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8035发布日期:2020-04-07 14:4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吸水刷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水气分离结构来实现对吸收的污水进行水气分离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水气分离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水气分离结构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水气分离后的集水杯不仅难于拆下清理污水,而且拆下后再安装操作也比较繁琐,导致客户使用体验差。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其通过一键按压锁止件即可快速实现集水杯与水气分离组件的分离,不仅便于集水杯中所收集污水的排放与清理,而且也便于对水气分离组件进行清洁,大大提高了易清洁性及客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其通过气流前进方向与落水方向相反的结构设计来尽可能地提高水气分离率,杜绝了出风口处水分带出的可能,从而防止后续管路出现由于污水富集导致的难清洗及电机短路等风险。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包括:

内部中空的集水杯,其在顶部敞开以形成敞口,用于收集水气分离后的污水;

管路组件,其连接至所述集水杯的底部,用于向所述集水杯导入抽取的脏水空气混合流体并保持集水杯内部与外界的气压平衡;

水气分离组件,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集水杯的顶部以对所述敞口进行封闭;以及

至少一组锁组件,其用于实现所述水气分离组件与集水杯之间连接状态的锁定与解锁;

其中,所述锁组件包括:

第一锁基座,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水气分离组件的外侧;

第二锁基座,其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水杯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锁基座相对;

锁止件,其设于所述第一锁基座与第二锁基座之间,所述锁止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锁基座或第二锁基座旋转以在一解锁状态及一锁止状态之间变化;以及

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设于所述第一锁基座或第二锁基座上且所述复位部件作用于所述锁止件,使得所述锁止件沿一锁止方向旋转以从所述解锁状态复位至所述锁止状态。

可选的,所述集水杯的外侧壁上形成有沿着集水杯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锁止件设于所述导向槽中。

可选的,所述管路组件包括:

具有扰性的吸水管,其在顶部通往集水杯的底壁;以及

从所述集水杯的底壁引出的排水管及导气管,

其中,所述吸水管、排水管及导气管均与所述集水杯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气管突出于所述集水杯的底壁并沿集水杯的轴向向上延伸。

可选的,所述集水杯的内部设有从其底部出发沿其轴向向上延伸的进水管,所述吸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底部相对接,所述进水管的外壁与所述集水杯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储水空间,所述集水杯通过所述进水管的底部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在其顶部与所述水气分离组件相对接。

可选的,所述水气分离组件包括:

端盖,其配接于所述集水杯的顶部以对所述敞口进行封闭;

水气分离筒,其内部中空并且在其底部敞开形成有对接口;

过滤筒,其连接至所述水气分离筒的顶部;以及

抽气管,其内部中空并且两端均敞开;

其中,所述抽气管设于所述端盖中,所述抽气管在其底端与所述过滤筒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对接口通往所述水气分离筒的内部;所述导气管的顶端不低于所述水气分离筒的底端。

可选的,所述水气分离筒的内部固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从所述水气分离筒的顶部出发沿轴向向下延伸,所述进水管的顶部与所述引流管的底部相对接。

可选的,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引流口。

可选的,所述引流管包括起始段与终止段以及一体式成型于所述起始段与终止段之间的迂回段,其中所述迂回段曲率半径在所述起始段延伸至终止段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之势,所述引流口开设于所述起始段与终止段之间。

可选的,所述起始段的端部一体式地形成有与该起始段相切的导向段,以使得所述引流口的空气导出方向与所述迂回段的末端切线方向相一致。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及所述引流管的外径均小于所述水气分离筒的内径,所述进水管的外壁与所述水气分离筒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落水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其通过一键按压锁止件即可快速实现集水杯与水气分离组件的分离,不仅便于集水杯中所收集污水的排放与清理,而且也便于对水气分离组件进行清洁,大大提高了易清洁性及客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其通过气流前进方向与落水方向相反的结构设计来尽可能地提高水气分离率,杜绝了出风口处水分带出的可能,从而防止后续管路出现由于污水富集导致的难清洗及电机短路等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中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中集水杯的三维结构视图,图示视角下能观察到集水杯的内部结构;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中隐藏了管路组件后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该水气分离结构的使用状态;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中水气分离筒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中引流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易拆装式水气分离结构包括:

内部中空的集水杯15,其在顶部敞开以形成敞口,用于收集水气分离后的污水;

管路组件16,其连接至所述集水杯15的底部,用于向所述集水杯15导入抽取的脏水空气混合流体并保持集水杯15内部与外界的气压平衡;

水气分离组件18,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集水杯15的顶部以对所述敞口进行封闭;以及

至少一组锁组件19,其用于实现所述水气分离组件18与集水杯15之间连接状态的锁定与解锁;

其中,所述锁组件19包括:

第一锁基座191,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水气分离组件18的外侧;

第二锁基座192,其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水杯15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锁基座191相对;

锁止件193,其设于所述第一锁基座191与第二锁基座192之间,所述锁止件193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锁基座191或第二锁基座192旋转以在一解锁状态及一锁止状态之间变化;以及

