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隐托架以及使用该内隐托架的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7131发布日期:2020-09-08 13:5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隐托架以及使用该内隐托架的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隐托架以及使用该内隐托架的家具。



背景技术: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在高端极简家具中,目前流行金属立柱作为支撑,代替家具侧板的做法。由于可能出现的安装误差,使得金属立柱与地面或墙面的预安装位置不能对准,需要掰歪金属立柱使其与预安装位置对准或者拆卸重装,给安装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同时,在立柱上,特别是方形方柱上,要伸出悬臂,来托住层板或支撑其他物品,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做法。第一种是将横架直接焊接在立柱上,这种只能用在铁制立柱上,而且做法粗狂,不适合精细家具领域。第二种是在方柱上铣型开孔,然后将横架插入悬臂,并用螺丝紧固,这种做法只适用立柱较宽的场景,而且横架受力不稳定,容易松动。还有第三种,这种做法最为常见实用,即做一个l字形悬臂,悬臂的竖边用螺丝固定在立柱上,悬臂的横边则可用来支撑层板或其它需要支撑的部件,但是这种悬臂外露,也不适用于精细家具领域。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内隐托架以及使用该内隐托架的家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隐托架以及使用该内隐托架的家具。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隐托架,所述内隐托架包括:

托架连接部,所述托架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纵向金属立柱上;

托架支撑部,所述托架支撑部与所述托架连接部相连接,其与第二横向金属立柱相配合,且插入在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内;以及

托架固定部,所述托架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托架支撑部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连接部为一t字型凸起,纵向金属立柱上设有一与所述托架连接部相配合的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连接部和纵向金属立柱之间设有一用于将两者固定的纵向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架连接部上的第一托架螺纹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第一托架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托架螺纹孔;以及穿过所述第一托架螺纹孔和第二托架螺纹孔,将两者固定的托架固定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支撑部为一凹字形连接块,所述凹字形连接块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螺纹孔,第二横向金属立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内设有一用于将所述托架支撑部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相连接的金属立柱固定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支撑部外侧壁与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内侧壁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内隐托架的家具,所述家具包括:

家具底座,所述家具底座包括设置在地板上的第一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侧边上,且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

纵向金属立柱,所述纵向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

第一横向金属立柱,所述第一横向金属立柱一端设置在所述纵向金属立柱顶端,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

第二金属立柱,所述第二金属立柱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金属立柱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接触;

内隐托架,所述内隐托架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立柱和所述纵向金属立柱之间,用于两者的固定;以及

可调脚基座,所述可调脚基座设置在所述纵向立柱和所述第一底板连接处,以及第一横向金属立柱和第一侧板连接处,用于角度的微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可调脚基座内设置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通过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可以以预安装位置作为基准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微调,使立柱与预安装位置没对准的情况下,不需要掰歪立柱,通过可调脚基座即可将两者进行固定安装;同时,采用内隐托架,使得悬臂在支撑起横臂时一端隐于纵向金属立柱内,另一端隐藏于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内,使得整体外观整齐简洁,没有多余的外露部分,能够很好的应用在精装家具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可调脚基座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可调脚基座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可调脚基座与纵向金属立柱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纵向金属立柱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可调脚基座与纵向金属立柱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纵向金属立柱和第一横向金属立柱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内隐托架和纵向金属立柱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内隐托架和纵向金属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内隐托架、纵向金属立柱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的组装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第二横向金属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家具中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和内隐托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具,该家具包括:

家具底座10,所述家具底座10包括设置在地板上的第一底板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1侧边上,且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12;

纵向金属立柱20,所述纵向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1上;

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所述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一端设置在所述纵向金属立柱20顶端,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2上;

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所述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金属立柱20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2接触;

内隐托架50,所述内隐托架50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和所述纵向金属立柱20之间,用于两者的固定;以及

可调脚基座60,所述可调脚基座60设置在所述纵向立柱和所述第一底板11连接处,以及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和第一侧板12连接处,用于角度的微调。

本实施方式当纵向金属立柱20和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位置装偏,需要进行调节时,本方案可以通过可调脚基座60进行调节,避免了当出现安装误差后,使得金属立柱与地面或墙面的预安装位置不能对准,需要掰歪金属立柱使其与预安装位置对准或者拆卸重装,给安装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同时,内隐托架50的设计,使得托架隐藏与纵向金属立柱20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内,整体外观整齐简洁,没有多余的外露部分,能够很好的应用在精装家具领域。

