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5179发布日期:2020-06-05 19:2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作为一种家用电器,以其使用方便、快捷烹饪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的锅体的外壳通常由五金材料制成,其夹设在锅体的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之间,而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仅仅具有对外壳的夹持固定的作用,能够避免外壳在锅体的轴向上发生晃动,而外壳的结构强度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提升;当后续在外壳上安装其他结构元件而导致外壳受力时,或者当外壳受到外界的不确定的冲击力时,外壳往往会出现形变,这样不仅影响了锅体的整体结构稳固性,而且导致锅体的外观出现残次,而影响用户对电压力锅的使用体验好感。不仅如此,上述结构形式的电压力锅还存在后续在外壳上安装其他结构元件后,外壳因形变会与其他结构元件之间出现较大的装配缝隙,同样存在影响电压力锅外观美感的问题,而且还会降低电压力锅的装配精度,影响电压力锅的产品的结构规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外壳结构强度差,不仅存在易出现形变而影响锅体的结构稳固性的问题,而且还会存在因与其他结构元件存在较大的装配缝隙,而降低电压力锅的装配精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中板结构,中板结构上具有向下凸出设置的第一安装座;底部固定架,底部固定架上具有向上凸出设置的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连接配合,以使中板结构与底部固定架可拆卸地连接;外壳,外壳夹设在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之间,且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烹饪器具的中板结构上设置第一安装座,同时在底部固定架上设置与第一安装座连接配合的第二安装座,这样,在将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装配后,可以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能够将外壳夹设在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之间,避免了外壳在锅体的轴向发生晃动,提升了锅体的结构稳固性;不仅如此,由于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装配后,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这样,第一安装座和/或第二安装座能够对外壳进行止挡,有效地限制外壳的形变量,从而提升了外壳的结构强度,进而后续在外壳上安装其他结构元件而导致外壳受力时,或者当外壳受到外界的不确定的冲击力时,确保外壳的形变量不会过大,因此,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锅体的结构稳固性;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外壳与其他结构元件之间出现较大的装配缝隙,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结构规整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为呈杆状的安装柱,第二安装座为呈筒状的连接筒,安装柱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连接筒内,以实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嵌套配合;其中,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抵接。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座与外壳的接触面沿外壳的轴向上的长度与外壳的轴向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90%。这样,有利于优化第二安装座与外壳的接触面积,从而在确保了有效控制对第二安装座的加工耗材的情况下,还使得第二安装座能够为外壳提供可靠地支撑力,防止其受力形变。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为呈筒状的连接筒,第二安装座为呈杆状的安装柱,安装柱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连接筒内,以实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嵌套配合;其中,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抵接。同样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便于以机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从而降低了锅体的生产加工难度,提高了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此外,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通过嵌套方式配合,便于两者之间的拆卸与安装,有利于对锅体内的元器件进行维修更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的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抵接,这样,第一安装座不仅能够起到与第二安装座可靠连接,以确保锅体装配便捷的特性,而且第一安装座在外壳内起到对外壳的抵挡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外壳受力形变,进而而保证了整个锅体具有良好的外观美感,进而提升了消费者对烹饪器具的购买欲望。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与外壳的接触面沿外壳的轴向上的长度与外壳的轴向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90%。同样地,这样有利于优化第一安装座与外壳的接触面积,从而在确保了有效控制对第一安装座的加工耗材的情况下,还使得第一安装座能够为外壳提供可靠地支撑力,防止其受力形变。

进一步地,安装柱与连接筒过盈配合。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柱与连接筒在意外脱落,提升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设在连接筒和安装柱内以紧固连接两者。这样,通过紧固件进一步提升了连接筒和安装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座绕中板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安装座为多个,多个第二安装座绕底部固定架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安装座和多个第二安装座一一对应连接配合。这样,多个第一安装座和多个第二安装座一一对应连接配合形成的多个组件作为能够对外壳整个周向的内壁面产生抵接作用支撑结构,确保外壳在装配在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之间时不易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2mm。这样,当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mm时,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接触配合,而当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第一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间隙配合。在此范围内的间隙,便于对外壳、中板结构和底部固定架三者之间的组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锅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锅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锅体的中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中板结构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锅体的底部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锅体;10、中板结构;11、第一安装座;20、底部固定架;21、第二安装座;30、外壳;40、底座;50、内锅;60、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外壳结构强度差,不仅存在易出现形变而影响锅体的结构稳固性的问题,而且还会存在因与其他结构元件存在较大的装配缝隙,而降低电压力锅的装配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或电饭煲,但不局限于两者,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以电压力锅为例。

如图1至图7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0,锅体100包括:中板结构10、底部固定架20和外壳30,其中,中板结构10上具有向下凸出设置的第一安装座11;底部固定架20上具有向上凸出设置的第二安装座21;第一安装座11与第二安装座21连接配合,以使中板结构10与底部固定架20可拆卸地连接;外壳30夹设在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之间,且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

