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喷淋系统和包括该液力喷淋系统的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5800发布日期:2020-02-07 22:3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液力喷淋系统和包括该液力喷淋系统的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喷淋系统和包括这种液力喷淋系统的洗碗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存在的洗碗机内部为驱动洗碗机的喷淋管旋转的传动机构提供动力的主要是电机,使用电机驱动必须保证对电机的很高的防护等级、绝缘等级,并对电机的寿命、力矩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实现这些要求必定会使产品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同时,随着产品使用时间的推移,电机及其组成部件的防护、绝缘、寿命能力都会下降,在安全上会有很大的隐患,由此提出使用液力传动机构来代替电机。

然而,现有技术的液力喷淋系统和使用液力喷淋系统的洗碗机存在诸多缺陷。在现有技术中,液力传动机构不能以令人满意的效率利用来自液力源的液能,并且在液能传递过程中无法有效控制液能的损失,从而导致液力传动机构效率低,甚至导致传动机构失效,不能带动喷淋管的旋转运动,严重影响洗碗机的清洗能力和清洗效率。此外,现有技术的液力喷淋系统通常组成部件数量众多,各个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复杂且连接不稳定,且不能够实现液力喷淋系统的组成模块的标准化生产,这些问题还导致液力喷淋系统的生产成本高,组装困难,部件或模块可互换性和可更换性差,产品稳定性差,使用生命周期短。并且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中间部件之间的传递阻力大从而导致液力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也无法及时排出意外进入洗碗机内部以及液力喷淋系统内部的液体和污物,导致卫生环境差,容易滋生细菌,影响用户身体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十分可靠且高效的液力喷淋系统,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使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液力喷淋系统,其能够以有效的方式防止来自液体源的液能的损失并高效利用液能来驱动液力传动机构,从而提高液力传动机构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液力喷淋系统包括:

液力机构,包括:

桨轮,其包括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叶片,

与液体源连通的至少一个喷嘴,用于朝向所述叶片喷射液体流以驱动所述桨轮旋转,

传动机构,包括:

传动构件,其包括:由所述桨轮通过输入轴驱动旋转的输入齿轮;和与所述输入齿轮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并用于输出所述桨轮的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输出轴,

壳体,其承载所述传动构件,

喷淋机构,其包括由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驱动以进行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喷淋管,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喷嘴靠近由所述多个叶片限定的外圆,并且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喷射的液体流接近叶片径向外端并且喷射方向平行于所述外圆的切线。

即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中,来自液体源的液体流通过至少一个喷嘴喷射到桨轮的叶片上,由此施加在叶片上的液力驱动桨轮做旋转运动,桨轮继而通过与其旋转固定地连接的输入轴驱动输入齿轮旋转,输入齿轮则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并带动其旋转,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又将旋转运动传递到与其旋转固定地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从而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进行旋转运动,由此实现液力矩从由液力驱动的桨轮到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的传递。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中,将喷嘴定位为靠近桨轮叶片的外端,能够允许桨轮更大的力矩,因为根据力矩公式m=f*l(其中,m:力矩;f:力;l:转动轴到着力点距离,在此实施例中即桨轮旋转中心到液体流在叶片上的液力施加点之间的距离)可知,在液体流的冲击力f是恒定的情况下,l越大,则力矩m越大。同时,将从喷嘴喷射液体流体的喷射方向设定为平行与由所述多个叶片限定的外圆的切线,可以确保喷射到叶片上的液体流的冲击力全部做有用功,即这样的冲击力不存在无效分量。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能够通过设定喷嘴与桨轮叶片的相对位置与取向确保高效利用液能,并因此提高液力喷淋系统的效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液力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机构的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且所述喷嘴也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进液口连通。这样设置进液口和喷嘴可以减少液力喷淋系统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并通过利用传动机构的壳体的自身的结构,使得可以更容易地集成进液口和喷嘴,并使得其结构更为紧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传动构件被包括在第一传动系与第二传动系中,所述壳体相应地包括:第一壳体,其承载所述第一传动系中的传动构件,所述第一传动系至少包括所述输入齿轮和用于将旋转运动传输到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的中间输出轴;和第二壳体,其承载所述第二传动系中的传动构件,所述第二传动系至少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中间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中间输入轴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这种构造允许液力喷淋系统的传动机构的模块化构造,从而使得传动机构的标准化实现成为可能,并由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使得可以更便捷地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例如,可以将主要用于将旋转运动输出到喷淋机构的第二传动系和/或对应的第二壳体设计为标准化的,即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使用统一的第二传动系和/或第二壳体;而第一传动系和/或第一壳体则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不同的构造和设计,例如可以在第一传动系中设置不同数量的齿轮或具有不同减速比的齿轮,以满足某些特定需求;反之亦然。显然,这种模块化构造更便于产品的设计、制造、组装、维护与更换,并且有利于传动机构的更为紧凑的结构。

且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沿着重力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方;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沿着重力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下方。这使得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取向,来实现进液口、喷嘴和桨轮叶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取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嘴包括进液端口和出液端口,且所述出液端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液端口的尺寸。这种构造有利于增加出液端口处的液压,从而保证液力机构的更高的工作效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喷嘴被构造为还包括喷嘴主体,且所述至少一个喷嘴还被构造为从所述出液端口喷射流体的喷射方向能够与所述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成任意角度。这样的构造允许充分利用液力喷淋系统的可用空间来更灵活地设置喷嘴,也使得喷嘴在液力喷淋系统中的集成可以更方便。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喷嘴布置为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喷射出的液体流与所述叶片的交点位于所述叶片沿轴向方向的中间部位。即从喷嘴的出液端口喷射出的液体流与桨轮叶片的交点位于桨轮叶片的轴向宽度的一半处。这种设置方式使得桨轮叶片的受力面积最大,从而使得桨轮为了获得同样的力矩所需的液压最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叶片限定的外圆半径为r,穿过所述桨轮中心并与所述喷射方向垂直的线与所述喷射方向线相交的点距所述喷嘴的出液端口的距离为l1,其中l1的值满足0.775r<l1<0.825r。这是因为喷嘴的出液端口与桨轮叶片之间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驱动桨轮所需的液压都会相应地变大,只有距离适中时,驱动桨轮所需的液压才能最小,从而使得液力机构的效率最高。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液力喷淋系统的液力机构包括沿相同的周向方向驱动所述叶片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其中,所述第一喷嘴的第一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喷嘴的第二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能够相互平行、垂直或倾斜的设置。

使用两个喷嘴使得可以避免在一个喷嘴的情况下因桨轮叶片之间的间隙导致的桨轮叶片受力不连贯的现象,因为当接近第一喷嘴的叶片在液体流冲击下逐渐远离时,接近第二喷嘴的叶片此时逐渐靠近第二喷嘴的液体流,从而使得桨轮的动力不会产生衰减或间断,保证桨轮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液体流冲击力。此外,如果针对同一液体源同时使用多于两个的喷嘴,则随着喷嘴数量的增多,来自该同一液体源的液压分配到更多的喷嘴可能使得每个喷嘴的液压有一定的减小,即每一股液体流不能给桨轮提供足够的动力,有可能造成桨轮无法带动整个液力喷淋系统的运转,并且喷嘴数量增多会导致结构更为复杂,空间要求和组装要求也更高,从而增加成本。

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射方向垂直。可选地,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射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射方向为竖直方向;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喷嘴的喷射方向可以设置为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优选地为竖直向下,以利用液体流的自身重力对桨轮叶片施加更大的冲击力,使得液力机构更有效率。

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射方向平行且相反。可选地,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射方向为水平方向。替代地,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射方向为竖直方向。

