圈、在拉取水箱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进而导致漏水现象发生,导致机器报错,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水箱组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水箱安装稳固且操作准确的水箱组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注水及出水方便的水箱组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水箱组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水箱组件的蒸制烹饪设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第一、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和水箱座,该水箱通过开设在水箱一侧的开口而嵌装在水箱座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弹出机构,水箱座的另一侧开设有安装口并设置有上述水箱弹出机构,该水箱弹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水箱座内腔中的运动支架和设置在水箱座外的弹性复位结构,该运动支架的上端与水箱座转动连接,弹性复位结构设置在水箱座的外侧且相对于水箱座由上至下倾斜设置,上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外壳,该外壳的上端的两侧分别与上述安装口的侧壁铰接,该外壳中分别设置有主动件、从动件、复位弹簧以及限位部,主动件的一端通过上述安装口与运动支架外侧端的中部铰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面,从动件的一端具有与上述第一配合面相对并能与该第一配合面配合转动而使从动件转动的第二配合面,而另一端与上述复位弹簧接触而使该复位弹簧被限位在从动件与外壳的对应内壁之间,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的状态下,上述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距离最近,且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脱离,从动件被上述限位部限位,上述复位弹簧处于最大势能状态;水箱完全弹出于水箱座的状态下,上述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距离最远,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对,从动件与上述限位部相脱离,上述复位弹簧处于最小势能状态。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外形呈套筒状,其上端开口而下端封闭且该下内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台,上述主动件和从动件沿外壳的长度方向上下嵌装在外壳的内腔中,该主动件和从动件为圆柱状的杆件,上述复位弹簧被限位在从动件与上述安装台之间,上述主动件的下端设置有上述第一配合面,而从动件的上端设置有上述第二配合面,该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均为弧形面,且两者的弧形方向相反,从动件的上端还设置有朝上凸起的限位凸块,当水箱被推入水箱座时,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接触,第二配合面相对第一配合面转动,上述限位凸块与上述限位凸筋相抵,上述从动件被限位,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状态下,按压水箱,第二配合面接触相对第一配合面转动或者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接触且第二配合面相对第一配合面转动,上述限位凸块与上述限位凸筋相脱离,水箱被弹出。这样通过主动件的第一配合面与从动件的第二配合面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实现从动件以其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进而实现限位凸块与限位凸筋的相抵和脱离,实现对从动件的解锁和锁定,继而实现对水箱的限位和弹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面沿主动件的下端周向间隔均设,第二配合面和限位凸块分别沿从动件的上端周向间隔均设,各第一配合面沿主动件下端周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及该第二配合面的其中一块相邻的限位凸块沿从动件上端周向的长度相匹配,第一配合面包括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该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形成朝上凹陷的夹角,而上述第二配合面由上述限位凸块朝其另一端由下向上旋升,上述各限位凸块分别低于各第二配合面的最高处。通过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如上设计,能使主动件更好地驱动从动件转动,并在从动件旋转过程中更好地实现限位凸块与限位部的相抵与脱离,进而更好地实现对从动件的锁定和解锁。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沿外壳的内周面间隔均设,且各限位部分别沿外壳的轴向延伸并分别短于外壳的长度,所述主动件的下端外周面形成沿周向外凸并沿轴向朝下延伸至主动件下端面下方的第一配合套筒,该第一配合套筒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第一滑槽,各第一滑槽均沿第一配合套筒的轴向上下贯穿设置并与上述限位部一一对应,且各第一滑槽始终嵌装在对应的限位部上,各第一滑槽均能沿对应的限位部上下滑动,而相邻的第一滑槽之间形成第一配合块,各第一配合块的下端面形成上述第一配合面,上述从动件的上端外周面形成周向外凸并沿轴向朝上延伸至从动件上端面上方的第二配合套筒,该第二配合套筒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第二滑槽,各第二滑槽均沿第二配合套筒的轴向上下贯穿设置并与上述限位部一一对应,各第二滑槽均能沿对应的限位部上下滑动,而相邻的第二滑槽之间形成第二配合块,该第二配合块的上端面分别形成上述第二配合面及其对应的上述限位凸块,且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的状态下,各第二滑槽与对应的限位部脱离而各限位凸块的上端与对应的限位部的下端相抵,水箱推出状态下,各限位凸块与对应的限位部相互错位,而各第二滑槽分别嵌装在对应的限位部上。这样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的状态下,按压水箱,主动件的各第一滑槽嵌套在对应的限位部上,从动件的各限位凸块分别与对应的限位部相抵,按压水箱时,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互作用,从动件转动,各第二滑槽嵌套至对应的限位部上,从动件在复位弹簧的势能作用下沿各限位部上移推动主动件,主动件作用于运动支架,运动支架推动水箱,水箱从水箱座弹出。水箱推出状态下,朝水箱座方向推动水箱,各第一滑槽和各第二滑槽分别嵌套在对应的限位部上,主动件沿各限位部下移,并推动从动件下移,当各第二滑槽完全脱离对应的限位部时,第二配合面相对于第一配合面转动,各限位凸块分别与对应的限位部相抵,从动部被限位,复位弹簧处于最大势能状态,水箱限位在水箱座中。

