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6966发布日期:2020-04-14 19:5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一种双面座椅。



背景技术:

据调查,坐姿劳动者的腰椎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腰椎疼痛、腰骨酸痛、腰椎间盘突出、臀部及肩部的肌肉酸痛已成为坐姿办公一族的常见疾病。工作者如长期保持不良坐姿,会引起肌肉的不平衡受力和腰椎的异常后突,虽然这个突出很微小,但已经偏离了腰椎的正常生理弯曲,长时间必将引起腹酸、背痛等不适症状。

这种不良坐姿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目前座椅“h”造型的局限。它使得办公者不得不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单一弯腰办公的周定姿势使得颈部处于相对固定的僵直状态,颈部肌肉发生痉挛,加重颈椎损害,引起颈椎疾病的发生。

经研究表明我们的人体坐姿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当人体直腰坐姿时,身体脊椎基本保持“s”型状态,也就是人体站立时最自然的姿势,椎间盘压力小。但是由于普通座椅的“h”型造型的局限,使得人体的肌肉负荷增大,长期直腰坐姿会引起背部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当人体弯腰坐姿时,虽然可以解除背部肌肉的负荷,有利于身体的平衡,但增加了脊椎椎间盘间的内压力,长期弯腰坐姿会使人脊椎弯曲,腿部、腰部、臀部负担增加,久坐会产生不适现象,弯腰坐姿时还会使我们产生两种临床最常见疾病;脊椎退变性疾病和椎间盘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适用于使用者正常生活和长期伏案两种不同使用状态下的座椅,即可以在普通座椅和健康座椅间进行切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面座椅,其结构包括椅背、椅凳和椅架,所述椅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上方通过上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三支撑部下方通过下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椅凳连接部;所述椅凳可拆卸连接在椅凳连接部上,所述椅凳连接部具有第一倾角,所述椅凳具有与第一倾角相配合的第二倾角;所述椅背连接在第三支撑部上且位于椅凳连接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倾角的角度范围为5~10°,所述第二倾角的角度范围为5~10°。

更进一步,所述椅凳朝向椅背连接在椅凳连接部上时,椅凳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所述椅凳背向椅背连接在椅凳连接部上时,椅凳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基本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椅凳朝向椅背连接在椅凳连接部上时,椅凳的上表面与椅背的夹角范围为80~100°。

进一步地,所述椅凳连接部包括椅凳连接板,所述椅凳连接板上设置有导柱,所述椅凳上设置有与导柱相配合的导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椅凳固定部,所述椅凳固定部为设置在椅凳上的旋钮或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椅背包括向两侧延伸的扶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支撑部上设置有搁放杆,所述搁放杆位于椅凳连接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可以在普通座椅和健康座椅间进行切换,当作为健康座椅使用时,椅凳与水平面存在一夹角,上身的重力可以分散到腿部而不仅集中在脊椎,同时使用者可以前身椅靠在椅背上进一步对力进行分散;

2、椅凳可以较为简单地在椅架上进行拆卸和固定;

3、扶手、搁放杆的设置可以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并使使用者更好地保持健康坐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椅凳朝向椅背连接在椅凳连接部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椅凳背向椅背连接在椅凳连接部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图4为椅凳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部采用旋钮结构的座椅仰视图。

图6为固定部采用卡扣结构的座椅仰视图。

标号说明:

椅背1扶手11椅凳2

椅架3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

第三支撑部33上连接部4椅凳连接板41

导柱42下连接部5搁放杆6

旋钮7卡扣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由椅背1、椅凳2和椅架3组成,其中椅架3包括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和第三支撑部33,上述支撑部可理解为椅腿,其中第一支撑部31略高于第二支撑部32,第三支撑部33明显高于其它支撑部,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上端通过上连接部4连接。结合图4,上连接部4也作为椅凳连接部,上连接部4上方通过螺钉连接有椅凳连接板41,椅凳连接板41上设置有导柱42,导柱42与椅凳2下方设置的导孔(图中未示出)配合实现椅凳2的插拔和安装时的导向。

如图3所示,其中上连接部4具有第一倾角α,椅凳2具有第二倾角β,本实施例中α和β分别取7°和8°,因此椅凳2与上连接部4倾角方向一致设置时,椅凳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呈15°,而椅凳2与上连接部4倾角方向相反设置时,椅凳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基本平行,本实施例中该角度θ为1°,该基本平行的角度也可以参照现有普通座椅中椅凳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设置,此外第一倾角α和第二倾角β的取值也可进行变化,一般取5~10°为宜,即α与β的和在20°内,差在5°内为宜。

回到图1至4,第二支撑部32与第三支撑部33下端通过下连接部5连接,第三支撑部33靠近下方(椅凳2上表面延伸线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搁放杆6,搁放杆6用于在使用者以健康座椅使用时支撑脚部,第三支撑部33靠近上方(椅凳2上表面延伸线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椅背1,椅背1的角度设置使椅凳2与上连接部4倾角方向一致设置时,椅凳2的上表面与椅背1呈基本垂直的状态,从而使用者的上身前方可以依靠在椅背1上,椅凳2的上表面与椅背1的夹角时下连接部5的长度决定,一般设置为80~100°为宜,椅背1两侧延伸有扶手11,扶手11用于支撑使用者的手臂部分。

如图5和6所示,分别是椅凳2与椅凳连接板41的两种固定方式,第一种方式如图5所示为旋钮方式,其中旋钮7一端转动连接在椅凳连接板41上,另一端通过转动延伸至椅凳2中的卡槽内实现固定,同样地通过转动可以实现分离;第二种方式如图6所示为卡扣方式,其中弹性卡扣8固定连接在椅凳2上,当椅凳2通过导柱42安装至椅凳连接板41上时,卡扣8也卡接在椅凳连接板41上实现固定,而使用者拉开卡扣8后向上提即可实现椅凳2的分离。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