这样的设计允许根据液力喷淋系统的构造和空间灵活设置喷嘴的位置和相对取向,以获得更为紧凑、有效的液力喷淋系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桨轮的叶片为曲面的形式,且来自所述喷嘴的液体流喷射到所述叶片的凹面上。这样的构造使得液体流能够充分与叶片的弯曲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叶片在被液体流冲击后能够获得较多的液体流冲击力,提高效率。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进入所述进液口的液体一部分经由第一分支流入所述喷淋机构的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中,一部分经由第二分支流入所述喷嘴中。这种构造使得液力喷淋系统的组成部件的数量更少,设计更为简单,结构更为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洗碗机,其包括如前所述的液力喷淋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从另一个侧面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相互连接的传动构件、桨轮与喷淋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喷淋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喷淋机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桨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所示的桨轮的正视图;

图8中的曲线图示出了桨轮叶片受力面积与驱动桨轮所需的液压值之间关系;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喷嘴相对于桨轮的定位的示意图;

图10a和10b分别示出了图9中所示喷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i和ii,即分别示出了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i和ii;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桨轮叶片所限定的外圆的切线之间的角度对桨轮叶片受到的液体流冲击力的影响;

图12中的曲线图示出了图11所述的角度与驱动桨轮所需的液压值之间的关系;

图13示意性地示出受到来自喷嘴出液端口的液体流冲击的桨轮叶片距该喷嘴的出液端口的距离;

图14中的曲线图示出了图13中所示的距离与驱动桨轮所需的液压值之间的关系;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进液口与进液管的连接;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5中所示的进液口中所使用的橡胶件;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橡胶件的正视图;

图18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橡胶件的剖视图;

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橡胶件与进液管之间的配合;

图20a和20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输入轴的立体图和正视图;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桨轮的沿线a-a的剖视图;

图2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1中所示的桨轮的中心孔的局部剖视放大图i;

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1中所示的桨轮的中心孔的局部平面放大图ii;

图24以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0a和20b中所示的输入轴与图21中所示的桨轮的中心孔之间的连接;

图2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4中所示的连接的局部放大图i;

图26示意性地示出了相互连接的图20a和20b中所示的输入轴与图21中所示的桨轮的立体图;

图2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壳体中的用于输入轴通过的输入孔;

图28和29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通过穿过输入孔的输入轴连接在壳体之外的桨轮和壳体之内的输入齿轮;

图30和3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排液孔;

图3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壳体中的喷嘴;

图3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出齿轮以及与其连接的输出轴的组件的立体图;

图3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3中所示的组件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局部放大图ii;

图3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喷淋管的连接结构;

图36a和36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5中所示的喷淋管的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i和ii;

图3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3和34中所示的输出轴与图34和35中所述的喷淋管的连接;

图38和39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环套件和第二环套件在图33和34中所示的输出轴上的连接;

图4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图41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0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的喷淋管在工作时的状态;

图42和43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环套件和第二环套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且图42和43还示出了输出齿轮与壳体之间的间隙;

图4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系的立体图;

图4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第二传动系的立体图;

图4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4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48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4中所述的第一传动系与图46中所示的第一壳体构成的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9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5中所述的第二传动系与图47中所示的第二壳体构成的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0a和50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中间输出轴与齿轮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51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0a和50b中所示的中间输出轴与齿轮连接后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图52和53以不同的侧面示出了将第一壳体安装在第二壳体下方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4-5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

图5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在洗碗机中的连接;

图6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用于在洗碗机中连接的连接结构;

图6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安装在洗碗机中之后的侧视图。

应注意,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结构或元素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6和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1,包括:

液力机构,其包括:

桨轮100,包括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叶片101,

与液体源连通的至少一个喷嘴111、112,用于朝向所述叶片101喷射液体流以驱动所述桨轮100旋转,

传动机构20,其包括:

传动构件,包括:由桨轮100通过输入轴201驱动旋转的输入齿轮202;和与输入齿轮202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并用于输出桨轮100的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

壳体300,承载传动构件,

喷淋机构40,其包括由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驱动以进行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喷淋管401、402。

即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1中,如图1-6和9所示,来自液体源的液体流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喷嘴111、112喷射到桨轮100的叶片101上,由此施加在叶片101上的液力驱动桨轮100做旋转运动,桨轮100继而通过与其旋转固定地连接的输入轴201驱动输入齿轮202旋转,输入齿轮202则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并带动其旋转,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又将旋转运动传递到与其旋转固定地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401、402,从而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401、402做旋转运动,由此实现液力矩从由液力驱动的桨轮100到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401、402的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的液力机构所使用的桨轮100的一个实施例,例如图6和7所示,该桨轮100具有中心部102和从中心部102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叶片101,所述多个叶片101优选地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并具有相同的构造,即所述多个叶片101的径向外端103连续形成外圆104,使得桨轮100质量分布均匀,从而转动均匀,同时液体流在叶片101上施加的冲击力也是均匀的,使得桨轮100转速稳定,不会出现偏重或失衡的现象。叶片101的数量被设定为保证时刻存在保持在液体流的冲击中的叶片101,且每个叶片101优选地具有一定的弯曲弧度,如图6和7所示,在弯曲的底部两侧具有靠近液体流的流道的径向内冲击端105和径向外冲击端106,这种构造使得液体流能够充分与叶片101的弯曲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积,图7中的箭头f10示出了液体流与叶片101接触以后的液体流方向,从而保证在被液体流冲击时,叶片101能够接收到较多的液体流冲击力,提高效率。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嘴111、112布置为从其出液端口1111、1121喷射出的液体流与对应的叶片101的交点位于叶片101沿轴向方向的中间部,即从喷嘴111、112的出液端口1111、1121喷射出的液体流与桨轮叶片101的交点位于桨轮叶片101的轴向宽度的一半处。这样的设置使得桨轮叶片101的受力面积最大,使得驱动桨轮100旋转所需的液压也最小。图8中的曲线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桨轮叶片101受力面积与喷嘴出液端口1111、1121的液压值p的关系。

如图9、10a和10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的液力机构还包括与液体源连通的至少一个喷嘴111、112,用于朝向桨轮100的叶片101喷射液体流以驱动桨轮100旋转。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嘴111、112被设置为靠近由桨轮100的所述多个叶片101限定的外圆104,并且从喷嘴111、112喷射的液体流接近叶片径向外端103并且喷射方向d1、d2平行于所述外圆104的切线。将喷嘴111、112的位置设置为靠近桨轮叶片101的外圆104,允许桨轮100获得更大的冲击力矩,因为由力矩公式m=f*l可知,在液流冲击力f是恒定的情况下,l越大则力矩m越大。假设从喷嘴111、112喷射的液体流的喷射方向d1、d2与所述外圆104的切线之间的角度为α,图12中的曲线图示出了角度α与驱动桨轮100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所需的液压值p之间的关系。从该曲线图可知,α越小,驱动桨轮100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所需的液压值p越小,即在α为0时,所需的液压值p最小,即从喷嘴111、112喷射的液体流的驱动效率最高,如图9所示。相反,α越大,所需要的液压值p也越大,例如,图11中示出了α为45°角时桨轮叶片101的受力情况,从该受力图中可以看到液体流对于桨轮叶片101的作用力f会分成两个分力,分力f’是平行于所述外圆104的切线方向的对驱动桨轮100旋转起作用的有效分量,而分力f”是垂直于所述外圆104的切线方向的对驱动桨轮100旋转不起任何作用的无效分量。因此,为了最优化从喷嘴111、112喷射的液体流的作用效率,本实用新型将其喷射方向d1、d2设定为平行于所述外圆104的切线。