进一步,各所述限位部的下端面均为斜面,相应地,各限位凸块的上端面也均为斜面。从而能使各限位部的下端与限位凸块的上端能更好地相抵与相脱离。

为进一步促进各限位部的下端与限位凸块的上端的相抵与相脱离,各所述限位凸块的上端面分别朝上凸起,并分别包括由下至上朝上旋升的第一弧形斜面和由上至下朝下旋降的第二弧形斜面。

进一步,所述运动支架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轴,各连接轴上分别安装有导向滑轮,而水箱座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朝上凹陷的弧形的滑孔,各导向滑轮分别嵌装在对应的滑孔中并能沿该滑孔长度方向来回滑动,且当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的状态下,各导向滑轮分别位于对应滑孔的一端,而当水箱充分外露水箱座的状态下,各导向滑轮分别位于对应滑孔的另一端。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运动支架相对于水箱座的转动,同时通过滑孔能对导向滑轮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运动支架的转动的限位,继而实现对水箱的弹出以及推入的限位,避免水箱过度动作。

进一步,为解决上述第三、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水箱座的顶壁上开设有旋转口,该旋转口的第一端安装有输水管,上述水箱的顶壁上开设有注水口,还包括驱动机构,上述输水管能横向放置,或者,该输水管的第二端能在该驱动机构带动下相对于其第一端转动并依次通过上述旋转口和注水口而旋入水箱并竖向设置在该水箱的内腔中,且其上端外露于上述注水口。这样当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的状态下,通过该输水管的上端口外接出水管路,即能向烹饪装置的蒸汽发生装置输送产生蒸汽所需的水,无需在水箱上另设出水口以及设置出水接头,水箱移出或移入水箱座的过程中,该输水管横向放置,从而能保证水箱相对于水箱座的顺利移动,当水箱从水箱座移出时,该输水管能在旋转机构作用下重新旋入水箱内腔中并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在输水管的上端口外接水源即能实现对水箱的加水,无需在水箱上另设注水口和密封注水口所需的密封件,完全避免了该密封件在反复启闭操作以及水箱相对于水箱座移动过程中磨损,从而能有效延长水箱组件的使用寿命。可见,本发明中的水箱组件,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同一个部件能同时实现水箱注水和出水操作。

进一步,所述输水管横向放置,该输水管位于上述注水口的上方或该注水口中。

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在水箱中另设水位测量设备,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输水管竖直状态下,其下端与水箱内底面的距离为10mm~15mm。这样无需另设水位测量设备,当水箱内腔中的水位低于输水管的下端时,出水泵即会发出低水位信号,机器即会提醒用户加水。

