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杆及含有该折叠杆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0261发布日期:2020-07-07 14:1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杆及含有该折叠杆的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杆及含有该折叠杆的婴儿床。



背景技术: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其空间占用体积还是非常大的。常见婴儿床是不可折叠的,安装拆卸均比较费力。目前,市面上可见的可折叠婴儿床也虽然可以折叠,但折叠需要好几个步骤,分别依次操作才能将整个婴儿床折叠,费时费力,不方便。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8113330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折叠婴儿床框架,包括:限定周边的顶部框架;折叠铰链,其沿着所述周边将支撑支腿连接到所述顶部框架并使得所述支撑支腿能够围绕铰链轴线在大致相对的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范围内枢转移动;支腿偏置机构,其作用在所述支撑支腿上并推进所述支撑支腿从所述范围内的中间位置朝向所述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的移动;以及闩锁机构,其用于将所述支撑支腿以可释放方式保持在所述展开位置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折叠机构操作过程中,其两侧的侧框架构件由于是独立受到控制的,因而会出现一个转动,另一个不转动的情形,难以每次调节均实现同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调节同步、快速折叠的折叠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叠杆,包括中间座和两个分别铰接连接于所述中间座两端的扶手杆,所述中间座中部弹性设置有调节座,所述中间座两端均开设有平腰孔,所述调节座侧壁开设有两个斜腰孔,所述中间座两端均穿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扶手杆转动角度的活动销且所述活动销分别穿过对应所述平腰孔和所述斜腰孔,所述调节座带动两个所述活动销相向/背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座压向中间座的过程中,活动销在斜腰孔内活动,同时在平腰孔的限制下使得两个活动销向中间座中心处同步靠拢,此时活动销离开扶手杆端部,两个扶手杆同时实现了转动调节。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座的操作简单便捷,同时其可带动两个活动销同步调节,从而实现锁紧/解锁扶手杆的功能,实现快速收纳的功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座位于所述中间座内部的一侧开设有安置槽,所述中间座远离所述调节座的一侧穿设有定位销且所述定位销伸入至所述安置槽内,所述定位销外侧于所述安置槽内部套设有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安放在安置槽内,通过定位销对复位弹簧的伸缩位置进行限制,减小调节座的晃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座内固设有限位销,所述调节座中部开设有竖腰孔,所述限位销位于两个所述活动销之间且活动设置于所述竖腰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座在中间座内部滑动时,限位销在竖腰孔内滑动,通过限位销和竖腰孔的配合避免了调节座的偏移,从而保障活动销的同步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销于所述中间座外的端部套设有保护条,所述保护条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所述扶手杆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座和扶手杆转动处设置有保护条对弯折位置进行保护,从而避免了操作人员手部或者套设在扶手杆外部的布条卡入弯折位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杆的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保护条端部伸入的开口,所述保护条的端部于所述扶手杆内部固设有防脱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条的一端可自由活动在扶手杆内部,从而在扶手杆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对折,同时通过防脱片避免了其保护条的他脱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座朝向所述调节座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调节座插设于所述中间座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座的主体可收纳在中间座,减小了两者之前的缝隙和实际占用体积。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座远离所述中间座的一侧设置有按压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弧面便于操作人员手动按压调节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杆伸入至所述中间座内的端部呈方型且设置有导入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杆端部呈方型便于在中间座内实现转动,扶手杆通过其导入斜面可快速卡入活动销,实现单向快速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座的两端均开设有便于所述扶手杆转动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提供了扶手杆的转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调节同步、快速折叠的婴儿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婴儿床,包括四个边柱,四个所述边柱顶端之间交错固设有两个支杆和两个如上述所述的折叠杆,四个所述边柱底端均铰接连接有底杆,四个所述底杆均指向同一点且该点设置有控制盘,所述底杆与所述控制盘铰接连接;

所述边柱、所述支杆和所述扶手杆外部均套设有保护套,所述底杆上方设置有底布,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底布之间缝合设置有多片网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婴儿床收纳时,底杆可绕着控制盘转动并两两贴靠,同时折叠杆实现折叠,从而婴儿床可大大缩小占用体积,实现快速收放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按压调节座,使得活动销同时受到斜腰孔和平腰孔的限制,两个活动销同步向中间座中心处移动,从而同步调节,当活动销位置离开压紧扶手杆的位置时,两个扶手杆可同时转动,最终实现了折叠杆的快速折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展开状态)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折叠状态)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有布状态)

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无布状态)

