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洒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5339发布日期:2020-06-05 19:2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洒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洒水器。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一种能够把食物煮熟,而且能够自动保温,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的现代化炊具,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饭煲控制方式主要有:

(1)机械式保温电饭煲:不具有自动洗米功能,煮饭前先人工洗好米,配好水,按下煮饭开关便可进行煮饭,饭熟后自动进入保温状态。

(2)预约启动保温式电饭煲:不具有自动洗米功能,煮饭前人工洗好米、配好水后,设定预约煮饭时间,定时时间到后自动进入煮饭状态,饭熟后自动保温。

(3)可远程控制保温式自动电饭煲:利用wifi或手机app远程对电饭煲进行控制,电饭煲采用微电脑进行程序控制,电饭锅的工作自动化程度更高,但煮饭前仍然要人工先将大米洗好,配好水放进锅里,等待煮饭指令,不具有自动洗米功能。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智能电饭锅中的洒水器一般直接使用喷淋管进行对洗米腔内进行喷水喷淋,但是在洗米过程中米粒会粘附在洗米腔的内壁以及粘附在出米口的下米装置上,因而导致无法进入至下一工序,长期积累会影响下一次煮饭的品质,且也不够卫生和安全。

而现有技术中也有记载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如公开号:cn206046545u,公开了一种气浮水推式淘米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方连接有若干个沿机壳内壁均匀布置的旋转式喷水头;所述机壳下部设有网筛式进气出水装置,所述网筛式进气出水装置包括外壳、进气出水腔、网筛式内壁、进气管、出水管,所述网筛式内壁平行设置在外壳内侧,并与外壳之间形成进气出水腔,所述进气出水腔与进气管、出水管相通。该方案采用旋转式喷水头以实现对粘附在内壁的米粒进行冲洗,但是旋转式喷头需要采用电机驱动,整体结构会更加复杂,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会较高,且该方案也只能对内壁进行冲洗,对于设置在出米口位置的下米装置无法进行冲洗,依然存在米粒残留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洒水器,能够将洗米腔内壁以及出米口上的下米装置残留的米粒冲刷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洒水器,包括集水部和贯穿集水部设置的轴孔,所述的集水部下方设有环绕轴孔设置的导水板,所述的导水板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导水板朝轴孔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的集水部内设有集水腔,所述的集水部底部设有若干出水方向远离轴孔的洒水孔,所述的洒水孔包括设于导水板外侧的第一洒水孔以及设于导水板内侧的第二洒水孔。

本装置可安装于洗米腔内,本装置中留有轴孔用于安装洗米用的搅拌棒以及控制出米的下米装置,因此下米装置的安装位置与轴孔在同一垂直方向上。在本装置中,进水口外接外部水源,外部水源从注入至集水腔内,并从第一洒水孔和第二洒水孔喷出,水通过第一洒水孔朝洗米腔的内壁喷出,将附着在洗米腔内壁的米粒冲落至洗米腔的底部,轴孔用于安装洗米装置的搅动棒,在洗米腔的底部一般需要设置下米装置对底部的出米口进行堵塞,完成洗米后需要通过打开出米口以便洗米腔内的米水混合物落到下一工序中,其中米粒容易残留粘附在用于堵塞出米口的下米装置上,而由第二洒水孔中喷出的水流喷射到导水板的内壁,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导水板内壁朝轴孔方向向下流动,水流从导水板底端的出水口流出并落到下米装置上对其进行冲洗,以实现将粘附在下米装置上的米粒冲洗干净。本装置可以保证将洗米腔内壁以及下米装置上的米粒冲洗干净以保证洗米腔内不会残留米粒,保证了长期装置长期使用的卫生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部为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变小的层叠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层叠结构由若干直径依次变小的集水层由上至下依次堆叠而成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的集水层设有若干环绕于轴孔设置的洒水孔。内部的集水腔与各个洒水孔均连通,洒水孔环绕设置确保水流能够360°地喷洒到洗米腔的内壁或导水板的内壁上,以实现全面冲洗,另外,每个集水层上设置的洒水孔的高度以及相对于洗米腔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不相同,因此从每层洒水孔上喷射出来的水流均打到洗米腔内壁不同的高度位置上,确保洗米腔内壁的各个位置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冲洗。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层至少设置有2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水板至少包裹1层集水层在内,所述的导水板上端内壁与集水层外壁套合。因此至少一层的洒水孔设置在导水板内,保证有水流能够沿导水板内壁向下流出,至少一层洒水孔喷射出的水流能够喷射到洗米腔内壁,以同时实现对洗米腔内壁以及下米装置的冲洗。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量控制器,所述的水量控制器与进水口连接。通过水量控制器可以控制进水的水量,洗米结束后,可以通过水量控制器控制注入合适量的水,用煮饭所需的水量将米冲落,既能够实现将内壁以及出米口上的下米装置粘附的米粒进行冲落,也能够同时完成加入合适量的水进行煮饭。