图10a和10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嘴111、112的局部放大截面视图,如图所示,喷嘴111、112包括进液端口1111、1121和出液端口1112、1122,且喷嘴111、112优选地被构造为其出液端口1112、1122的尺寸小于其进液端口1111、1121的尺寸,这种构造有利于增加出液端口1112、1122处的液压,从而保证液力机构的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1和13所示,桨轮100的多个叶片101限定的外圆104半径为r,穿过桨轮100的中心并与喷嘴111、112的喷射方向d1、d2垂直的线与所述喷射方向线相交的点q距所述喷嘴的出液端口的距离为l1,优选地l1的值满足0.775r<l1<0.825r。这是因为喷嘴111、112与桨轮叶片101之间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驱动桨轮100所需的液压都会相应地变大,只有距离适当时,驱动桨轮100所需的液压才能最小,从而使得液力机构的效率最高。图14中的曲线图示出了l1值与液压值p之间的关系。

如图9、10a和10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嘴111、112被构造为还包括喷嘴主体1113、1123,且喷嘴111、112被构造为从喷嘴111、112的出液端口1112、1122喷射流体的喷射方向d1、d2可以与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d3、d4成任意角度,例如图10a中的第一喷嘴111的出液端口1112设置为喷射方向d1与其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d3垂直,而图10b中的第二喷嘴112的出液端口1122设置为喷射方向d2与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d4平行。图中仅为示例性实施方式,喷嘴的出液端口的喷射方向与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其他角度关系也是可行的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喷嘴的这种构造允许充分利用液力喷淋系统的可用空间来设置喷嘴,并使得喷嘴在液力喷淋系统中的集成更为方便,从而能够实现结构更加紧凑的液力喷淋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机构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喷嘴。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9和10a-10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机构包括两个喷嘴,且这两个喷嘴是被构造为沿相同的周向方向驱动桨轮叶片101的第一喷嘴111和第二喷嘴112,其中第一喷嘴111的第一喷嘴主体1113与第二喷嘴112的第二喷嘴主体1123的延伸方向能够相互平行、垂直或倾斜的设置,如图9中的第一喷嘴112的第一喷嘴主体1113和第二喷嘴112的第二喷嘴1123主体彼此平行地设置,但第一喷嘴111的第一喷射方向d1与第二喷嘴112的第二喷射d2方向互相垂直。使用两个喷嘴使得可以避免在一个喷嘴的情况下因桨轮叶片之间的间隙导致的桨轮叶片受力不连贯的现象,因为当接近第一喷嘴的叶片在液体流冲击下逐渐远离时,接近第二喷嘴的叶片此时逐渐靠近第二喷嘴的液体流,从而使得桨轮的动力不会产生衰减或间断,确保桨轮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液体流冲击力。此外,如果针对同一液体源使用多于两个的喷嘴,则随着喷嘴数量的增多,来自同一液体源的液压分配到更多的喷嘴可能使得每个喷嘴的液压有一定的减小,即每一股液体流不能提供足够的液压力,有可能造成桨轮无法带动整个液力喷淋系统的运转,并且喷嘴数量越多会使得结构更为复杂,空间要求也更高,从而增加成本。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第一喷嘴111的喷射方向d1与第二喷嘴112的喷射方向d2垂直。例如,第一喷嘴111的喷射方向d1沿着水平方向,第二喷嘴112的喷射方向d2沿着竖直方向;或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喷嘴112的喷射方向d2可以设置为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优选地为竖直向下,以利用液体流的自身重力对桨轮叶片101施加更大的冲击力,使得液力机构更有效率。

根据另一种未示出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喷嘴111的喷射方向d1与第二喷嘴112的喷射方向d2平行且相反。例如,第一喷嘴111和第二喷嘴112的喷射方向为水平方向,例如第一喷嘴111设置在桨轮100的顶部,第二喷嘴112设置在桨轮100的底部。或者,第一喷嘴111和第二喷嘴112的喷射方向为竖直方向,例如第一喷嘴111设置在桨轮100的右侧,第二喷嘴112设置在桨轮100的左侧。两个喷嘴或多个喷嘴之间的其它位置关系也是可行的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还包括用于将桨轮100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喷淋系统40的传动机构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传动机构20包括壳体300、设置在该壳体300内的输入齿轮202和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如图3所示),其中该输入齿轮202通过穿过壳体300的输入轴201与桨轮100连接并由桨轮100驱动旋转,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与输入齿轮202直接地或通过其他中间传动构件间接地连接,以将旋转运动从输入齿轮202传递到输出轴211、218,输出轴211、218则将旋转运动传递到与其连接的喷淋机构40的喷淋管401、40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5和16所示,所述液力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传动机构20的壳体300上的进液口107,且喷嘴111、112也可以设置在壳体300上并与进液口107连通。来自液体源的液体通过进液口107进入液力喷淋系统1,进入进液口107的液体一部分经由第一分支流入喷淋机构4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401、402中,一部分经由第二分支流入喷嘴111、112中。这样设置进液口107和喷嘴111、112可以充分允许利用壳体300自身的结构并巧妙地运用壳体300与桨轮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减小液力喷淋系统1的体积,减少其组成部件的数量,从而使得其结构更为简单紧凑。优选地,进液口107在壳体300中设置为与桨轮100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处,以保证传输到桨轮100的液压的损失最小。

更为具体地,如图15-19所示,进液管108与设置在壳体300中的进液口107连接,为此,在进液口107的接收进液管的端部处设置有橡胶件109,该橡胶件109如图17所示。图18为该橡胶件109的剖面示图,可看到其具有支撑壁1091和作用壁1092,支撑壁1091与作用壁1092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β,该角度β在0~90°的范围内,且该角度β的值可根据进液口107的液压压力进行设置。支撑壁1091的作用是与进液口107的内壁贴合,以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作用壁1092具有导向斜面1093,为进液管108在进液口107中的对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进液管108的连接。优选地,如图19所示,进液口107与进液管108为过盈配合,以防止液体流损失。同时支撑壁1091与作用壁1092之间的角度β使得当进液管108中的液体流的压力过大时,会对作用壁1092产生挤压作用,由于该角度β小于90°,因此当液体流压力越大时,作用壁1092与进液管108之间贴合就越紧,进一步避免液体流损失。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9、15、29和48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中,桨轮100设置在传动机构20的壳体300外侧,输入轴201穿过设置在壳体300中的输入孔303并连接壳体300外侧的桨轮100与壳体300内侧的输入齿轮20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20-29所示,输入轴201一方面通过其连接端与输入齿轮202旋转固定地连接,即输入齿轮202与输入轴201一体地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其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2011旋转固定地连接到桨轮100的中心孔1021,即输入轴201与桨轮100连接为一体地旋转。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7-29所示,输入轴201与壳体300中的输入孔303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以保证输入轴201在输入孔303中无摩擦地转动,从而能够将桨轮100的旋转运动无阻碍地有效地传递到输入齿轮20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8所示,输入轴201与输入孔303之间的间隙配合经由轴承2012实现,轴承2012装配到输入孔303并与输入孔303形成过盈配合以确保它们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然后输入轴201与轴承2012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以确保输入轴201在轴承2012中的无摩擦阻碍的旋转

