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防烫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2443发布日期:2020-08-14 19:1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防烫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防烫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品加工机一般包括主机和搅拌杯,主机内设置电机,搅拌杯内设置可转动的粉碎刀。机体工作时,电机驱动粉碎刀高速转动对搅拌杯内的物料进行切削、粉碎,实现食品加工目的。对于手持式的小型食品加工机而言,为了减小整机的体积,一般不会在搅拌杯的外部设置把手。机体工作完成后,物料的温度有所升高,搅拌杯的温度也相应升高,尤其对于加热破壁机而言,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被加热到100℃左右,搅拌杯的温度也较高,用户无法直接与搅拌杯接触将搅拌杯自主机上取下,需要借用隔热手套或待搅拌杯的温度降低至合适范围才能将搅拌杯自主机上取下,使用不便,若徒手取下搅拌杯,则存在被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防烫的食品加工机,有效解决小型食品加工机的搅拌杯在机体工作完成后因温度较高不便拆卸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热防烫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连接于机座的搅拌杯、设于机座内的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搅拌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外部设有杯壳,杯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外部,下壳体自下向上套设于杯体外部,下壳体位于上壳体底部且连接于上壳体。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周向上设有内凹形成扰流凸筋的凹部,凹部处设有与杯壳配合使杯壳受到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防转支架。

优选的,所述防转支架上设有朝杯壳凸出且沿竖向延伸的凸筋,杯壳的内壁上设有与凸筋配合的凹槽,凸筋卡嵌于凹槽中;或者,所述杯壳的内壁上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凸筋,防转支架上设有与凸筋配合的凹槽,凸筋卡嵌于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凹部包括连通的外凹位和内凹位,内凹位设于外凹位朝向杯体中心的一侧,防转支架包括一体的定位台和定位板,定位台设于内凹位中且定位板抵于外凹位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内凹位的开口宽度自内向外增大,内凹位的开口张角为α,30°≤α≤150°。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设有伸入上壳体与杯体之间的限位板,上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板位于限位槽中且抵于防转支架外侧。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上端设有内径减小的上缩口部,上缩口部的底端设有上过渡台阶面,上壳体上设有抵于上过渡台阶面顶部的上限位面。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顶端敞口,搅拌杯还包括杯盖,上壳体包括套设于上缩口部外周的上套圈,上套圈与杯盖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下端设有内径减小的下缩口部,下缩口部的顶端设有下过渡台阶面,下壳体上设有抵于下过渡台阶面底部的下限位面。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底端敞口,下壳体包括套设于下缩口部外周的下套圈,下套圈与机座的顶端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对现有小型食品加工机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杯体的外部加设了杯壳,通过杯壳可以有效降低机体加工完成后搅拌杯的外部温度,便于用户在杯体未设置把手的前提下无需借助隔热手套即可将温度较高的搅拌杯自机座上取下,避免用户在机体刚工作完成时因徒手握持搅拌杯被烫伤的情形。杯壳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上壳体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的外部,下壳体自下向上套设于杯体的外部,上、下壳体连接在一起,使组合形成的杯壳能相对于杯体固定设置,保证用户能通过杯壳有效的握持住搅拌杯,避免因杯壳相对于杯体打滑导致用户不能有效握持住搅拌杯的情况。

2、杯体的周向上设置内凹形成的扰流凸筋,扰流凸筋在机体工作时可以对杯体内的物料进行有效的扰流,有利于提高粉碎刀对物料的粉碎效果。将用于使杯壳受到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防转支架设于形成扰流凸筋的凹部处,合理利用杯体的结构安装防转支架,便于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合理控制搅拌杯的整体外形尺寸,使其符合小型食品加工机的外形要求。

3、防转支架与杯壳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凸筋与凹槽,凸筋卡于凹槽中,防转支架通过凸筋与凹槽的配合可以使杯壳受到有效的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防转支架与杯壳之间的配合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满足结构要求。凸筋和凹槽沿竖向延伸,便于使凸筋在上壳体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外部时卡嵌于凹槽中。

4、防转支架的定位台设于内凹位中使防转支架受到周向限位,防转支架的定位板抵于外凹位的内壁上使防转支架受到径向限位,根据凹位的具体结构合理设置防转支架的具体结构,使防转支架满足与杯壳配合使杯壳受到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结构要求。

5、合理设置内凹位的开口张角,使防转支架的定位台能与内凹位配合受到有效的限位。若α<30°,内凹位的开口张角较小,不利于使防转支架的定位台装入内凹位中,也不利于保证定位台的结构强度。若α>150°,内凹位的开口张角较大,防转支架的定位台在受到周向作用力时容易滑出内凹位,不利于保证防转支架的稳定性。