进一步,所述水箱和水箱座的外形均为方形,上述旋转口的外形呈长条状并沿水箱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旋转口的一端安装有安装座,上述输水管的第一端横向穿连在该安装座上,上述驱动机构能驱动该安装座转动,上述输水管沿旋转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输水管的第二端的竖向投影位于该旋转口中,上述注水口的外形呈长条状并沿水箱的长度方向开设,且该注水口与上述旋转口上下相对设置。通过如上设置能使输水管更加顺利地依次通过旋转口、注水口而旋入水箱中,同时也能更加顺利地依次通过注水口、旋转口从水箱中旋出。

为避免水箱相对于水箱组移动过程中,水箱中的水从注水口溢出,所述水箱的顶壁沿其长度方向朝下凹陷而形成注水凹槽,上述注水口开设在该注水凹槽的底壁上。

为进一步避免水箱相对于水箱座移动过程中,水箱中的水溢出,所述注水凹槽的开口形状呈长条状,且其两端分别呈圆弧状,注水凹槽的截面均呈圆弧状,上述注水口的形状与该注水凹槽的开口形状相同。圆滑的槽面能进一步促进液体的贴壁作用,从而促进从注水口外溢的水回流至水箱中,继而进一步避免水从水箱中溢出。

进一步,所述旋转口的一端朝外扩口而形成安装缺口,该安装缺口两侧分别固定有铰接支座,上述安装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旋转轴,各旋转轴分别与对应的铰接支座铰接,上述驱动机构能驱动该旋转轴转动,上述安装座的竖向投影位于该安装缺口中。设置用于安装输水管的安装座,通过安装座的旋转来实现输水管的旋转,能提高输水管安装的稳固性以及进一步促进输水管旋转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以及旋转齿轮,上述主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上述旋转齿轮安装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且该旋转齿轮与上述主动齿轮相啮合。这样通过该驱动机构即能实现安装座的旋转,进而实现输水管的旋转。

为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水箱组件的蒸制烹饪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弹出机构,该水箱弹出机构包括运动支架和弹性复位结构,该弹性复位结构包括主动件、从动件、复位弹簧以及限位部,水箱被推入水箱座时,水箱作用于运动支架,运动支架带动主动件朝从动件方向移动,从动件被推动而挤压复位弹簧,通过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配合运动,从动件转动而被上述限位部限位,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脱离,上述复位弹簧处于最大势能状态,水箱完全容置于水箱座的状态下,按压水箱,水箱作用于运动支架,运动支架带动主动件推动从动件,通过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配合运动,从动件转动而消除限位部对其限位作用,复位弹簧释能而通过从动件推动主动件,主动件推动运动支架,运动支架将水箱推出。可见,本发明中的水箱组件通过设置水箱弹出机构,无需伸入水箱座抓取水箱的把手,轻轻推压水箱外部即能使水箱自动弹出,不仅方便用户拿取水箱座中的水箱,而且能有效避免用户被烫伤,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主动件的第一配合面与从动件的第二配合面的配合运动能有效地实现水箱弹出及推入状态的转换,并且在水箱弹出过程中,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力、第一配合面以及第二配合面的协同作用推动水箱从水箱座中弹出,而通过限位部、从动件以及复位弹簧的协同作用来促进水箱稳固地设置在水箱座中,即本发明通过上述水箱弹出机构不仅实现了水箱在水箱座中的稳固设置,避免水箱从水箱座误弹出,而且也实现了水箱从水箱座中的有效弹出,保证了水箱按压弹出操作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蒸制烹饪设备(例如蒸箱、蒸烤一体机或蒸微一体机等)包括水箱组件,该水箱组件包括水箱2和水箱座1,该水箱2通过开设在一侧的开口11而嵌装在水箱座1的内腔中而水箱座1的另一侧开设有安装口13并设置有水箱弹出机构。

