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0325发布日期:2020-04-14 20:0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家电制造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清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人还是以手工方式去清洗茶具、餐具、水果等,之后也是以手工方式将茶具、餐具消毒后使用,不仅费时费力且清洗、消毒效果不佳,还存在水浪费的问题;因此,市面上出现了清洗机,例如用于清洗餐具的餐具清洗机;但是,现有餐具清洗机体积比较大,只能固定于组装在一个位置上,不方便移动使用;而且像茶具、水果等比较小物件清洗时,也不适用,缺乏简易、便捷的清洗机;而且现有清洗机具有以下问题:

(1)、现有清洗机的加水结构和排水结构都是独立的,需要在清洗盆上开设两个通孔分别连接加水管路和排水管路,然而加水管路和排水管路的连接设置受进水口、排水口和安装空间大小限制,管路连接存在很多弯折位置,且占用比较大空间,容易出现加水、排水不顺畅、水流断流、水滞留或堵塞等情况;而且,现有清洗机有加水和喷水功能,需要连接多条加水管路,特别是需要在加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上组装开关阀、水泵等组件,管路长且连接设置上更加复杂,导致清洗机的体积很大。

(2)、现有清洗机加水管路和喷水管路、排水管路是单独设置,分别设置有开关阀和水泵控制,多个开关阀和水泵使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且安装上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

(3)、若是茶具比较脏,需要在清洗过程中添加清洗剂,目前都是手动向清洗盆内添加清洗剂,使用不方便,且清洗剂的投放量也不能精确把握;但是,如果需要自动往清洗机内添加清洗剂,由于清洗剂需要从上到下下料至清洗机内,要在清洗机上方单独组装添加清洗剂的下料机构;然而下料机构设置在容器上方使得整机的高度很高,体积比较大,整机整体空间利用率不高。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清洗机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小巧、便捷的清洗机,其中部分加水管路和排水管路共用,可节省管路使用且结构更紧凑、整体体积减小,方便移动灵活使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清洗机,其包括有盛装待洗物的清洗盆、加水机构、水位监测机构、加热机构、排水机构及控制器;所述加水机构是用于往清洗盆内加水,具有进水阀;所述水位监测机构是用于监测清洗盆中水位高低;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清洗盆的底部,是用于对清洗盆内水进行加热;所述排水机构是用于排出清洗盆内的水,具有排水阀;所述控制器是用于对进水步骤、水位监测步骤、加热步骤和排水步骤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清洗盆在盆底开设有一盆底通孔,所述进水阀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所述排水阀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连通第二进水口的第一接口;所述盆底通孔和第二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连接第二管路,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路,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排水管路。

所述进水阀为并联电磁阀,所述并联电磁阀具有阀座、阀块和电磁驱动机构,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存水腔室、第二存水腔室、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一出水口、第一分出水口;所述第一存水腔室、第二存水腔室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进水口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一分出水口分别与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阀块具有设置于第一存水腔室内导通或关闭第一连通通道的第一阀块、设置于第二存水腔室内导通或关闭第二连通通道的第二阀块;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分别连接控制第一阀块、第二阀块往返运动于导通或关闭状态;所述清洗盆的盆侧壁顶部设置有喷水孔,所述第一分出水口和喷水孔之间连接第三管路。

所述清洗盆的相对两盆侧壁顶部分别设置有喷水孔,所述第一分出水口组接有一三通转接头,两喷水孔分别与三通转接头的另外两接头之间连接所述第三管路。

所述进水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为2分管。

所述进水阀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有加压水泵,所述加压水泵连接进水管路;且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减压阀。

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朝向是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分出水口的朝向是竖直方向。

所述第一存水腔室为环绕于第一连通通道外环的环形腔室;所述第二存水腔室为环绕于第二连通通道外环的环形腔室;所述第一阀块同时导通或关闭第一连通通道、第一存水腔室之间相互连通一端;所述第二阀块同时导通或关闭第二连通通道和第二存水腔室之间相互连通一端。

所述第一存水腔室在与第一连通通道连通一端设置有供第一阀块运动的第一让位腔室,所述第二存水腔室在与第二连通通道连通一端设置有供第二阀块一端的第二让位腔室。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具有两分别控制第一阀块、第二阀块运动的第一电磁驱动机构、第二电磁驱动机构;所述进水口的孔径为13.3mm,所述第一电磁驱动机构、第二电磁驱动机构之间的间距为32mm。

所述第一进水口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存水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及与第二存水腔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孔。

所述第一进水口内设置有一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具有两对称间隔设置的弧形片,两弧形片的两侧之间的间距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朝向和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朝向呈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朝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开口的朝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第一进水口内设置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具有接头、第一密封圈、支撑座和第二密封圈;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靠近第一进水口的进水端的第一通孔和远离第一进水口的进水端的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壁设置有缩颈段;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缩颈段上;所述接头紧固设置于第一进水口的进水端。

所述排水阀连接有排水水泵,所述排水阀具有球阀及电机;所述球阀具有阀座、球体、阀杆、设置于球体两侧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阀座具有供球体容置的阀腔、连通设置于阀腔两端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及供阀杆穿出与电机连接的穿孔;所述球体设置有第一导通孔和设置于外壁供阀杆固定的插槽;所述排水水泵具有与阀腔通过第二出水口连通的连通腔和连通连通腔且连接排水管路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电机驱动阀杆转动进而带动球体转动往返于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所述第五工位为球体与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形成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阻挡阀腔和连通腔连通,第六工位为第一导通孔连通阀腔和连通腔。

所述连通腔内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朝向阀腔一端设置有供第二密封圈容置的沉槽,另一端抵顶于连通腔的腔底壁;且设置有连通阀腔和连通腔的贯通孔。

