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5566发布日期:2020-07-10 15:5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餐饮行业中,烹煮食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现有的情况是让这部分水蒸气直接排放在食物加工环境中或者是通过抽油烟机排除室外。但现有的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将蒸汽排在食物加工环境中,造成环境中湿度过大进一步的损害食物加工设备的内部零件,另一方面将蒸汽排到室外大气中,造成的蒸汽浪费,热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用于将蒸汽集中到保温室中暂存,形成一个可以利用的保温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蒸汽收集装置,所述蒸汽收集装置包括抽气室、吸气罩,所述抽气室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抽气室的排气口均连接至所述吸气罩,每个所述抽气室内均设置有涡轮排气扇,所述吸气罩的通过波纹管连接有保温室,所述保温室包括保温罩、保温罩盖,所述保温罩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温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罩上设置有多个电动止回阀,所述电动止回阀包括转轴座、阀板转轴、阀板、阀板顶块,其中所述转轴座贯穿设置于所述吸气罩的侧壁上,所述阀板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座上,所述阀板、阀板顶块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阀板转轴上,所述阀板、阀板顶块分别位于所述转轴座两端,其中所述阀板位于所述吸气罩内,所述阀板顶块一侧的所述吸气罩上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前端与所述阀板顶块接触,所述阀板转轴上还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一端限位于所述吸气罩上,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阀板顶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前端部设置有球形磁铁,所述球形磁铁与所述阀板顶块滑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阀板上设置有带孔磁体,所述吸气罩外侧设置有感应所述带孔磁铁的触点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室的数量为三个,且沿直线排列,所述吸气罩内设置有两个电动止回阀,所述两个电动止回阀分别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抽气室对应的排气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室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保温罩的中部,所述保温室底部具有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罩盖顶部中央具有把手,且所述保温罩盖顶部设置有泄压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将水蒸气收集后形成一个保温室,避免了水蒸气将机械内部环境造成湿度过大的问题;并将水蒸气收集后再利用形成另外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可将需要一定温度进行保温的食物放入其中,节约了能源;水蒸气会在本装置内部冷却不会排放到空气中,不会对本装置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水蒸气冷却后的水可以收集起来继续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抽气室和吸气罩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局部放大图。

图4是抽气室和吸气罩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保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5所示的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蒸汽收集装置,所述蒸汽收集装置包括抽气室1、吸气罩2。所述抽气室1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抽气室2的排气口均连接至所述吸气罩2,每个所述抽气室1内均设置有涡轮排气扇11。所述吸气罩2上设置有蒸汽出口,该蒸汽出口通过波纹管3连接有保温室4。所述保温室4包括保温罩41、保温罩盖42,所述保温罩盖4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温罩4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包括三个抽气室1,分别设置于三个并列设置的三口锅上方。所述吸气罩2内设置有两个电动止回阀6,所述两个电动止回阀6分别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抽气室1对应的排气口之间。本实例中的三口锅是按从右至左的优先级使用的,即只是使用一口锅时则打开的一定是最右侧的抽气室1对应的锅,使用两口锅时则打开的一定是最右侧的抽气室1和中间的抽气室1对应的两口锅。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锅中水到达一定温度时,涡轮排气扇工作11开始工作,将水蒸气连续不断的吸入到吸气罩2内,并通过波纹管3到达保温室4,进一步地使得保温室4的压强增高。保温罩盖42顶部的泄压口44用于将多余气压排出,使得整个系统保持一个合理的气压,保温室4的温度维持在40度左右。保温室4在进入水蒸气的同时,水蒸气也在冷却液化,保温室4底部处的出水口46将冷却的水蒸气排出回收。

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单个或两个锅时,抽气室的排气口开启和关闭是靠电动推杆7的伸出和缩回控制,伸出为开启,缩回为关闭。触点开关将会监控电动推杆7的状态,当电动推杆7为缩回状态时,吸气罩2内阀板65将所述吸气罩2的内部通道隔断;当电动推杆伸出时,安装在吸气罩2内的阀板56向上翻转,同时所述吸气罩2的内部通道处于打开状态,可供蒸汽通过。阀板65的向下翻转是靠扭力弹簧和球形磁铁8与阀板顶块61的吸力实现向下翻转。