上述水箱座1的顶壁上开设有旋转口12,该旋转口12的第一端安装有输水管3,上述水箱2的顶壁上开设有注水口21。进一步,还包括驱动机构4,上述输水管3能横向放置,或者,该输水管3的第二端能在该驱动机构4带动下相对于其第一端转动并依次通过上述旋转口12和注水口21而旋入水箱2并竖向设置在该水箱2的内腔中,且其上端外露于上述注水口21。这样当水箱2完全容置于水箱座1的状态下,通过该输水管3的上端口外接出水管路,即能向烹饪装置的蒸汽发生装置(例如外置蒸汽发生器或者内置的加热盘等)输送产生蒸汽所需的水,无需另外在水箱2上开设出水口以及设置出水接头,水箱2移出或移入水箱座1过程中,该输水管3横向放置,从而能保证水箱2相对于水箱座1的顺利移动,当水箱2从水箱座1中移出时,该输水管3能在驱动机构4作用下重新旋入水箱2内腔中并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在输水管3的上端外接水源即能实现对水箱2的加水,这样无需另外在水箱2上开设现有的注水口和密封该注水口所需的密封件,避免了密封件在反复启闭操作以及水箱2相对于水箱座1移动过程中的磨损,从而能有效延长水箱组件的使用寿命。可见,本发明中的水箱组件,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同一个部件能同时实现对水箱2的注水和出水操作。此外,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在水箱2中另设水位测量设备来监测水箱的水位,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输水管3竖直状态下,其下端与水箱2内底面的距离为10mm~15mm。这样无需另设水位测量设备,当水箱2内腔中的水位低于输水管3的下端时,出水泵即会发出低水位信号,机器即会提醒用户加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水箱2和水箱座1的外形均为方形,上述旋转口12的外形呈长条状并沿水箱座1的长度方向开设,旋转口12的一端安装有安装座31,上述输水管3的第一端安装在该安装座31上,上述驱动机构4能驱动该安装座31转动,上述输水管3沿旋转口12的长度方向延伸,输水管3横向放置状态下,输水管3的第二端的竖向投影位于该旋转口12中,上述注水口21的外形呈长条状并沿水箱2的长度方向开设,且该注水口21与上述旋转口12上下相对设置。通过如上设置能能使输水管3更顺利地依次通过旋转口12、注水口21而旋入水箱2中,同时也能更顺利地依次通过注水口21、旋转口12从水箱2中旋出。进一步,旋转口12的一端朝外扩口而形成安装缺口121,该安装缺口121两侧分别固定有铰接支座14,上述安装座3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旋转轴311,各旋转轴311分别与对应的铰接支座14铰接,上述驱动机构4能驱动该旋转轴311转动,上述安装座31的竖向投影位于该安装缺口121中,本实施例中,输水管3横向放置时,该输水管3位于上述注水口21的上方。

此外,本实施例中,水箱2的顶壁沿其长度方向朝下凹陷而形成注水凹槽20,上述注水口21开设在该注水凹槽20的底壁上,从而能避免水箱2相对于水箱座移动过程中,水箱2中的水从注水口21溢出。进一步,注水凹槽20的开口11形状呈长条状,且其两端分别呈圆弧状,注水凹槽20的截面均呈圆弧状,上述注水口21的形状与该注水凹槽20的开口11形状相同。圆滑的注水凹槽20槽面能进一步促进水的贴壁作用,从而能促进从注水口21外溢的水回流至水箱2中,继而进一步避免水从水箱2中溢出。

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未示出)、主动齿轮41以及旋转齿轮42,上述主动齿轮41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上述旋转齿轮42安装在其中一根旋转轴311上,且该旋转齿轮42与上述主动齿轮41相啮合。这样通过该驱动机构4即能实现安装座31的旋转,进而实现输水管3的旋转。