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于连通腔的侧壁上,所述支撑座一端设置有抵顶于连通腔的腔底壁的支脚,两支脚之间的间隔与第三出水口连通。

所述支撑座的外周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所述阀座贴靠于排水水泵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排水水泵在连通腔的腔壁外围设置有与固定座配合固定连接的固定柱,通过连接件将固定座和固定柱固定连接。

所述阀杆和穿孔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所述阀杆与电机连接一端设置有插孔,所述电机的轴部插置固定于插孔内;且所述电机上下两侧设置有枢接片,所述阀座上设置供枢接片枢接的枢接座,通过枢接件将枢接片和枢接座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所述水位监测机构具有第一水位计、第二水位计、第三水位计、第四水位计、第五水位计;所述第一水位计位于清洗盆的下方,所述清洗盆内由下至上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第二水位计、第三水位计、第四水位计、第五水位计的孔部。

所述第一水位计监测水位是清洗盆内水的排空水位,所述第二水位计监测水位是清洗盆内水到达蒸汽消毒时自动加热的最低水位,所述第三水位计监测水位是清洗盆内水到达蒸汽消毒的最高水位,所述第四水位计监测水位是清洗盆内水到达清洗最高水位,所述第五水位计监测水位是清洗盆内水超过清洗最高水位之后自动排水的防溢水位。

所述第一水位计位于清洗盆下方且距离清洗盆2-8mm的位置,所述第二水位计位于清洗盆内的距离盆底6-12mm的位置,所述第三水位计位于清洗盆内的距离盆底10-20mm的位置,所述第四水位计位于清洗盆内的距离盆顶10-20mm的位置,所述第五水位计位于清洗盆内的距离盆顶6-12mm的位置。

所述第一水位计设置于第一管路上。

所述清洗盆的底面向上凹陷有凹槽,所述加热机构具有设置于凹槽内的铝板和位于铝板下方的发热管。

所述加热机构还具有位于清洗盆下方的热电偶。

所述清洗机还包括有超声波清洗机构,所述超声波清洗机构具有设置于清洗盆侧壁的超声波换能片。

所述清洗机还包括有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具有料盒、开关阀和进水底座,所述料盒具有存料腔室和由开关阀导通或关闭的下料口;所述进水底座具有连通下料口的承料腔室、连通承料腔室的底座进水口和底座出水口;且所述承料腔室具有与下料口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密封开口的活动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管路分为第一分管路和第二分管路,所述第一分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水口、底座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分管路两端分别与底座出水口、盆底通孔连接。

所述下料机构位于清洗盆的一侧,且料盒的最高位置低于或齐平于清洗盆的最高位置,所述底座出水口的高度低于盆底通孔的高度。

所述活动密封结构为密封球阀,所述密封球阀具有第一球体、第一阀杆、设置于第一球体上下的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所述第一球体设置有连通下料口和承料腔室的导通孔;所述第一阀杆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阀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球体转动往返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为第一球体与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阻挡下料口和承料腔室连通,第二工位为导通孔连通下料口和承料腔室。

所述下料口和上密封圈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密封垫圈。

所述料盒和进水底座之间设置有球阀座,所述球阀座具有与下料口和承料腔室连通的下料通道、开设在球阀座侧壁供第一阀杆穿设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阀杆穿设第一轴孔且在第一轴孔设置第一轴承,所述密封球阀转动导通或关闭所述下料通道;且所述球阀座分别与料盒和进水底座密封连接。

所述球阀座底端设置有凹陷槽,所述进水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卡置于凹陷槽内的环部。

所述第一球体的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阀杆一端形成有卡置于卡槽上的卡块,另一端设有插槽,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轴部插置固定于插槽;第一阀杆上套设有密封环。

所述第一电机转动90°驱动密封球阀由第一工位转动至第二工位,所述第一电机反向转动90°驱动密封球阀转动返回第一工位。

所述开关阀具有锥体阀块和第二阀杆,所述锥体阀块具有密封下料口的球面部和与第二阀杆连接的锥部;所述第二阀杆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阀杆转动进而带动锥体阀块转动往返于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所述第三工位为球面部关闭下料口,第四工位为锥部与下料口内壁具有间距形成上下宽中间窄的通道导通下料口。

所述锥部设置有横槽,所述第二阀杆具有与横槽固定配合的横杆部;所述锥部在横槽两侧成型两对称的倾斜面。

所述第二电机转动90°驱动开关阀由第三工位转动至第四工位,所述第二电机反向转动90°驱动开关阀转动返回第三工位。

所述料盒和进水底座之间设置有开关阀座,所述开关阀座具有与下料口和承料腔室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开关阀导通或关闭所述出料口;所述开关阀座设置在出料口相对两侧壁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阀杆穿设于两第二轴孔并在两第二轴孔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阀杆还设置有卡置槽,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轴部插置固定于卡置槽上。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

所述底座进水口在进水底座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底座出水口在进水底座上的位置。

所述底座进水口和底座出水口并排设置于进水底座一侧。

所述料盒设置有振动器、光电感应器。

所述加水机构和排水机构设置于清洗盆的下方,所述进水阀和排水阀设置于清洗盆的下方,所述第一管路位于进水阀和排水阀一侧连接盆底通孔,所述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位于进水阀和排水阀一侧由清洗盆下方空间延伸至清洗机外侧。

所述排水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出水口方向相反,所述进水阀位于第一接口一侧,所述排水管路由第三出水口直接向外延伸,所述进水管路绕过排水阀与排水管路并排向外延伸。

所述控制器具有控制面板、控制电路板和位于清洗盆一侧的固定架,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固定架的顶端,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固定架一侧且连接有延伸至固定架外的电源线;且所述固定架的下方设置有供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伸出的通槽。