如图4所示,三个所述抽气室1的排气口依次为a、b、c,当只有最右侧抽气室1工作时,则位于b、c之间的阀板65向下翻转,隔绝吸气罩2的内部通道,蒸汽只能经排气口c排除直接进入所述波纹管3,不会反窜至a、b排气口对应的所述抽气室1内。同理当右侧和中间两个所述抽气室1工作时,则位于a、b之间的阀板65向下翻转,隔绝吸气罩2的内部通道,蒸汽只能经排气口b、c排除直接进入所述波纹管3。

所述阀板65上设置有带孔磁体10,所述吸气罩2外侧设置有感应所述带孔磁铁10的触点开关5。当带孔磁铁10远离触点开关5,此时触点开关5为断电状态,当带孔磁铁10靠近触点开关5,此时触点开关5为通电状态,由此可以来判断电动推杆7的状态。

如图5所示所述保温室4上具有进气口43,所述进气口43位于所述保温罩41的中部,所述保温室4底部具有排水口46用于排除冷凝的液态水,可以收集后另作他用,避免浪费。所述保温罩盖42顶部中央具有把手45,方便揭开保温罩盖42从而将需要保温的食物放入保温室1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蒸汽收集装置,所述蒸汽收集装置包括抽气室(1)、吸气罩(2),所述抽气室(1)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抽气室(1)的排气口均连接至所述吸气罩(2),每个所述抽气室(1)内均设置有涡轮排气扇(11),所述吸气罩(2)的通过波纹管(3)连接有保温室(4),所述保温室(4)包括保温罩(41)、保温罩盖(42),所述保温罩盖(4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温罩(4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气罩(2)上设置有多个电动止回阀(6),所述电动止回阀(6)包括转轴座(62)、阀板转轴(64)、阀板(65)、阀板顶块(61),其中所述转轴座(62)贯穿设置于所述吸气罩(2)的侧壁上,所述阀板转轴(64)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座(62)上,所述阀板(65)、阀板顶块(61)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阀板转轴(64)上,所述阀板(65)、阀板顶块(61)分别位于所述转轴座(62)两端,其中所述阀板(65)位于所述吸气罩(2)内,所述阀板顶块(61)一侧的所述吸气罩(2)上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7),所述电动推杆(7)的推杆前端与所述阀板顶块(61)接触,所述阀板转轴(64)上还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一端限位于所述吸气罩(2)上,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阀板顶块(6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推杆(7)的推杆前端部设置有球形磁铁(8),所述球形磁铁(8)与所述阀板顶块(61)滑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阀板(65)上设置有带孔磁铁(10),所述吸气罩(2)外侧设置有感应所述带孔磁铁(10)的触点开关(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抽气室(1)的数量为三个,且沿直线排列,所述吸气罩内设置有两个电动止回阀(6),所述两个电动止回阀(6)分别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抽气室(1)对应的排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室(4)上具有进气口(43),所述进气口(43)位于所述保温罩(41)的中部,所述保温室(4)底部具有排水口(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温罩盖(42)顶部中央具有把手(45),且所述保温罩盖(42)顶部设置有泄压口(4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及餐厨设备蒸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蒸汽收集装置,所述蒸汽收集装置包括抽气室、吸气罩,所述抽气室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抽气室的排气口均连接至所述吸气罩,每个所述抽气室内均设置有涡轮排气扇,所述吸气罩的通过波纹管连接有保温室,所述保温室包括保温罩、保温罩盖,所述保温罩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温罩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将水蒸气收集后形成一个保温室,避免了水蒸气将机械内部环境造成湿度过大的问题;并将水蒸气收集后再利用形成另外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可将需要一定温度进行保温的食物放入其中,节约了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卢静;刘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食为天机器人(重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4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