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3728发布日期:2020-09-25 18:1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产品中,通常在面盖的内侧设置有可拆盖组件,可拆盖组件上通常设置有密封环12’,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对内锅进行密封。然而,现有的可拆盖组件的装配结构较为复杂。

如图1所示,在进行可拆盖组件的装配时,需先将硅胶密封环12’通过装配结构固定在塑胶环13’上,再将金属盖板3’安装至塑胶环13’,然后将三者通过诸如卡扣的紧固件连接及固定。可以看出,现有的可拆盖组件中密封环的装配方式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盖组件,其包括内盖和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包括第一凸缘部,所述内盖的外缘设置有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包覆在所述第二凸缘部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盖组件,通过使密封环包括第一凸缘部,使内盖的外缘设置有第二凸缘部,第一凸缘部包覆在第二凸缘部外侧,以此方式即可直接将密封环连接至内盖。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密封环与内盖连接的便利性,从而降低装配工艺难度与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截面为弧形。该方案能够提高密封环与内盖配合的紧密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在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角度大于或等于270°。该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环与内盖配合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密封环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下端斜向下延伸的抵靠部。该方案能够通过抵靠部受压变形,增大与内锅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地,所述抵靠部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所形成的最大角度a小于90°。该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以及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上盖和如上所述的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连接至所述上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使密封环包括第一凸缘部,使内盖的外缘设置有第二凸缘部,第一凸缘部包覆在第二凸缘部外侧,以此方式即可直接将密封环连接至内盖。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密封环与内盖连接的便利性,从而降低装配工艺难度与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上盖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内盖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轴配合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安装轴,以使所述内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上盖。该方案能够简单方便地实现内盖的装配和拆卸,同时减小装配与加工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安装套为弹性材质。该方案能够在不损坏安装轴与安装套的结构的情况下,方便且省力地完成安装套的套设安装和/或拆卸分离。

可选地,所述安装套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一进入口,所述安装轴可经由所述进入口插入所述空腔中。该方案能够实现安装轴与安装套的配合。

可选地,所述安装轴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径向最大尺寸大于所述进入口的径向最大尺寸。该方案能够避免安装套从安装轴脱落,从而提高安装套及内盖与安装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内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套设置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围绕所述空腔形成,所述卡槽供所述内盖的围绕所述通孔的端部插入。该方案能够便于安装套固定至内盖。

可选地,所述安装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卡槽下方的手柄部,所述手柄部沿着所述安装套的圆周方向向内凹陷。该方案能够便于用户的抓握,从而方便地对安装套施加插拔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安装套还设置有从所述卡槽沿朝向所述上盖的方向延伸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随所述内盖的移动而抵靠在所述上盖上。该方案通过使弹性件产生形变可以对内盖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内盖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在内锅上。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纵截面具有弧形形状,且所述弹性件的上端具有密封面,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密封面配合的抵靠面。该方案有利于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变形量为1~20mm。该方案能够防止弹性件的失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可拆盖组件的一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其中省略了煲体;

图3为图2中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内盖组件处于拆卸状态;

图4为图2中的内盖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密封环的剖面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内盖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图2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图9为图8中的安装套的另一视图,其中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安装套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体组件

