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水槽式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7930发布日期:2020-06-23 21: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水槽式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溢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水槽式洗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槽式洗碗机以便捷的操作方式及优越的清洗性能逐渐在家庭中普及。作为厨房电器,水槽式洗碗机应具有保持自身清洁的能力,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水槽式洗碗机普遍存在着清洗槽存在异味的情况,影响正常使用。相关技术中清洗槽的溢流装置直接与下水口相通,长时间使用会导致下水口中的异味沿水口进入封闭的清洗槽中,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溢流装置,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效地阻止了下水道的异味进入洗碗机的清洗槽内,同时及时发出溢流报警信号,自动提醒用户进水异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溢流装置的水槽式洗碗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溢流装置,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溢流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和控制阀,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是否有溢流水,所述控制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水口,出现溢流时,所述控制器可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溢流水信号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所述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壳体内有溢流水时,所述控制器发出溢流报警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固定座、导杆和磁性浮子,在所述固定座或所述导杆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干簧管,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磁性浮子套设在所述导杆上,在溢流水的作用下所述磁性浮子沿所述导杆向上浮动以使所述干簧管导通或断开,进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所述出水口并且发出溢流报警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簧管设置所述固定座或所述导杆的下端,在出现溢流时,所述磁性浮子向上浮动以使所述干簧管断开,进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所述出水口并且发出溢流报警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簧管设置所述导杆的上端,在出现溢流时,所述磁性浮子向上浮动以使所述干簧管导通,进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所述出水口并且发出溢流报警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位传感器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导杆的顶部用于限制所述磁性浮子的上浮位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或侧壁上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或侧壁下端;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出水口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盖设有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该溢流装置的水槽式洗碗机,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槽式洗碗机,包括清洗槽,在所述清洗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口,其中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溢水口相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溢水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溢流装置,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具有阻止下水道异味进入洗碗机内和及时排出溢流水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的洗碗机,其通过液位传感器和控制阀协同作用,在无溢流情况下关闭出水口,以阻止下水道的异味和虫子等杂物通过溢流装置进入洗碗机内,保持洗碗机的清洗槽的空气干净和卫生;同时在出现溢流时自动打开出水口并发出溢流报警信号,及时提醒用户洗碗机存在进水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溢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水槽式洗碗机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溢流装置,该溢流装置1包括中空的壳体11、液位传感器12、控制阀13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中在壳体11上设置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液位传感器12设置在壳体11上并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壳体11内是否有溢流水。控制阀13设置在出水口112上并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出水口112。出现溢流时,控制器可根据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的溢流水信号控制控制阀13打开出水口112。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控制阀13为电磁阀,该电磁阀安装在出水口112处。

本实施例的溢流装置,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液位传感器12和控制阀13协同作用,在没有发生溢流或溢流水排完的情况下控制阀13关闭出水口112,有效地阻止了下水道的异味进入洗碗机的清洗槽内,有利于保持洗碗机的清洗槽空气干净和卫生;在溢流时控制阀13自动打开出水口112进行及时排水。

进一步地,在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壳体11内有溢流水时,控制器发出溢流报警信号,这样溢流装置1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洗碗机存在进水异常,避免水资源浪费和引发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在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113,在开口113处盖设有盖板114,这样开口113的设置,更便于液位传感器12拆装和后期维修,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具体地,本实施例壳体11的其中一侧壁设置为敞开形式,盖板114在覆盖开口113的同时构成壳体11的侧壁。

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113可以设置在侧壁中上段,如此可防止因盖板114和开口113之间的密封不良而造成漏水,进而影响液位传感器12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进水口111设置在壳体11的顶部或侧壁上端,出水口112设置在壳体11的底部或侧壁下端。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1设置在壳体11的顶部,出水口112设置在壳体11的底部,如此壳体11呈细长型,可避免因壳体11的体积过大而增大溢流装置1的体积,利于减少溢流装置1的横向占用空间,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可避免溢流水残留在壳体11内。

另外,在进水口111的外表面周向设置有凸缘111a,以此可加强进水口111与洗碗机的溢水口的连接牢度。在出水口112的外表面周向设置有凸起112a,以便于出水口112与排水口或下水道连接以及固定。

如图2所示,液位传感器12包括固定座121、导杆122和磁性浮子123,在固定座121或导杆122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干簧管(图中未示出),导杆122设置在壳体11内并且与固定座121相连接,磁性浮子123套设在导杆122上用于对磁性浮子123起到引导作用。磁性浮子123可在溢流水的作用下沿导杆122向上浮动以使干簧管导通或断开,进而控制器控制控制阀13打开出水口112并且发出溢流报警信号。由此,通过磁性浮子123、干簧管和控制阀13协同作用,实现了阻止下水道异味上升以及溢流报警两大功能。

进一步地,干簧管设置固定座121或导杆122的下端。本实施例的干簧管设置固定座121上。由此,出现溢流时,磁性浮子123随壳体11内的液位上升而沿导杆122向上浮动,以使干簧管断开,进而控制器自动控制控制阀13打开,使溢流水沿着出水口112及时排出,与此同时控制洗碗机发出溢流报警信号。随着溢流水的排出,磁性浮子123随壳体11内的液位下降而向下浮动,当干簧管受到磁性浮子123的影响而导通时,控制阀13关闭出水口112,以防止下水道的异味和虫子等杂物通过溢流装置1进入洗碗机的清洗槽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干簧管设置导杆122的上端,如此当出现溢流时,磁性浮子123沿导杆122向上浮动并使干簧管导通,进而控制器控制出水口112打开并且发出溢流报警信号。

具体地,在壳体1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固定座121设置安装槽中,这样实现了将导杆122和磁性浮子123设置在壳体11的底部内侧,有利于提高磁性浮子123的反应灵敏性,保证壳体11内的水能够排尽。

更进一步的,液位传感器12还包括挡块124,挡块124设置在导杆122的顶部用于限制磁性浮子123的上浮位移,这样可防止磁性浮子123在上浮时脱离导杆122,有利于保障磁性浮子123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液位传感器12还包括电线125,干簧管通过电线125与控制器电连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水槽式洗碗机,包括清洗槽2,在清洗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水口,其中还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溢流装置1,该溢流装置1的进水口111与溢水口相连通。本实施例的清洗槽2作为洗碗槽。

本实施的洗碗机,当清洗槽2出现溢流时,溢流水从溢水口流出,经过进水口111进入到壳体11内,磁性浮子123随壳体11内的液位上升而沿导杆122向上浮动,进而使干簧管断开,此时控制阀13被控制打开出水口112,使溢流水沿着出水口112及时排出,与此同时发出溢流报警信号,及时提醒用户洗碗机存在进水异常。当壳体11内的液位逐步下降时,磁性浮子123向下浮动而复位以使干簧管导通,此时控制阀13关闭出水口112,以阻止下水道的异味和虫子等杂物通过溢流装置1进入清洗槽2内,保证清洗槽2内的空气干净和卫生。

进一步地,还包括溢流管3,溢流管3分别与进水口111和溢水口相连通。当溢水口设置在面向洗碗机的水槽4的侧壁上,溢流管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因溢流装置1的体积过大或者清洗槽2和水槽4之间的空间过小而使溢流装置1的拆装困难,使溢流装置1的拆装更灵活、简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