附图标记:1、中间座;2、扶手杆;3、调节座;4、平腰孔;5、斜腰孔;6、活动销;7、安置槽;8、定位销;9、复位弹簧;10、限位销;11、竖腰孔;12、保护条;13、开口;14、防脱片;15、按压弧面;16、导入斜面;17、凹槽;18、边柱;19、支杆;20、底杆;21、控制盘;22、保护套;23、底布;24、网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折叠杆,包括中间座1,中间座1一侧呈开口结构设置且其侧剖面呈“c”字型,中间座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中间座1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有两个圆柱状的扶手杆2,两个扶手杆2对称设置在中间座1的两侧,中间座1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提供了扶手杆2的转动空间。

参照图1和图3,中间座1开口结构的中部位置弹性设置有调节座3,调节座3由橡胶材料制成,调节座3位于中间座1内部的一侧开设有安置槽7,中间座1远离调节座3一侧的中心处穿设有定位销8,定位销8一端卡接在调节座3上,另一端伸入至安置槽7内,定位销8套设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位于安置槽7底壁与中间座1底壁之间。将复位弹簧9安放在安置槽7内,通过定位销8对复位弹簧9的伸缩位置进行限制,实现调节座3弹性调节的同时减小其晃动。

参照图3,调节座3远离中间座1的一侧设置有按压弧面15,按压弧面15的外凸面背离中间座1设置。通过按压弧面15便于操作人员手动按压调节座3。为了减小折叠杆的整体体积,将调节座3插入至中间座1的开口结构内,从而减小了两者之前的缝隙和实际占用体积。

参照图2和图3,中间座1两端均开设有平腰孔4,两个平腰孔4对称设置在中间座1的两侧,调节座3侧壁开设有两个斜腰孔5,两个斜腰孔5对称设置在调节座3的两侧,同一侧的平腰孔4和斜腰孔5始终连通。中间座1的两端分别穿设有两个活动销6,每一个活动销6同时穿过对应的平腰孔4和斜腰孔5,活动销6与定位销8正交设置。活动销6与中间座1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扶手杆2的直径,通过活动销6限制扶手杆2的转动。扶手杆2伸入至中间座1内的端部呈方型且该端部还设置有导入斜面16,导入斜面16位于扶手杆2朝向定位销8的一侧。端部呈方型的扶手杆2便于在中间座1内实现转动,扶手杆2通过其导入斜面16可快速卡入活动销6,从而实现单向快速固定。

参照图2,中间座1的中间位置固设有限位销10,限位销10位于两个活动销6之间且与活动销6平行设置,调节座3中部处开设有竖腰孔11,限位销10活动于竖腰孔11内。当调节座3在中间座1内部滑动时,限位销10在竖腰孔11内滑动,通过限位销10和竖腰孔11的配合避免了调节座3的偏移,从而保障两个活动销6实现同步运动。

参照图3,定位销8于中间座1外的端部套设有保护条12,保护条12的中部套设于定位销8上且其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扶手杆2内部。通过保护条12对中间座1和扶手杆2的弯折位置进行保护,从而避免了操作人员手部或者套设在扶手杆2外部的布条卡入弯折位置。扶手杆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保护条12端部伸入的开口13,保护条12的端部于扶手杆2内部固定有防脱片14。保护条12的一端可自由活动在扶手杆2内部,从而在扶手杆2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对折,同时通过防脱片14避免了保护条12的脱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按压调节座3,通过限位销10限制其运动方向,当调节座3伸入至中间座1内部的过程中,活动销6在斜腰孔5内活动,同时在平腰孔4的限制下使得两个活动销6从中间座1两端同时向中间座1中心处靠拢,此时活动销6离开扶手杆2的端部,两个扶手杆2可实现同步调节;松开调节座3后,调节座3在复位弹簧9作用下复位,两个活动销6也复位。

使用时,调节座3的操作简单便捷,简单的按压即可带动两个活动销6同步调节,通过活动销6锁紧/解锁扶手杆2的转动,两个扶手杆2同时转动时可实现了折叠杆的快速折叠。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婴儿床,包括四个边柱18,四个边柱18相互平行且均竖直设置,四个边柱18顶端之间交错固设有两个支杆19和两个实施例一所述的折叠杆,支杆19和折叠杆围成长方形框架。四个边柱18底端均铰接连接有底杆20,四个底杆20均指向同一点且该点设置有控制盘21,控制盘21位于四个边柱18的中心处,底杆20与控制盘21铰接连接。边柱18、支杆19和扶手杆2外部均套设有保护套22,保护套22为棉质布套,底杆20上方铺设有底布23,底布23为棉质布片,保护套22与底布23之间缝合设置有多片网布24,网片共有四片且均带有网眼。婴儿床收纳时,底杆20可绕着控制盘21转动并收纳,同时折叠杆实现折叠,婴儿床的支杆19相互靠近。收纳完成后,婴儿床可大大缩小其空间占用体积,实现快速收放的功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