2:上盖

3:内盖

4:安装轴

5:安装套

6:限位凸缘

7:通孔

8:卡槽

9:弹性件

10:密封面

11:抵靠面

12:密封环

13:第一凸缘部

14:第二凸缘部

15:抵靠部

16:开口

17:空腔

18:进入口

19:内盖组件

20:烹饪器具

21:内锅

42:手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炒菜等各种功能。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20包括煲体(图中未示出)和盖体组件1。煲体通常构造为圆角长方体的形状,其内部设置有内锅21。内锅21可以构造为以可取出的方式设置在煲体中,以便于取出清洗。盖体组件1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上。因此,盖体组件1通常具有与煲体形状相适应的形状,以便于严密地盖合煲体。当盖体组件1相对于煲体打开时,煲体中的内锅21的开口露出,用户可以向内锅21中添加食材或从内锅21中取出烹饪好的食物。当盖体组件1盖合在煲体上时,其覆盖在内锅21之上,并且和内锅21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如图2至图4所示,盖体组件1包括上盖2和内盖组件19。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内盖组件19连接在上盖2的下方,以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封闭内锅21。并且,内盖组件19相对于上盖2可拆卸,以方便用户对内盖组件19随时进行拆卸及清洗。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盖组件19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和图4所示,内盖组件19包括内盖3和密封环12。密封环12位于内盖3和内锅21之间,且连接在内盖3上。具体地,密封环12设置为环形,以对应地围绕内盖3密封设置。并且密封环12可以由例如橡胶、硅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以对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行密封。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例如“上”、“下”等方向性术语均是相对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烹饪器具而言的。

图5示出了密封环12与内盖3连接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地,密封环12包括沿其周向全长度环绕的第一凸缘部13。相应地,内盖3的外缘设置有与第一凸缘部13配合的第二凸缘部14。第一凸缘部13可包覆在第二凸缘部14外侧,从而可使密封环12装配至内盖3。优选地,结合图6所示,第一凸缘部13设置有一侧向的开口16,以便于第二凸缘部14经由该开口16进入第一凸缘部13内部所限定的空间中。

如图6与图7所示,优选地,第一凸缘部13和第二凸缘部14的截面为弧形。可以理解,平滑过渡的弧形截面使得第二凸缘部14可以轻易地通过开口16进入第一凸缘部13内部,而不受接触表面的摩擦力影响。因此,这便于第一凸缘部13和第二凸缘部14之间的装配,并且可以提高密封性。此外,将第一凸缘部13构造为具有弧形截面便于控制密封环12的加工精度,而且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凸缘部13和第二凸缘部14在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角度大于或等于270°,从而使得第一凸缘部13和第二凸缘部14的截面大致呈未封闭的圆形。在第一凸缘部13与第二凸缘部14具有弧形截面的情况下,该方案使得两者装配时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从而利用径向力对包覆在第一凸缘部13外侧的第二凸缘部14进行约束。因此,这能够提高两者装配的紧密性,防止第一凸缘部13从第二凸缘部14脱落。示例性地,第一凸缘部13和第二凸缘部14在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角度可以为280°、285°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参考图5和图6,密封环12还包括从第一凸缘部13的下端斜向下延伸的抵靠部15,抵靠部15在盖体组件1盖合至煲体的盖合状态下密封抵靠至内锅21的翻边。抵靠部15优选地具有向上弯曲的弧度。优选地,抵靠部15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所形成的最大角度a小于90°。可以理解,在盖体组件1的盖合状态下,密封环12受到盖体组件1施加的朝向内锅21的作用力,使得密封环12的抵靠部15进一步被压缩至趋于平行地抵靠在内锅21的翻边上,而完成对烹饪空间的密封;同时,抵靠部15抵抗内锅21对其的作用力导致的形变而产生反向作用力,使得抵靠部15的与内锅21的接触面趋于更紧密地贴合至内锅21,从而增强对烹饪空间的密封。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a满足:30°<a<60°。该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抵靠部15与内锅21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2及图5所示,上盖2上设置有沿朝向内盖3的方向延伸的安装轴4,相应地,内盖3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套5。安装套5可套设在安装轴4上并可从安装轴4上取下,从而使得内盖3可拆卸地安装至上盖2。优选地,安装套5由例如橡胶、硅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以便于利用弹性材料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特性,在不损坏安装套5和/或安装轴4的结构的情况下较为省力地进行安装套5的套设及插拔。

