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餐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5164发布日期:2020-05-26 17:2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餐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餐桌。



背景技术:

餐桌的原意,是指专供吃饭用的桌子,按材质可分为实木餐桌、钢木餐桌、大理石餐桌、大理石餐台、大理石茶几、玉石餐桌、玉石餐台、玉石茶几、云石餐桌等。

现有的一种家庭用餐桌包括桌板与桌腿,桌板设置在桌腿上,在吃饭时人们一般是围坐在餐桌的周围用餐,一般一个家庭日常的用餐人数是比较稳定的,餐桌在日常时也足够使用,但是有时候亲戚朋友突然拜访,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餐桌位置不够用的情况,临时去找别的餐桌也比较困难,就算找来了也会出现闲置的时间比用的时间长得多的尴尬情况,多一张餐桌长时间占着位置不使用也容易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餐桌,其具有能够在需要时增加餐桌的使用面积、不需要时可以将多余的餐桌板积收起、方便人们日常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餐桌,包括桌板与桌腿,所述桌板设置在所述桌腿上,还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叠放在所述桌板上,所述放置板靠近所述桌板一侧表面边缘与所述桌板靠近所述放置板一侧表面边缘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增加餐桌的使用面积时,只需将放置板打开,因放置板靠近桌板一侧表面边缘与桌板靠近放置板一侧表面边缘铰接,使得放置板的边缘会抵住桌板的边缘,形成对放置板的支撑,与现有的只有一个桌板的餐桌相比,此种设计方式,提升了餐桌的有效放置面积,使得一张餐桌可以放置更多的东西,能够围坐更多的人,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放置板转回盖在桌板上,节省空间,而且操作简单快速,便于人们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放置板远离桌板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放置板远离桌板一侧表面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凹槽侧壁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凹槽的设置,可以为放置板远离桌板的一端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得放置板远离桌板的一端不容易被压垮,提升了餐桌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板远离与所述桌板铰接处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中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放置板远离与所述桌板铰接处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转槽,所述转槽一端与所述插槽连通,所述转槽另一端与所述放置板远离所述桌板一侧表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的设置,使得第二支撑杆能够隐藏在插槽中,待需要使用时可以从插槽中取出,不需要时藏在插槽中也不会碍事,转槽的设置,使得第二支撑杆在从插槽中拉出后可以对放置板形成稳定的支撑,使得放置板不易出现倾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两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所述插槽槽底一端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呈圆柱形,在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所述插槽中滑动时,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滑块的设置,使得第二支撑杆在插槽中进行滑动时可以更加的稳定,同时因滑块呈圆柱形,使得第二支撑杆在滑出插槽后可以进行转动,有利于第二支撑杆发挥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所述插槽槽口一端侧面设置有填充块,所述填充块处于所述转槽中且与所述转槽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块的设置,将转槽填充满,使得转槽所在的位置不会形成凹坑,避免出现灰尘堆积在转槽中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充块靠近放置板远离所述桌板一侧表面设置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的设置,为拉动填充块提供了着手的位置,方便从转槽中将填充块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插槽一端端面上设置有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表面设置有凹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软垫的设置,使得第二支撑块在挤压橡胶软垫时,橡胶软垫就会产生形变进而增大了支撑的面积,使得第二支撑杆能够支撑的更加稳定,凹陷的设置,使得橡胶软垫可以起到吸盘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第二支撑支撑杆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槽口两侧边缘设置有抠起槽,所述抠起槽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抠起槽的设置,使得凹槽的物品两侧表面暴露在外,方便使用者从凹槽中抠起物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需要增加餐桌的使用面积时,只需将放置板打开,因放置板靠近桌板一侧表面边缘与桌板靠近放置板一侧表面边缘铰接,使得放置板的边缘会抵住桌板的边缘,形成对放置板的支撑,与现有的只有一个桌板的餐桌相比,此种设计方式,提升了餐桌的有效放置面积,使得一张餐桌可以放置更多的东西,能够围坐更多的人,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放置板转回盖在桌板上,节省空间,而且操作简单快速,便于人们使用;

