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升降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5562发布日期:2020-07-10 15:5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方便的升降火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升降火锅。



背景技术:

火锅因为它的美味和食用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传统方式的火锅一般都是放置在火锅桌的上方,存在诸多的不健康因素或不便。一是在向火锅内加菜时,火锅内沸腾的汤飞溅出沾到人的身体上,不免会发生烫伤事故;二是传统火锅在烫涮容易散烂的食物或较小块的食物时,例如豆腐和猪脑花,这些食物不容易夹取,并且时间长后会造成粘锅导致糊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的升降火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升降火锅,其包括底座、锅体和升降盘;所述锅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盘放置在所述锅体内;所述底座上设有加热盘;所述底座上设有自动顶升结构;所述锅体底部中心处可拆卸固定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内设有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结构并抵靠于所述升降盘;所述自动顶升结构的升降杆抵靠推动所述顶升杆上升,从而实现升降盘的上升。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杆底部设有凸起圈;所述凸起圈用于防止所述顶升杆从所述导向结构内滑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上导向结构和下导向结构;

所述上导向结构和所述下导向结构构成所述顶升杆的活动空腔;

所述下导向结构穿过所述锅体底部与所述上导向结构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底部中心处设有向内凹的凹槽;

所述下导向结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向结构上设有密封圈,当所述上导向结构与所述下导向结构螺纹紧固时,所述密封圈抵靠于所述锅体。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盘中心处设有顶升筒,所述顶升筒与所述导向结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盘包括底部和侧壁,所述底部和侧壁上均设有过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壳体、耐热耐磨层和加热盘;

所述加热盘与所述耐热耐磨层均固定在所述底座壳体上;

所述加热盘外侧设有耐热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顶升结构为齿条顶升结构;

所述齿条顶升结构包括传动电机、输出轴、齿轮、齿条和升降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传动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齿条和升降杆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顶升结构为螺杆顶升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有升降盘和自动顶升结构,使用时,自动顶升结构的升降杆抵靠推动顶升杆,从而推动升降盘上升,当食物夹取或放置完毕后,自动顶升结构复位,升降盘因重力作用下沿导向结构向下运动;顶升杆设有凸起圈,导向结构的两端设有孔,该孔与所述顶升杆配合,从而限定顶升杆在活动空腔内运动,进而避免锅体在搬运过程中丢失,使用极其方便;所述锅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当不需要使用升降火锅时,底座上发热盘可以给其它的平底锅进行加热,有效地提高底座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底座的俯视图;

图5为升降盘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升降盘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使用方便的升降火锅,其包括底座1、锅体2、升降盘7和锅盖3;所述锅体2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升降盘7放置在所述锅体2内;所述底座1上设有加热盘5;所述底座1上设有自动顶升结构;所述锅体底部中心处可拆卸固定有导向结构8;所述导向结构8内设有顶升杆6,所述顶升杆6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结构8并抵靠于所述升降盘7;所述自动顶升结构的升降杆41抵靠推动所述顶升杆6上升,从而实现升降盘7的上升;所述顶升杆底部设有凸起结构61;所述凸起结构61用于防止所述顶升杆6从所述导向结构8内滑出。

其中,所述导向结构固定在所述锅体底部的方式不作特别限定;所述凸起结构亦不作特别限定,可以选择是对称设置凸起点结构,亦可以选择是为凸起圈结构。

当凸起结构为对称设置凸起点结构时,所述导向结构内壁上设有滑槽,所述凸起点结构与所述凸起点结构配合,可以有效地防止顶升杆6在顶升或下降过程中旋转,有效地提高升降盘升降过程的平稳性。

当所述导向结构8开拆卸固定在所述锅体底部22时,所述导向结构8包括上导向结构81和下导向结构82;所述上导向结构81和所述下导向结构82构成所述顶升杆的活动空腔85;所述下导向结构82穿过所述锅体底部22与所述上导向结构81螺纹连接。

为了使锅体更加平稳地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锅体底部22中心处设有向内凹的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下导向结构设有凸台821,所述凸台821与所述凹槽配合,此时凸台与所述锅体底部下表面平齐。

为了提高导向结构的密封性,所述上导向结构上设有密封圈84,当所述上导向结构81与所述下导向结构82螺纹紧固时,所述密封圈84抵靠于所述锅体2。

其中,所述顶升杆的上出口端亦设有密封圈83。

使用时,所述升降杆41穿过所述下导向结构82抵靠于所述顶升杆6,从而实现升降盘的升降。

所述升降盘中心处设有顶升筒71,所述顶升筒71与所述导向结构8配合,当顶升杆6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所述升降盘7靠近所述锅体底部22。

其中,所述升降盘7包括底部和侧壁,所述底部和侧壁上均设有过滤孔72/73。

为了提高底座使用的安全性和扩大底座的使用范围,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壳体11、耐热耐磨层12和加热盘5;所述加热盘5与所述耐热耐磨层2均固定在所述底座壳体11上;所述加热盘5外侧设有耐热耐磨层12。

其中,自动顶升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自动顶升结构为齿条顶升结构;所述齿条顶升结构包括传动电机、输出轴、齿轮、齿条和升降杆41,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传动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齿条和升降杆上下移动。

其中,自动顶升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自动顶升结构为螺杆顶升结构。

上述两种自动顶升结构的实现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比较常规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有升降盘和自动顶升结构,使用时,自动顶升结构的升降杆抵靠推动顶升杆,从而推动升降盘上升,当食物夹取或放置完毕后,自动顶升结构复位,升降盘因重力作用下沿导向结构向下运动;顶升杆设有凸起圈,导向结构的两端设有孔,该孔与所述顶升杆配合,从而限定顶升杆在活动空腔内运动,进而避免锅体在搬运过程中丢失,使用极其方便。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