由于这样的构造,使得来自液体源并喷射到桨轮叶片101上的液体可能会通过输入孔201而进入传动机构20的壳体300内。为了避免液体在壳体300内积累,在壳体300的底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排液孔308、309,如图30-31所示,即在壳体300的最终安装状态下,排液孔308、309位于壳体300的底侧,以有效且自动排除进入壳体300内的液体。排液孔308、309可以构造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优选的为圆形的。优选地,排液孔大小与喷嘴112的出液端口(如图32所示)的孔径尺寸相等,以保证即使出现较多的液体渗入时,也能及时将渗入的液体自行排出,以避免壳体300内的传递构件20由于受到液体的腐蚀而过早损坏。这样的排液孔308、309的设置还避免了为了保证壳体内的无液环境而必须将壳体构造为密封的,因为这种密封的壳体将需要在输入孔303与输入轴201之间设置密封件,如橡胶密封件,而这样的密封件会导致输入轴201在旋转时受到摩擦和阻力,从而降低输入轴201的传递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用于洗碗机中的情况下,设置这样的排液孔是特别有利地,因为这将有助于将意外进入壳体内的污物和液体排出到壳体之外,保证壳体内的环境卫生,抑制细菌的滋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0a-26所示,输入轴201的自由端2011与桨轮100的中心孔1021之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因此输入轴201的该自由端2011又称为卡接端。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0a和20b所示,在输入轴201的卡接端附近设置有周边凹槽2013,该周边凹槽2013优选地为沿着输入轴201的整个外圆周的圆周凹槽。相应地,如图21-23所示,在桨轮100的中心孔1021中设置有与与输入轴201的卡接端的周边凹槽2013相互配合的卡接部(图21-23),卡接部优选地为沿着桨轮100的中心孔1021的周边规则分布的多个径向向内延伸的卡勾1013,卡勾1013的数量优选地为三个到六个,在这里示出为四个。更为具体地,还在输入轴201的卡接端设置有第一平坦部2012,并在桨轮100的中心孔1021上设置有与第一平坦部2012配合的第二平坦部1012(图22-23)。在该实施例中,当将桨轮100与输入轴201装配时,第一平坦部2012和第二平坦部1012一方面用于引导输入轴201在桨轮100的中心孔1021中的插入与输入轴201与桨轮的中心孔1021之间的相互对准,另一方面在桨轮100旋转时,防止桨轮100与输入轴201之间的周向上的相对转动,避免周向滑脱,即确保输入轴201与桨轮100一体地旋转。此外,桨轮的中心孔1021中的卡勾1013落入输入轴201上的周边凹槽2013中,从而在轴向上将桨轮100与输入轴201彼此固定,起到防止轴向滑脱的作用。

替代地,输入轴上的其他形式的凹槽也是可行的,例如其不沿着输入轴的整个圆周延伸,或者可以设置一个或相互间隔开的多个凹槽。替代地,第一平坦部和第二平坦部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替代地,用于实现桨轮与输入轴之间的卡接连接的其他卡接结构也是可行的,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20的输入齿轮202再将旋转运动传递到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根据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输入齿轮与输出轴直接连接以传递旋转运动。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述,输入齿轮经由一系列中间传动构件将旋转运动传递到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该一系列中间传动构件例如包括齿轮和轴。

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现在将仅示例性地描述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中的第一输出轴211以及与该第一输出轴211连接的对应的第一喷淋管401和第一输出齿轮213。除非另有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中的其他输出轴以及对应的喷淋管和输出齿轮的构造可以参考有关第一输出轴211以及对应的第一喷淋管401和第一输出齿轮213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输出轴211将旋转运动传递到喷淋机构40的对应的第一喷淋管401,并旋转固定地连接第一输出齿轮213。如图33所示,第一输出轴211通过其连接端与第一输出齿轮213旋转固定地连接,即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一输出齿轮213一体地旋转,且第一输出轴211穿过设置在壳体300中的第一输出孔311。在第一输出轴211中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一喷淋管401的配合端的中心孔2111,且第一输出轴211和第一喷淋管401被旋转固定地连接,即二者一体地旋转,从而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一喷淋管401。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一喷淋管401之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如图33-37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输出轴211的卡接端2112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并用于包围第一喷淋管的配合端4011(在卡接的情况下也成为对应卡接端4011)的若干卡爪2113,卡爪2113的数量为2-8个,优选地为6个;还优选地,所述若干卡爪2113结构相同并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如图33所示。在卡爪2113的自由端设置若干卡接部2114,优选地为径向向内延伸的卡勾,同时在第一喷淋管401的对应卡接端4011附近设置与第二卡接部2114配合的第二周边凹槽4114,该第二周边凹槽4114优选地为沿着第一喷淋管401的对应卡接端4011的整个外圆周的圆周凹槽,替代地也可以为沿着第一喷淋管的对应卡接端的外周边设置的多个分离的凹槽。

进一步优选地,还在卡爪2113和第一喷淋管401的对应卡接端401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筋部2115和沟槽4115,如图33-37所示。例如,当第一输出轴211的卡接端2112设置有六个卡爪2113时,可以在其中三个互不相邻的卡爪中的每一个的自由端设置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卡接部2114,在另外三个互不相邻的卡爪中的每一个的内壁设置沿轴向延伸的筋部2115,同时在第一喷淋管401的对应卡接端4011上设置与筋部2115配合的沟槽4115,并且优选地两个相邻筋部的中心之间的圆周角为120°,两个相邻卡勾的中心之间的圆周角也为120°。这样,如图37所示,当将第一喷淋管401卡接到第一输出轴211时,将第一喷淋管401上的沟槽4115与卡爪2113上的筋部2115对准并插入第一喷淋管401,卡爪2113上的卡勾则落入第一喷淋管401的外周边上的第二周边凹槽4114中。由此,通过沟槽与筋部的配合引导了第一喷淋管401在第一输出轴211的中心孔2111中的插入并限制了第一喷淋管401与第一输出轴211之间的周向上的相对旋转和位移,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限制了第一喷淋管401与第一输出轴211之间沿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移,实现了第一喷淋管401与第一输出轴211之间的稳固的旋转联结。这样的构造还确保了沿周向方向上的均匀分布的卡接作用,使得第一喷淋管401与第一输出轴211之间的卡接连接更稳固可靠。

优选地,如图35、36a和36b所示,在第一喷淋管401的对应卡接端4011的末端设置有斜坡部4116,该斜坡部4116在将第一喷淋管401的对应卡接端4011插入第一输出轴211的中心孔2111中时最先接触第一输出轴211的中心孔2111,并起到引导插入的作用,以便于第一喷淋管401的插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3所示,在第一输出轴211的卡爪2113的自由端还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2116,同时在第一输出轴211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部2117,第一台阶部2117与凸缘2116一起限定第一输出轴211的外周上的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用于接收将定位在壳体300之外的第一环套件212,如图2、3、33、38、39和45中所示。第一环套件212的内直径构造为小于第一输出轴211的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的外直径,以在第一环套件212与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因此,第一环套件212需要受力压配合到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中。这样的第一环套212件的作用之一是通过对第一输出轴211施加径向向内的作用力进一步稳固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一喷淋管401之间的连接,并实现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一喷淋管401相对于壳体300的固定和定位。这时第一环套件可以是卡圈的形式,如图39所示的卡圈219。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一输出轴211的卡接端2112设置为卡爪的形式,赋予卡接端2112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一方面促进了第一喷淋管401在第一输出轴211的中心孔2111中的插入,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第一环套件212在第一输出轴211的外周边上的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中的嵌套。这种结构可适用于其他输出轴与对应的喷淋管和环套件之间的连接。

此外还优选地,为了将第一环套件212更容易地配合到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中,优选地将第一输出轴211的卡爪2113的末端设有成圆斜面结构2119,以引导并便于卡爪2113在第一环套件2118的环中的插入,如图34所示。