2.支撑杆与凹槽的设置,可以为放置板远离桌板的一端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得放置板远离桌板的一端不容易被压垮,提升了餐桌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杆拉出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板;11、第一铰接块;2、桌腿;3、放置板;31、第二铰接块;32、凹槽;321、抠起槽;33、插槽;331、滑槽;34、转槽;341、安装槽;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51、滑块;52、填充块;521、拉环;522、第三铰接块;53、橡胶软垫;531、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餐桌,包括:桌板1、桌腿2与放置板3,桌板1设置在桌腿2上,放置板3叠放在桌板1上,放置板3靠近桌板1一侧表面边缘与桌板1靠近放置板3一侧表面边缘铰接。

参照图1,桌板1呈圆形且为木制材料支撑,桌腿2呈长方体板形且为木制材料制成,桌腿2环绕桌板1边缘设置有三块,三块桌腿2相邻之间呈120度角设置,三块桌腿2与桌板1靠近地面一侧榫接。

参照图1,放置板3形状、大小与材质均与桌板1相同,在桌板1边缘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块第一铰接块11,第一铰接块1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木制材质制成,在放置板3的边缘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块第二铰接块31,第二铰接块3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木制材料制成,第一铰接块11与第二铰接块31位置相对,第一铰接块11与第二铰接块3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有一个合页,合页的两瓣分别被固定在第一铰接块11与第二铰接块31上表面。

参照图1与图2,放置板3远离桌板1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4呈长方体形状且为木制材料制成,放置板3远离桌板1一侧表面上还开设有凹槽32,第一支撑杆4与凹槽32相适配,第一支撑杆4一端靠近凹槽32两侧壁的两个侧面上分别一体成型有一根第一铰接柱,第一铰接柱呈圆柱形,凹槽32远离放置板3与桌板1铰接处的一端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铰接孔,两根第一铰接柱分别与两个第一铰接孔相适配,第一支撑杆4与凹槽32通过第一铰接柱与第一铰接孔铰接连接,在凹槽32槽口两侧边缘开设有抠起槽321,抠起槽321与凹槽32相连通,抠起槽321截面呈半圆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增加餐桌的使用面积时,首先将放置板3朝桌板1一侧边缘转动打开,之后从抠起槽321中将第一支撑杆4从凹槽32中抠出,转动第一支撑杆4,使得第一支撑杆4支撑住放置板3,此时可以在放置板3上放置物品。

实施例二

参照图1与图6,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对放置板3的支撑方式不同,在放置板3远离与桌板1铰接处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插槽33,插槽33截面呈长方形,插槽33中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5与第一支撑杆4的形状、材质均相同,放置板3远离与桌板1铰接处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转槽34,转槽34一端与插槽33连通,转槽34另一端与放置板3远离桌板1一侧表面连通,转槽34截面呈长方形。

参照图6,插槽33两侧壁上开设有滑槽331,滑槽331截面呈长方形,第二支撑杆5靠近插槽33槽底一端两侧各一体成型有一个滑块51,滑块51呈圆柱形,在第二支撑杆5在插槽33中滑动时,滑块51沿滑槽331滑动,转槽34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41,安装槽341的形状与宽度均与滑槽331相同,安装槽341一端与滑槽331远离插槽33槽底一端连通,安装槽341另一端延伸至放置板3远离桌板1的一侧表面,安装槽341与滑槽331相互垂直。

参照图5与图6,第二支撑杆5靠近插槽33槽口一端侧面一体成型有填充块52,填充块52处于转槽34中且与转槽34相适配,填充块52将转槽34填充满,填充块52远离插槽33一端与放置板3远离桌板1一侧表面相平。

参照图5与图6,填充块52靠近放置板3远离桌板1一侧表面设置有拉环521,拉环521呈圆环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在填充块52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三铰接块522,第三铰接块522呈长方体板形,第三铰接块522上开设有第二铰接孔,拉环521通过第二铰接孔与第三铰接块522铰接。

参照图5与图6,第二支撑杆5插槽33槽口一端端面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橡胶软垫53,橡胶软垫53呈长方体形状,橡胶软垫53远离第二支撑杆5一侧表面开设有凹陷531,凹陷531呈圆弧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增加餐桌的使用面积时,将放置板3从桌板1上转动到桌板1的旁边,之后拉着拉环521将第二支撑杆5从插槽33中拉出,待第二支撑杆5靠近插槽33槽底一端到达槽口位置时,将第二支撑杆5向转槽34中转动支撑住放置板3,此时可以在放置板3上放置物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