参照如2-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可调脚基座60,该基座包括:

下安装座61,所述下安装座61固定设置在载体上;

第一调节块62,所述第一调节块62活动设置在所述下安装座61上,所述第一调节块62和所述下安装座6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调节螺栓63,所述第一调节块62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栓63的调节下,能够沿着所述下安装座61宽度方向运动;以及

第二调节块64,所述第二调节块64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块62上,所述第二调节块64和所述第一调节块6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调节螺栓65,所述第二调节块64在所述第二调节螺栓65的调节下,能够沿着所述下安装座61长度方向运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安装完成后,下安装座61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底板11上,两者固定连接,纵向金属立柱20套装在第二调节块64外,第二调节块64与纵向金属立柱2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纵向金属立柱20内侧壁与可调脚基座60侧壁的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用于可调脚基座60的微调时的运动空间。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调节螺栓63和第二调节螺栓65,来实现纵向金属立柱20沿下安装座61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安装座61上设有一容纳腔室611;所述容纳腔室611上设有一沿所述容纳腔室611高度方向能够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室611内的第一开口612,所述容纳腔室611上还设有一沿所述容纳腔室611宽度方向能够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室611内的第二开口613;所述容纳腔室611与所述第二开口613相对设置的侧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孔614;所述容纳腔室611内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下安装座61固定到载体上的第一安装孔6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块62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611内,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开口612和所述第二开口613进入或者离开所述容纳腔室611;所述第一调节块62上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下安装座61宽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卡接孔614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621,所述第一调节块62与所述下安装座61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侧面接触的侧面上设有一第二卡接孔622;

所述第一调节螺栓63一端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接孔614内,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孔6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调节块62设置在容纳腔室611内后,所述第二卡接孔622最低点高于所述容纳腔室611最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块64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调节块62上端面相配合的第二容纳腔室641,所述第二调节块64一端与调节目标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41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块62上;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41上设有一沿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41长度方向能够让所述第一调节块62进入到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41的第三开口642;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41与所述第三开口642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卡接孔622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643;

所述第二调节螺栓65一端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卡接孔622内,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643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工作时,当需要沿着下安装座61宽度方向调节时,此时旋转第一调节螺栓63,第一调节螺栓63在第一调节块62内的第一螺纹孔621内转动,由于第一调节螺栓63一端卡接固定在第一卡接孔614内,其无法沿着下安装座61宽度方向运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该作用力作用于第一调节块62,第一调节块62正好沿着下安装座61上的第二开口613往外运动,同时,第二调节块64安装在第一调节块62上,第二调节块64上设有第三开口642,第三开口642能够让第二调节块64相对第一调节块62沿着下安装座61长度方向运动,而无法让第二调节块64相对第一调节块62沿着下安装座61的宽度方向运动,这就使得第二调节块64在第一调节块62沿着下安装座61宽度方向运动时,其也只能跟着第一调节块62沿着下安装座61宽度方向运动,带动连接在第二调节块64上的纵向金属立柱20或者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沿着下安装座61宽度方向运动。

当需要使纵向金属立柱20或者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沿下安装座61长度方向调节时,此时,只需要旋转第二调节螺栓65,第二调节螺栓65在第二调节块64上的第二螺纹孔643内转动,同时,由于第二调节螺栓65一端卡接在第二卡接孔622内,在旋转的过程中,其就会带着第二调节块64通过第三开口642沿下安装座61长度方向运动,实现纵向金属立柱20或者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沿下安装座61长度方向运动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螺栓63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卡接孔614相配合的第一卡接槽631;以及一与六角扳手相配合的第一六角调节孔632。

具体地,第一调节螺栓63上设有第一卡接槽631,第一卡接孔614与第一卡接槽631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第一调节螺栓63能够在第一卡接孔614内转动,所以,第一卡接孔614和第一卡接槽631的接触面必须是圆弧面,这种结构才能大大方便其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螺栓65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卡接孔622相配合的第二卡接槽651;以及一与六角扳手相配合的第二六角调节孔65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孔614呈l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安装座61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接孔614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凹槽616,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63与所述第一卡接槽631装配完成后,第一调节螺栓63露出于下安装座61外侧壁的最高点低于所述凹槽616开口。