诸如第一环套件212这样的环套件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中间传动构件来驱动输出轴进行旋转运动,即向输出轴传递旋转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环套件可以例如是如图2、3、38和45所示的中间传递齿轮212。例如,如图2、3和38和45所示,第一环套件可以是中间传递齿轮212,该中间传递齿轮212通过与第一输出轴211之间的如上所述的过盈配合将其获得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一输出轴211,第一输出轴211再经由如上所述的与第一喷淋管401之间的旋转固定的连接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一喷淋管401,而此时与第一输出轴211旋转固定地连接的第一输出齿轮213实际起的作用则是将第一输出轴211的旋转运动输出到其它传动构件。即在这种情况下环套件具有三重作用:稳固输出轴与对应的喷淋管之间的连接,将输出轴与对应的喷淋管相对于壳体定位并固定,向输出轴传递旋转运动和力矩。这种构造允许减少液力喷淋系统的组成部件的数量,简化组装,降低成本,并实现紧凑的结构。

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2、3、15和4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还包括与第一输出齿轮213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并由此获得旋转运动的第二输出齿轮217,并相应地包括与第二输出齿轮217旋转固定地连接的第二输出轴218。对应地,喷淋机构40还包括第二喷淋管402,第二输出轴218与第二喷淋管402连接并驱动第二喷淋管402进行旋转运动。即这里力矩传递关系为如下:从作为中间传递齿轮212的第一环套件获得旋转运动的第一输出齿轮213直接地或通过其他传动构件间接地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输出齿轮217,第二输出齿轮217又带动第二输出轴218进行旋转运动,然后第二输出轴218又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喷淋管402。优选地,第二喷淋管402以与第一喷淋管401和第一输出轴21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的方式连接到第二输出轴218。可选地,第一输出齿轮213与第二输出齿轮217的旋转速度相同,相应地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二输出轴218的旋转速度相同且第一喷淋管401与第二喷淋管402的旋转速度相同。还可选地,在第二输出轴218的第二环形接收部2188中接收不传递旋转运动的定位在壳体300之外的卡圈219作为第二环套件,如图2、3、15、39和45所示,优选地,第二环套件219以与第一环套件212在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中的接收相同的方式被接收在第二环形接收部2188中。

须注意,虽然第二输出齿轮217与第二输出轴218之间、第二输出轴218与第二喷淋管402之间以及第二输出轴218与第二环套件219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分别与和第一输出齿轮213与第一输出轴211之间,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一喷淋管401之间及第一输出轴211与第一环套件212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或相似,作为第二环套件219的卡圈在这里只起到加强第二喷淋与与第二输出轴之间的连接以及该二者相对于壳体的定位和固定作用,并不用于传递力矩或旋转运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0-43所示,输出轴211、218与壳体300中的输出孔311、318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以保证输出轴211、218在输出孔311、318中无摩擦地转动,从而能够有效地传递旋转运动。并且进一步优选地设置输出齿轮213、217的面对壳体300内壁的面与壳体内壁之间存在距离l2,这在装配好的喷淋管401、402在工作状态下处于水平地定位的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具体地如图4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喷淋管401由于其自身重力和其内部的水的重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惯性作用下,在旋转期间可能偏离中心轴线约4°的角度,喷淋管自其中心轴线的偏移对输出轴211、218产生周向或径向作用力,导致在操作期间输出轴211、218也会从其中心轴线偏离,并因此可能导致输出轴211、218与输出孔311、318的内壁接触,并且输出轴211、218还可能拉动输出齿轮213、217接触到壳体内壁,使得输出轴211、218和对应的输出齿轮213、217的旋转受到阻力,不能有效地传递旋转运动。因此,将输出轴211、218与输出孔311、318之间设置为间隙配合,并且进一步优选地设置输出齿轮213、217的面对壳体内壁的面与壳体内壁之间存在距离l2,可以避免上述接触与摩擦,确保有效地传递旋转运动。

出于同样的原因,如图43所示,还可以设置在环套件212、219与壳体300的外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短距离l3,这可以有效防止输出轴211、218自其中心轴线的偏离导致环套件212、219接触壳体的外壁并产生摩擦阻力,确保输出轴有效地传递旋转运动。

可选地,如图40、42-43所示,可以在每个输出齿轮213、217的面对壳体内壁的面与壳体300的该内壁之间设置两个垫片403、404、405、406,如上所述,在输出齿轮213、217转动的过程中如发生与壳体300的直接接触,则将由于接触产生的摩擦增大有碍转动的阻力。在每个输出齿轮与壳体之间设置两个垫片则可以避免输出齿轮213、217与壳体300的这种直接接触,并且垫片与垫片之间的摩擦使得垫片对于输出齿轮213、217而言起到消除摩擦的润滑作用,因此有效地降低了输出齿轮213、217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有助于输出齿轮213、217的顺畅运转。另外,还如图40、42-43所示,可以设置贴合输出齿轮213、217的面对壳体内壁的面的密封件407、408,如密封圈,以确保输出齿轮213、217与壳体300之间的密封性,减小进入喷淋管的液体的液压的损失。具体地,当传动机构内部有较高液压时,输出齿轮213、217受压力的作用,会朝向壳体贴合,此时密封件407、408则受到输出齿轮的挤压,起到密封作用。

根据本实用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液力喷淋系统1的传动机构20的传动构件还包括在输入齿轮202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轴213、217之间或在不同的输出轴213、217之间的用于变速或用于传递旋转运动的其它齿轮或轴,如图3所示。在该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20包括如前所述与桨轮100连接的输入轴201、与输入轴201连接的输入齿轮202,此外,传动机构20还包括与输入齿轮202啮合的第一双联齿轮203、与第一双联齿轮203啮合的第二双联齿轮204、与第二双联齿轮204啮合的第三双联齿轮205、与第三双联齿轮205啮合的第四双联齿轮206、与第四双联齿轮206啮合的第一单齿轮207、通过轴2071与第一单齿轮207连接并与其一体旋转的第二单齿轮209、与第二单齿轮209啮合的第三单齿轮210、与第三单齿轮210啮合并作为第一输出轴211上的第一环套件的第四单齿轮212、通过第一输出轴211与第四单齿轮212连接的第一输出齿轮213、与第一输出齿轮213啮合的第五单齿轮214、与第五单齿轮214啮合的第六单齿轮215、与第六单齿轮215啮合的第五双联齿轮216、与第五双联齿轮216啮合的第二输出齿轮217、与第二输出齿轮217连接的第二输出轴218。其中,如图2、44-45所示,输入齿轮202、第一输出齿轮213和第二输出齿轮217分别通过输入轴201、第一输出轴211和第二输出轴218实现在壳体300中的定位,第四单齿轮212通过第一输出轴211实现在壳体300外的定位,与第四单齿轮212直接啮合的第三单齿轮210通过轴2101定位在壳体之外,与第三单齿轮210直接啮合的第一单齿轮207通过轴2071定位在壳体之外,第一双联齿轮203、第二双联齿轮204、第三双联齿轮205、第四双联齿轮206、第一单齿轮207、第五单齿轮214、第六单齿轮215、第五双联齿轮216则分别通过相应的固定轴2031、固定轴2041、固定轴2051、固定轴2061、轴2071、固定轴2141、固定轴2151和固定轴2161实现在壳体300内的定位。

