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盖与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8752发布日期:2020-04-07 21:0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盖与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与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日益提高,在选择生活用品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杯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被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功能。例如,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保温杯已经能够对水温进行监控与显示,使消费者在饮水前能对水温有准确的把控,防止因水温过高而被烫伤,或者因水温过低而无法冲泡一些饮品。为了达到上述的显示温度的效果,现有技术中是通过电容感应触发温度显示功能的。此外,为了扩大触发感应的范围,通常会在杯盖内设置导电布,将其贴于遮光层的顶部。然而,粘贴导电布的方式需要单独设计导电布并备料,使产品生产过程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盖与杯子,导电层与透光膜一体式连接使得生产组装过程较方便,无需分别备料与粘贴,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杯盖,包括面盖、外壳及显示模组,所述面盖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面盖上设有透光部,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透光膜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透光膜的底部的导电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pcb,所述pcb上设有若干led光源,所述pcb位于所述透光膜的底部,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透光膜上的透光区域射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所述pcb与所述透光膜之间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上设有若干导光槽,所述导光槽沿出光方向贯穿所述导光件,每个所述导光槽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led光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cb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导光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弹性件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膜包括匀光膜以及位于所述匀光膜的底部的遮光层,所述导电层一体连接于所述遮光层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膜包括匀光膜以及位于所述匀光膜的顶部的遮光层,所述导电层一体连接于所述匀光膜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膜包括匀光膜、第一遮光层及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匀光膜的顶部,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匀光膜的底部,所述导电层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膜覆盖于所述导光槽的出光口所在的端面上,所述第一遮光层上设有第一透光孔组,所述第二遮光层上设有第二透光孔组,所述第一透光孔组、所述第二透光孔组与所述导光槽的位置对应,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透光孔组与所述第二透光孔组射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层为导电油墨、金属或导电背胶。

还提供了一种杯子,包括上述的杯盖,还包括杯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层与透光膜一体式连接使得生产组装过程较方便,无需分别备料与粘贴,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杯盖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透光膜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遮光层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遮光层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至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及爆炸图。杯盖包括面盖1、外壳2及下壳3。外壳2上设有安装部21,面盖1固定于安装部21的顶部,下壳3固定于安装部21的底部。在面盖1与安装部2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在安装部21与下壳3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内设有pcb4、导光件5及透光膜6等部件,在第二腔体内设有电源等部件。将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如电源等放置在可以伸入至杯身的第二腔体内,将体积较小的元器件如pcb4等放置在杯盖上端的第一腔体内,一方面可以实现元器件的规则放置,简化杯盖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杯身上部的空间,减小杯盖突出于杯身之外部分的体积,实现杯子的小型化。

pcb4固定于安装部21的顶部,优选的,在pcb4与安装部21之间还设有缓冲件,缓冲件可选择硅胶垫或泡棉胶等物质。通过设置缓冲件,使得pcb4可以在一定距离内上下浮动,避免其他结构施加在pcb4上的作用力过大而损坏pcb4,且能让透光膜6在缓冲件弹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面盖1的内面,使得显示效果更好更清晰。

为了实现测温功能,在下壳3上设有探头,用以检测杯内的水温,此部分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为了将检测的水温以可视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还设置了若干个位于pcb4上并与pcb4电连接的led光源41,以及导光件5与透光膜6。导光件5位于pcb4的顶部,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其上设置有若干导光槽51,导光槽51沿led光源41的出光方向贯穿导光件5。优选的,导光件5选择白色等反光效果较好的颜色。为了实现数字显示功能,部分导光槽51按照“8”字形排布。安装时,导光件5的下端面与pcb4紧密贴合,保证贴合处不漏光,上端面朝向面盖1,并使得每一导光槽51内均对应设有至少一个led光源41,从而使得led光源41所发出的光线仅能沿导光槽51的方向射出,pcb4控制各led光源41明灭便能实现数字与内容显示。