通过在烹饪器具的中板结构10上设置第一安装座11,同时在底部固定架20上设置与第一安装座11连接配合的第二安装座21,这样,在将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装配后,可以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能够将外壳30夹设在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之间,避免了外壳30在锅体100的轴向发生晃动,提升了锅体100的结构稳固性;不仅如此,由于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装配后,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这样,第一安装座11和/或第二安装座21能够对外壳30进行止挡,有效地限制外壳30的形变量,从而提升了外壳30的结构强度,进而后续在外壳30上安装其他结构元件而导致外壳30受力时,或者当外壳30受到外界的不确定的冲击力时,确保外壳30的形变量不会过大,因此,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锅体100的结构稳固性;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外壳30与其他结构元件之间出现较大的装配缝隙,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结构规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锅体100还包括底座40和内锅50,底部固定架20设置在所述底座40内,内锅50设置在中板结构10、外壳30、底部固定架20和底座40围成的腔室内。锅体100还包括后盖板60和用于安装电源板的电源板安装架,后盖板60盖设在外壳30的外壁面上;电源板安装架位于外壳30和后盖板60之间。这样,确保了烹饪器具的结构完整性,在本实施例中,盖设在外壳30的外壁面上的后盖板60即为上述的用于与外壳30装配的其他结构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30夹设在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之间,后盖板60与外壳30面面贴合装配,在组装锅体100的过程中,先将外壳30与底部固定架20固定,然后作为组件与中板结构10配合安装,中板结构10上的第一安装座11与底部固定架20上的第二安装座21相互连接配合,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接触配合,这样,外壳30的内壁面能够受到稳定的支撑,从而在最后安装后盖板60时,后盖板60能够与外壳30紧密贴合,避免两者之间出现过大的缝隙。

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安装座11为呈杆状的安装柱,第二安装座21为呈筒状的连接筒,安装柱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连接筒内,以实现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21之间的嵌套配合;其中,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抵接。这样,便于以机加工的方式加工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21,从而降低了锅体100的生产加工难度,提高了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此外,第一安装座11与第二安装座21通过嵌套方式配合,便于两者之间的拆卸与安装,有利于对锅体100内的元器件进行维修更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21的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抵接,第二安装座21不仅能够起到与第一安装座11可靠连接,以确保锅体100装配便捷的特性,而且第二安装座21在外壳30内起到对外壳30的抵挡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外壳30受力形变,进而而保证了整个锅体100具有良好的外观美感,进而提升了消费者对烹饪器具的购买欲望。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第二安装座21与外壳30的接触面沿外壳30的轴向上的长度与外壳30的轴向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90%。这样,有利于优化第二安装座21与外壳30的接触面积,从而在确保了有效控制对第二安装座21的加工耗材的情况下,还使得第二安装座21能够为外壳30提供可靠地支撑力,防止其受力形变。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11为呈筒状的连接筒,第二安装座21为呈杆状的安装柱,安装柱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连接筒内,以实现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21之间的嵌套配合;其中,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抵接。同样地,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21便于以机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从而降低了锅体100的生产加工难度,提高了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此外,第一安装座11与第二安装座21通过嵌套方式配合,便于两者之间的拆卸与安装,有利于对锅体100内的元器件进行维修更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11的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抵接,这样,第一安装座11不仅能够起到与第二安装座21可靠连接,以确保锅体100装配便捷的特性,而且第一安装座11在外壳30内起到对外壳30的抵挡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外壳30受力形变,进而而保证了整个锅体100具有良好的外观美感,进而提升了消费者对烹饪器具的购买欲望。

可选地,第一安装座11与外壳30的接触面沿外壳30的轴向上的长度与外壳30的轴向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90%。同样地,这样有利于优化第一安装座11与外壳30的接触面积,从而在确保了有效控制对第一安装座11的加工耗材的情况下,还使得第一安装座11能够为外壳30提供可靠地支撑力,防止其受力形变。

可选地,本申请所涉及的安装柱与连接筒过盈配合。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柱与连接筒在意外脱落,提升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锅体100还包括紧固件(图未示),紧固件穿设在连接筒和安装柱内以紧固连接两者。这样,通过紧固件进一步提升了连接筒和安装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本申请所涉及的第一安装座11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座11绕中板结构1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安装座21为多个,多个第二安装座21绕底部固定架2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安装座11和多个第二安装座21一一对应连接配合。这样,多个第一安装座11和多个第二安装座21一一对应连接配合形成的多个组件作为能够对外壳30整个周向的内壁面产生抵接作用支撑结构,确保外壳30在装配在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之间时不易发生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2mm。这样,当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0mm时,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接触配合,而当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第一安装座1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安装座21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30的内壁面间隙配合。在此范围内的间隙,便于对外壳30、中板结构10和底部固定架20三者之间的组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