6、下壳体上的限位板位于上壳体内壁上的限位槽中,上壳体可以通过限位板与限位槽的配合使下壳体受到有效的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限位板抵于防转支架的外侧,通过限位板有效提高防转支架的稳定性,进而又可以提高防转支架与杯壳配合使杯壳受到限位的有效性。

7、上壳体的上限位面抵于上缩口部底端的上过渡台阶面处,下壳体的下限位面抵于下缩口部顶端的下过渡台阶面处,通过上限位面与上过渡台阶面之间的抵触及下限位面与下过渡台阶面之间的抵触使杯壳受到有效的轴向限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杯壳套设于杯体外部的稳定性。

8、杯体的顶端敞口设置,用于封闭杯体顶端的杯盖与上壳体的上套圈之间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杯体的底端敞口设置,下壳体的下套圈与机座的顶端之间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合理设置杯盖与上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及下壳体与机座之间的连接结构,满足杯体的可拆卸安装要求及杯盖的可拆卸安装要求。由于无需在杯体的顶端设置与杯盖配合的细节结构,也无需在杯体的底端设置与机座配合的细节结构,便于合理降低杯体的成型难度。

另外,为了解决机体工作时可能会因物料升温过高导致搅拌杯内部气压过大使杯体破裂的情形,可以在杯盖上合理设置排气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中杯体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中杯体沿横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中杯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中杯体、杯壳与防转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00-机座,200-搅拌杯,210-杯体,211-扰流凸筋,212-凹部,212a-外凹位,212b-内凹位,213-上缩口部,214-上过渡台阶面,215-下缩口部,216-下过渡台阶面,220-杯盖,300-电机,400-粉碎刀,500-杯壳,510-上壳体,511-凹槽,512-限位槽,513-上限位面,514-上套圈,520-下壳体,521-限位板,522-下限位面,523-下套圈,600-防转支架,610-定位台,611-凸筋,620-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隔热防烫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00、连接于机座的搅拌杯200、设于机座内的电机300及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400。搅拌杯200包括杯体210,杯体210的外部设有杯壳500,杯壳500包括上壳体510和下壳体520。上壳体510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210的外部,下壳体520自下向上套设于杯体210的外部,下壳体520位于上壳体510的底部且连接于上壳体510。

通过杯壳可以有效降低机体加工完成后搅拌杯的外部温度,便于用户在杯体未设置把手的前提下无需借助隔热手套即可将温度较高的搅拌杯自机座上取下,避免用户在机体刚工作完成时因徒手握持搅拌杯被烫伤的情形。上、下壳体连接在一起,使组合形成的杯壳能相对于杯体固定设置,保证用户能通过杯壳有效的握持住搅拌杯,避免因杯壳相对于杯体打滑导致用户不能有效握持住搅拌杯的情况。

为了提高粉碎刀400对物料的粉碎效果,杯体210的周向上设有内凹形成的扰流凸筋211,扰流凸筋211在机体工作时可以对杯体210内的物料进行有效的扰流,避免物料在粉碎刀400的带动下随粉碎刀同步转动导致不能被粉碎刀切削、粉碎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杯体21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有两条扰流凸筋211。

杯体210上内凹形成扰流凸筋211的位置处对应形成外侧敞口、内侧闭口的凹部212,凹部212处设有与杯壳500配合使杯壳受到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防转支架600。本实施例中,凹部212包括连通的外凹位212a和内凹位212b,内凹位212b设于外凹位212a朝向杯体210中心的一侧,内凹位212b由外凹位212a的局部竖向侧壁朝杯体中心一侧内凹形成。防转支架600包括一体的定位台610和定位板620,定位台610设于内凹位212b中使防转支架600受到周向限位,定位板620抵于外凹位212a的竖向内壁上使防转支架600受到径向限位。

为了降低内凹位212b的成型难度及提高定位台610与内凹位212b之间的配合稳定性,内凹位212b的开口宽度自内向外增大,内凹位212b的开口张角为α,30°≤α≤150°。本实施例中,内凹位212b的开口张角α优选设置为90°。相应的,定位台610的外宽自内向外增大且与内凹位配合。

定位台610上设有朝杯壳500凸出形成且凸出于凹部212的凸筋611,凸筋611沿竖向延伸,上壳体510的内壁上设有沿竖向延伸且与凸筋611配合的凹槽511。上壳体510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210外部时,凸筋611卡嵌于凹槽511中,防转支架600通过凸筋611与凹槽511的配合可以使上壳体510受到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

