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及电蒸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7156发布日期:2020-02-18 12:5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及电蒸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及电蒸炉,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家用电蒸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大致如下:炉体内底板上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上面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里的水进入到蒸汽发生装置的电加热盘时产生高温水蒸气,利用高温水蒸气就可以烹饪食物。中国专利201520490626.5公开了一种电蒸炉,此种电蒸炉正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电蒸炉,在加热盘内安装液位控制器,通过液位控制器检测加热盘中的水量,然后通过液位控制器与其他反应器相连接,通过反应器控制电蒸炉,避免加热盘处于无水加热状态。

然而,这种电蒸炉有一个弊端,在加热食物过程中,长期使用后,食物会产生油脂落入加热盘的水中,油脂混入水中通过进水管回回流至液位控制器中,由于油脂具有粘性,容易黏贴液位控制器中的浮子导致液位控制器不灵敏,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及电蒸炉,旨在解决电蒸炉内油脂回流造成液位控制器不灵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包括上盖、盒体和液位探测装置,所述液位探测装置用于监测盒体内的液位高度,所述上盖覆盖于盒体上部,所述盒体上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有隔断层,该隔断层与盒体底面和内壁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的隔离区间,所述隔断层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通孔,使得隔离区间与盒体内非隔离区间部分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其中:所述液位探测装置为探针,所述探针设有两根,其中一根探针位于盒体中隔离区间内部,另一根探针位于盒体中非隔离区间部分。

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其中:所述上盖上设有探针固定口,所述探针顶部固定于探针固定口中,探针杆部伸入盒体内部。

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其中:所述液位探测装置为浮子和感应开关,所述浮子置于盒体中隔离区间内部,所述盒体上固定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所述感应开关。

更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其中:所述感应开关包括上、下两个感应开关,上感应开关安装位置与停止进水的预设液位高度相对应,下感应开关的安装位置与进水的预设高度相对应。

更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其中:所述浮子包括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磁铁。

更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其中:所述液位探测装置为液位电子传感器,所述盒体上固定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所述感应开关。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蒸炉,包括蒸炉、供水管、阀体、和水箱,电蒸炉内上述的电蒸炉液位控制器,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通过供水管与液位控制器的进水口相连接,且所述阀体安装于水箱的出水口和液位控制器的进水口之间的供水管上,所述液位控制器上的液位探测装置与阀体形成控制电路,所述蒸炉底部设有的蒸炉进水口,该蒸炉进水口与液位控制器上出水口之间通过供水管相连。

再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其中:另设有一连通管,所述液位控制器上盖上设有连通管连接口,该连通管连接口通过连通管与蒸炉上层相连通。