在这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桨轮100的旋转运动以下述路径传递:桨轮100通过输入轴201将旋转运动传递到输入齿轮202(例如如上所述),输入齿轮202则依次经由第一双联齿轮203、第二双联齿轮204、第三双联齿轮205、第四双联齿轮206、第一单齿轮207、轴2071、第二单齿轮209、第三单齿轮210将旋转运动传递作为第一环套件的第四单齿轮212,第四单齿轮212则经由第一输出轴211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一输出齿轮213(例如如上所述),第一输出轴211还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一喷淋管401(例如如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13又依次经由第五单齿轮214、第六单齿轮215、第五双联齿轮216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输出齿轮217,第二输出齿轮217经由第二输出轴218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喷淋管402(例如如上所示)。须注意的是,可根据实际需求使用更多的或更少的中间传递构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各个齿轮之间的减速比,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或不同取向的喷淋管,本实施例仅作为示例提供,而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轴2071通过连接端与第一单齿轮207旋转固定地连接,轴2071穿过壳体300并通过其自由端2072与第二单齿轮209旋转固定地连接。优选地,轴2071的自由端2072与第二单齿轮209之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例如,如图50a、50b和51所示,可以在轴2071的自由端2072设置两个第三平坦部2073、2074,优选地为相对于轴2071的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的两个第三平坦部2073、2074,相应地在第二单齿轮209的中心孔中设置与这两个第三平坦部配合的两个第四平坦部2075、2076。另外,还可以在每个第三平坦部2073、2074的顶端设置径向向外突起的卡扣2077、2078,同时在轴2071的外周边设置有台阶部2079,卡扣2077、2078与台阶部2079一起限定轴2071的周边上的环形接收部2080,用以接收第二单齿轮209。当将第二单齿轮209安装在该环形接收部2080中时,第三平坦部2073、2074和第四平坦部2075、2076用于引导安装,并在安装完成后限定第二单齿轮209与轴2071之间沿周向的相对旋转,同时卡扣2077、2078卡在第二单齿轮209的中心孔的端部边缘上,和台阶部2079一起限制第二单齿轮209在轴2071的外周边上的轴向位移。

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0a、50b和51所示,每个卡扣2077、2078与对应的第三平坦部2073、2074分离地设置,且轴2071在相对的两个卡扣2077、2078之间为中空的,从而允许卡扣2077、2078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在插入第二单齿轮209的中心孔中时,两个卡扣2077、2078朝向轴2071的中心聚拢。并从而使得能够更容易地穿过第二单齿轮209的中心孔,完成第二单齿轮209在轴2071的环形接收部2080中的安装。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描述的轴2071与第二单齿轮209之间的卡接结构只是示例性的,任何能够实现轴2071与第二单齿轮209的旋转固定的连接的替代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轴2071连接分别设置在壳体300之内和壳体300之外的两个传动构件的情况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轴2071用于连接分别设置在壳体300之内的第一单齿轮207和在壳体300之外的第二单齿轮209,则轴2071将穿过在壳体300中形成的孔306。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为了确保轴2071以无摩擦的方式传递旋转运动,在轴2071与孔306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轴2071可称为中间输出轴2071,孔306则可相应地称为中间输出孔306。

如图4和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的喷淋机构40包括至少一个喷淋管401、402,在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401、402上沿着喷淋管的纵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喷淋孔4017、4018。优选地,所述多个喷淋孔4017、4018环绕喷淋管401、402在360°的范围上以螺旋的方式等距的分布。还优选地,所述多个喷淋孔4017、4018构造为相对于喷淋管401、402的纵向中心线是倾斜而非垂直的。

此外,如图4和5所示,在喷淋管401、402的与其对应卡接端4011、4021相对的自由端4031、4041设置有端盖409、410,并且设置有端盖409、410的自由端4031、4041可以旋转地安装到连接件411的筒部413、414中,该连接件411用于将喷淋管的自由端4031、4041固定在液力喷淋系统1的使用环境中。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喷淋机构40包括两个喷淋管401、402,并且用于这两个喷淋管401、402的连接件411为包括两个筒部413、414的一体式部件,这允许减少喷淋机构40的部件的数量,并允许以更简单的方式固定所有喷淋管的自由端。

下面将主要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力喷淋机构。在这里将主要描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因此,如在这里没有特别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相关部件的构造、设置以及部件彼此之间的定位、取向、连接方式也可以应用于该第二实施例中,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除非其与该第二实施例不相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2、44-49所示,液力喷淋系统1的传动机构20的传动构件被包括在第一传动系21和第二传动系22中,且液力喷淋系统1的传动机构20的壳体300相应地包括:

第一壳体301,其承载第一传动系21中的传动构件,该第一传动系21包括由桨轮100通过穿过第一壳体301的输入轴201驱动旋转的输入齿轮202,且包括用于将旋转运动输出到第一壳体301外部的中间输出轴2071,如图44、46、48所示;

第二壳体302,其承载第二传动系22中的传动构件,该第二传动系22包括用于将来自中间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壳体302中的中间输入轴,且包括穿过第二壳体302并用于输出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如图45、47、49所示。

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允许液力喷淋系统1的传动机构20的模块化构造,这使得可以实现模块的标准化,从而实现标准化生产,降低设计难度和产品成本。例如,可以将主要用于将旋转运动输出到喷淋机构20的第二传动系22及对应的第二壳体302作为一个模块设计为标准化的,即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使用统一的第二传动系22和第二壳体302;而第一传动系21或第一壳体301则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设置具有不同减速比的齿轮或设置不同数量的齿轮或其他传动构件;反之亦然。另外,这种模块化构造更便于产品的组装、维护与更换,并且允许传动机构的更为紧凑的设计。

即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区别在于将传动机构划分为第一传动系和第二传动系,并针对此将壳体分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但传动机构的传动构件的构造、设置以及彼此之间的连接、定位、协作的方式仍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这些相同的细节将不再赘述。

如图44、46、4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传动系21中的输入轴201与输入齿轮202和桨轮100的连接关系与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此外,第一传动系21还可以包括用于将输入齿轮202的旋转运动以变速或不变速的方式传递到中间输出轴2071的其它传动构件。

如图44和46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传动系21具体地包括以下传动构件:与输入齿轮202啮合的第一双联齿轮203、与第一双联齿轮203啮合的第二双联齿轮204、与第二双联齿轮204啮合的第三双联齿轮205、与第三双联齿轮205啮合的第四双联齿轮206、与第四双联齿轮206啮合的第一单齿轮207、通过中间输出轴2071与第一单齿轮207连接并与其一体旋转的第二单齿轮209、与第二单齿轮209啮合的第三单齿轮210。例如,第二单齿轮209设置在第一壳体301之外;例如,第二单齿轮209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与中间输出轴2071连接。例如,第三单齿轮210通过轴2101设置在第一壳体301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第一双联齿轮203、第二双联齿轮204、第三双联齿轮205、第四双联齿轮206、第一单齿轮207则分别通过相应的固定轴2031、固定轴2041、固定轴2051、固定轴2061、中间输出轴2071实现在第一壳体301内的定位。

并且,在这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轴2071为中间输出轴,即其将旋转运动输出到第一壳体301的外部。且第一单齿轮207、中间输出轴2071和第二单齿轮209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同样,为了确保中间输出轴2071以无摩擦的方式传递旋转运动,中间输出轴2071与第一壳体301的用于接收该中间输出轴2071的中间输出孔306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如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如图30所示,优选地在第一壳体301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排液孔308,以排出可能进入第一壳体301中的液体和污物,在此处排液孔308的构造和用途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

如图45、47和49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传动系22中的至少一个输出轴211、218与对应的输出齿轮213、217,对应的喷淋管401、402和/或对应的环套件212、219的连接关系及连接方式可与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同。此外,第二传动系22还可以包括用于将中间输出轴2071的旋转运动以变速或不变速的方式传递到第二壳体302内的其它传动构件。

如图45、47和49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传动系22具体地包括以下传动构件:与第三单齿轮210啮合并作为第一输出轴211上的第一环套件的第四单齿轮212、与第四单齿轮212连接的第一输出轴211、第一输出轴211又连接到第一输出齿轮213、与第一输出齿轮213啮合的第五单齿轮214、与第五单齿轮214啮合的第六单齿轮215、与第六单齿轮215啮合的第五双联齿轮216、与第五双联齿轮216啮合的第二输出齿轮217、与第二输出齿轮217连接的第二输出轴218。其中,如图47和49所示,第四单齿轮212通过第一输出轴211实现在第二壳体302外的定位,第五单齿轮214、第六单齿轮215、第五双联齿轮216则分别通过相应的固定轴2141、固定轴2151和固定轴2161实现在第二壳体302内的定位。