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复位部件194,所述复位部件设于所述第一锁基座191或第二锁基座192上且所述复位部件194作用于所述锁止件193,使得所述锁止件193沿一锁止方向旋转以从所述解锁状态复位至所述锁止状态。

参照图3,所述集水杯15的外侧壁上形成有沿着集水杯15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53,所述锁止件193设于所述导向槽153中,从而使得当所述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可以在导向槽153的导引下将集水杯15与水气分离部件18沿着轴向分离,反之,欲将集水杯15与水气分离部件相连接时,可以在导向槽153的导引下将集水杯15与水气分离部件18沿着轴向靠拢。在一实施方式中,锁组件19关于集水杯15的轴线对称的设有两组,相应地,导向槽153也设有两组。

再次参照图1及图2,所述管路组件16包括:

具有扰性的吸水管161,其在顶部通往集水杯15的底壁;以及

从所述集水杯15的底壁引出的排水管163及导气管162,

其中,所述吸水管161、排水管163及导气管162均与所述集水杯15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气管162突出于所述集水杯15的底壁并沿集水杯15的轴向向上延伸。

参照图4及图5,所述集水杯15的内部设有从其底部出发沿其轴向向上延伸的进水管152,所述吸水管161与所述进水管152的底部相对接,所述进水管152的外壁与所述集水杯15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储水空间,所述集水杯15通过所述进水管152的底部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52在其顶部与所述水气分离组件18相对接。进一步地,集水杯15包括内部中空且在顶部敞开的杯体151,进水管152从杯体151的底壁中心出发沿轴向向上延伸,使得经进水管152引入集水杯15中的污水空气混合体能够被导入至水气分离组件18中进行水气分离,最终分离后的空气从杯体151的顶部被引走,分离后的污水则被杯体151所收集。

现在将参照图6,其中详细示出了水气分离组件18的具体结构,所述水气分离组件18包括:

端盖181,其配接于所述集水杯15的顶部以对所述敞口进行封闭;

水气分离筒183,其内部中空并且在其底部敞开形成有对接口;

过滤筒184,其连接至所述水气分离筒183的顶部;以及

抽气管182,其内部中空并且两端均敞开;

其中,所述抽气管182设于所述端盖181中,所述抽气管182在其底端与所述过滤筒184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52通过所述对接口通往所述水气分离筒183的内部;所述导气管162的顶端不低于所述水气分离筒183的底端。在抽吸污水过程中,导气管162的顶端始终不会被集水杯15内收集的污水所淹没,从而使得集水杯15可以通过导气管162来保持集水杯15与外界大气的气压平衡,防止出现漏液及污水倒吸的现象。

再次参照图6,所述水气分离筒183的内部固接有引流管185,所述引流管185从所述水气分离筒183的顶部出发沿轴向向下延伸,所述进水管152的顶部与所述引流管185的底部相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185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引流口1851,从而使得气流能通过引流口1851与所述进水管152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筒18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进而使得形如毛絮等脏物能被过滤孔阻挡在外,并随着逐渐累积能滑入杯体151中最终被杯体151所收集。

参照图7及图8,其中详细示出了引流管185的详细结构,具体地,所述引流管185包括起始段185a与终止段185c以及一体式成型于所述起始段185a与终止段185c之间的迂回段185b,其中所述迂回段185b曲率半径在所述起始段185a延伸至终止段185c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之势,所述引流口1851开设于所述起始段185a与终止段185c之间。

再次参照图6及图8,所述起始段185a的端部一体式地形成有与该起始段185a相切的导向段185d,以使得所述引流口1851的空气导出方向与所述迂回段185b的末端切线方向相一致,采用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得通过进水管152沿箭头a方向进入到引流管185的脏水/空气混合流体被迫遵循沿着迂回段185b的螺线形路径行进并最终从引流口1851处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152及所述引流管185的外径均小于所述水气分离筒183的内径,所述进水管152的外壁与所述水气分离筒183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落水通道,从而使得从引流口1851处导出的脏水/空气混合流体能够沿着所述落水通道从引流口1851处出发向下落下(图示所述箭头b)。

参照图6,图6示出了吸水刷在使用状态时的姿态结构图,吸水刷在使用时,进水管152的轴线与水平面间构成夹角γ,通常夹角γ可以随着操作者的使用状态在5°~90°间变化,在如图6所示的使用状态下,从引流口1851处导出的脏水/空气混合流体能够沿着所述落水通道从引流口1851处出发向下落下后,随后进水管152中下侧的脏水沿着箭头d方向落入杯体151中,而进水管152中上侧的脏水则沿着箭头e方向紧贴进水管152的外侧壁落入杯体151中,空气及絮状脏物由于密度远小于水的密度,经过抽气管182的抽吸后,从所述落水通道引出的空气则沿着箭头c方向向上排出,絮状脏物经过过滤筒184的过滤后被隔离在过滤筒184的外壁之外,经过过滤后的空气则穿过过滤筒184后经抽气管182沿箭头f方向排出,至此完成这个水气分离过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152的内径与所述迂回段185b的最小曲率半径相一致。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