上述水箱弹出机构包括活动限位在水箱座1内腔中的运动支架5和设置在水箱座1外的弹性复位结构6,该运动支架5的上端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转轴91与水箱座1转动连接,弹性复位结构6设置在水箱座1的外侧且相对于水箱座1由上至下倾斜设置,上述弹性复位结构6包括外壳61,上述安装口13的外侧围设有安装框130,上述外壳61的上端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转轴92与上述安装框130的两侧侧壁铰接,该外壳61中分别设置有主动件62、从动件63、复位弹簧64以及限位部611,主动件62的一端穿设在上述安装口13中并通过第三转轴93与运动支架5外侧端的中部铰接,另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面624,从动件63的一端具有与上述第一配合面624相对的第二配合面634,而另一端与上述复位弹簧64接触而使该复位弹簧64被限位在从动件63与外壳61的对应内壁之间,水箱2被推入水箱座1时,水箱2作用于运动支架5,运动支架5带动主动件62朝从动件63方向移动,从动件63被推动而挤压复位弹簧64,通过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的配合运动,从动件63转动而被上述限位部611限位,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相脱离,上述复位弹簧64处于最大势能状态;水箱2完全容置于水箱座1的状态下,按压水箱2,水箱2作用于运动支架5,运动支架5带动主动件62推动从动件63方向,通过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的配合运动,从动件63转动而消除限位部611对其限位作用,复位弹簧64释能而通过从动件63推动主动件62,主动件62推动运动支架5,运动支架5将水箱2推出。可见,本发明中的水箱组件通过设置水箱弹出机构,无需伸入水箱座1抓取水箱2的把手,轻轻推压水箱2外部即能使水箱2自动弹出,不仅方便用户拿取水箱座1中的水箱2,而且能有效避免用户被烫伤,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主动件62的第一配合面624与从动件63的第二配合面634的配合运动能有效地实现水箱2推出和推入状态的转换,并且在水箱2推出过程中,通过复位弹簧64的弹性力、第一配合面624以及第二配合面634的协同作用推动水箱2从水箱座1中弹出,而通过限位部611、从动件63以及复位弹簧64的协同作用来促进水箱2稳固地容置在水箱座1中,即本发明通过上述水箱弹出机构能同时实现了水箱2在水箱座1中的稳固设置,避免水箱2从水箱座1中误弹出,同时也实现了水箱2从水箱座1的有效弹出,保证了水箱2按压弹出操作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外壳61的外形呈套筒状,其上端开口而下端封闭且该下内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台612,上述主动件62和从动件63沿外壳61的长度方向上下嵌装在外壳61的内腔中,该主动件62和从动件63为圆柱状的杆件,上述复位弹簧64被限位在从动件63与上述安装台612之间,上述主动件62的下端设置有上述第一配合面624,而从动件63的上端设置有上述第二配合面634,该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均为弧形面,且两者的弧形方向相反,从动件63的上端还设置有朝上凸起的限位凸块635,当水箱2被推入水箱座1时,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接触,第二配合面634相对第一配合面624转动,上述限位凸块635与上述限位部611相抵,上述从动件63被限位,水箱2完全容置于水箱座1中;水箱2完全容置于水箱座1状态下,按压水箱2,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接触,第二配合面634相对第一配合面624转动,上述限位凸块635与上述限位部611相脱离,水箱2被弹出。这样通过主动件62的第一配合面624与从动件63的第二配合面634的相互配合作用下,能实现从动件63以其中心轴为中心的转动,进而实现限位凸块635与限位部611的相抵和脱离,进而实现对从动件63的解锁和锁定,继而实现对水箱2的限位和弹出。

进一步,第一配合面624沿主动件62的下端周向间隔均设,第二配合面634和限位凸块635分别沿从动件63的上端周向间隔均设,各第一配合面624沿主动件62下端周向的长度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634及该第二配合面634的其中一块相邻的限位凸块635沿从动件63上端周向的长度相匹配,第一配合面624包括第一弧面6241和第二弧面6242,该第一弧面6241和第二弧面6242形成朝上凹陷的夹角,而上述第二配合面634由上述限位凸块635朝其另一端由下向上旋升,上述各限位凸块635分别低于各第二配合面634的最高处。通过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的如上设计,能使主动件62更好地驱动从动件63转动,并在从动件63旋转过程中更好地实现限位凸块635与限位部611的相抵与脱离,进而更好地实现对从动件63的锁定和解锁。