参照图5-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便于与可调脚基座60配合使用的纵向金属立柱20,该纵向金属立柱20包括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用于安装可调脚基座60和连接块32的立柱容纳腔室21,侧边设有一用于安装内隐托架50的安装槽22,中间还设有两个用于与连接块32和可调脚基座60安装的安装孔柱23,同时,在与可调脚基座60相配合的立柱容纳腔室21侧壁上还设有两个与可调脚基座60相配合的立柱调节孔24,另一侧壁上还设有一用于可调脚基座60相配合的第二立柱调节孔25。

本实施例的纵向金属立柱20通过安装孔柱23与可调脚基座60的第二调节块64固定连接,安装完成后,通过立柱调节孔24对第一调节螺栓63进行旋转,通过第二立柱调节孔25对第二调节螺栓65进行旋转,该结构设计巧妙,大大方便了可调脚基座60的调节,同时,将可调脚基座60完全遮盖。

参照图7所示,本方案还提出了一种纵向金属立柱20和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的连接结构,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内部结构和上述的纵向金属立柱20内部结构相同,区别在于,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侧边上设有两连接孔31,两者连接时,连接块32一端插入到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内部,另一端放置到纵向金属立柱20的立柱容纳腔室21内,连接块32上一端设有两个与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侧边上的连接孔31相配合第一固定孔321,另一端设有两个与纵向金属立柱20上的安装孔柱23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322通过四个螺丝即可完成纵向金属立柱20和第一横向金属立柱30的连接。

参照图8-图12所示,本方案还提出了一种内隐托架50,所述内隐托架50包括:

托架连接部51,所述托架连接部51固定连接在纵向金属立柱20上;

托架支撑部52,所述托架支撑部52与所述托架连接部51相连接,其与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相配合,且插入在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内;以及

托架固定部53,所述托架固定部53用于将所述托架支撑部52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连接部51为一t字型凸起,纵向金属立柱20上设有一与所述托架连接部51相配合的安装槽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连接部51和纵向金属立柱20之间设有一用于将两者固定的纵向固定部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固定部54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架连接部51上的第一托架螺纹孔54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2内,与所述第一托架螺纹孔541相配合的第二托架螺纹孔(图中未标出);以及穿过所述第一托架螺纹孔541和第二托架螺纹孔(图中未标出),将两者固定的托架固定螺栓(图中未标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支撑部52为一凹字形连接块,所述凹字形连接块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螺纹孔521,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521相配合的第四螺纹孔41,所述第三螺纹孔521和所述第四螺纹孔41内设有一用于将所述托架支撑部52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相连接的金属立柱固定螺栓(图中未标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支撑部52外侧壁与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内侧壁相接触。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安装时,首先将托架连接部51插入到t字形凹槽615内,当托架连接部51运动到对应位置后(即第一托架螺纹孔541和第二托架螺纹孔(图中未标出)对应),用托架固定螺栓(图中未标出),将托架固定在纵向金属立柱20上,固定完成后,将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插接到托架支撑部52外,将第三螺纹孔521和第四螺纹孔41相配合,最后用金属立柱固定螺栓(图中未标出)将托架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40固定连接。

在上述家具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以纵向金属立柱,第一横向金属立柱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为输送至房间的出风管道,在纵向金属立柱,第一横向金属立柱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上设计均匀分布的出气孔,可以在地板内走新风管,新风管一端连接至室外进风机,另一端连接至纵向金属立柱,第一横向金属立柱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通过室外进风机进风,并过滤,最后通过纵向金属立柱,第一横向金属立柱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上的出气孔进入室内,实现室内新风循环。

同时,出风口可以设置在房间的任意一处的墙壁上,配合该新风系统,只需打个小洞,加上过滤装置,即可实现室内的新风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还解决了家具上灰尘堆积的问题,我们知道,灰尘的堆积,一般都是因为空气不流通,空气中的尘埃等物质慢慢沉积,最后在壁柜或者桌面上形成灰尘,本方案,将出风口设计在纵向金属立柱,第一横向金属立柱和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处,使得家具处一直处于空气流通最活跃区域,大大降低了此处灰尘堆积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可调脚基座内设置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通过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可以以预安装位置作为基准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微调,使立柱与预安装位置没对准的情况下,不需要掰歪立柱,通过可调脚基座即可将两者进行固定安装;同时,采用内隐托架,使得悬臂在支撑起横臂时一端隐于纵向金属立柱内,另一端隐藏于第二横向金属立柱内,使得整体外观整齐简洁,没有多余的外露部分,能够很好的应用在精装家具领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