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组件及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7520发布日期:2020-03-31 16:4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刀组件及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组件及搅拌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搅拌机或果汁机等在搅拌食物时都需要将食物切成块状加水或牛奶类液体再进行搅拌,而它们在搅拌整只苹果、橙子或者大块食物时,食物会在杯体中与搅拌刀一起旋转或者出现搅拌刀空转的情况,出现切削不到的死角位,而无法将整只食物搅碎。

例如,公布号为cn103784034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搅拌机、果汁机用搅拌刀,其通过增加刀片的数量以及弯折角度实现360度搅拌无死角,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不能实现大块食物例如整只苹果、橙子等的直接搅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泄压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的杯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刀组件,包括刀轴和安装在所述刀轴上的刀片,所述刀片包括:

下刀片,其包括安装于所述刀轴上的下翼根以及相对设于所述下翼根上的两个下刀翼,两个所述下刀翼的前缘分别形成刀刃,两个所述下刀翼的后缘的中部分别设置侧翼;

上刀片,其包括安装于所述刀轴上的上翼根以及设于所述上翼根相对两侧的两个上刀翼,两个所述上刀翼上分别具有折痕,以使两个所述上刀翼形成向上弯折的弯折状;

其中,所述上刀片位于所述下刀片的上方且呈十字交叉设置,所述上翼根与所述下翼根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刀片和下刀片上下间隔设置,且下刀片上设置的侧翼,能够实现对整个苹果、橙子、梨等大块食材的切削和搅拌,真正实现了免切的搅拌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所述下刀翼的后缘的中部分别设有槽口,所述侧翼设于所述槽口的底部,并与所述槽口相对的两槽壁间隔设置,且间隔的距离相等。侧翼能够有效稳定水流,增加搅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翼向下弯折凸出所述下刀翼的底部;所述侧翼向下弯折的角度为20-40°;在所述刀轴处于垂直状态时,所述侧翼向下弯折的折线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0-30°。合适的弯折角度,以及空间布局,能最有效的稳定水流,防止食材窜动,提高切削及搅拌的效率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下刀翼的末端分别向上弯折形成下尾翼,所述下尾翼分别与其所连接的所述下刀翼之间所成的角度相同,均为40-60°。下尾翼能够在搅拌过程中大幅度扰乱杯内涡流,使食材可以得到充分的搅动,实现良好的搅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刀片还包括相对设于所述上翼根上的第一复合刀翼和第二复合刀翼;所述第一复合刀翼和第二复合刀翼的长度均短于两个所述上刀翼的长度;所述第一复合刀翼和第二复合刀翼均相对所述上翼根向上弯折,所述第一复合刀翼相对所述上翼根的弯折夹角为45-65°,所述第二复合刀翼相对所述上翼根的弯折角度为36-56°。复合刀翼针对涡流中心盲区,减少破壁盲区,实现搅拌无死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上刀翼的末端分别设有上尾翼,所述上尾翼分别相对其所连接的所述上刀翼向上弯折,且所弯折的角度相同,均为20-40°。向上弯折的上尾翼使得上刀片呈立体状,实现扰流分层切割,增加搅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上刀翼分别相对所述上翼根向上弯折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上刀翼与所述上翼根的夹角为40-60°,另一个所述上刀翼与所述上翼根的夹角为30-50°。弯折角度的合理配置,增加上刀片掠过的空间,增加切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刀轴处于垂直状态时,其中一个所述上刀翼与所述上翼根的连接线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30-50°;其中一个所述上尾翼与其所连接的所述上刀翼的连接线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5-20°,另一个所述上尾翼与其所连接的所述上刀翼的连接线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黄金比例弯折角,能够实现绝对搅拌无死角,减少破壁盲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刀轴处于垂直状态时,所述第二复合刀翼与所述上翼根的连接线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50-7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搅拌机,其包括机体,还包括上述的刀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组件和搅拌机能够用于整个苹果与橙子的切削与搅拌,同时保证刀组件能够满足多种食物的搅拌,且搅拌充分,无死角。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刀轴;2-下刀片;21-下翼根;22-下刀翼;23-下尾翼;24-槽口;25-侧翼;26-前缘;3-上刀片;31-上翼根;32-上刀翼;33-第一复合刀翼;34-第二复合刀翼;35-上尾翼;4-垫圈;5-水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组件,其包括刀轴1和安装在刀轴1上的刀片,所述刀片包括下刀片2和上刀片3,下刀片2包括安装于刀轴1上的下翼根21以及相对设于下翼根21上的两个下刀翼22,两个下刀翼22的前缘26分别形成刀刃,两个下刀翼22的后缘的中部分别设置侧翼25;所谓前缘26,是指在搅拌过程中,下刀翼22迎着待搅拌食材的一侧,也就是下刀翼22朝向转动方向的一侧,参见图1。上刀片3包括安装于刀轴1上的上翼根31以及设于上翼根31相对两侧的两个上刀翼32,两个上刀翼32上分别具有折痕,以使两个上刀翼32形成向上弯折的弯折状;其中,上刀片3位于下刀片2的上方且呈十字交叉设置,上翼根31与下翼根21间隔设置。下刀片2和上刀片3的前缘26均具有刃部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下刀片2的下翼根21与下刀翼22的结合方式不限,整个下刀片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两个下刀翼22以固定连接的方式结合于下翼根21相对的两侧,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同样的,上刀片3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刀片3和下刀片2的上下间隔设置以及在下刀片2上设置的侧翼25,实现对整个苹果、橙子、梨等大块食材的切削和搅拌,真正实现了免切的搅拌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刀轴1上设置垫圈4,通过垫圈4使上刀片3和下刀片2保持固定的距离。另外,上翼根31和下翼根21均套设于刀轴1上,上翼根31和下翼根21的紧固方式采用刀轴1的上部尖端类似铆钉变形或者设置螺纹紧固件来保持刀片紧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1至图3,两个下刀翼22的后缘的中部分别设有槽口24,侧翼25设于槽口24的底部,并与槽口24相对的两槽壁间隔设置,且间隔的距离相等。槽口24的设置,在不过度增加下刀翼22转动方向尺寸的情况下,能够用于有效稳定水流,增加搅拌效果。