并且,在这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5和49所示,第一输出轴211同时用作中间输入轴,即第一输出轴211为将来自中间输出轴2071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壳体302中的中间输入轴。并且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中间输出轴2071与中间输入轴之间的旋转运动的传递通过第二单齿轮209、第三单齿轮210和第四单齿轮212之间的依次啮合实现,即中间输出轴2071将旋转运动输出到第一壳体301之外,并通过与第二单齿轮209的旋转固定的连接(如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单齿轮209,第二单齿轮209又经由第三单齿轮210将旋转运动传递到第四单齿轮212。其余各个传动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旋转运动的传递可参考第一实施例。当然,这只是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其它实现中间输出轴与中间输入轴之间的旋转运动的传递的方式是可行的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其中用其他传动构件实现中间输出轴与中间输入轴的其它构造也是可行的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注意,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一种未示出的变型中,中间输出轴与中间输入轴可以为同一个单件,即该中间输出轴或中间输出轴同时穿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以将旋转运动和力矩从第一壳体传递到第二壳体中。

同样,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优选地在第二壳体302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排液孔309,以排出可能进入第二壳体302中的液体和污物,在此处排液孔309的构造和用途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如图31所示。

并且,在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喷淋管401与第一输出轴211之间的连接和/或第二喷淋管402与第二输出轴218之间的连接可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并且仍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在第一输出轴211的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中接收作为中间传递齿轮并设置在第二壳体302之外的第一环套件212,在第二输出轴218的第二环形接收部2188中接收作为第二环套件219的并设置在第二壳体302之外的卡圈。且在第二实施例中,输出轴与输出孔、输出齿轮与壳体内壁、环套件与壳体外壁之间的配合关系都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1的液力机构可以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与液体源连通的进液口107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02中,喷嘴111、112则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中,优选地喷嘴111、112靠近桨轮100设置在第一壳体301中,注意在第二实施例中喷嘴的数量、构造、相对于桨轮叶片的定位和取向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进液口107在第二壳体302中被设置为当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组装后靠近喷嘴111、112和桨轮100,以使得来自液体源的液体流和液压在到达桨轮叶片101之前损失最小。此外,这样的构造允许充分利用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自身的结构来实现液体的流通,从而减少液力喷淋系统的组成部件的数量,降低材料成本,并且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须注意的是,进液管108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安装在设置于第二壳体中的进液口中。

更为具体地,第二壳体302可分为第二壳体主体321和第二壳盖322,如图49所示,进液口107设置在第二壳盖322中。且第二传动系22中的第五单齿轮214、第六单齿轮215和第五双联齿轮216可通过第二壳盖322定位在第二壳体302内,第一输出齿轮213和第二输出齿轮217则通过第二壳体主体321定位在第二壳体302内。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8所示,第一壳体301也包括第一壳体主体311和第一壳盖312。且更为具体地,桨轮100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311侧设置在第一壳体301之外,第二单齿轮209和第三单齿轮210在第一壳盖312侧设置在第一壳体301之外。

在该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通过至少一对相互配合的连接侧面组装在一起,如图58所示。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之间沿着重力方向的相对定位可以影响设置在第一壳体301中的喷嘴111、112相对于桨轮叶片101的定位和取向。例如,在图58中,当第一壳体301沿着重力方向安装在第二壳体302上方时,在第一壳体301中设置的第一喷嘴111和第二喷嘴112可以分别沿着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上的方向朝向桨轮叶片101喷射液体流并产生驱动液力;替代地,在图52和53中,当第一壳体301沿着重力方向安装在第二壳体302下方时,在第一壳体301中这样设置的第一喷嘴111和第二喷嘴112则可以分别沿着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下的方向朝向桨轮叶片102喷射液体流并产生驱动液力。

此外,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使得可以以非常简单且便捷的方式实现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的组装。同时,通过卡接结构实现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的连接,不需要使用额外的专用工具,只需要对准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使其卡合即可完成连接操作,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成本效益高,并且由于卡接结构之间的匹配,能够实现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的稳固接合。此外,卡接结构通常占据空间少,允许实现紧凑的结构,还不会像使用螺钉、铆钉等之类的连接件那样可能对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造成破坏降低其强度。

例如,如图54-58所示,在第一壳体301的第一连接侧面313上设置有第一凹部3131和第一凸部3132,相应地在第二壳体302的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3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凹部3131和第一凸部3132配合的第二凸部3231和第二凹部3232,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301的第一连接侧面313面对第二壳体302的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3。优选地,第一凹部3131和第一凸部3132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侧面313的相对端,以使得卡接连接尤其在径向上更加稳定。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组装在一起时,第一壳体301的第一连接侧面313上的第一凸部3132将卡合在第二壳体302的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4上的第二凹部3232中,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4上的第二凸部3231卡合在第一连接侧面313上的第一凹部3131中。这样的卡接结构操作简单且不会增大组件的体积。

此外,第二壳体302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3垂直延伸的第二对应连接侧面324,且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3与第二对应连接侧面324限定用于接收第一壳体301的接收部,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壳体302的第二对应连接侧面324面对第一壳体301的第二连接侧面314,如图54-58所示。

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301的第二连接侧面314上还可以设置卡槽3141,相应地在第二壳体302的第二对应连接侧面324上设置有与卡槽3141匹配的卡接部3241。优选地,在卡接部3241顶部端部处设置有倒钩3242,相应地在卡槽3141内在上端部设置有缩小部3142,倒钩3242用于穿过卡槽3141并卡在卡槽的该缩小部3142外顶侧,如图56所示。这样,卡槽3141被构造为下端口大、上端口小的喇叭口状的结构,比较大的下端口有利于卡接部3241与卡槽3141的准确对准,而逐渐缩小的喇叭状结构使得卡接部3241在进入卡槽3141中后能够逐渐地朝向卡槽的中心轴线收紧,避免卡接部3241在力图从卡槽的上端不出来时由于突然受挤压力而造成断裂的现象;同时比较小的上端口使得卡接部3241在完全卡入后,倒钩3242的下侧与上端口的外顶侧完全紧密地卡合,从而允许以稳固的方式实现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之间的轴向和径向固定。

即在这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组装在一起时,第二壳体302的第二对应连接侧面324上的卡接部3241也将被接收第一壳体301的第二连接侧面314的卡槽3141中。这样,第一凸部3132与第二凹部3232、第一凹部3131与第二凸部3231、卡槽3141与卡接部3241之间的相互卡接即限制了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相对于彼此的在所有方向上的自由度,简便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稳固连接。并且在需要更换第一壳体301或第二壳体302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大大改善了组件可替换性。

优选地,第一凸部3132设置在第一连接侧面313的邻近第二连接侧面314的第一端,第一凹部3131设置在第一连接侧面313的远离第二连接侧面314的第二端,卡槽3141设置在第二连接侧面314的远离第一连接侧面313的第二端,卡接连接的这种相对分散的构造可以确保在径向和轴向上的更为均衡、稳固的卡接连接。

这样,在这种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2之间的连接可通过以下所述实现:将第一壳体301的第一连接侧面313的第一凸部3132装配到第二壳体302的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3的第二凹部3232中,如图55-56所示;将第二壳体302的第二对应连接侧面324上的卡接部3241插入第一壳体301的第二连接侧面314上的卡槽3141中,如图57-58所示;同时第一壳体301的第一连接侧面313的第一凹部3131接收第二壳体302的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3上的第二凸部3232。这样即以非常便捷的方式完成了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的组装。