所述清洗盆的盆底呈倾斜状,是由盆底一端向设置盆底通孔一端向下倾斜。

所述清洗盆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四个用于支撑的支脚和包裹清洗盆的外侧的篮筐;所述清洗盆的内侧容置有固定盛放待清洗物的提篮。

所述清洗机还包括有一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设置有分别固定清洗盆、加水机构、水位监测机构、加热机构、排水机构和控制器的固定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清洗机当需要往清洗盆内加水时,可打开进水阀、关闭排水阀,水流从进水管路通过第一进水口进入进水阀,并由第一出水口流向第一接口,再由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一管路,最后由盆底通孔进入清洗盆内,实现加水工作;当需要将清洗盆内的水排掉时,可打开排水阀、关闭进水阀,水流从清洗盆内通过盆底通孔流经第一管路,并由第二进水口进入排水阀且由第二出水口流向排水管路,实现排水工作;在加水和排水过程中共用第一管路,可节省管路使用且结构更紧凑,整体体积减小、简易且便捷,方便移动灵活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去除清洗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机去除清洗盆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清洗盆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清洗盆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加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并联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并联电磁阀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排水阀和排水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排水阀和排水水泵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机构关闭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机构导通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c-c方向导通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22为图19中c-c方向关闭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23为图19中d-d方向导通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24为图19中d-d方向关闭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开关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球阀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清洗盆1,加水机构2,水位监测机构3,加热机构4,排水机构5,控制器6,进水阀21,排水阀51,盆底通孔11,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出水口212,第二进水口511,第二出水口512,第一接口5111,第一管路71,第二管路72,进水管路73,排水管路74,阀座210,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二连通通道216,第一分出水口217,喷水孔12,第三管路75,三通转接头2171,加压水泵22,减压阀23,第一让位腔室218,第二让位腔室219,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连通孔2112,导向块2113,弧形片2114,开口2115,进水接头25,接头251,第一密封圈252,支撑座253,第二密封圈254,第一通孔2531,第二通孔2532,缩颈段2533,排水水泵52,球阀513,电机514,阀座5131,球体5132,阀杆5133,第一密封圈5134,第二密封圈5135,阀腔51311,穿孔51312,第一导通孔51321,插槽51322,连通腔521,第三出水口522,支撑座53,沉槽531,贯通孔532,支脚533,环槽534,第三密封圈535,第一水位计31,第二水位计32,第三水位计33,第四水位计34,第五水位计35,凹槽13,铝板41,发热管42,热电偶43,超声波清洗机构8,超声波换能片81,下料机构9,料盒91,开关阀92,进水底座93,下料口911,承料腔室931,底座进水口932,底座出水口933,开口9311,第一分管路711,第二分管路712,密封球阀94,第一球体941,第一阀杆942,上密封圈943,下密封圈944,导通孔9411,第一电机945,球阀座95,下料通道951,锥体阀块921,第二阀杆922,球面部9211,锥部9212,第二电机923,开关阀座96,出料口961,振动器97,光电感应器98,控制面板61,控制电路板62,固定架63,电源线64,通槽631,固定座14,支脚141,篮筐142,底座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26,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清洗机,其包括有盛装待洗物的清洗盆1、加水机构2、水位监测机构3、加热机构4、排水机构5及控制器6;所述加水机构2是用于往清洗盆1内加水,具有进水阀21;所述水位监测机构3是用于监测清洗盆1中水位高低;所述加热机构4设置于清洗盆1的底部,是用于对清洗盆1内水进行加热;所述排水机构5是用于排出清洗盆1内的水,具有排水阀51;所述控制器6是用于对进水步骤、水位监测步骤、加热步骤和排水步骤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清洗盆1在盆底开设有一盆底通孔11,所述进水阀21具有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出水口212,所述排水阀51具有第二进水口511、第二出水口512和连通第二进水口511的第一接口5111;所述盆底通孔11和第二进水口511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71,所述第一接口5111和第一出水口212之间连接第二管路72,所述第一进水口211连接进水管路73,所述第二出水口512连接排水管路74。