为了更好的稳定水流,防止待搅拌食材随水流流动而不能被充分搅动,优选的,侧翼25向下弯折并凸出下刀翼22的底部;侧翼25向下弯折的角度为20-40°,例如20°,25°,30°,40°等;在刀轴1处于垂直状态时,侧翼25向下弯折的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ε为0-30°,也就是,侧翼25向下弯折的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0-30°之间的任意值。

继续结合图1至图3,两个下刀翼22的末端分别向上弯折形成下尾翼23,下尾翼23分别与其所连接的下刀翼22之间所成的角度相同,均为40-60°。如此设置的下尾翼23具有扰流作用,在搅拌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扰乱杯内涡流,使食材可以得到充分的搅动,实现良好的搅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刀片3还包括相对设于上翼根31上的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即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关于上刀翼32对称设置,两个上刀翼32与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呈十字交叉设置;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的长度均短于两个上刀翼32的长度,且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的前缘26也分别设置刃口;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针对涡流中心盲区,实现反复破壁研磨,减少破壁盲区,实现搅拌无死角。

作为优选,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均相对上翼根31向上弯折,第一复合刀翼33相对上翼根31的弯折角度为45-65°,第二复合刀翼34相对上翼根31的弯折角度为36-56°。向上弯折的第一复合刀翼33和第二复合刀翼34增加转动时所掠过的空间,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块状食物在搅拌腔中上、下窜动,减小了破壁盲区,提高了切削、磨削以及搅拌的效率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上刀翼32的末端分别设有上尾翼35,上尾翼35分别相对其所连接的上刀翼32向上弯折,且所弯折的角度相同,均为20-40°。向上弯折的上尾翼35使得上刀片3呈立体状,实现扰流分层切割,增加搅拌效果。

进一步的,两个上刀翼32分别相对上翼根31向上弯折设置,其中一个上刀翼32与上翼根31的夹角为40-60°,另一个上刀翼32与上翼根31的夹角为30-50°。不同程度向上弯折的上刀翼32,使得整个刀组件呈不同层次的布设,立体感更强,有效的实现扰流分层切割,搅拌无死角。

除了构成刀组件的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弯折角度对搅拌效果具有影响外,各部分的空间关系也有利于搅拌的全面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刀轴1处于垂直状态时,其中一个上刀翼32与上翼根31的连接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50°;其中一个上尾翼35与其所连接的上刀翼32的连接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5-20°,另一个上尾翼35与其所连接的上刀翼32的连接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20-40°;第二复合刀翼34与上翼根31的连接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δ为50-70°;侧翼25向下弯折的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0°。如此配置的黄金弯折角,使整个刀组件形成立体设计,扰流分层切割,能够实现搅拌绝对无死角,减少破壁盲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搅拌机,其包括机体,还包括上述的刀组件。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