再进一步地,上述电蒸炉,其中:另设有一漏水管,所述水箱包括水箱外壳和水箱内胆,所述水箱外壳底部设有水箱壳漏水口,该水箱壳漏水口通过漏水管与蒸炉进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突出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在长期使用后,不会因为油脂回流造成液位控制器不灵敏,延长了电蒸炉的使用寿命,避免因为液位控制器损坏而造成蒸炉内供水不足或供水过多,增加了电蒸炉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蒸炉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位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位控制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位控制器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液位控制器另一种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蒸炉,2—加热盘,3—第一供水管,4—水箱壳漏水口,5—阀体,6—液位控制器,61—上盖,62—盒体,63—出水口,64—进水口,65—连通管连接口,66—探针固定口,67—隔断层,68—通孔,69—探针,610—浮子,611—电路板,612—感应开关,7—漏水管,8—第二供水管,9—连通管,10—水箱壳,11—水箱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蒸炉液位控制器6,其结构包括上盖61和盒体62,上盖61覆盖于盒体62上方。盒体62上设有出水口63和进水口64,盒体62内设有隔断层67,隔断层67与盒体62底面和内壁固定连接,形成一个隔离区间,隔断层67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通孔68,使得隔离区间与盒体62内非隔离区间部分连通。探针69的底端距离液位控制器6底面的距离略小于设定液位的高度。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盖61上设置有两个探针固定口66,另设有两根探针69,该探针69顶部与探针固定口66固定连接,探针69杆部伸入盒体62内部,其中一根探针69位于盒体62中隔离区间内部,另一根探针69位于盒体62中非隔离区间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蒸炉还包括蒸炉1、第一供水管3、阀体5、第二供水管8和水箱,水箱包括水箱壳10和水箱内胆11,水箱内胆1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供水管8与液位控制器6的进水口64相连接,且第二供水管8上设有阀体5,该阀体5优选为电磁阀,液位控制器6上的两根探针69与阀体5形成开关电路,蒸炉1底部的加热盘2上设有的蒸炉进水口,该蒸炉进水口与液位控制器6上出水口63之间通过第一供水管3相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及图2中,进水口64设置于出水口63的下方,但是此方案仅为优选方案,并不唯一,只要盒体62上设置有进水口64和出水口63即可。另,所述电蒸炉还设有连通管9和漏水管7,所述水箱壳10底部设有水箱壳漏水口4,该水箱壳漏水口4通过漏水管7与蒸炉进水口相连通,使得水箱10与水箱内胆11之间漏出的水排出至蒸炉1内,既能保证水不会外流,也不造成浪费。所述上盖61上设有连通管连接口65,该连通管连接口65通过连通管9与蒸炉1的上层相连通,用于平衡蒸炉1内的气压,防止蒸炉1内气压过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阀体5呈打开状态,当加热盘2内的水量不足时,由于液位控制器6与蒸炉1的加热盘2连通,二者内部液位高度相同,此时液位控制器6内的液位高度不足,则两根探针69之间呈断开状态,电路断开,水箱内胆11内的水经第二供水管8流入液位控制器6内,再经第一供水管3流入至加热盘2内;当加热盘2内水量供给足够时,液位到达设定高度后,液位控制器6内的水也处于相同设定高度,水通过通孔68流进隔离区间内,由于探针69的底端距离液位控制器6底面的距离略小于设定液位的高度,所以一旦水达到设定高度,即会没过探针69的底部,使得探针69之间导通呈闭合状态,探针69接通后形成闭合电路,电路导通会将电信号传递给阀体5,从而阀体5关闭,水箱内胆11内的水则无法再进入。此过程中,其中一根探针69位于隔离区间内,另一根探针69位于盒体2内非隔离区间,隔离区间与盒体2内非隔离区间通过通孔68相连通,由于油脂密度小于水,油脂大部分集中在水的上表面,而通孔68位于隔断层67底部,油脂回流进入液位控制器6后,漂浮于液面上,最终会堆积在盒体2内非隔离区间的侧壁上,不影响探针69之间的导通,从而保证了液位控制器6的灵敏度。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液位控制器还有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用传感器和浮子610代替探针69,所述浮子67设置于隔离区67间内,浮子610包括外壳和磁铁,磁铁置于外壳内。所述盒体62外壁上安装有电路板611,阀体5与电路板611相连,传感器安装于电路板611上,优选地,传感器为液位电子感应器612,电路板611上设有上、下两个液位电子感应器612。

对于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中的区别在于:在液位控制6内进水过程中,浮子610漂浮升起,当浮子610运动至上感应开关612所处位置时,即浮子610运动至设定高度时,浮子610内的磁铁与上感应开关612发生感应,从而控制阀体5关闭,水箱内胆11内的水则无法再进入。此过程中,由于油脂密度小于水,油脂回流进入液位控制器6后,油脂大部分集中在水的上表面,最终会堆积在盒体2内非隔离区间的侧壁上,不会进入隔断层内,防止浮子610被油脂黏住,从而保证了液位控制器6的灵敏度。反之,当液位控制器6内缺水时,浮子610回落至下感应开关612的位置时,浮子610内的磁铁与下感应开关612发生感应,从而控制阀体5打开,开始进水。其余连接方式均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采用液位电子传感器代替实施例2中的感应开关,并去除浮子610,直接在电路板上设置一液位电子传感器,液位电子传感器位置与预设液位高度的位置相同,通过液位电子传感器直接监测液位高度。当盒体内的水到达预设的液位高度时,控制阀体关闭,停止进水。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蒸炉液位控制器在长期使用后,不会因为油脂回流造成液位控制器不灵敏,延长了电蒸炉的使用寿命,避免因为液位控制器损坏而造成蒸炉内供水不足或供水过多,增加了电蒸炉的安全性。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