优选地,安装套5大致设置在内盖3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安装套5在内盖3的中心位置与内盖3接触并对其施加作用力,使得内盖3的受力作用点能够与其自身的重心大致重合,从而内盖3可以具有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这可以优化受力形式,提高内盖3在装配状态下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安装套5内部设置有空腔17,空腔17具有开放的进入口18以供安装轴4插入。安装套5可经由进入口18套设在安装轴4上,并且可在安装轴4上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相应地,内盖3在烹饪器具20的高度方向上可移动。优选地,安装轴4的端部设置有一圈限位凸缘6,使得该安装轴4大致呈倒置的t形。并且限位凸缘6的径向尺寸大于进入口18的径向最大尺寸,以防止安装套5从安装轴4上脱落。当烹饪完成,用户意欲对内盖3进行清洗时,可用手将内盖3用力拔下,使内盖3上的安装套5与安装轴4分离,即完成拆卸,方便清洗。由于安装套5由弹性材料制成,也使得安装套5能够方便地套设在安装轴4上。

进一步可选地,内盖3上设置有一通孔7,安装套5上设置有围绕空腔17形成的环形的卡槽8,内盖3的围成该通孔7的端部可插入卡槽8中,从而可将安装套5安装在内盖3上。优选地,内盖3的围成该通孔7的端部构造为具有u形结构,以利用u形结构的体积尽可能地充满卡槽8的空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轻微相对移动,增加内盖3和卡槽8配合的紧密度,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安装套5还包括连接在卡槽8下方的手柄部4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手柄部42具有沿安装套5的圆周方向向内凹陷的形状,以便于用户的抓握。然而,手柄部42的形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手柄部42也可以大致构造为圆球形,或具有凸纹的波浪形等。如图8所示,安装套5的上部还设置有弹性件9,弹性件9与构成卡槽8的部分连接并朝向上盖2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弹性件9能够随着内盖在烹饪器具20的高度方向上移动而抵靠在上盖2上,以产生弹性变形,并且还可以在内盖3和上盖2之间形成密封。优选地,弹性件9的纵截面具有弧形形状,该方案更便于弹性件9抵靠在上盖2上时产生形变。当弹性件9产生形变时可以对内盖3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可以使内盖3的抵靠部15紧密地贴合在内锅21上,下文将详细描述。优选地,弹性件9的变形量为1~20mm,进一步优选地,弹性件9的变形量b尺寸为4~6mm,例如可以将弹性件9的变形量b尺寸设置为4mm、5mm、或6mm等。相应地,如图9所示,在弹性件9未产生形变的自然状态下,安装套5的空腔17沿烹饪器具20的高度方向的a尺寸(安装轴4可移动的活动范围)应当不小于b尺寸,使得弹性件9可以在内盖3施加的作用力下充分地产生形变,以使抵靠部15紧密地与内锅21贴合。进一步,弹性件9的上端具有密封面10,上盖2底部具有与密封面10配合的抵靠面11,在密封状态下,密封面10与抵靠面11紧密贴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出弹性件9在抵靠至上盖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以及压缩量,图8中示出弹性件9延伸穿过上盖2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弹性件9仅抵靠在上盖2上,而没有从上盖2中穿过。结合图2、图8及图9,在盖体组件1的盖合过程中,内盖3会首先接触内锅21的翻边,由于内锅21静止不动,因此会对内盖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下,内盖3上的安装套5沿安装轴4向上移动,使得安装套5上部的弹性件9接触静止的上盖2的抵靠面11而产生形变;当盖体组件1完全盖合后,内盖3停止向上移动,由于弹性件9处于受压变形状态,由此而产生的弹性力会对内盖3施加向下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密封环12的抵靠部15紧紧抵靠在内锅21翻边上,防止漏气,以此通过可运动的内盖3与弹性件9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增强密封环12对烹饪空间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一方面通过第一凸缘部13与第二凸缘部14的配合,简化了密封环12和内盖3的装配过程,从而可以方便用户进行拆装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安装套5与弹性件9的配合,还可以提高密封精度,降低漏气机率。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