本实用新型清洗机当需要往清洗盆1内加水时,可打开进水阀21、关闭排水阀51,水流从进水管路73通过第一进水口211进入进水阀21,并由第一出水口212流向第一接口5111,再由第二进水口511进入第一管路71,最后由盆底通孔11进入清洗盆1内,实现加水工作;当需要将清洗盆1内的水排掉时,可打开排水阀51、关闭进水阀21,水流从清洗盆1内通过盆底通孔11流经第一管路71,并由第二进水口511进入排水阀51且由第二出水口512流向排水管路74,实现排水工作;在加水和排水过程中共用第一管路71,可节省管路使用且结构更紧凑,整体体积减小、简易且便捷,方便移动灵活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进水阀21为并联电磁阀,所述并联电磁阀具有阀座210、阀块和电磁驱动机构,所述阀座210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二连通通道216、第一出水口212、第一分出水口217;所述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进水口21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二连通通道216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212、第一分出水口217分别与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二连通通道216连通;所述阀块具有设置于第一存水腔室213内导通或关闭第一连通通道215的第一阀块、设置于第二存水腔室214内导通或关闭第二连通通道216的第二阀块;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分别连接控制第一阀块、第二阀块往返运动于导通或关闭状态;所述清洗盆1的盆侧壁顶部设置有喷水孔12,所述第一分出水口217和喷水孔12之间连接第三管路75;当清洗机设置有加水结构和喷水结构时,且为了节省管路连接或开关阀设置,就将进水阀21设置成并联电磁阀,设置一个阀座210,该阀座210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进水口211连通的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在第一进水口211连接一条进水管路73可分别为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供水,在通过电磁驱动机构单独控制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分别与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二连通通道216导通或关闭,实现第一出水口212或第一分出水口217是否出水工作;本实用新型并联电磁阀只需设置一个阀座1且连接一条进水管路73,不仅简化了两个电磁阀组装在一起的结构,有效减小电磁阀的体积、而且安装结构上也更简单,使用更方便;在工作时,将进水管路73插接于第一进水口211,水流进入第一进水口211并向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流动且存储在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内;当需要往清洗盆1内加水时,所述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阀块导通第一连通通道215后,第一存水腔室213内的水进入第一连通通道215内,并由第一出水口212出水并有第一管路71向清洗盆1内加水;当需要往清洗盆1内喷水时,所述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阀块导通第二连通通道216后,第二存水腔室214内的水进入第二连通通道216内,并由第一分出水口217出水并由第三管路75向清洗盆1内喷水;当需要同时往清洗盆1内加水、喷水时,所述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阀块、第二阀块分别导通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二连通通道216后,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内的水分别进入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二连通通道216内,并由第一出水口212、第一分出水口21分别经过第一管路71、第三管路75向清洗盆1内加水、喷水;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清洗盆1的相对两盆侧壁顶部分别设置有喷水孔12,所述第一分出水口217组接有一三通转接头2171,两喷水孔12分别与三通转接头2171的另外两接头之间连接所述第三管路75;在清洗盆1上设置两个喷水孔12,在喷水时,两个喷水孔12向清洗盆1喷水,喷洒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进水管路73、第二管路72、第三管路75为2分管;所述第一管路71、排水管路74为比2分管粗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进水阀21的第一进水口211连接有加压水泵22,所述加压水泵22连接进水管路73;且在进水管路73上设置有减压阀23;所述进水管路73可以连接净水器(低水压)、桶装水(抽水)、压力0.8mpa(高水压)一下自来水;所述加压水泵22和减压阀23可保证水流的水压稳定,出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出水口212的朝向是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分出水口217的朝向是竖直方向;所述第一出水口212和第一分出水口217的朝向不同,在使用上更灵活;而且可在第一出水口212和第一分出水口217上组接埋入式快接组件,方便组接管路,且埋入式快接组件是可以转动的,方便管路转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存水腔室213为环绕于第一连通通道215外环的环形腔室;所述第二存水腔室214为环绕于第二连通通道216外环的环形腔室;所述第一阀块同时导通或关闭第一连通通道215、第一存水腔室213之间相互连通一端;所述第二阀块同时导通或关闭第二连通通道216和第二存水腔室214之间相互连通一端;进一步将电磁驱动机构和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分隔开,保护电磁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存水腔室213在与第一连通通道215连通一端设置有供第一阀块运动的第一让位腔室218,所述第二存水腔室214在与第二连通通道216连通一端设置有供第二阀块一端的第二让位腔室219;方便第一阀块、第二阀块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具有两分别控制第一阀块、第二阀块运动的第一电磁驱动机构、第二电磁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进水口211的孔径为13.3mm,所述第一电磁驱动机构、第二电磁驱动机构之间的间距为32mm。第一进水口211不仅可快速组接2分管路,而且可连通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结构更紧凑、有效地减小电磁阀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进水口211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存水腔室213连通的第一连通孔2111、及与第二存水腔室214连通的第二连通孔2112。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进水口211内设置有一导向块2113,所述导向块2113具有两对称间隔设置的弧形片2114,两弧形片2114的两侧之间的间距形成开口2115,所述开口2115的朝向和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连通孔2112的朝向呈错位设置;当第一进水口211接进水流时,水流流向导向块2113并由开口2115向导向块2113外流动,最后通过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连通孔2112流进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所述导向块2113可改变进水水流方向,避免水流直接冲进第一存水腔室213、第二存水腔室214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连通孔2112的朝向为水平方向,所述开口2115的朝向为竖直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进水口211内设置有进水接头25,所述进水接头25具有接头251、第一密封圈252、支撑座253和第二密封圈254;所述支撑座253内设置有靠近第一进水口211的进水端的第一通孔2531和远离第一进水口211的进水端的第二通孔2532,且第一通孔2531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2532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2532的外壁设置有缩颈段2533;所述第一密封圈252设置于第一通孔2531内,所述第二密封圈254套设于缩颈段2533上;所述接头251紧固设置于第一进水口211的进水端;所述进水接头25可为2分管埋入式进水接头,在第一进水口211内直接设置埋入式进水接头,可直接插入外接水管,插接方便;而且设置在支撑座253上的第一密封圈252和第二密封圈254可分别密封外接水管和第一进水口211;避免漏水。