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签识别的智能生物检材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6743发布日期:2020-10-02 08:1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基于标签识别的智能生物检材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物检材柜,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标签识别的智能生物检材柜。



背景技术:

生物检材柜用于对血样等检材进行储藏保存,对保藏效果要求比较高,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检材柜,其储藏空间相通,当柜门打开时,整个储藏空间与外部连通,导致柜体内温度上升快,影响保温效果。

另外,现有的生物检材柜只能实现冷藏功能,智能化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标签识别的智能生物检材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生物检材柜,包括:

柜体,该柜体的储藏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储藏隔间,每个储藏隔间分别具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

柜门,与柜体围成所述封闭的储藏空间;

一竖直设置的进气管路,分别与每个储藏隔间的进气口连通;

一竖直设置的出气管路,分别与每个储藏隔间的出气口连通;

制冷装置,设置于柜体上,该制冷装置的冷气排风口连通于所述进气管路。

优选的,在上述的生物检材柜中,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有单向风门。

优选的,在上述的生物检材柜中,制冷装置支撑于柜体的顶端。

优选的,在上述的生物检材柜中,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柜门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该触摸显示屏用以实时显示柜体内的温度和湿度信息,

且该触摸显示屏连接于制冷装置和加湿器,并用以控制制冷功率和进风量、以及加湿器的功率。

优选的,在上述的生物检材柜中,每个所述储藏隔间分别包括一推拉抽屉。

优选的,在上述的生物检材柜中,所述推拉抽屉采用透明材质。

优选的,在上述的生物检材柜中,所述柜门的内表面固定有一标签采集摄像头,

所述储藏空间的顶端配合所述摄像头形成一容纳空间。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标签识别的智能生物检材柜,包括:

柜体,该柜体的储藏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储藏隔间,每个储藏隔间分别具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

柜门,与柜体围成所述封闭的储藏空间;

一竖直设置的进气管路,分别与每个储藏隔间的进气口连通;

一竖直设置的出气管路,分别与每个储藏隔间的出气口连通;

制冷装置,设置于柜体上,该制冷装置的冷气排风口连通于所述进气管路;

标签采集摄像头,固定于柜门的内表面,所述储藏空间的顶端配合所述摄像头形成一容纳空间;

服务器,与标签采集摄像头之间无线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新型每个储藏隔间分别独立实现制冷,当打开其中一储藏隔间时,不影响其他的储藏隔间的冷藏功能。同时,在打开柜体时,储藏隔间仍然可以保持冷藏效果,温度下降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生物检材柜的柜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生物检材柜的柜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生物检材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标签识别的智能生物检材柜,包括柜体1、柜门2、竖直设置的进气管路3、竖直设置的出气管路(图未示)、制冷装置4和标签采集摄像头5。

柜门2与柜体1围成封闭的储藏空间。

柜体1的储藏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储藏隔间101,每个储藏隔间101分别具有一进气口(图未示)和一出气口(图未示)。

进气管路3分别与每个储藏隔间101的进气口连通;出气管路分别与每个储藏隔间的出气口连通;

制冷装置4设置于柜体1上,该制冷装置4的冷气排风口连通于进气管路3。

该技术方案中,每个储藏隔间分别独立实现制冷,当打开其中一储藏隔间时,不影响其他的储藏隔间的冷藏功能。同时,在打开柜体1时,储藏隔间仍然可以保持冷藏效果,温度下降慢。

在一实施例中,标签采集摄像头5固定于柜门2的内表面,储藏空间的顶端配合摄像头5形成一容纳空间102;标签采集摄像头5与服务器之间无线通信。

该技术方案中,标签采集摄像头5用以对检材的标签图像(条形码、二维码等)进行采集,其设置在柜体1内部用以对摄像头5起到保护作用,而设置在柜门2上方便使用人员对摄像头5的使用,同时可以方便对摄像头5进行擦拭,避免起雾模糊。

摄像头优选设置于柜内1内侧的上部,离地高度大概1.5m左右,容纳空间102优选设置于柜内的右上角。在进行标签扫描操作时,首先打开柜体1,将摄像头暴露在外部,然后操作人员取出生物检材,并将其放置摄像头前方进行扫描,读取其标签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用以连接摄像头的线路可以集成于柜门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头5也可以设置在柜体1内部(储藏空间内)。

每隔一定时间,操作人员即可手动打开储藏隔间101,手持生物检材至摄像头5前进行扫描拍摄。

在该实施例中,标签采集摄像头用于操作人员能定时对柜内所有标签进行扫描拍摄,采集原始图片,图片像素不低于1280×720,并上传至服务器。

服务器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包括步骤:

1、rgb转hsv模型

原始采集的图像为rgb(红、绿、蓝)模型,为了对颜色进行识别,我们需要将图像转换为hsv(色调、饱和度、亮度)模型,设(r,g,b)分别是一个颜色的红、绿和蓝坐标,它们的值是在0到1之间的实数。设max等价于r,g和b中的最大者。设min等于这些值中的最小者。要找到在hsv空间中的(h,s,v)值,这里的h∈[0,360)是角度的色相角,而s,v∈[0,1]是饱和度和亮度。我们使用opencv直接将rgb模型转换为hsv模型,opencv中h∈[0,180),s∈[0,255],v∈[0,255]。我们知道h分量基本能表示一个物体的颜色,但是s和v的取值也要在一定范围内,因为s代表的是h所表示的那个颜色和白色的混合程度,也就说s越小,颜色越发白,也就是越浅;v代表的是h所表示的那个颜色和黑色的混合程度,也就说v越小,颜色越发黑。经过实验,识别蓝色的取值是h在100到140,s和v都在90到255之间。一些基本的颜色h的取值可以如下设置:

橙:0-22

黄:22-38

绿:38-75

蓝:75-130

紫:130-160

红:160-179

2、图像直方图均衡化。

为了增加图像的对比度,提高识别准确率,对图片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均衡(he)算法、双直方图均衡(bbhe)算法、灰度级保持直方图均衡(gphe)算法

3、11种颜色的循环检测。

按照预定义的颜色列表,对图像进行分析,检测图像中的每个像素是否在定义的高低区间内,如果是则保存在dst图像中。

4、去噪、获取连通域

通过上述方法获取到二值图像后,先对二值图像进行开操作,删除一些零零星星的噪点,再使用闭操作,连接一些连通域,也就是删除一些目标区域的白色的洞。

5、通域分析、标签识别。

对获取的连通域进行分析,每四个归类为一个标签,组成标签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有单向风门。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单向风门,可以保证换热后的热风不会回流进入储藏隔间内,保证通风和冷藏效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制冷装置4支撑于柜体1的顶端。

在一实施例中,柜体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柜门2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201,该触摸显示屏201用以实时显示柜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信息,

且该触摸显示屏连接于制冷装置4和加湿器,并用以控制制冷功率和进风量、以及加湿器的功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摸显示屏还可以通过控制按键和显示屏(不具备输入功能)替代。

进一步地,每个储藏隔间分别包括一推拉抽屉。

更进一步地,推拉抽屉采用透明材质。

该技术方案中,采用推拉抽屉方式,一方面方便取放检材,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独立空间。另外,推拉抽屉采用透明材质,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内部检材的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