再进一步,限位部611沿外壳61的内周面间隔均设,且各限位部611分别沿外壳61的轴向延伸并分别短于外壳61的长度,所述主动件62的下端外周面形成沿周向外凸起并沿轴向朝下延伸至主动件62下端面下方的第一配合套筒621,该第一配合套筒621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第一滑槽622,各第一滑槽622均沿第一配合套筒621的轴向上下贯穿设置并与上述限位部611一一对应,且各第一滑槽622始终嵌装在对应的限位部611上,各第一滑槽622均能沿对应的限位部611上下滑动,而相邻的第一滑槽622之间形成第一配合块623,各第一配合块623的下端面形成上述第一配合面624,上述从动件63的上端外周面形成周向外凸并沿轴向朝上延伸至从动件63上端面上方的第二配合套筒631,该第二配合套筒631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第二滑槽632,各第二滑槽632均沿第二配合套筒631的轴向上下贯穿设置并与上述限位部611一一对应,各第二滑槽632均能沿对应的限位部611上下滑动,而相邻的第二滑槽632之间形成第二配合块633,该第二配合块633的上端面分别形成上述第二配合面634及其对应的上述限位凸块635,且水箱2完全容置于水箱座1的状态下,各第二滑槽632与对应的限位部611脱离而各限位凸块635的上端与对应的限位部611的下端相抵,水箱2推出状态下,各限位凸块635与对应的限位部611相互错位,而各第二滑槽632分别嵌装在对应的限位部611上。这样水箱2完全容置于水箱座1的状态下,按压水箱2,主动件62的各第一滑槽622嵌套在对应的限位部611上,从动件63的各限位凸块635分别与对应的限位部611相抵,按压水箱2时,第一配合面624与第二配合面634相互作用,从动件63转动,各第二滑槽632嵌套至对应的限位部611上,从动件63在复位弹簧64的势能作用下沿各限位部611上移推动主动件62,主动件62作用于运动支架5,运动支架5推动水箱2,水箱2从水箱座1弹出。水箱2推出状态下,朝水箱座1方向推动水箱2,各第一滑槽622和各第二滑槽632分别嵌套在对应的限位部611上,主动件62沿各限位部611下移,并推动从动件63下移,当各第二滑槽632完全脱离对应的限位部611时,第二配合面634相对于第一配合面624转动,各限位凸块635分别与对应的限位部611相抵,从动件63被限位,复位弹簧64处于最大势能状态,水箱2限位在水箱座1中。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部611为三条,相应地,上述第一配合块623和第二配合块633均为三块,则上述第一配合面624和第二配合面634均为三个。本实施例中,上述复位弹簧64套设在上述从动件63的下端并限位在上述第二配合套筒631的下端缘与上述安装台612之间。

优选地,各所述限位部611的下端面均为斜面,相应地,各限位凸块635的上端面也均为斜面。从而能使各限位部611的下端与限位凸块635的上端能更好地相抵与相脱离。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限位凸块635的上端面分别朝上凸起,并分别包括由下至上朝上旋升的第一弧形斜面6351和由上至下朝下旋降的第二弧形斜面6352,从而能进一步促进各限位部611的下端与限位凸块635的上端的相抵与相脱离。

此外,运动支架5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轴7,各连接轴7上分别安装有导向滑轮8,而水箱座1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朝上凹陷的弧形的滑孔24,各导向滑轮8分别嵌装在对应的滑孔24中并能沿该滑孔24长度方向来回滑动,且当水箱2完全容置于水箱座1的状态下,各导向滑轮8分别位于对应滑孔24的一端,而当水箱2充分外露水箱座1的状态下,各导向滑轮8分别位于对应滑孔24的另一端。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运动支架5相对于水箱座1的转动,同时通过滑孔24能对导向滑轮8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运动支架5的转动进行限位,继而实现对水箱2的弹出以及推入进行限位,避免水箱2过度动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