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装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门套。
背景技术:
门套是指门里外两个门框。也有直接称作门框的。其主要的作用是固定门扇和保护墙角、装饰等。常用在装修装潢过程中,用来保护门免受刮伤、腐蚀、破损、脏污等。门套还能在装饰过程中修补门、窗框密封不实、通风漏气的毛病。现有的门套在安装过程中大多需要在墙面上挖槽、打洞来完成对门套的安装,这种安装方式破坏了墙面,对墙面造成损伤。有的门套在安装完成之后连接部件暴露在外,影响美观。现有的门套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部件之间缺乏具有定位功能的机构,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人不断比对、调整以保证安装效果,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增加了安装成本。一旦安装失误难以调整,往往需要对门套进行修改或换新,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破坏墙面、安装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门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安装的门套,包括设置在所述墙体两侧的门套扣线和两侧分别与所述门套扣线卡接的门套立柱,所述门套立柱包括一面与所述墙体紧贴的内套板和与所述内套板卡接的外套板;所述门套扣线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外套板和所述内套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墙体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外套板与所述墙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隔音效果的填充层。
在安装时,所述门套立柱的左右两边分别和与之相邻的所述门套扣线卡接,具体为,所述外套板远离所述内套板的一侧和与其相邻的所述门套扣线卡接,所述内套板远离所述外套板的一侧和与其相邻的所述门套扣线卡接。即,两个所述门套扣线分别与所述外套板和所述内套板相连接。所述内套板的一面紧贴着所述墙体,所述外套板和所述内套板卡接,所述外套板所述墙体之间有一空腔,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用于将该空腔填满,增强门套的隔音效果,同时所述填充层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门套扣线内,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外套板或所述内套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墙体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外套板或所述内套板固定在所述墙体上。所述固定装置分别与所述外套板的侧面和所述内套板的侧面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门套扣线内,在所述门套安装完成之后,所述门套的外部没有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门套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所述墙体挖槽,减少了打孔,减少了对所述墙体的破坏,操作简单,安装方便。所述外套板、所述内套板和所述门套扣线之间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简化了安装过程,安装位置也更加的准确,在安装时,无需反复的对安装位置进行比对、调整安装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门套扣线靠近所述墙体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扣合板和连接板,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扣合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墙体的一面与所述墙体相连接。
所述扣合板与所述外套板或所述内套板卡接,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内套板与所述墙体相连接。所述扣合板和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门套扣线靠近所述墙体的一面的两端,所述扣合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了一空腔,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该空腔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具有防水功能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扣合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墙体相连接,所述外套板和所述内套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墙体相连接。
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扣合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墙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外套板或所述内套板相连接。所述安装板具有防水功能,当所述墙体渗水时,可对所述门套扣线进行有效的保护。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套板和所述内套板均为两侧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所述外套板的横截面为工字型。
所述外套板和所述内套板均为两侧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所述外套板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外套板靠近所述内套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内套板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内套板上所设置的凹槽内,所述内套板靠近所述外套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外套板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外套板上所设置的凹槽内。所述外套板远离所述内套板的一端上所设置的凹槽用于安装所述门套扣线上所设置的所述扣合板。与所述内套板相邻的所述门套扣线上所设置的所述扣合板设置在该内套板上与该扣合板相近的凹槽内。简单来说,所述外套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套板和所述门套扣线卡紧,所述内套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套扣线和所述外套板卡紧。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安装孔。
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一组,每组内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同一横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3-5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在保证安装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所述墙体的破坏。
所述填充层为膨胀发泡胶。
膨胀发泡胶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具有发泡特性和粘结特性的胶,它主要用于建筑门窗边缝、构件伸缩缝及孔洞处的填充、密封、粘结,是依靠湿气固化的聚氨酯弹性密封发泡材料。将膨胀发泡胶填充在门窗与所述墙体之间,用于填缝密封、固定粘结,同时还具有隔音效果。
更进一步的,门扇设置在门洞两侧的所述墙体上所设置的两个所述外套板之间,所述门扇的一侧与其中一个所述内套板铰接,所述门扇设置在所述内套板靠近所述门扇的一端;所述内套板靠近所述门扇的一端设置有增加密封性的消音条。
所述消音条设置在所述内套板靠近所述门扇的一端、朝向所述门扇的侧面上。在们关闭时,所述消音条将所述门扇与所述门套之间的间隙填满,增加了门密封性,进而增加了隔音效果。所述门扇设置的一端与所述内套板靠近所述门扇的一端、靠近所述门扇的一面上,所述门扇与所述内套板铰接。所述外套板靠近所述门扇的一端、朝向所述门扇的一面设置有所述消音条,可对所述门扇在开合过程中与所述外套板之间的碰撞,对所述外套板和所述门扇进行保护,同时也减小了门在开合的过程中与所述外套板之间所产生的噪音。
