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6564发布日期:2020-07-29 02:0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会计凭证资料展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会计凭证是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添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如实反应企业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资料一般都需要放置于展示装置中,以便于方便人们查看和了解。

现有的展示装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在对会计凭证资料储存的时候达到防潮的效果,这样很容易使得资料受潮,可能会损坏资料上的字体,使得字体因受潮而看不清楚,因此,提供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展示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推动机构,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设有与推动机构相连通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内对称设有两个吹气机构,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展示板,所述展示板内对称设有两个中空腔,两个所述中空腔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出气孔,两个所述吹气机构贯穿展示板设置并分别与中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展示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机构,多个所述出气孔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机构内,两个所述放置机构的底部均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的上端内均设有活性炭板。

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升降机构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动腔一端内壁转动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螺纹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远离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滑动密封设置于第一滑动腔内。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柱内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与第一滑动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滑动腔内滑动贯穿设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位于第二滑动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滑动密封设置于第二滑动腔内,所述滑动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动腔的顶面和第二活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吹气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滑动腔内的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侧连通设有贯穿第二滑动腔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出气端与其中一个中空腔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展示板侧壁的透明放置框,所述开口设置于透明放置框的底部,所述活性炭板位于透明放置框的底部,所述透明放置框上下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透明放置框的上端填塞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地,两个所述开口内均设有防尘网。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设置,可转动螺纹杆以降低展示板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更换透明放置框内的资料,以便于人们及时查看自己所需要了解的东西。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设置,通过升高展示板的高度,可以使得人们在远处就能看到有关会计凭证资料的展示信息,方便人们看到该装置。

3、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吹气机构的设置,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得第二活塞板挤压气囊,将气囊中的气体吹向透明放置框中,并将透明放置框中的气体通过活性炭板吹出透明放置框,以达到对透明放置框防潮的效果,防止资料在长时间放置中受潮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的正面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的侧面透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2推动机构、3支撑柱、4升降机构、5吹气机构、6展示板、7中空腔、8放置机构、9第一滑动腔、10螺纹杆、11套筒、12第一活塞板、13第二滑动腔、14滑动柱、15第二活塞板、16弹簧、17气囊、18波纹管、19透明放置框、20l型板、21密封板、22活性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会计凭证资料储存展示装置,包括包括底座1,底座1内设有推动机构2,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内设有与推动机构2相连通的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内对称设有两个吹气机构5,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展示板6,展示板6内对称设有两个中空腔7,两个中空腔7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出气孔,两个吹气机构5贯穿展示板6设置并分别与中空腔7连通设置,展示板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机构8,多个出气孔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机构8内,两个放置机构8的底部均设有开口,两个开口的上端内均设有活性炭板22,可以将透明放置框19内的水分吸收掉,防止透明放置框19因为受潮而影响资料的储存,活性炭板2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且两个开口内均设有防尘网,防止灰尘进入气囊17和透明放置框19内,从而达到了防尘的效果。

其中,推动机构2包括设置于底座1内的第一滑动腔9,第一滑动腔9与升降机构4连通设置,第一滑动腔9一端内壁转动贯穿设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上固定连接有把手,便于转动螺纹杆10,螺纹杆10外螺纹套设有套筒11,套筒11远离螺纹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12,第一活塞板12滑动密封设置于第一滑动腔9内,使得第一活塞板12远离套筒11的一端与第一滑动腔9形成了一个密封腔,可以通过第一活塞板12的运动而使得第一滑动腔9的体积减小,从而推动其内的气体移动到升降机构4中,以达到展示板6的升降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腔9左侧截面为矩形,使得第一活塞板12只会向前或向后运动,不会跟着套筒11进行转动,需要详细解释的是,套筒11与螺纹杆10螺纹连接设置是为了在螺纹杆10转动的时候,套筒11会随之向前或向后运动,以达到第一活塞板12运动的效果,其中,升降机构4包括设置于支撑柱3内的第二滑动腔13,第二滑动腔13与第一滑动腔9连通设置,第二滑动腔13通过连通孔与第一滑动腔9连通设置,第二滑动腔13内滑动贯穿设有滑动柱14,滑动柱14位于第二滑动腔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板15,第二活塞板15滑动密封设置于第二滑动腔13内,紧贴第二滑动腔13内壁设置,滑动柱14上套设有弹簧16,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动腔13的顶面和第二活塞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

其中,吹气机构5包括设置于第二滑动腔13内的气囊17,气囊17具有弹性,不会由于挤压或膨胀而破裂,需要解释说明的是,设置弹簧16是为了配合螺纹杆10的转动而使得第二活塞板15的向下运动,将气囊17中充入气体,气囊17的一侧连通设有贯穿第二滑动腔13的波纹管18,波纹管18的出气端与其中一个中空腔7连通设置,波纹管18在滑动柱14向上和向下移动时可伸缩,且波纹管18的出气端部分侧壁与展示板6固定连接,使其不会由于滑动柱14的升降而与中空腔7脱离设置,其中,放置机构8包括固定设置于展示板6侧壁的透明放置框19,开口设置于透明放置框19的底部,活性炭板22位于透明放置框19的底部,透明放置框19上下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20,设置l型板20是为了对放置的资料有所限制,使其不易由于气流的影响而被吹乱,且开口及活性炭板22位于l型板20的外侧,l型板20透明放置框19的上端填塞有密封板21,密封板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便于打开密封板21,方便将资料放入透明放置框19内,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升高展示板6时,转动螺纹杆10上的把手,螺纹杆10进行转动,由于螺纹杆10转动贯穿第一滑动腔9设置,因此螺纹杆10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左右移动,在螺纹杆10转动的同时,套筒11随之向前转动,推动着第一活塞板12向前运动,此时,第一活塞板12运动方向的第一滑动腔9体积减小,迫使其内的气体向第二滑动腔13内移动,使得第二活塞板15向上运动,滑动柱14也随之向上运动,挤压第二滑动腔13内的气囊17,使得气囊17中的气体通过波纹管18和出气孔吹入透明放置框19内,将透明放置框19内的气体通过活性炭板22和开口吹出,当需要降低展示板6时,反向转动螺纹杆10上的把手,气囊17重新通过开口、活性炭板22、出气孔和波纹管18将外界气体吸入其内,以便下次升高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降低展示板6放置资料时,反向转动螺纹杆10上的把手,第一活塞板12向后运动,在弹簧16的复位作用下,第二活塞板15向下运动,气囊17通过开口吸入气体,当下降到合适高度时,停止转动螺纹杆10上的把手,将密封板21打开,把资料放入透明放置框19中的两块l型板20内,最后将密封板21合上;

当需要升高展示板6以供人们查看时,正向转动螺纹杆10上的把手,第一活塞板12向前运动,第一活塞板12将第一滑动腔9内的气体推入第二滑动腔13中,第二活塞板15向上运动,滑动柱14也随之向上运动,同时,第二活塞板15挤压气囊17,将气囊17中的气体通过波纹管18挤压进透明放置框19内,然后通过开口吹出透明放置框19外,以达到防潮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