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4656发布日期:2020-02-18 12:3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建筑节能的不断推广,消费者的建筑节能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从而促使门窗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靠门窗想达到很高的节能性能的同时,相应成本也不断提高,在门窗上加上外遮阳卷帘,在遮阳卷帘放下状态时能很大幅度的提高窗户的整体性能,相对成本也低很多。

公告号为cn20724549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外遮阳一体门窗,在外窗体内安装玻璃,在外窗体外侧安装窗帘盒体,盒体内设卷帘和转筒,利用盒体内的转筒来回转动实现盒体收放卷帘的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随着转筒的滚动可以将卷起的卷帘从上向下放下来,达到了遮阳的效果,但通常室内人们更换衣物隐私时卷帘需要全部放下这时房间内也没有了自然采光;如此便需要一种可以实现室内灵活采光的门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目的是增加外遮帘采光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包括外窗体、玻璃窗体和窗帘;所述外窗体包括上盒体、左边框、右边框和下边框,所述上盒体内设有电机和传动结构,电机输出轴连接传动结构;所述上盒体的下外壁和所述下边框各设有两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供玻璃窗体卡接在外窗体上;所述左边框设有第一夹板,所述右边框设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位于玻璃窗外侧,所述窗帘一侧插接在所述第一夹板内,所述窗帘另一侧插接在第二夹板内;所述窗帘包括上卷体和下帘体,所述上卷体与传动结构相连接;所述下边框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滑动槽,所述窗帘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边框的凹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玻璃窗体设置在外窗体内,遮阳窗帘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设置在玻璃窗体外侧,形成外遮阳一体式门窗。窗帘分成上卷体和下帘体,下帘体用于遮阳,上卷体用于收放下帘体,以便下帘体的顶端也能落到外窗体底部,当需要部分遮阳部分采光时,可以将下帘体的顶端放至玻璃窗体中间,这样从下向上拉出的卷帘,一方面足了人们更换衣物需遮蔽隐私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房间内也可以有自然光的投入,使用灵活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窗帘的上卷体为卷绳,所述卷绳嵌合在所述第一夹板内和第二夹板内;所述窗帘的下帘体的上端设有绳管,所述绳管供所述卷绳通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卷体设计成卷绳,可以减少材料,同时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主滚轮和从滚轮,所述主滚轮和从滚轮分别位于上盒体的两侧,所述主滚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从滚轮活动连接在上盒体上,所述主滚轮和所述从滚轮上设有连动皮带,所述主滚轮和所述从滚轮上设有对称短滚轴;所述上盒体下端设有两开孔,所述开孔供所述卷绳通过,所述开孔靠近所述滑动槽,所述卷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对称短滚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电机的转动带动主滚轮转动,通过连动皮带带动从滚轮转动。主滚轮和从滚轮转动带动短滚轴转动,从而将卷绳可以收放起来,卷起卷绳时,带动下帘体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下帘体遮阳的效果。放下卷绳时可以从上部开始采光。

进一步的,所述窗帘的上卷体为透明帘体,所述透明帘体固定连接窗帘的下帘体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卷体设成透明帘体,方便放下窗帘时采光。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为长滚轴,所述长滚轴两端位于所述上盒体左右两侧,所述长滚轴的一端和电机键连接,所述长滚轴的另一端和上盒体活动连接,所述上盒体下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供所述透明帘体通过,所述透明帘体上端和长滚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滚轴随着电机转动而转动,以便将透明帘体能够收放,收起透明帘体时下帘体能够遮阳,放下时能够通过透明帘体采光。

进一步的,所述窗帘下端设有若干螺母孔,窗帘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下面采光时,可以将固定窗帘的螺母拆卸下来,通过长滚轴的传动装置将下帘体也卷进上盒体,可以实现从下面玻璃窗体采光。

进一步的,所述窗帘的下帘体为折叠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窗帘放下采光时可将下帘体折叠在下边框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盒体内壁设有加强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加强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用于增加上盒体的承重力,同时加强板可以方便固定电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卷体和下帘体的设置,能够起到从下向上遮阳的效果;

2.通过卷绳嵌合在夹板内的设置,能够起到美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窗帘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传动结构和电机连接关系。

