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1526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包括下层圈梁、多个墙体、多个柱体、楼板、上层圈梁以及屋顶。其中,下层圈梁与楼板可拆卸连接,下层圈梁与柱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上层圈梁的上端与柱体可拆卸连接,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圈梁和下层圈梁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墙体通过柱体可拆卸连接,上层圈梁与屋顶可拆卸连接。这种快拆装房屋建筑能够快速拆装,能够在景区露营类基地为游客提供住宿建筑;并且便于拆卸后维护,可以做到环保的循环使用;对环境条件要求较小,其搭建基本无需在土地上进行挖坑灌注混凝土或类似土建作业,对自然植被土壤的破坏可降低至最小值;而且居住条件更好,提高了游客的居住体验。
【专利说明】
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去景区旅游。现在景区能够提供给游客住宿的建筑一般是已经搭建好的固定建筑,但是,随着游客的增加,景区供给游客住宿的建筑往往供不应求,而建筑建造的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景区日益增长的游客的需求,特别是新开发的景区,游客住宿建筑的问题较为严重。另外,也有游客自带的帐篷等露营设备解决景区住宿的问题,但是帐篷等露营设备局限性较大,对环境条件有较多要求,并且居住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其能够快速拆装,能够在景区露营类基地为游客提供住宿建筑,可以做到环保的循环使用,而且居住条件更好,提高了游客的居住体验。
[000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快拆装房屋建筑,包括下层圈梁、多个墙体、多个柱体、楼板、上层圈梁以及屋顶,下层圈梁与楼板可拆卸连接,下层圈梁与柱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上层圈梁的上端与柱体可拆卸连接,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圈梁和下层圈梁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墙体通过柱体可拆卸连接,上层圈梁与屋顶可拆卸连接。
[000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多个梁柱转接头,下层圈梁包括多个第一梁,上层圈梁包括多个第二梁,相邻的两个第一梁通过梁柱转接头可拆卸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梁通过梁柱转接头可拆卸连接。
[000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梁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梁柱转接头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梁的端部和第二梁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插接部插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0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梁柱转接头设置有第二插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柱体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柱体与第二插接部插接,第五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0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插接孔,第一梁和第二梁分别设置有多个插接凸起,插接凸起与插接孔插接,插接凸起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墙体对应插接孔的部分分别与第一梁和第二梁通过螺栓连接。
[00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多个楼板支撑件,第一梁的内侧设置有托持件,楼板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的两个第一梁的托持件上,楼板放置于楼板支撑件上。
[00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顶层圈梁、多个顶部墙以及多个顶部柱,顶层圈梁与上层圈梁通过顶部墙以及顶部柱可拆卸连接,顶部墙与顶部柱可拆卸连接,屋顶与顶部墙可拆卸连接。
[00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顶层圈梁包括多个第三梁,相邻的两个第三梁可拆卸连接,第三梁的底侧设置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六连接部,顶部柱设置有第七连接部,第三插接部与顶部柱插接,第六连接部与第七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1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三梁为倾斜设置,位于前侧的第三梁低于位于后侧的第三梁,屋顶为倾斜设置。
[001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装饰挂板,墙体的外立面设置有挂板挂件,挂板挂件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第一挂件与墙体连接,第二挂件与第一挂件连接,装饰挂板挂于第二挂件上。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快拆装房屋建筑的下层圈梁、墙体、柱体、楼板、上层圈梁以及屋顶均能够快速拆装,能够在景区露营类基地为游客提供住宿建筑。在长时间不使用时,可快速拆卸并返回工厂进行低成本保养维护,可以做到环保的循环使用。并且对环境条件要求较小,其搭建基本无需在土地上进行挖坑灌注混凝土或类似土建作业,对自然植被土壤的破坏可降低至最小值。而且居住条件更好,提高了游客的居住体验。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第一梁与梁柱转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上层圈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柱体与梁柱转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楼板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墙体与装饰挂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分别为:
[0026]快拆装房屋建筑100;
[0027]下层圈梁200;第一梁210;第一连接部211;插接凸起212;通孔213;
[0028]墙体300;门用墙体310;挂板挂件320;第一挂件321;U形连接件3211;梯形支撑件3212;支撑平板3213;第二挂件322;装饰挂板330;
[0029]柱体400;第五连接部410;
[0030]上层圈梁500;第二梁510;第二连接部511;
[0031]屋顶600;
[0032]梁柱转接头700;第一插接部710 ;第三连接部720 ;第二插接部730 ;第四连接部740;
[0033]顶层圈梁810;第三梁811;第三插接部812 ;第六连接部813 ;顶部墙820 ;顶部柱830 ;第七连接部831 ;收口条840 ;
[0034]楼板支撑件900;托持件9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1 ] 实施例
[0042]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100,这种快拆装房屋建筑100包括下层圈梁200、多个墙体300、多个柱体400、楼板(图示未示出)、上层圈梁500、多个梁柱转接头700以及屋顶600。
[0043]其中,请参阅图3和图4,下层圈梁200与楼板可拆卸连接。下层圈梁200与柱体400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上层圈梁500的上端与柱体400可拆卸连接。墙体30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圈梁500和下层圈梁200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墙体300通过柱体400可拆卸连接。上层圈梁500与屋顶600可拆卸连接。
[0044]作为优选,下层圈梁200优选为四边形,墙体300为四个,柱体400为四个。这样,所搭建的房屋建筑为矩形。当然,上述各结构的数量并不限于四个,也可以为三个、五个等。
[0045]下层圈梁200包括四个第一梁210。上层圈梁500包括四个第二梁510。相邻的两个第一梁210通过梁柱转接头700可拆卸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梁510通过梁柱转接头700可拆卸连接。四个第一梁210和四个第二梁510分别围成四边形。
[0046]第一梁21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1,第二梁510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11。梁柱转接头700设置有第一插接部710和第三连接部720。第一梁210的端部和第二梁510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插接部710插接。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511分别与第三连接部72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710和第三连接部720为一组与梁连接的结构,共有两组,两组结构成90°夹角。
[0047]请参阅图5,梁柱转接头700设置有第二插接部730和第四连接部740。柱体400设置有第五连接部410,柱体400与第二插接部730插接,第五连接部410与第四连接部74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48]请参阅图3和图4,墙体3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插接孔(图示未示出)。第一梁210和第二梁510分别设置有多个插接凸起212。插接凸起212与插接孔插接。插接凸起212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213,墙体300对应插接孔的部分分别与第一梁210和第二梁510通过螺栓连接。
[0049]其中,请参阅图2,墙体300中有一门用墙体310,用于可拆卸地安装门。门的下端与第一梁210可拆卸连接,其连接结构与墙体300和第一梁210的连接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50]应当理解,请参阅图2?图5,第一梁210与梁柱转接头700的连接结构和第二梁510与梁柱转接头700的连接结构相类似,下层圈梁200与柱体400的连接结构和上层圈梁500与柱体400的连接结构相类似,下层圈梁200与墙体300的连接结构和上层圈梁500与柱体400的连接结构相类似。上述连接结构均采用了快拆装连接结构,即通过插接与螺栓连接相配合的连接方式,采用这种快拆装连接结构,既能够保证连接后的房屋建筑的稳固性,又能够非常快速地拆装。
[0051]另外,本实施例优化设计了楼板的安装结构,具体地,请参阅图6,这种快拆装房屋建筑100还包括多个楼板支撑件900。第一梁210的内侧设置有托持件910,每个楼板支撑件90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的两个第一梁210的托持件910上,楼板放置于楼板支撑件900上。作为优选,楼板支撑件900采用C型钢制成,托持件910也为C形,其开口向上,楼板支撑件900置于托持件910的槽内。
[0052]楼板优选采用多层结构,例如,可采用四层结构,其由上至下依次层叠分布有1mm厚水泥压力板、40mm厚保温层、3mm防水层和20mm厚水泥压力板。这样,提高了楼板的稳固性和保温效果。
[0053]另外,请参阅图1和图7,快拆装房屋建筑100还包括起装饰和保护作用的装饰挂板330。
[0054]请参阅图7,墙体300的外立面设置有挂板挂件320,挂板挂件320包括第一挂件321和第二挂件322。第一挂件321与墙体300连接,第二挂件322与第一挂件321连接,装饰挂板330挂于第二挂件322上。
[0055]其中,第一挂件321包括一U形连接件3211、一梯形支撑件3212和一支撑平板3213。第二挂件322成L形,第二挂件322的一条边嵌入U形连接件3211的开口内。梯形支撑件3212的一端与U形连接件3211的底部一体成型,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挂件322的底部。支撑平板3213的一端与墙体300连接,梯形支撑件3212的底部抵持在支撑平板3213上。
[0056]采用这种挂板挂件320,结构稳固,能够很牢靠地安装装饰挂板330,装饰挂板330不易脱落。
[0057]另外,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快拆装房屋建筑100还包括顶层圈梁810、多个顶部墙820以及多个顶部柱830,顶层圈梁810与上层圈梁500通过顶部墙820以及顶部柱830可拆卸连接,顶部墙820与顶部柱830可拆卸连接,屋顶600与顶部墙820可拆卸连接。
[0058]其中,顶部墙820和上层圈梁500的连接结构与墙体300和下层圈梁200的连接结构类似,顶部墙820和顶层圈梁810的连接结构与墙体300和上层圈梁500的连接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59]顶层圈梁810包括四个第三梁811。相邻的两个第三梁811可拆卸连接,第三梁811的底侧设置有第三插接部812和第六连接部813。顶部柱830设置有第七连接部831,第三插接部812与顶部柱830插接,第六连接部813与第七连接部831可拆卸连接。