为了使下壳体520受到有效的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下壳体520上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板521,上壳体510的内壁上设有供限位板521插入的限位槽512。下壳体520自下向上套设于杯体210外部时,上限位板521伸入上壳体510与杯体210之间且插入限位槽512中,同时,上限位板521抵于防转支架600上定位板620的外侧。通过限位板521与限位槽512的配合使下壳体520受到有周向限位和径向限位,限位板521抵于定位板620的外侧可以有效提高防转支架600的稳定性,进而又可以提高防转支架600与上壳体510配合使杯壳500受到限位的有效性。

杯体210的上端设有内径减小的上缩口部213,上缩口部213的底端设有因内径变化形成的上过渡台阶面214。杯体210的下端设有内径减小的下缩口部215,下缩口部215的顶端设有因内径变化形成的下过渡台阶面216。为了使杯壳500受到轴向限位,上壳体510顶端的内壁上设有上限位面513,下壳体520上设有下限位面522。上壳体510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210的外部时,上限位面513抵于上过渡台阶面214上使上壳体510受到轴向限位。下壳体520自下向上套设于杯体210外部时,下限位面522抵于下过渡台阶面216上使下壳体520受到轴向限位。由于上、下壳体510、520受到轴向上不同方向的限位,上、下壳体510、520连接在一起后可以使杯壳500受到轴向上的双向限位。

本实施例中,上、下壳体510、520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下壳体520上设置供螺钉穿过的通孔,上壳体510的底端设置供螺钉拧入的固定孔,螺钉自下向上穿过通孔并拧紧于固定孔中。

杯体210的顶端敞口设置,搅拌杯200还包括用于开闭杯体210顶端的杯盖220。上壳体510的顶端设有套设于上缩口部213外周的上套圈514,上套圈514与杯盖220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上套圈514的周向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杯盖220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杯盖220通过螺纹配合可拆卸连接于上套圈514实现开闭杯体210顶端的目的。上套圈514的内径小于上壳体510的内径,上套圈514与上壳体510之间的内径变化形成上限位面513。

粉碎刀400可转动设于机座100上,为了使粉碎刀400能伸入搅拌杯200的内部,杯体210的底端敞口设置。下壳体520包括套设于下缩口部215外周的下套圈523,下套圈523与机座100的顶端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下套圈523的周向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机座100顶端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搅拌杯200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于机座100的目的。下限位面522设于下套圈523的顶端,限位板521自下限位面522向上延伸形成。

本实施例中,由于杯体210的周向上设有两个内凹形成的扰流凸筋211,相应的,防转支架600与凹部212一一对应的设有两个,下壳体520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两块向上延伸形成且与各防转支架一一配合的限位板521,上壳体510的周向内壁上均匀间隔设有两个与各限位板521一一配合的限位槽512。

组装时,先将防转支架600设于凹部212处,然后将上壳体510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210的外部至上限位面513抵于上过渡台阶面214上,定位台610上的凸筋611嵌入上壳体510内壁上的凹槽511中。随后将下壳体520自下向上套设于杯体210的外部至下限位面522抵于下过渡台阶面216上,限位板521插入限位槽512中且抵于定位板620的外侧。最后,将螺钉自下向上穿过下壳体520上的通孔后拧紧于上壳体510底端的固定孔中,使上、下壳体510、520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各特征的“内侧”指朝向杯体中心的一侧,上述各特征的“外侧”指远离杯体中心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降低杯壳500在机体工作时的温升,上、下壳体510、520优选采用导热系数低且耐高温的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内凹位212b的开口张角α也可以设置为30°、40°、50°、60°、70°、80°、89°、91°、100°、110°、120°、130°、140°、150°等合理的角度值。

可以理解的是,凸筋611与凹槽511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即在上壳体510的内壁上设置朝定位台610凸出且沿竖向延伸的凸筋,在定位台610的外侧壁上设置与凸筋配合的凹槽,上壳体510自上向下套设于杯体210的外部时,凸筋卡嵌于凹槽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下壳体510、520之间并不局限于采用上述记载或附图所示的螺钉实现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胶粘等合理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套圈514与杯盖2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或附图所示的螺纹配合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如旋扣与旋槽配合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等。

可以理解的是,下套圈523与机座100顶端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或附图所示的螺纹配合结构,也可以其他合理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如旋扣与旋槽配合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等。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