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排水阀51连接有排水水泵52,所述排水阀51具有球阀513及电机514;所述球阀513具有阀座5131、球体5132、阀杆5133、设置于球体5132两侧的第一密封圈5134和第二密封圈5135,所述阀座5131具有供球体5132容置的阀腔51311、连通设置于阀腔51311两端的第二进水口511和第二出水口512、及供阀杆5133穿出与电机514连接的穿孔51312;所述球体5132设置有第一导通孔51321和设置于外壁供阀杆5133固定的插槽51322;所述排水水泵52具有与阀腔51311通过第二出水口512连通的连通腔521和连通连通腔521且连接排水管路74的第三出水口522;所述电机514驱动阀杆5133转动进而带动球体5132转动往返于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所述第五工位为球体5132与第一密封圈5134、第二密封圈5135形成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阻挡阀腔51311和连通腔521连通,第六工位为第一导通孔51321连通阀腔51311和连通腔521;本实用新型电动球阀水泵直接将球阀513和排水水泵52连接在一起,可减少连接在球阀513和排水水泵52之间的管路,结构更简单且整体体积更小巧;在工作时,所述电机514驱动阀杆5133转动进而带动球体5132转动往返于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当球体5132转动于第五工位时,所述球体5132与第一密封圈5134、第二密封圈5135形成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阻挡阀腔51311和连通腔521连通,可关闭球阀513和排水水泵52之间的水路,排水水泵52不排水;当球体5132转动于第六工位时,所述球体5132的导通孔51321连通阀腔51311和连通腔521,导通球阀513和排水水泵52之间的水路,排水水泵52排水;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通腔521内设置有支撑座53,所述支撑座53朝向阀腔51311一端设置有供第二密封圈5134容置的沉槽531,另一端抵顶于连通腔521的腔底壁;且设置有连通阀腔51311和连通腔521的贯通孔532;所述支撑座53可做为第二密封圈5135的支撑结构,使得第二密封圈5135的位置固定不是球体5132转动影响;所述贯通孔532设置不影响阀腔51311和连通腔521之间水流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出水口522设置于连通腔521的侧壁上,所述支撑座53一端设置有抵顶于连通腔521的腔底壁的支脚533,两支脚533之间的间隔与第三出水口522连通;所述支撑座53的设置不影响第三出水口522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撑座53的外周壁设置有环槽534,所述环槽534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535;所述第三密封圈535可分别密封支撑座53与阀腔51311、连通腔521之间的间隙,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阀座5131贴靠于排水水泵52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排水水泵52在连通腔521的腔壁外围设置有与固定座配合固定连接的固定柱,通过连接件将固定座和固定柱固定连接;通过连接件将固定座和固定柱固定连接;可将阀座5131和排水水泵52牢固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阀杆5133和穿孔51312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可密封阀杆5133和穿孔51312之间的间隙,避免漏水。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阀杆5133与电机514连接一端设置有插孔,所述电机514的轴部插置固定于插孔内;且所述电机514上下两侧设置有枢接片,所述阀座513上设置供枢接片枢接的枢接座,通过枢接件将枢接片和枢接座固定连接;通过枢接件将阀座513和电机51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机514为步进电机;可实现自动操作球阀513导通或关闭,使用更方便;而且电机514设置有校正电机原点的结构,保证电机转动精确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排水水泵52为离心式排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水位监测机构3具有第一水位计31、第二水位计32、第三水位计33、第四水位计34、第五水位计35;所述第一水位计31位于清洗盆1的下方,所述清洗盆1内由下至上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第二水位计32、第三水位计33、第四水位计34、第五水位计35的孔部;所述第一水位计31监测水位是清洗盆1内水的排空水位,可避免清洗盆1内没有排干净;所述第二水位计32监测水位是清洗盆1内水到达蒸汽消毒时自动加热的最低水位,避免清洗盆1内水太少或没有而出现干烧情况;所述第三水位计33监测水位是清洗盆1内水到达蒸汽消毒的最高水位,避免在蒸汽消毒过程中继续加水而浪费水资源;所述第四水位计34监测水位是清洗盆1内水到达清洗最高水位,在清洗过程中停止加水,避免浪费水资源和水满溢出;所述第五水位计35监测水位是是清洗盆1内水超过清洗最高水位之后自动排水的防溢水位;当清洗过程中往清洗盆1内加待洗物或水使水位超过第五水位计35监测水位时,自动开启排水功能,避免水满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水位计31位于清洗盆1下方且距离清洗盆12-8mm的位置,所述第二水位计32位于清洗盆1内的距离盆底6-12mm的位置,所述第三水位计33位于清洗盆1内的距离盆底10-20mm的位置,所述第四水位计34位于清洗盆1内的距离盆顶10-20mm的位置,所述第五水位计35位于清洗盆1内的距离盆顶6-12mm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水位计31设置于第一管路71上,由于第一管路71在清洗盆1下方,且加水或排水时都流经第一管路71,可方便监测清洗盆1内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清洗盆1的底面向上凹陷有凹槽13,所述加热机构4具有设置于凹槽13内的铝板41和位于铝板41下方的发热管42;可对清洗盆1内的水进行加热、实现加热蒸汽消毒清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加热机构4还具有位于清洗盆1下方的热电偶43,可监测清洗盆1内水的温度,方便控制发热管42是否继续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清洗机还包括有超声波清洗机构8,所述超声波清洗机构8具有设置于清洗盆1侧壁的超声波换能片81;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构8可对待洗物进行超声波清洗,清洗更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清洗机还包括有设置在第一管路71上的下料机构9,所述下料机构9具有料盒91、开关阀92和进水底座93,所述料盒91具有存料腔室和由开关阀92导通或关闭的下料口911;所述进水底座93具有连通下料口911的承料腔室931、连通承料腔室931的底座进水口932和底座出水口933;且所述承料腔室931具有与下料口911连通的开口9311,所述开口9311设置有可密封开口的活动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管路71分为第一分管路711和第二分管路712,所述第一分管路711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水口511、底座进水口932连接,所述第二分管路712两端分别与底座出水口933、盆底通孔11连接;当需要往清洗盆1内加料清洗时,首先打开活动密封结构将承料腔室931的开口9311打开,之后打开开关阀92即导通下料口911,可将料盒91内的物料下料至承料腔室931内;再关闭开关阀92即关闭下料口911,之后关闭活动密封结构将承料腔室931的开口9311密封,在承料腔室931内形成密闭空间;最后开启水路,水流由底座进水口932流入承料腔室931并由底座出水口933流出,在水流在流动经过承料腔室931时水流可将物料一并混合带走,实现物料和水混合并进入清洗盆1进行清洗工作;而且下料机构9和加水机构2之间设置有二层密封结构,其中第一层密封结构是开关阀92密封下料口911的结构,另外一层密封结构是活动密封结构密封承料腔室931的开口9311,因此物料下料和加水互不影响,可避免水渗入下料机构内影响物料结块或溶解造成下料堵塞情况,加料过程更顺畅且可更好地保护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料机构9位于清洗盆1的一侧,且料盒91的最高位置低于或齐平于清洗盆1的最高位置,所述底座出水口933的高度低于盆底通孔11的高度;所述下料机构9可安装在盆、桶或仓等容器的外侧或者之下,所述下料机构9将物料下料至进水底座93内,再通过加水机构2加水井盖进水底座93一并将物料和水加入清洗盆1内;相对于现有下料机构9和加水机构1分开单独设置和下料机构9只能设置在容器之上,具有组装结构简单、结构紧凑且结构体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活动密封结构为密封球阀94,所述密封球阀94具有第一球体941、第一阀杆942、设置于第一球体941上下的上密封圈943和下密封圈944,所述第一球体941设置有连通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的导通孔9411;所述第一阀杆942连接第一电机945,所述第一电机945驱动第一阀杆94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球体941转动往返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为第一球体941与上密封圈943、下密封圈944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阻挡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连通,第二工位为导通孔9411连通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当所述密封球阀94密封承料腔室931的开口9311时,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为双重密封结构,再加上开关阀92密封下料口911的密封结构,具有三层密封结构,