[0060]四个第三梁811两两相对。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三梁811为倾斜设置,位于前侧的第三梁811低于位于后侧的第三梁811。屋顶600为倾斜设置。这样,便于屋顶600排水。
[0061 ]快拆装房屋建筑100还包括两个收口条840。两个收口条840为一前一后设置,位于前侧的收口条840与位于前侧第三梁811连接,位于后侧的收口条840与位于后侧的第三梁811连接。通过设置收口条840,便于屋顶600的安装。屋顶600与收口条840和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三梁811连接。
[0062]另外,请参阅图2?图5以及图8,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第一梁210和第二梁510均为标准梁。柱体400为标准柱。墙体300为标准墙体300。顶部墙820为定制墙,顶部柱830为定制柱,第三梁811为定制梁。收口条840为标准梁收口条。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100的主体结构由“标准件”和“非标准件”构成。采用“标准件”可实现标准化的材料选购和加工,标准化的拼接搭建和拆卸及运输、储存。其中,“标准件”选用A级阻燃或耐火材料在工厂统一标准制作,“标准件”特点为:本实施例中的所有建造形态建筑都以它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音,阻燃,保温,防潮作用,且形态规整方便运输。“非标准件”是用于不同形态建筑中“标准件”无法构建的区域,同样采用与标准件相同的建材。
[0063]综上所述,请参阅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房屋建筑100的下层圈梁200、墙体300、柱体400、楼板、上层圈梁500、顶层圈梁810、顶部墙820、顶部柱830以及屋顶600均能够快速拆装,能够在景区露营类基地为游客提供住宿建筑。在长时间不使用时,可快速拆卸并返回工厂进行低成本保养维护,可以做到环保的循环使用。该房屋可在短时间内(2?3天)由3名专业工人完全搭建完成或拆卸,且选用轻巧耐用材料,其搭建基本无需在土地上进行挖坑灌注混凝土或类似土建作业,对自然植被土壤的破坏可降低至最小值。而且居住条件更好,提高了游客的居住体验。
[00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圈梁、多个墙体、多个柱体、楼板、上层圈梁以及屋顶,所述下层圈梁与所述楼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层圈梁与所述柱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层圈梁的上端与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圈梁和所述下层圈梁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墙体通过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层圈梁与所述屋顶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多个梁柱转接头,所述下层圈梁包括多个第一梁,所述上层圈梁包括多个第二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梁通过所述梁柱转接头可拆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梁通过所述梁柱转接头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梁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梁柱转接头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梁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梁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转接头设置有第二插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柱体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柱体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梁和第二梁分别设置有多个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与所述插接孔插接,所述插接凸起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墙体对应所述插接孔的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梁和第二梁通过螺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多个楼板支撑件,所述第一梁的内侧设置有托持件,所述楼板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梁的所述托持件上,所述楼板放置于所述楼板支撑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顶层圈梁、多个顶部墙以及多个顶部柱,所述顶层圈梁与所述上层圈梁通过所述顶部墙以及所述顶部柱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部墙与所述顶部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屋顶与所述顶部墙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圈梁包括多个第三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梁的底侧设置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顶部柱设置有第七连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与所述顶部柱插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第七连接部可拆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梁为倾斜设置,位于前侧的所述第三梁低于位于后侧的第三梁,所述屋顶为倾斜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装房屋建筑还包括装饰挂板,所述墙体的外立面设置有挂板挂件,所述挂板挂件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与所述墙体连接,所述第二挂件与第一挂件连接,所述装饰挂板挂于所述第二挂件上。
【文档编号】E04B1/343GK205663253SQ201620541533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发明人】何欣, 曹力, 胡畔, 黄子心
【申请人】成都心之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