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蒸箱的补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1754发布日期:2020-05-06 23:06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蒸箱的补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蒸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蒸箱的补水系统。



背景技术:

蒸箱,是一种利用蒸汽烹饪食物的烹饪设备;在使用蒸箱烹饪食物的过程中,能够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且烹饪设备的外形美观、占地小、容量大,节能效果好。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蒸箱包括有箱架以及架设于箱架上的箱体,箱体内水平间隔架设有多个蒸盘,且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水箱和燃气加热装置,燃气加热装置加热水箱内的存储水,加热所产生的蒸汽蒸制蒸盘内的食物。燃气加热装置包括有火排、点火装置以及受热管,火排通有燃气,点火装置点火点燃火排并加热受热管,受热管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从而达到燃气加热产生蒸汽的目的。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使用者需要根据蒸制作业的进度以及水箱内的实际水量实时补水,使用者容易因为疏忽而忘记补水,导致水箱内的存储水用尽,影响蒸制正常进行,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蒸箱的补水系统,补水箱自动向主水箱内补水,即主水箱和补水箱内的水量自动平衡,从而达到提高燃气蒸箱蒸制作业稳定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蒸箱的补水系统,包括有相连通的主水箱和补水箱,燃气蒸箱的受热管安装于所述主水箱内,所述补水箱连通有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开设于补水箱上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浮球阀;所述主水箱与补水箱连通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一端连通于主水箱的侧壁上,所述补水管的另一端连通于补水箱的底壁上,且所述补水管由补水箱朝向主水箱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阀的引入可实现补水箱的自动补水,且补水管连通主水箱和补水箱,使得主水箱和补水箱内的水位始终保持平衡;当主水箱内的水量降低时,补水箱自动向主水箱内补水,即主水箱和补水箱内的水量自动平衡,从而达到提高燃气蒸箱蒸制作业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水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水管,且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开启第一排水管上的第一阀门,以排出主水箱内的存储水,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水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水管,且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开启第二排水管上的第二阀门,以排出主水箱内的存储谁,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燃气蒸箱位于蒸箱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水槽,且所述第一集水槽的底部与补水箱的侧壁连通有回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蒸制食物的过程中,高温蒸汽会在温度较低的箱门处形成冷凝水,当使用者开闭合燃气蒸箱的箱门时,箱门内侧的冷凝水向下滴落于第一集水槽内,并通过回水管流回至补水箱内,从而达到节约再利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水管由第一集水槽朝向补水箱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回水管设置为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回水管,以便于收集的冷凝水回流至补水箱内;且采用软管作为回水管使用,便于使用者调整回水管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燃气蒸箱位于蒸箱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槽,且所述第二集水槽的底部与第二排水管连通有第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蒸制食物的过程中,高温蒸汽会在温度较低的箱门处形成冷凝水,当使用者开闭合燃气蒸箱的箱门时,箱门内侧的冷凝水向下滴落于第二集水槽内,并通过第三排水管排入第二排水管内,以达到排出第二集水槽内积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相连通的位置位于第二阀门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控制第二阀门的开闭合,达到同时控制第二排水管和第三排水管通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相连通的位置位于第二阀门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集水槽内的积水可经由第二排水管和第三排水管直接排出至外部环境中或者外部管路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当主水箱内的水量降低时,补水箱自动向主水箱内补水,且补水箱完成自身的补水动作,即主水箱和补水箱内的水量可实现自动平衡,从而达到提高燃气蒸箱蒸制作业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其二:燃气蒸箱箱门上的冷凝水可选择回收再利用,也可选择直接排放至外部环境或者管路中,具有较好的选择适配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燃气蒸箱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燃气蒸箱补水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燃气蒸箱补水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补水系统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的补水系统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箱架;3、燃气加热装置;4、主水箱;41、第一阀门;42、第一排水阀;5、补水箱;51、进水管;511、进水阀门;52、浮球阀;53、第二阀门;54、第二排水阀;6、补水管;7、第一集水槽;71、回水管;8、第二集水槽;81、第三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燃气蒸箱,包括有箱架2以及架设于箱架2上的箱体1,多个蒸盘可水平间隔架设于箱体1内侧壁的托板上,待蒸制的食物放置于相对应的蒸盘上。箱体1内设置有补水系统和燃气加热装置3,补水系统包括有水箱,且水箱位于箱体1的底部;燃气加热装置3位于水箱的底部,且燃气加热装置3包括有火排、点火装置以及受热管。火排通有燃气,点火装置点火点燃火排并加热受热管,受热管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加热水箱内的存储水,从而达到蒸制食物的目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水箱包括有相连通的主水箱4和补水箱5,主水箱4用于产生蒸汽,而补水箱5用于向主水箱4自动补水。燃气蒸箱的受热管安装于主水箱4的底部并与主水箱4相连通,则火排点火加热受热管,实现热量的交换。补水箱5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水管51,进水管51与外部水源相连通,进水管51上设置有进水阀门511,进水管51位于补水箱5内侧壁上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浮球阀52,且补水箱5与主水箱4连通有补水管6;则当主水箱4内的水位下降时,补水箱5的浮球阀52开启,补水箱5与主水箱4实现动态平衡,进而实现燃气蒸箱的自动补水。

结合图2和图4所示,补水管6的一端与主水箱4的侧壁相连通,而补水管6的另一端与补水箱5的底部相连通,且补水管6由补水箱5朝向主水箱4方向倾斜设置,以提高主水箱4与补水箱5的连通顺畅性。

主水箱4的底部和补水箱5的底部均连通设置有第一排水管41和第二排水管53,且第一排水管41和第二排水管5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42和第二阀门54,使用者可通过控制第一阀门42和第二阀门54,达到排出主水箱4或者补水箱5内存储水的目的。

箱体1上位于蒸箱门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集水槽7,第一集水槽7的底部与补水箱5的侧壁连通有回水管71,且回水管71由第一集水槽7朝向补水箱5的方向倾斜设置,且回水管71设置为软管;则蒸箱门内侧面上的冷凝水可向下滴落于第一集水槽7中,并可通过回水管71重新流回至补水箱5内,以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下面结合具体原理向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补水箱5可通过进水管51和浮球阀52配合实现其自动补水动作,即当补水箱5内的水位下降时,浮球阀52可开启,进水管51向补水箱5内补水;且当主水箱4内的水位下降时,因为主水箱4与补水箱5相连通,则补水箱5可向主水箱4内自动补水(连通器原理)进而实现主水箱4与补水箱5的联动补水动作。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一种燃气蒸箱的补水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蒸箱门上的冷凝水在收集后,排出的方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位于蒸箱门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集水槽8,且第二集水槽8的底部与第二排水管53连通有第三排水管81,则经由第二集水槽8收集后的冷凝水可经由第三排水管81和第二排水管53排出至外部环境或者外部管路中。

第三排水管81与第二排水管53相连通的位置可位于第二阀门54前(图中未展示,与图5对比参考可知),也可位于第二阀门54后(如图5所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可同时控制第二排水管53和第三排水管81的通断,而后者冷凝水可直接排出至外部环境中或者外部管路中。

下面结合具体原理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补水箱5可通过进水管51和浮球阀52配合实现其自动补水动作,即当补水箱5内的水位下降时,浮球阀52可开启,进水管51向补水箱5内补水;且当主水箱4内的水位下降时,因为主水箱4与补水箱5相连通,则补水箱5可向主水箱4内自动补水(连通器原理)进而实现主水箱4与补水箱5的联动补水动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