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料口911和上密封圈943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密封垫圈;或者在下密封圈944和进水底座93之间设置有定位密封垫圈;为了起到密封效果,上密封圈943、下密封圈944与第一球体941紧密密封连接;然而第一电机945驱动第一球体941转动导通或关闭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之间通道,当第一球体941和上密封圈943、下密封圈944过于紧密连接,第一球体941转动时受到上密封圈943、下密封圈944限制转动不顺畅,第一球体941多次转动后可能出现转动偏差或者不转动的情况;因此在上密封圈943上方或下密封圈944下方设置有定位密封垫圈,可为第一球体941转动过程中提供让位空间,使第一球体941正常转动且转动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料盒91和进水底座93之间设置有球阀座95,所述球阀座95具有与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连通的下料通道951、开设在球阀座95侧壁供第一阀杆942穿设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阀杆942穿设第一轴孔且在第一轴孔设置第一轴承,所述密封球阀94转动导通或关闭所述下料通道951;且所述球阀座95分别与料盒91和进水底座93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球阀94和球阀座95配合可使得密封球阀94组装结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球阀座95底端设置有凹陷槽,所述进水底座93的顶端设置有卡置于凹陷槽内的环部;所述凹陷槽和环部配合结构可使得球阀座95和进水底座93紧固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球体941的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阀杆942一端形成有卡置于卡槽上的卡块,另一端设有插槽,所述第一电机945的第一轴部插置固定于插槽;第一阀杆942上套设有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电机945转动90°驱动密封球阀94由第一工位转动至第二工位,所述第一电机945反向转动90°驱动密封球阀94转动返回第一工位;所述密封球阀94转动或反向转动90°,在密封球阀94导通时,所述导通孔9411呈竖向的通孔连通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可顺畅下料;且在密封球阀94关闭时,所述导通孔9411呈横向的通孔而第一球体941的上下球面与上密封圈943、下密封圈944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阻挡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连通;所述密封球阀94精确切换导通或关闭状态;而且所述第一球体941的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是固定的,在密封球阀94关闭时,上密封面始终朝上,而下密封面始终朝下为迎水面,避免整个第一球体941都沾有水而影响物料的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开关阀92具有锥体阀块921和第二阀杆922,所述锥体阀块921具有密封下料口911的球面部9211和与第二阀杆922连接的锥部9212;所述第二阀杆922连接第二电机923,所述第二电机923驱动第二阀杆922转动进而带动锥体阀块921转动往返于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所述第三工位为球面部9211关闭下料口911,第四工位为锥部9212与下料口911内壁具有间距形成上下宽中间窄的通道导通下料口911;所述第二电机923驱动开关阀92实现导通或关闭下料口911,方便物料下料工作;其中开关阀92的锥体阀块921具有密封下料口911的球面部9211和与第二阀杆922连接的锥部9212;当开关阀92导通下料口911时,所述锥部9212和下料口911形成上下宽中间窄的通道(类似沙漏状),下料均匀且精确;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的开关阀92不仅结构简单而而且启闭操作方便灵活,下料顺畅不易卡死;特别适合应用于粉末类或液体类下料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锥部9212设置有横槽,所述第二阀杆922具有与横槽固定配合的横杆部;所述锥体阀块921和第二阀杆922连接更牢固;所述锥部在横槽两侧成型两对称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可作为下料的导向面,方便顺畅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电机923转动90°驱动开关阀92由第三工位转动至第四工位,所述第二电机923反向转动90°驱动开关阀92转动返回第三工位。所述开关阀92转动或反向转动90°,在开关阀92导通时,所述锥体阀块921和下料口911之间具有最大间距,下料口开启最大状态可顺畅下料;且在开关阀关闭时,所述锥体阀块921的球面部9211堵住下料口911保证物料不下料,所述开关阀92精确切换导通或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料盒91和进水底座93之间设置有开关阀座96,所述开关阀座96具有与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连通的出料口961,所述开关阀92导通或关闭所述出料口961;所述开关阀座96设置在出料口961相对两侧壁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阀杆922穿设于两第二轴孔并在两第二轴孔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阀杆922还设置有卡置槽,所述第二电机923的第二轴部插置固定于卡置槽上;第二阀杆922和第二电机923可牢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电机945和第二电机923为步进电机,可实现自动加料加水功能;而且第一电机945和第二电机923皆设置有校正电机原点的结构,保证第一电机945和第二电机923转动精确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料口913的内环设置有凸环,所述开关阀座96的顶端卡置于下料口911且设置有与凸环卡扣配合的凹环;所述凸环和凹环配合可使得下料口911和开关阀座96紧固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底座进水口932在进水底座93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底座出水口933在进水底座93上的位置;当开启水路时,水流从高位置的底座进水口932流入承料腔室931内,水流向下可冲击到承料腔室931内的物料,在由低位置的底座出水口933流出;方便水流带动物料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底座进水口932和底座出水口933并排设置于进水底座93一侧;可方便第一分管路711、第二分管路712设置,避免弯折,水流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料盒91设置有振动器97、光电感应器98;在物料下料时,开启振动器97可振动料盒91内的物料,下料更顺畅;所述光电感应器98可感应料盒91内物料多少,当物料过少时可提示向料盒91内倒入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加水机构2和排水机构5设置于清洗盆1的下方,所述进水阀21和排水阀51设置于清洗盆1的下方,所述第一管路71位于进水阀21和排水阀51一侧连接盆底通孔11,所述进水管路73和排水管路74位于进水阀21和排水阀51一侧由清洗盆1下方空间延伸至清洗机外侧;管路布局更简洁,避免弯折,水流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排水阀51的第一接口5111和所述第三出水口522方向相反,所述进水阀21位于第一接口5111一侧,所述排水管路74由第三出水口522直接向外延伸,所述进水管路73绕过排水阀51与排水管路74并排向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控制器6具有控制面板61、控制电路板62和位于清洗盆1一侧的固定架63,所述控制面板61设置于固定架63的顶端,所述控制电路板62设置于固定架63一侧且连接有延伸至固定架外的电源线64;且所述固定架63的下方设置有供进水管路73和排水管路74伸出的通槽631。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清洗盆1的盆底呈倾斜状,是由盆底一端向设置盆底通孔11一端向下倾斜;方便在排水过程中排空清洗盆1。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清洗盆1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具有四个用于支撑的支脚141和包裹清洗盆1的外侧的篮筐142;方便清洗盆1固定;所述清洗盆1的内侧容置有固定盛放待清洗物的提篮;可避免待洗物清洗时碰撞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清洗机还包括有一底座板15,所述底座板15上设置有分别固定清洗盆1、加水机构2、水位监测机构3、加热机构4、排水机构5和控制器6的固定槽;在底座板15上设置固定槽,可方便组装固定清洗盆1、加水机构2、水位监测机构3、加热机构4、排水机构5和控制器6,不仅组装更方便且组装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清洗机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始按键、暂停/取消按键、消毒按键、超声波清洗按键、轻料清洗按键、重料清洗按键和显示屏;且控制器还设置有故障报警系统和源蜂鸣器,其中故障报警系统可分为无供水故障报警、发热机构故障报警、加水机构故障报警、排水机构故障报警、下料故障报警等。