进一步的,所述的洒水孔的轴线与垂直方向之间的角度α为30°-60°。优选为45°。保证从洒水孔喷洒出来的水能够喷洒到洗米腔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无需外接电气动力即可实现朝四周喷射水流对洗米腔内壁进行清洗,以及同时对出米口处的下米装置进行冲洗,以确保在洗米腔内的米粒都能够冲落至下一工序中,保证洗米腔内以及下米装置上不粘附残留米粒,保证了使用的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洒水器,本洒水器可安装在智能电饭煲中的洗米装置上用于喷洒洗米用水,其包括集水部401、贯穿集水部401设置的轴孔403和导水板402,轴孔403用于安装洗米装置中的搅拌器以及堵塞出米口的下米装置,因此下米装置与轴孔403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上。

其中,集水部401为由上之下直径依次变小的层叠结构,具体地,集水部401由若干层直径依次变小的集水层400由上至下依次堆叠而成的一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集水层400设置有3层。导水板402设置在集水部401的底部,且导水板402环绕于轴孔403设置,导水板402朝轴孔403方向倾斜设置使导水板402整体形成上表面大,下表面小的倒圆台结构。具体地,导水板402的上端内壁与集水层400的外壁套合,在本实施例中,导水板402套合在最底层的集水层400上。

在每层集水层400上均设置有多个洒水孔,洒水孔环绕于轴孔403设置,每个洒水孔的出水方向均远离轴孔403,其中包裹在导水板402内的洒水孔为第二洒水孔402a,设置在导水板402外侧的洒水孔为第一洒水孔401a。

在本实施例中,集水部401内设置有集水腔404,其中每个洒水孔均与集水腔404连通,在集水部401上设置有一进水口405,进水口405连通集水腔404,进水口405外接外部水源,水流经过进水口405进入至集水腔404内并由洒水孔朝外喷出。其中,轴孔403与集水腔404相互隔离互不相通。

如图所示,洒水孔的轴线与垂直方向之间的角度α为30°-60°。优选为45°。因而从第一洒水孔401a中喷出的水流能够朝远离轴孔403方向喷射朝外喷射。

本装置可安装于洗米腔内,本装置中留有轴孔403用于安装洗米用的搅拌棒以及控制出米的下米装置,因此下米装置的安装位置与轴孔在同一垂直方向上。在本装置中,进水口405外接外部水源,外部水源从注入至集水腔404内,并从第一洒水孔401a和第二洒水孔402a喷出,水通过第一洒水孔401a朝洗米腔的内壁喷出,将附着在洗米腔内壁的米粒冲落至洗米腔的底部,轴孔403用于安装洗米装置的搅动棒,在洗米腔的底部一般需要设置下米装置对底部的出米口进行堵塞,完成洗米后需要通过打开出米口以便洗米腔内的米水混合物落到下一工序中,其中米粒容易残留粘附在用于堵塞出米口的下米装置上,而由第二洒水孔402a中喷出的水流喷射到导水板402的内壁,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导水板402内壁朝轴孔方向向下流动,水流从导水板402底端的出水口流出并落到下米装置上对其进行冲洗,以实现将粘附在下米装置上的米粒冲洗干净。本装置可以保证将洗米腔内壁以及下米装置上的米粒冲洗干净以保证洗米腔内不会残留米粒,保证了长期装置长期使用的卫生安全。

另外,由于本装置具有多个集水层400,且每层集水层400上均环绕于轴孔403设置有洒水孔,因此确保水流能够360°地喷洒到洗米腔的内壁或导水板402的内壁上,以实现全面冲洗,另外,每个集水层400上设置的洒水孔的高度以及相对于洗米腔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不相同,因此从每层洒水孔上喷射出来的水流均打到洗米腔内壁不同的高度位置上,确保洗米腔内壁的各个位置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冲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集水部401设有1层集水层400,导水板402的上边沿与集水部401的底面固定连接,在集水部40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洒水孔,洒水孔环绕于轴孔403设置,其中设置在导水板402内侧的洒水孔为第二洒水孔402a,设置在导水板402外侧的洒水孔为第一洒水孔401a,第一洒水孔401a朝外喷水,将水流喷射到洗米腔的内壁上对洗米腔内壁进行冲洗,第二洒水孔402a朝外喷水,水流喷射到导水板402的内壁上,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沿导水板内壁向下流动,并从出水口流出,因此从洒水孔中喷射出来的水流既能够实现对洗米腔内壁进行冲洗,也能够实现对出米口的下米装置进行冲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水量控制器50,水量控制器50与进水口405连接。通过水量控制器50可以控制进水的水量,洗米结束后,可以通过水量控制器50控制注入合适量的水,用煮饭所需的水量将米冲落,既能够实现将内壁以及出米口上的下米装置粘附的米粒进行冲落,也能够同时完成加入合适量的水进行煮饭。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