图4是实施例2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窗帘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窗帘下端螺母孔和螺母示意图。

图6是倒拉式外遮阳一体门窗体现外窗体下边框示意图。

图中,1、外窗体;11、上盒体;111、电机;112、传动结构;1121、主滚轮;1122、从滚轮、1123、传动皮带;1124短滚轴;1125开孔;1126、长滚轴;1127、开口;113、滑动槽;12、左边框;121、第一夹板;13、右边框;131、第二夹板;14、下边框;141、凹槽;2、玻璃窗体;3、窗帘;31、上卷体;311、卷绳;312、透明帘体;32、下帘体;321、绳管;322、螺母孔;323螺母;4、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外窗体1包括上盒体11、下边框14、左边框12和右边框13,上盒体11和下边框14分别设有两滑动槽113(见图6),上下滑动槽113互相在垂直面上平行。滑动槽113用于卡接玻璃窗体2,方便玻璃窗体2可以左右滑动(见图2)。

如图2所示,上盒体11内设有加强板4,用来增加上盒体11的承重力,与玻璃窗体2相平行的上盒体11面上设有电机111,电机111固定连接在加强板4上,电机111靠近上盒体11的一侧,电机111的输出轴连接主滚轮1121,电机111转动可以带动主滚轮1121转动(见图3)。上盒体11与玻璃窗体2平行的面上另一侧设有从滚轮1122,主滚轮1121和从滚轮1122上设有传动皮带1123,主滚轮1121利用皮带带动从滚轮1122转动。主滚轮1121和从滚轮1122上设有对称短滚轴1124,同时随着主滚轮1121和从滚轮1122转动。

窗帘3包括上卷体31和下帘体32,上卷体31用来连接滚轴,下帘体32用来遮阳。最佳地,上卷体31长度和下帘体32相等,同时上卷体31和下帘体32长度分别和玻璃窗体2相等。当上卷体31设置成卷绳311,下帘体32上端设有绳道,卷绳311通过绳道。上盒体11上设有开孔1125,开孔1125靠近滑动槽113,卷绳311两端头通过开孔1125分别连接在两对称短滚轴1124上,随着电机111的工作收放卷绳311,收起卷绳311时,可以将下帘体32从下向上遮阳,放下卷绳311时,可以将下帘体32从上向下获得采光。

如图4所示,左边框12和右边框13设有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31,两夹板在垂直平面上相平行,窗帘3边插接在夹板内,用于固定密封窗帘3(见图1)。窗帘3下帘体32为可折叠帘体,下边框14设有凹槽141,凹槽141靠近滑动槽113,和上盒体11上的开口1127对称。下帘体32下端设若干螺母323孔322,方便通过螺母323将窗帘3下端固定在凹槽141内。当卷绳311放下时,可拆叠帘体可折叠在凹槽141内。

具体实施过程:电机111通电后,电机111输出轴开始转动带动主滚轮1121转动,主滚轮1121通过皮带带动从滚轮1122转动,从而使短滚轴1124开始转动,可以收放上卷体31,上卷体31为卷绳311,卷绳311隐藏在左边框12和右边框13的两夹板内,通过短滚轴1124向上卷到上盒体11内时,拉动下帘体32从下向上遮阳,当需要部分遮阳时,拉一半下帘体32,通过上半玻璃部分采光,增加了采光灵活性。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上盒体11内与右边框13平行的面上设有电机111,电机111输出轴上键连接长滚轮,长滚轮与在边框平行的上盒体11面活动连接,长滚轴1126平行水平面,上卷体31设成透明帘体312,透明帘体312连接下帘体32,透明帘体312用于采光,下帘体32用于遮挡阳光。

具体实施过程:当透明帘体312通过电机111工作全部卷进上盒体11内,下帘体32可以遮阳,当透明帘体312放下来时,房间可以通过透明帘体312采光,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收放多少透明帘体312,当部分透明帘体312放下时,可以通过上半玻璃窗体2采光,下半帘体遮阳,同时可以将窗帘3下端螺母323拆开,通过电机111继续将下帘体32卷进上盒体11,如此可以从下半玻璃采光,满足不同的遮阳和采光需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