开始按键的功能:按压开始按键,清洗机的控制器就会启动开机自检,开机自检具有以下步骤:

(1)光电感应器感应料盒内是否有料;

(2)水位监测机构监测清洗盆内水位在第一水位计上方还是下方;当水位在第一水位计上方时,打开排水机构将清洗盆内水排空;当水位在第一水位计下方,说明清洗盆内无水;

(3)检测密封球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电机945驱动第一阀杆94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球体941转动至第一工位,第一球体941与上密封圈943、下密封圈944形成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阻挡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连通);并堵转2秒钟,判定第一电机到达电机原点;

(4)检测开关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机923驱动第二阀杆922转动进而带动锥体阀块921转动往返于第三工位,球面部9211关闭下料口911);并堵转2秒钟,判定第一电机到达电机原点;

(5)检测排水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电机514驱动阀杆5133转动进而带动球体5132转动至第五工位(球体5132与第一密封圈5134、第二密封圈5135形成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阻挡阀腔51311和连通腔521连通);并堵转2秒钟,判定第一电机到达电机原点;

(6)当密封球阀、排水阀自检结束并复位在电机原点,且水位在第一水位计之下时,自检结束,提醒音乐有源蜂鸣器1长“嘀”,且显示屏提示自检完成。

暂停/取消按键功能:短按暂停、长按取消;

注:a、在消毒功能、超声波清洗功能、轻料清洗功能、重料清洗功能操作流程中,一次短按是暂停,二次短按是继续各功能清洗流程;

b、长按暂停/取消按键3秒实现取消功能,取消清洗流程,回复开机状态;

c、长按暂停/取消按键3秒实现取消功能,当水位在第一水位计之下时,显示屏提示取消成功,提醒音乐有源蜂鸣器1短“嘀”;

d、长按暂停/取消按键3秒实现取消功能,→当水位在第一水位计之上时,开启排水步骤;清洗盆内水排空后,当水位在第一水位计之下时,显示屏提示取消成功,提醒音乐有源蜂鸣器1短“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清洗机进行消毒功能操作:

一、开机自检步骤

二、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三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注:a、当打开加压水泵3分钟后,水位未达到第三水位计时,显示屏提醒【缺水】,暂停/取消加水步骤;

b、当加水期间按暂停/取消键,关闭加压水泵合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步骤;

三、加热步骤(加热高温蒸汽,设定温度92-98°并工作3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介于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98°时,对清洗盆内待洗物蒸汽消毒,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92-98°之间,加热满3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注:a、当加热期间按暂停/取消键,关闭加热步骤;

b、当温度高于98°时加热机构暂时关闭,当温度低于92°时加热机构打开,让盆内水温介于92-98°之间,满3分钟;

c、当打开加热机构后,水位低于第二水位计时,强制关闭加热机构,防止干烧;

d、当打开加热机构2分钟后,温控热电偶温度未上升时,显示屏提醒发热机构故障;

四、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注:a、当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3分钟后,水位并未下降至第一水位计,显示屏提醒排水机构故障;

b、当排水期间按暂停/取消键,关闭排水水泵,排水阀的电机转动回到电机原点;

源蜂鸣器长“嘀”结束音乐,完成消毒功能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清洗机进行超声波清洗功能操作:

一、开机自检步骤

二、第一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四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三、第一加热步骤(加热设置温度50-60°工作3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介于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60°时,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50-60°之间,满3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注:a、当加热期间按暂停/取消键,关闭加热步骤;

b、温度高于60°时加热机构暂时关闭,当温度低于50°时加热机构打开,让盆内水温介于50-60°之间,满3分钟;

c、当打开加热机构后,水位低于第二水位计时,强制关闭加热机构,防止干烧;

d、当打开加热机构2分钟后,温控热电偶温度未上升时,显示屏提醒发热机构故障;

四、超声波清洗步骤

当清洗盆内水位介于第三水位计和第四水位计,温控热电偶数值在50-60°时,启动超声波清洗机构,在工作满3分钟后,关闭超声波清洗机构;

五、第一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六、第二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三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七、第二加热步骤(高温蒸汽功能,设定温度92-98°并工作3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介于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98°时,对清洗盆内待洗物蒸汽消毒,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92-98°之间,加热满3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八、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源蜂鸣器长“嘀”结束音乐,完成超声波清洗功能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3,清洗机进行轻料清洗功能操作:

一、开机自检步骤

二、加料步骤

(1)第一电机驱动密封球阀转动至第二工位(导通状态:导通孔9411导通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

(2)第二电机驱动开关阀转动至第四工位(导通状态:锥部9212与下料口911内壁具有间距形成上下宽中间窄的通道导通下料口911);并打开振动器,停留3秒钟;

(3)第二电机驱动开关阀转动至第三工位(关闭状态),第一电机驱动密封球阀转动至第一工位(关闭状态);

注:当轻加料期间按暂停/取消键,第二电机驱动开关阀转动至第三工位(关闭状态),第一电机驱动密封球阀转动至第一工位(关闭状态);

三、第一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四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四、第一加热步骤(加热设置温度92-98°工作5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98°时,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92-98°之间,加热满5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注:a、当加热期间按暂停/取消键,关闭加热步骤;

b、温度高于98°时加热机构暂时关闭,当温度低于92°时加热机构打开,让盆内水温介于92-98°之间,满5分钟;

c、当打开加热机构后,水位低于第二水位计时,强制关闭加热机构,防止干烧;

d、当打开加热机构2分钟后,温控热电偶温度未上升时,显示屏提醒发热机构故障;

五、第一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六、喷淋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分出水口并由喷水孔往清洗盆内喷淋,喷淋2分钟后或水位在第三水位计时,关闭加压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注意:当喷淋期间按暂停/取消键,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

七、第二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八、第二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四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九、第二加热步骤(加热设置温度50-60°工作3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60°时,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50-60°之间,加热满3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十、超声波清洗步骤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三水位计和第四水位计,温控热电偶数值在50-60°时,启动超声波清洗机构,在工作满3分钟后,关闭超声波清洗机构;

十一、第二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十二、第三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三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十三、第三加热步骤(高温蒸汽功能,设定温度92-98°并工作3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98°时,对清洗盆内待洗物蒸汽消毒,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92-98°之间,加热满3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十四、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源蜂鸣器长“嘀”结束音乐,完成轻料清洗功能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4,清洗机进行重料清洗功能操作:

三、开机自检步骤

四、加料步骤

(1)第一电机驱动密封球阀转动至第二工位(导通状态:导通孔9411导通下料口911和承料腔室931);

(2)第二电机驱动开关阀转动至第四工位(导通状态:锥部9212与下料口911内壁具有间距形成上下宽中间窄的通道导通下料口911);并打开振动器,停留5秒钟;

(3)第二电机驱动开关阀转动至第三工位(关闭状态),第一电机驱动密封球阀转动至第一工位(关闭状态);

注:当轻加料期间按暂停/取消键,第二电机驱动开关阀转动至第三工位(关闭状态),第一电机驱动密封球阀转动至第一工位(关闭状态);

三、第一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四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五、第一加热步骤(加热设置温度50-60°工作15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98°时,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92-98°之间,加热满15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注:a、当加热期间按暂停/取消键,关闭加热步骤;

b、温度高于98°时加热机构暂时关闭,当温度低于92°时加热机构打开,让盆内水温介于92-98°之间,满15分钟;

c、当打开加热机构后,水位低于第二水位计时,强制关闭加热机构,防止干烧;

d、当打开加热机构2分钟后,温控热电偶温度未上升时,显示屏提醒发热机构故障;

五、第一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六、喷淋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分出水口并由喷水孔往清洗盆内喷淋,喷淋2分钟后或水位在第三水位计时,关闭加压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七、第二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八、第二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四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九、第二加热步骤(加热设置温度50-60°工作3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60°时,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50-60°之间,加热满3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十、超声波清洗步骤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三水位计和第四水位计,温控热电偶数值在50-60°时,启动超声波清洗机构,在工作满3分钟后,关闭超声波清洗机构;

十一、第二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十二、第三加水步骤

打开加压水泵,打开并联电磁阀的第一出水口并由盆底通孔往清洗盆的内加水,在水位位于第三水位计时,关闭进水水泵和并联电磁阀,停止加水;

十三、第三加热步骤(高温蒸汽功能,设定温度92-98°并工作3分钟)

当清洗盆内水位第二水位计和第三水位计时,打开加热机构(功率为1200-1800w);当温控热电偶到达设定温度98°时,对清洗盆内待洗物蒸汽消毒,并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备用,并在当温控介于92-98°之间,加热满3分钟后,关闭加热机构;

十四、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排水水泵,将清洗盆内水排出;当水位到达第一水位计时后延时2秒钟,排水结束,关闭排水阀、排水水泵;

源蜂鸣器长“嘀”结束音乐,完成重料清洗功能操作。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