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1975发布日期:2020-01-24 11:00阅读:8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



背景技术:

陶瓷茶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用机器进行大批量制造,制作原料为陶瓷原料,陶瓷茶壶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一般的陶瓷茶壶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自动加热功能,从而大大的影响了陶瓷茶壶的使用范围,还有些陶瓷茶壶在注水时需要使用者手提陶瓷茶壶进行注水,从而给人们带来负担,同时茶壶在泡茶的过程中,会使得茶叶泡发速度慢,导致泡茶速度慢,同时茶叶会随着水倒入水杯,进而影响品茶质量。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包括茶壶本体,所述茶壶本体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茶壶本体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设有出口嘴,所述茶壶本体的底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加热板,所述底座的底端中间位置设有加热口,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出口嘴的一侧设有通电组件,所述茶壶本体的顶端设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的顶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端设有活动杆,所述出口嘴的一侧设有过滤盒,所述出口嘴的顶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拉管,所述抽拉管的顶端设有入水口,所述茶壶本体的内部设有收集机构。

进一步的,收集机构包括与所述密封盖底端连接的收纳盒,所述遮挡盖上设有与所述收纳盒相适配的通口,所述通口的内壁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盖的中间位置设有通槽,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通槽且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内部,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设有遮挡板,所述收纳盒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进一步的,遮挡板为倒置的漏斗形结构,所述遮挡板上设有若干个孔槽。

进一步的,活动杆上设有与所述通槽活动连接的螺纹,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收纳盒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入水口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入水口的顶端一侧设有基座,所述入水口的顶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拉板。

进一步的,过滤盒与所述出口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盒上设有若干个过滤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收集机构,便于用来存储茶叶,进而使得茶叶在水加热的过程中,使得茶叶位于水内部,避免茶叶悬浮在水面,同时避免茶叶流入茶壶本体中,有效的加快了茶叶的泡发速度,进而为泡茶提高了效率,同时避免茶叶随水流进行移动,进而降低了茶叶通过出口嘴进入水杯中,同时通过设置的入水口,便于使得入水口收集水,避免使用者抬住茶壶本体进行灌水,进而有效的节省了体力,通过设置的加热板,使得茶壶本体具有加热功能,进而提高了茶壶本体的使用功能,进而为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内部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茶壶本体;2、把手;3、出口嘴;4、底座;5、加热口;6、加热板;7、通电组件;8、遮挡盖;9、密封盖;10、活动杆;11、过滤盒;12、安装座;13、抽拉管;14、入水口;15、螺纹;16、遮挡板;17、通孔;18、通口;19、过滤孔;20、挡板;21、基座;22、转轴;23、拉板;24、收集机构;25、收纳盒;26、密封圈;2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底部加热的陶瓷茶壶,包括茶壶本体1,所述茶壶本体1的一侧设有把手2,所述茶壶本体1远离所述把手2的一侧设有出口嘴3,所述茶壶本体1的底端设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内部设有加热板6,所述底座4的底端中间位置设有加热口5,所述底座4靠近所述出口嘴3的一侧设有通电组件7,所述茶壶本体1的顶端设有遮挡盖8,所述遮挡盖8的顶端设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的顶端设有活动杆10,所述出口嘴3的一侧设有过滤盒11,所述出口嘴3的顶端设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拉管13,所述抽拉管13的顶端设有入水口14,所述茶壶本体1的内部设有收集机构24。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收集机构24,便于用来存储茶叶,进而使得茶叶在水加热的过程中,使得茶叶位于水内部,避免茶叶悬浮在水面,同时避免茶叶流入茶壶本体1中,有效的加快了茶叶的泡发速度,进而为泡茶提高了效率,同时避免茶叶随水流进行移动,进而降低了茶叶通过出口嘴3进入水杯中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的入水口14,便于使得入水口14收集水,避免使用者抬住茶壶本体1进行灌水,进而有效的节省了体力,通过设置的加热板6,使得茶壶本体1具有加热功能,进而提高了茶壶本体1的使用功能,进而为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所述收集机构24包括与所述密封盖9底端连接的收纳盒25,所述遮挡盖8上设有与所述收纳盒25相适配的通口18,所述通口18的内壁设有密封圈26,所述密封盖9的中间位置设有通槽27,所述活动杆10的一端贯穿所述通槽27且延伸至所述安装座12内部,所述活动杆10的底端设有遮挡板16,所述收纳盒25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7。通过设置的收集机构24,便于将茶叶放置在收纳盒25中,进而通过遮挡板16罩住茶叶,进而便于使得茶叶位于中部,进而加快了泡茶速度。

如图2所示,所述遮挡板16为倒置的漏斗形结构,所述遮挡板16上设有若干个孔槽。通过设置漏斗形结构的遮挡板16,便于将茶叶罩住,避免茶叶上移,加快了茶叶的泡发速度。

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杆10上设有与所述通槽27活动连接的螺纹15,所述密封盖9与所述收纳盒25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螺纹15连接的通槽27和活动杆10,便于移动活动杆10,进而固定遮挡板16同时调节遮挡板16在茶壶本体1内部的深度。

如图1、2、3所示,所述入水口14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入水口14的顶端一侧设有基座21,所述入水口14的顶端设有挡板20,所述挡板20与所述基座21之间通过转轴22连接,所述挡板20远离所述挡板20的一侧设有拉板23。通过设置的入水口14为半球体结构,进而便于收集水,进而通过设置的挡板20,便于水溢出。

如图4所示,所述过滤盒11与所述出口嘴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盒11上设有若干个过滤孔19。通过设置螺纹连接的过滤盒11,便于对过滤盒11进行清洗,通过设置的过滤孔19,便于使得茶叶通过通孔17溢出收纳盒25进入茶壶本体1内部,进而避免茶叶通过过滤孔19进入水杯中。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握住把手2,将茶壶本体1移动至水池边并放在桌面上,进而拉动抽拉管13,使得入水口14位于水龙头下方,进而将水通过入水口14引入抽拉管13进而通过出口嘴3引入茶壶本体1中,进而抽拉密封盖9,使得密封盖9带动收纳盒25移出茶壶本体1中,进而拆卸密封盖9与收纳盒25的连接,使用者将茶叶放置在收纳盒25中,进而使得遮挡板16罩住茶叶,同时将密封盖9贯穿通口18延伸至茶壶本体1内部,进而通过旋转活动杆10来调节遮挡板16的高度,进而调节茶叶的位置,使茶叶位于水的内部,进而将通电组件7与插座通电,使得加热口5放置在加热座上,进而使得加热板6进行加热,进而使得加热板6对茶壶本体1内部的水进行加热。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收集机构24,便于用来存储茶叶,进而使得茶叶在水加热的过程中,使得茶叶位于水内部,避免茶叶悬浮在水面,同时避免茶叶流入茶壶本体1中,有效的加快了茶叶的泡发速度,进而为泡茶提高了效率,同时避免茶叶随水流进行移动,进而降低了茶叶通过出口嘴3进入水杯中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的入水口14,便于使得入水口14收集水,避免使用者抬住茶壶本体1进行灌水,进而有效的节省了体力,通过设置的加热板6,使得茶壶本体1具有加热功能,进而提高了茶壶本体1的使用功能,进而为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