透光膜6覆盖在导光槽51的出光口所在的端面(本实施例中即为导光件5的上端面)上。同时,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透光膜的爆炸图。透光膜6包括匀光膜61、第一遮光层62及第二遮光层63,第一遮光层62附着于匀光膜61的顶部,第二遮光层63附着于匀光膜61的底部。第一遮光层用于形成用户最终看到的显示内容,第二遮光层用于防止光线在匀光膜底部发生漏光散射,进而优化显示效果。匀光膜61为半透明的膜纸,可以透过光线,其能够起到均匀光线的效果,使点状放射性光源最终显示出亮度均匀的显示效果。第一遮光层62与第二遮光层63实际上均是由丝印于匀光膜61上的不透光油墨所形成。

第一遮光层62上设有第一透光孔组621,第二遮光层63上设有第二透光孔组631,第一透光孔组621、第二透光孔组631的孔位位置与导光槽51的位置对应。第一遮光层62在第一透光孔组621处透光,在区别第一透光孔组621的其他区域不透光;第二遮光层63在第二透光孔组631处透光,在区别第二透光孔组631的其他区域不透光。从led光源41发出的光线透过导光槽51后再先后经第二透光孔组631及第一透光孔组621射出,从而将原本的条状发光区域转换为点阵发光。由于第一透光孔组与第二透光孔组在生产加工时存在一定公差,为了避免该公差影响最终显示效果,应使第一透光孔组621的孔位尺寸小于第二透光孔组631的孔位尺寸,光线将经过两次遮挡后射出,从而提前考虑公差问题,优化显示效果。此外,在第二遮光层63的底部还设有背胶64,背胶64的形状及其孔位等和上述的透光孔组相对应,背胶64用于实现透光膜6与导光件5之间的粘接。

为了便于用户直接观看杯盖便能得知温度数值,面盖1上至少在对应导光件5的区域设置有透光部,led光源41发出的光线可由透光部射出面盖1。面盖1整体均由可透光的材料制成,或者直接使面盖1上需要透出光线的区域镂空。

为了提高续航时间,仅在获得用户的指令后才会进行温度显示。本实施例中指令的触发依靠电连接于pcb4上的电容感应单元以及电连接于电容感应单元上的导电层来实现。同时,参照图4至5,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遮光层的正面及反面结构示意图。导电层7附着于第二遮光层63的背面的部分区域,其与第二遮光层63为一体。实际上,导电层7由丝印于第二遮光层63底部的导电油墨形成,例如可选用导电炭浆或导电银浆。直接在第二遮光层63底部丝印油墨操作较为便利,无需另外设置导电布并进行粘贴,减少了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简化了生产组装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避免出现因导电布粘贴位置偏差而将透光孔组遮住的问题。此外,还可以直接将第二遮光层63的普通油墨更换为导电油墨,从而使第二遮光层63兼具导电层的功能。或者,也可以将导电油墨更换为金属,直接在第二遮光层63的底部喷涂上金属即可。或者,也可以直接将背胶64更换为导电背胶,并丝印于第二遮光层63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匀光膜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遮光层,也可以仅在匀光膜的顶部设置遮光层,此时导电层丝印于匀光膜的底部即可;或者,仅在匀光膜的底部设置遮光层,此时导电层丝印于遮光层的底部即可。

如图2中所示,在pcb4上设有与其电连接的弹性件42,在导光件5的对应位置处设有通孔52,弹性件42穿过通孔52后与位于第二遮光层63底部的导电层7电连接。弹性件可选用弹针、弹簧或弹片等。设置导电层7的目的在于扩大触发感应的范围,使得用户无需触发特定区域即可实现电容感应单元的触发。当用户的手指接触面盖1或者靠近面盖1的附近时,电容感应单元被触发,进而触发pcb4控制led光源41进行数值显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杯子,其包括杯身与上述的杯盖,杯身的上端部可插入至下壳3与外壳2之间的间隙内,并与下壳3之间螺纹连接。在下壳3上还套设有防水圈8,用于提高杯盖与杯身之间的密封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