当然,用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卡接连接的其他卡接结构也是可行的,并且卡接结构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数量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或具有不同的取向,这些可行的替代形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洗碗机2,其包括至少一个如前所述的液力喷淋系统1。

如图59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如前所述的液力喷淋系统1位于洗碗机2储物架3的中间部分为,确保随着液力喷淋系统1的运转,放置在洗碗机的上储物架4和下储物架5上的餐具能够全部得到清洗。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1通过卡接结构安装到洗碗机2中的储物架3。这里将详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中的液力喷淋系统1在洗碗机2中的卡接,但是应理解的是,类似的卡接方式和卡接结构也可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力喷淋系统1在洗碗机的卡接。通过卡接结构可以在不需要借助于其它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将液力喷淋系统稳固地安装在洗碗机的储物架中,便于操作,节省成本;并且在需要更换液力喷淋系统或对其进行维修或部件更换时,可以很方便地将其从洗碗机的储物架拆下。

例如,如图59和60所示,在第二壳体302的顶部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卡脚340,第一卡脚340卡接在洗碗机储物架中的横向挂件6上,以限制液力喷淋系统1的向上或向下移位。此外,还可以在第二壳体302的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卡脚350,第二卡脚350卡接在洗碗机储物架中的纵向挂件7上,以限制液力喷淋系统1的向前或向后或向左或向右移位。

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0所示,第一卡脚340构造为具有垂直于横向挂件6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341、342,这两个侧壁341、342在平行于横向挂件6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在这两个侧壁341、342的顶端设置有凹陷部343、344,在这两个侧壁341、342之间设置有带有顶部倒钩的卡接柱345、346,且卡接柱构造为以使得横向挂件6穿过凹陷部343、344时能够卡接在顶部倒钩下方。此外,第二卡脚350构造为从第二壳体302的侧面延伸,并在第二卡脚350的端部351形成朝向该侧面折弯的弹性臂352,以在第二卡脚350的端部351与第二壳体的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洗碗机2的储物架3的纵向挂件7的接收部,如图60所示。

优选地,如图59-60所示,分别在第二壳体302的顶部的两端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卡脚340。同样优选地,分别在第二壳体302的侧面的两端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卡脚350。这样可以实现液力喷淋系统1在洗碗机2中的稳固的卡接。当然,第一卡脚340和第二卡脚350的定位和数量被选定为确保液力喷淋系统1在洗碗机2中的稳固卡接。

此外还优选地,喷淋管401、402在其与所述对应卡接端相对的自由端4031、4041处卡接连接到洗碗机1中的储物架3。例如,如图59和60所示,在用于连接喷淋管的自由端4031、4041的连接件411的筒部413、414上设置有卡接件415,卡接件415的端部可设置倒钩,倒钩则可以卡接在洗碗机储物架3的挂件上。当然,其他卡接结构也可以用于将喷淋管卡接在洗碗机的储物架上,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0所示,液力喷淋系统1包括两个喷淋管401、402,用于连接这两个喷淋管401、402的自由端4031、4041的连接件411为一体的,并且在该连接件411的中间部位设置与洗碗机储物架3的挂架的卡接件415,卡接件415可选地为倒钩的形式。图6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液力喷淋系统1卡接在洗碗机2中之后的侧视示意图。可以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1在洗碗机2中的卡接连接结构本身尺寸很小,允许大大节省洗碗机2中的内部空间,并且不需要在洗碗机的储物架上设置专用的安装结构,一方面使得可以获得结构紧凑连接稳固的洗碗机2,另一方面使得加工和操作难度大大降低,节省了成本。

这样,即以简单易操作的方式将液力喷淋系统安装在洗碗机中。须注意的是,能够实现液力喷淋系统在洗碗机中的卡接连接的其他卡接结构也是可行的,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尤其通过进液口、喷嘴和桨轮的构造、定位和相对位置取向等确保能够在液能传递过程中有效控制液能的损失,并能够以令人满意的效率利用来自液力源的液能,也大大改善了使用这种液力喷淋系统的洗碗机的清洗能力和清洗效率。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喷淋系统实现了模块化构造,压缩了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以更加简单的结构更加方便的方式实现了各个组成部件和模块之间以及液力喷淋系统在洗碗机中的更加稳固的连接,促进了标准化生产,降低了生产和组装成本,并促进了部件可互换性,使得部件维护和更换更为方便可行,并且产品稳定性高,使用生命周期长。并且,通过以开式结构设计液力喷淋系统,确保及时排出意外进入液力喷淋系统内部的液体和污物,遏制了细菌的滋生,同时也保护了组成部件免受液体或污物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液力喷淋系统和洗碗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液力喷淋系统和包括这种液力喷淋系统的洗碗机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液力喷淋系统1

桨轮100

叶片101

桨轮的中心部102

桨轮的中心孔1021

第二平坦部1012

(第一)卡勾1013

叶片径向外端103

外圆104

半径r

径向内冲击端105

径向外冲击端106

进液口107

进液管108

橡胶件109

支撑壁1091

作用壁1092

导向斜面1093

角度β

箭头f10

第一喷射方向d1

第二喷射方向d2

第一喷嘴111

第二喷嘴112

进液端口1111、1121

出液端口1112、1122

喷嘴主体1113、1123

第一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d3

第二喷嘴主体的延伸方向d4

角度α

液压值p

作用力f

相交点q

距离l1

传动机构20

第一传动系21

第二传动系22

输入轴201

输入轴的自由端2011

第一平坦部2012

(第一)周边凹槽2013

输入齿轮202

轴承2012

第一双联齿轮203

轴2031

第二双联齿轮204

轴2041

第三双联齿轮205

轴2051

第四双联齿轮206

轴2061

第一单齿轮207

轴(中间输出轴)2071

轴2071的自由端2072

第三平坦部2073、2074

卡扣2077、2078

台阶部2079

环形接收部2080

第二单齿轮209

第四平坦部2075、2076

第三单齿轮210

轴2101

第一输出轴211

第一输出轴的中心孔2111

第一输出轴的卡接端2112

卡爪2113

第二卡接部(第二卡勾)2114

筋部2115

凸缘2116

成圆斜面结构2119

第一台阶部2117

第一环形接收部2118

第四单齿轮(第一环套件)212

第一输出齿轮213

第五单齿轮214

轴2141

第六单齿轮215

轴2151

第五双联齿轮216

轴2161

第二输出齿轮217

第二输出轴218

第二环形接收部2188

卡圈(第二环套件)219

壳体300

第一壳体301

第一壳体主体311

第一壳盖312

第一连接侧面313

第一凹部3131

第一凸部3132

第二连接侧面314

(第一)卡槽3141

缩小部3142

第二壳体302

第二壳体主体321

第二壳盖322

第一对应连接侧面323

第二凸部3231

第二凹部3232

第二对应连接侧面324

(第一)卡接部3241

倒钩3242

输入孔303

第一输出孔311

第二输出孔318

中间输出孔306

中间输入孔307

第一壳体上的排液孔308

第二壳体上的排液孔309

距离l2

距离l3

喷淋机构40

第一喷淋管401

对应卡接端4011

第二周边凹槽4114

沟槽4115

斜坡部4116

第二喷淋管402

对应卡接端4021

喷淋孔4017、4018

喷淋管的自由端4031、4041

端盖409、410

连接件411

连接件411的筒部413、414

卡接件415

垫片403

垫片404

垫片405

垫片406

密封件407

密封件408

洗碗机2

储物架3

上储物架4

下储物架5

横向挂件6

纵向挂件7

第一卡脚340

卡脚侧壁341、342

侧壁上的凹陷部343、344

卡接柱345

第二卡脚350

端部351

弹性臂35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