所述外套板的长度是所述内套板长度的3-4倍。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套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安装所述外套板,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安装所述门套扣线,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外套板相配合,用于将所述外套板卡紧,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门套扣线上所设置的所述扣合板相配合,将所述扣合板卡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门套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所述墙体挖槽,减少了打孔,减少了对所述墙体的破坏,操作简单,安装方便。所述外套板、所述内套板和所述门套扣线之间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简化了安装过程,并且具有定位功能,安装位置也更加的准确,在安装时,无需反复的对安装位置进行比对、调整安装角度,提高了安装效率,减少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门套扣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墙体;2-门扇;31-门套扣线;32-外套板;33-填充层;34-内套板;35-固定装置;311-扣合板;312-连接板;321-消音条;351-安装板;352-第一固定件;353-第二固定件;3511-第一安装孔;3512-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门套,包括设置在墙体1两侧的门套扣线31和两侧分别与门套扣线31卡接的门套立柱,门套立柱包括一面与墙体紧贴的内套板34和与内套板34卡接的外套板32;门套扣线31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外套板32和内套板34的固定装置35;外套板32与墙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隔音效果的填充层33。
在安装时,门套立柱的左右两边分别和与之相邻的门套扣线31卡接,具体为,外套板32远离内套板34的一侧和与其相邻的门套扣线31卡接,内套板34远离外套板32的一侧和与其相邻的门套扣线31卡接。即,两个门套扣线31分别与外套板32和内套板34相连接。内套板34的一面紧贴着墙体,外套板32和内套板34卡接,外套板32墙体之间有一空腔,填充层33设置在空腔内,用于将该空腔填满,增强门套的隔音效果,同时填充层33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固定装置35设置在门套扣线31内,固定装置35的一端与外套板32或内套板34相连接,另一端与墙体相连接,用于将外套板32或内套板34固定在墙体上。固定装置35分别与外套板32的侧面和内套板34的侧面相连接。固定装置35设置在门套扣线31内,在门套安装完成之后,门套的外部没有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门套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墙体挖槽,减少了打孔,减少了对墙体的破坏,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外套板32、内套板34和门套扣线31之间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简化了安装过程,安装位置也更加的准确,在安装时,无需反复的对安装位置进行比对、调整安装角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限定,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门套,包括设置在墙体1两侧的门套扣线31和两侧分别与门套扣线31卡接的门套立柱,门套立柱包括一面与墙体紧贴的内套板34和与内套板34卡接的外套板32;门套扣线31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外套板32和内套板34的固定装置35;外套板32与墙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隔音效果的填充层33。门套扣线31靠近墙体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扣合板311和连接板312,固定装置35设置在扣合板311和连接板312之间,连接板312靠近墙体的一面与墙体相连接。
扣合板311与外套板32或内套板34卡接,连接板312用于将内套板34与墙体相连接。扣合板311和连接板312设置在门套扣线31靠近墙体的一面的两端,扣合板311和连接板312之间形成了一空腔,固定装置35设置在该空腔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限定,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门套,包括设置在墙体1两侧的门套扣线31和两侧分别与门套扣线31卡接的门套立柱,门套立柱包括一面与墙体紧贴的内套板34和与内套板34卡接的外套板32;门套扣线31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外套板32和内套板34的固定装置35;外套板32与墙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隔音效果的填充层33。门套扣线31靠近墙体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扣合板311和连接板312,固定装置35设置在扣合板311和连接板312之间,连接板312靠近墙体的一面与墙体相连接。
固定装置35包括具有防水功能的安装板351,安装板351靠近扣合板3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件353,安装板351远离第二固定件35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352,安装板351通过第一固定件352与墙体相连接。
安装板351设置在扣合板311与连接板31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第一固定件352和第二固定件353设置在安装板351上,第一固定件352将安装板351与墙体相连接,第二固定件353与外套板32或内套板34相连接。安装板351具有防水功能,当墙体渗水时,可对门套扣线31进行有效的保护。
外套板和内套板均为两侧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外套板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外套板和内套板均为两侧设置有凹槽的方形结构,外套板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外套板靠近内套板的一端、靠近内套板的一侧设置在内套板上所设置的凹槽内,内套板靠近外套板的一端、靠近外套板的一侧设置在外套板上所设置的凹槽内。外套板远离内套板的一端上所设置的凹槽用于安装门套扣线31上所设置的扣合板311。与内套板相邻的门套扣线31上所设置的扣合板311设置在该内套板上与该扣合板311相近的凹槽内。简单来说,外套板的两端分别与内套板和门套扣线31卡紧,内套板的两端分别与门套扣线31和外套板卡紧。
安装板35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固定件352的第一安装孔3511和用于安装第二固定件353的第二安装孔3512。一个第一安装孔3511和一个第二安装孔3512为一组,每组内的第一安装孔3511和第二安装孔3512设置在同一横线上,安装板351上设置有3-5组第一安装孔3511和第二安装孔3512,在保证安装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墙体的破坏。
填充层33为膨胀发泡胶。膨胀发泡胶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具有发泡特性和粘结特性的胶,它主要用于建筑门窗边缝、构件伸缩缝及孔洞处的填充、密封、粘结,是依靠湿气固化的聚氨酯弹性密封发泡材料。将膨胀发泡胶填充在门窗与墙体1之间,用于填缝密封、固定粘结,同时还具有隔音效果。门扇2设置在两墙体1上所设置的外套板之间,门扇2的一侧与其中一个内套板靠近门扇2的一端铰接;内套板靠近门扇2的一端设置有增加密封性的消音条321。
消音条321设置在内套板靠近门扇2的一端、朝向门扇2的侧面上。在们关闭时,消音条321将门扇2与门套之间的间隙填满,增加了门密封性,进而增加了隔音效果。门扇2设置的一端与内套板靠近门扇2的一端、靠近门扇2的一面上,门扇2与内套板铰接。外套板靠近门扇2的一端、朝向门扇2的一面设置有消音条321,可对门扇2在开合过程中与外套板之间的碰撞,对外套板和门扇2进行保护,同时也减小了门在开合的过程中与外套板之间所产生的噪音。
外套板的长度是内套板长度的3-4倍。内套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错位设置,第一凹槽用于安装外套板,第二凹槽用于安装门套扣线31,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的宽度。第一凹槽与外套板相配合,用于将外套板卡紧,第二凹槽与门套扣线31上所设置的扣合板311相配合,将扣合板311卡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