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及辅助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6485发布日期:2020-04-10 16: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及辅助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及辅助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尘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备的家用电器。在使用吸尘器时,目前大部分还是依靠肉眼观察待清洁的作业区上的灰尘或脏污,在能见度或照度低的情况下,肉眼难以发现灰尘或脏污,会影响吸尘器的清洁效果。并且,即便在照明良好的情况下,地面细小尘污,尤其是地面尘污中常见的螨虫尸体,依然很难通过肉眼发现。而尘螨是导致人体过敏等一系列即便的根源。在常规光线下,如室内照明光源,被视为无明显灰尘的地面,可能还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尘螨。这主要因为,细小尘污对光线的反射率较低,尤其相比室内地板等待清洁表面的反射率无明显差别。

为了提高吸尘器的清洁效果,现有技术中有一些吸尘器采用了吸尘器工作区的能见度的方法。例如公开号为cn20323468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中照明装置设于吸尘器本体上,发出的光无法汇聚于吸尘器工作区,其从上倾斜往下照射,虽然能够照亮较大尘粒,但同时也提高了地面反光,导致细小尘污的对比度不高,更加关键的是,照明装置与吸尘头一体化的设计提高了用户的购买成本,且灵活度较低,且无法更换。而对于已经购买了无照明装置吸尘器的用户并无帮助。由此,亟需找到一种新的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以及吸尘器,以克服上述诸多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辅助安装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该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能够与吸尘头可分离地连接,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照明单元以及供电单元,其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蓄电单元,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蓄电单元和/或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照明单元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照明单元供电的发电单元。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电单元包括:滑动装配在所述壳体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的轮架,与所述轮架转动连接的滚轮,以及与所述滚轮同轴设置的驱动齿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轮架上的发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的从动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电单元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导向柱,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轮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导向柱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导向柱及所述轮架上。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列在所述轮架两侧的第一档板及第二档板,以及位于所述轮架上方的第三档板及位于下方的第四档板。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挂装在所述吸尘头上的挂孔。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吸尘器的震动和/或运动;

还包括控制线路板,所述控制线路板在接收到所述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吸尘头的震动和/或运动时,控制所述照明单元发光。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个数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相对的两侧;或者,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间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粘接在所述吸尘头的双面胶;或者,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托臂;所述连接座背离所述托臂的一侧设置有双面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壳体的磁性件。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安装工具,该工具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且固定连接后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围成限定所述壳体的空间;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壳体的定高凸台,以及用于粘接所述壳体的双面胶。通过上述工具方便了将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安装在吸尘头上。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间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与插接在所述燕尾槽内的凸起。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由金属构成。也可以全部壳体由金属构成。优选地,上述金属为铝或铝合金。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上述金属构成的至少部分壳体用于为照明单元散热。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的辅助安装工具,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插接在一起,形成一个t字型;

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双面胶保护膜揭开,并将所述壳体具有所述照明单元的一端顶在第二支撑板,所述壳体的下端放在定高凸台上面,所述壳体粘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将吸尘头放在一平面,所述辅助安装工具带着所述壳体也放在该平面,将所述壳体上的双面胶贴的保护膜揭开,或将所述连接座上的双面胶的保护膜揭开;

将所述第二支撑板抵住所述吸尘头前端面,将所述辅助安装工具靠近并贴合于所述吸尘头某一侧面并使得所述连接座或壳体上的双面胶贴充分粘附于所述吸尘头侧面;

将所述辅助安装工具剥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增强了充电便利性,并且在使用时照明装置经常弄脏,如果取下充电会弄脏手,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可以避免取下。此外,为避免经常充电,利用吸尘作业过程中的运动动能,通过发电单元产生电能,至少部分补充电能消耗,降低充电频次,提高用户体验。并且通过设置的辅助工具使得整个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安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示出了该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头适配尘污照明装置,简称照明装置10,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照明装置10应用于吸尘头20照明,能够与吸尘头可分离地连接,在使用时将其固定在吸尘头20上,通过照明装置10发射出的光线可以对地面上进行照明,从而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地面上的灰尘或者杂物,提高了吸尘的效果。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该照明装置10的结构。一并参考图2及图3,其中图2示出了照明装置10的整体结构,图3示出了照明装置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包括一个壳体11,该壳体11作为一个承载结构,用于承载照明装置10的其他部件,如照明装置10的照明单元12以及供电单元。在具体设置壳体11时,如果吸尘头20的侧面是竖直平面,如戴森品牌吸尘器,则主体是平板。若吸尘头20是非平面,及非竖直,连接座18的形状则为与相应吸尘头20形状匹配的形状,以保持照明装置10竖直于地面的状态。

如图2中所示,其中的照明单元12设置在壳体11的端部,并且可以朝向外部照射光线,其具体包括一个或者多个led灯珠,以及灯罩,该灯罩用于反射led灯珠的光线,并将灯珠的光线聚拢在前方照射。对于供电单元其用于给照明单元12进行供电,在具体设置时,其包含多个部件,下面一一进行介绍。

继续参考图3,该供电单元包括一个蓄电单元17,该蓄电单元17与照明单元12连接,该蓄电单元17为一个蓄电池,并与led灯珠连接以给led灯珠供电,在具体供电时,通过控制线路板进行控制。

该控制线路板包括集成电路、第一pcb板14和第二pcb板13;所述第一pcb板14上焊接一个或大于一个led灯珠,并焊接导线。此外,所述第一pcb板14和第二pcb板13相互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pcb板14和第二pcb板13通过导线电连接,连接的方式为以插口连接,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拆装和安放在壳体11。但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线还可以通过焊点连接在第二pcb板13上,第一pcb板14和第二pcb板13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甚至将第一pcb板14和第二pcb板13上的元件设置在同一块电路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振动传感器,该振动传感器用于感应吸尘器的震动和/或运动;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线路板接收到振动传感器检测到吸尘头20的震动和/或运动时,控制照明单元12发光。

在具体设置时,振动传感器设置在第二pcb板13上。振动传感器用于感应吸尘器开动时发出的震动或运动,在检测到后,通过控制线路板通过开关单元112控制蓄电单元17开始给照明单元12供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振动传感器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12包括设于外壳上的开关按键及设置在第二pcb板13上的开关控件,开关控件能够受集成电路或者开关按键控制来执行开关操作。当吸尘器工作时,发出的震动引起振动传感器反应,振动传感器将信号传递到集成电路,进而控制开关控件来执行开关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12包括常开模式、关闭模式和自动模式。当开关单元112处于常开模式,第二pcb板13持续为第一pcb板14供电,使照明单元12常亮;当开关单元112处于关闭模式,切断第二pcb板13的供电,照明单元12关闭;当开关单元112处于自动模式,集成电路接收振动传感器的信号,当该信号超过一阈值后,集成电路控制第二pcb板13为第一pcb板14供电,并保持一预设时间。该阈值应当大于当吸尘头20放置时,或悬置时,由地面、墙面等传递而来的微小振动,以避免灯光单元出现不期望的异常开启。

这样的好处在于,当吸尘器工作时,发出的震动引起振动传感器反应进而控制开关控件来执行开关操作,使得本实施例吸尘头20适配尘污照明装置10与吸尘器同步开启关闭,达到方便启停又节省电能的目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对开关单元112包括的模式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集成电路包括一时钟,当来自振动传感器的信号超过一阈值后,触发计时,计时终点为预设时间,当时钟计时达到预设时间后,集成电路控制第二pcb板13停止向第一pcb板14供电;当时钟计时未达到预设时间,且信号再次超过阈值,则重置计时。

这样的好处在于,当吸尘器工作一段时间时,吸尘头20适配尘污照明装置10再开始发光,避免了误操作造成的浪费,当吸尘器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吸尘头20适配尘污照明装置10再停止发光,使本吸尘头20适配尘污照明装置10的发光更加适应人的操作。

在上述方案中,控制线路中集成电路、第一pcb板14、第二pcb板13以及器件的电路连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列举具体的电路连接。

此外,在具体设置照明装置10时,该照明装置10中的供电单元还包括一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在使用时,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可以直接给蓄电单元17供电,也可以直接与照明单元12连接并直接给照明单元12供电。在具体设置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采用一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或者两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在采用一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时,如图3中所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设置在壳体11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兼顾两侧的无线充电。或者也可以采用两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此时,两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分别设置在壳体11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从而可以在两侧分别可以对蓄电单元17进行充电。此外,在采用两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时,在壳体11贴合在吸尘头20上时,需要保证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15外露,以便于在壳体11贴合在吸尘头20上后能够进行充电。

在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与蓄电单元17连接时,无论采用一个或者两个,其连接方式均相同。如图3中所示,该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与第二pcb板13电连接,通过第二pcb板13上的充电电路给蓄电单元17进行充电。

在给蓄电单元17供电时,除了上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外,还包括一个发电单元16,如图3及图4中所示,该发电单元16包括一个发电机164,以及用于驱动发电机164转动的滚轮163。在具体装配滚轮163时,壳体11上滑动装配了一个可锁定在设定位置的轮架167,该轮架167转动连接了上述的滚轮163,并且该滚轮163同轴设置了一个驱动齿轮161;而发电机164固定在了上述的轮架167上,并且发电机164连接了一个用于驱动发电机164转动的从动齿轮162,在连接时,驱动齿轮161与从动齿轮162啮合;而发电机164与蓄电单元17连接。在发电机164与蓄电单元17连接时,如图3中所示,发电机164与第二pcb板13上的充电电路连接,并通过充电电路给蓄电单元17供电。

在具体设置轮架167时,该轮架167具有一个容纳驱动齿轮161及滚轮163的缺口,且在其与壳体11连接时,既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轮架167可相对壳体11滑动的方式。在采用滑动的方式时,如图4及图5中所示,壳体11内设置有分列在轮架167两侧的第一档板169a及第二档板169b,以及位于轮架167上方的第三档板168a及位于下方的第四档板168b。如图4中所示,四个档板限定了轮架167在壳体11中的位置,并且在设置时,第三档板168a及第四档板168b之间的距离大于轮架167介于第三档板168a及第四档板168b之间的部分的尺寸,从而使得轮架167可以上下浮动,并通过第三档板168a及第四档板168b限定轮架167上下浮动的幅度。此外,该壳体11内固定设置了一个导向柱165,该导向柱165与轮架167滑动连接,在装配时,轮架167上设置一个通孔,导向柱165插入到该通孔内,此外,导向柱165上套装有压缩弹簧166,该压缩弹簧166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导向柱165及轮架167。从而保证滚轮163可以根据地面的起伏能够有相应的浮动,以使得滚轮163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力,保证其能够滚动。图4中外框并非壳体11,仅作为位置关系的示例。

在具体设置滚轮163时,如图5中所示,该滚轮163采用橡胶或硅胶制作而成,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此外,驱动齿轮161介于滚轮163的中间位置,此时滚轮163可以理解为在驱动齿轮161上的外侧套装一圈橡胶圈形成。继续参考图5,从动齿轮162穿过轮架167伸入到轮架167的缺口内,而驱动电机固定在轮架167的外侧,从而方便发电机164的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的发电单元16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给蓄电单元充电,方便了给蓄电单元15供电,并且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发电单元16给蓄电单元17供电,保证了在使用时能够有充足的电量进行照明。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增强了充电便利性,并且在使用时由于照明装置经常弄脏,如果取下充电会弄脏手,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5可以避免取下。此外,为避免经常充电,利用吸尘作业过程中的运动动能,通过发电单元16产生电能,至少部分补充电能消耗,降低充电频次,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的壳体11除了作为一个承载结构外,还可以作为一个连接结构。在将照明装置10固定在吸尘头20上时,通过壳体11与吸尘头20固定连接,此时,壳体11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粘接在吸尘头20的双面胶。在连接时,撕去双面胶上的保护膜层,将壳体11粘接在吸尘头20的侧面。在固定好后,保证照明单元12的出光口,出光中心线距离待清洁表面不超过20mm,以保证照明效果,或位置过高则尘污照明对比度下降明显。

此外,在设置壳体11时,为了保证与吸尘头20连接的稳定性,在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挂装在吸尘头20上的挂孔11。更佳的,该挂孔11对称设置在壳体11相对的两侧,以适应壳体11挂装在吸尘头20的左侧或者右侧。

除了上述直接粘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图6及图7中所示,此时,通过一个连接座18将壳体11固定在吸尘头20上,在壳体11与连接座18连接时,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壳体11的磁性件113,如磁铁,对应的连接座18采用一个铁质材质。在使用时,通过磁性件113吸附在连接座18上进行固定。此外,在设置时,连接座18上对应设置了两个用于支撑壳体11的托臂182;在固定时将壳体11放置在托臂182上,并吸附在连接座18上。而连接座18背离托臂182的一侧设置有双面胶181,该双面胶181可粘接在吸尘头20上。采用上述方式时,可以方便更换壳体11,在壳体11内的照明单元12或者其他部件出现问题或者需要充电时,可以方便的将壳体11取下,无需取下连接座18。

一并参考图8及图9,在将壳体11固定在吸尘头20上时采用一个辅助安装工具30来实现的。首先参考图8,该辅助安装工具30包括两部分:第一支撑板31以及第二支撑板32,其中,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且固定连接后的第一支撑板31及第二支撑板32围成限定壳体11的空间;并且第一支撑板3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壳体11的定高凸台312,以及用于粘接壳体11的双面胶311。其中,定高凸台312至少为一个,且定高凸台312的高度为1mm-5mm。优选2-3mm。这个高度决定了装置安装后,装置下表面与待清洁表面的距离。继续参考图8,在设置第一支撑板31及第二支撑板32时,第二支撑板32的中间设置有燕尾槽321;第一支撑板31的端部设置有与插接在燕尾槽321内的凸起313。并且第一支撑板31及第二支撑板32形成一个t形的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板31用于固定壳体11,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32保证了装置前端面与吸尘头20前端平齐。在使用时,如图9所示,通过第一支撑板31上的定高凸台312对壳体11进行定位,并且通过第一支撑板31上的粘接胶将壳体11粘接上,之后将壳体11朝向吸尘头20,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31上的双面胶311的粘接力小于壳体11上的双面胶的粘接力。以保证壳体11在粘接在吸尘头20上时,辅助安装工具30在取下时,不会将壳体11带下来。

在具体装配时,该安装方法利用上述的辅助安装工具3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插接在一起,形成一个t字型;

将第一支撑板31上双面胶保护膜揭开,并将壳体11具有照明单元12的一端顶在第二支撑板32,壳体11的下端放在定高凸台312上面,壳体11粘接在第一支撑板31上;

将吸尘头20放在一平面,安装辅助工具30带着壳体11也放在该平面,将壳体11上的双面胶贴的保护膜揭开,或将连接座18上的双面胶的保护膜揭开;

将第二支撑板32抵住吸尘头20前端面,将安装辅助工具30靠近并贴合于吸尘头20某一侧面并使得连接座18或壳体11上的双面胶贴充分粘附于吸尘头20侧面;

将安装辅助工具30剥离。

具体的可以参考一下步骤:

第一安装方法:(照明装置10直接粘附在吸尘头20侧面,不用连接座18)其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插接在一起。俯视为t字型。

照明装置10的一侧面粘贴双面胶贴(产品包装中额外提供一片双面胶贴,用于直接把照明装置10粘附在吸尘头20侧面)。

把双面胶保护膜揭开,照明装置10的前端(照明一端)顶在第二支撑板32,装置下端放在定高凸台312上面,把装置贴在双面胶上。

将吸尘头20放在一平面,安装辅助工具30带着照明装置10也放在该平面,上述双面胶贴另一面保护膜揭开,第二支撑板32抵住吸尘头20前端面,将安装辅助工具30靠近并贴合于吸尘头20某一侧面,压紧,让上述双面胶贴充分粘附于吸尘头20侧面。

将安装辅助工具30剥离。完成安装。安装后照明装置10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即为定高凸台312的高度,或略小于其高度0.1-1mm。安装后照明装置10前表面与吸尘头20前端面平齐。

第二安装方法:(使用连接座18)

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插接在一起。俯视为t字型。

照明装置10连接到连接座18,二者合为一体。

把双面胶保护膜揭开,照明装置10的前端(照明一端)顶在第二支撑板32,装置下端放在定高凸台312上面,把装置贴住双面胶而被其粘附。

将吸尘头20放在一平面,安装辅助工具30带着照明装置10也放在该平面,将连接座18的背胶保护膜揭开,第二支撑板32抵住吸尘头20前端面,将安装辅助工具30靠近并贴合于吸尘头20某一侧面,压紧,让双面胶充分粘附于吸尘头20侧面。

将安装辅助工具30剥离。完成安装。安装后照明装置10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即为定高凸台312的高度,或略小于其高度0.1-1mm。安装后照明装置10前表面与吸尘头20前端面平齐。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辅助安装工具30方便了照明装置10的安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