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7436发布日期:2020-07-14 17:0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箱。



背景技术:

蒸箱是生活最常见的用于蒸制食物的电器,常见的蒸箱一般包括内胆和蒸汽发生系统,其中蒸汽发生系统包括储水箱、蒸汽发生器,储水箱中的水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向蒸汽发生器注水,蒸汽发生器加热形成大量蒸汽,高温的蒸汽用于蒸制食物。

现有的蒸箱中,蒸汽发生器产生大量蒸汽通入内胆中,蒸汽在内胆中加热食物后通过内胆的排汽接头排出,高热蒸汽散发到外界可能会烫伤用户,且在蒸汽会在蒸箱的外表面放热冷凝成大量的水滴,不但浪费了热量还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蒸汽外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蒸箱。

一种蒸箱,包括:

内胆,包括设于所述内胆上的蒸汽透孔;

蒸汽发生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内胆连通;

蒸汽冷凝腔,与所述蒸汽透孔连通,所述蒸汽冷凝腔内设有冷凝组件。

所述冷凝组件包括:

储水箱,包括用于容纳净水的腔体;

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储水箱和所述蒸汽发生器。

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

预热管,设于所述蒸汽冷凝腔内,一端连通所述储水箱,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

所述预热管分布于所述储水箱的上方。

所述预热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的一端靠近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设置。

所述预热管弯曲盘绕设置,且所述预热管外壁设置若干冷凝翅片。

所述预热管可拆卸设于所述蒸汽冷凝腔内壁。

所述预热管的进水口插接在所述储水箱上。

还包括:

相互扣合的盖体和底座,所述储水箱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或离开所述底座;

所述储水箱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一侧的端板,所述端板覆盖并封闭所述缺口。

所述蒸汽透孔贯穿底座,所述底座对应所述蒸汽透孔处设有向盖体方向延伸的凸边,所述凸边为环形,且所述蒸汽透孔位于所述凸边围合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注水抽水泵。

所述蒸汽冷凝腔包括:

冷凝疏通格栅结构,设于所述底座内,将所述蒸汽冷凝腔底部空间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的单元空间。

储水箱位于所述冷凝疏通格栅结构上方。

还包括:

废水箱,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回收废水泵。

底座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回收废水泵连通。

所述蒸汽冷凝腔上设有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包括:内胆,包括设于所述内胆上的蒸汽透孔;蒸汽发生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内胆连通;蒸汽冷凝腔,与所述蒸汽透孔连通,所述蒸汽冷凝腔内设有冷凝组件。

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管路进入内胆,蒸汽对内胆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多余的蒸汽上升通过蒸汽透孔进入蒸汽冷凝腔中,因此蒸汽不易在内胆中停留,大部分蒸汽进入蒸汽冷凝腔中,受冷凝组件影响放热冷凝成液滴并储存在蒸汽冷凝腔中。从而防止蒸汽在内胆中堆积外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储水箱,包括用于容纳净水的腔体;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储水箱和所述蒸汽发生器。

净水储存在储水箱中,储水箱受净水温度影响而低于蒸汽温度。蒸汽进入蒸汽冷凝腔中后,接触储水箱的外壁而放热冷凝,热量通过储水箱腔体的外壁传递给储水箱中的净水,使净水温度升高。当蒸汽发生器内需要补充水分制造蒸汽时,被蒸汽加热的净水通过第二管路进入蒸汽发生器,减少蒸汽发生器加热净水制造蒸汽时消耗的电能,从而达到热能回收利用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预热管,设于所述蒸汽冷凝腔内,一端连通所述储水箱,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

预热管由导热材料制成,预热管在蒸汽冷凝腔内被蒸汽加热,由于预热管内没有水,因此温度相对储水箱上升的更快。当蒸汽发生器需要补充净水时,储水箱中的水先进入预热管,再进入第二管路,最终流入蒸汽发生器。因此净水在预热管中流动时被进一步加热,提高了本方案中蒸箱净水的预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预热管分布于所述储水箱的上方。

由于蒸汽沿竖直方向上升运动,因此本方案中预热管分布于储水箱的上方。蒸汽先接触储水箱再接触预热管。由于储水箱用于存放净水,因此首先对净水进行加热,提高蒸汽热量的利用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预热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的一端靠近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设置。

储水箱中的净水被取用时,需要通过预热管流出,随着净水的流出,储水箱中水位会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储水箱中水位下降时也可以顺利出水,将预热管进水口连接在靠近储水箱底部的侧壁上。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预热管弯曲盘绕设置,且所述预热管外壁设置若干冷凝翅片。

弯曲盘绕的预热管可以增大预热管与蒸汽接触的面积,提高预热管吸收的热量。同时,增加了净水在预热管内流动的时间,更充分与净水进行换热。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预热管可拆卸设于所述蒸汽冷凝腔内壁。

防止预热管支撑在储水箱上而压迫储水箱。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预热管的进水口插接在所述储水箱上。

储水箱与预热管的进水口插接配合,插接部位设有相应的密封接头,在插接动作发生时接头部位打开,使预热管的进水口变成打开状态,当注水抽水泵抽水时,储水箱上对应插接的部位在压力作用下打开与预热管连通。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还包括:相互扣合的盖体和底座,所述储水箱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或离开所述底座。

底座对水箱提供支撑,同时缺口部位对储水箱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缺口两侧的侧壁限制水箱的滑动方向,使储水箱在抽出时可以保持设定的方向与预热管的进水口相分离。储水箱在补充水后,再次插入蒸汽冷凝腔中时能够准确的与预热管的进水口对接。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储水箱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一侧的端板,所述端板覆盖并封闭所述缺口。

端板起到密封和限位的作用,在插入储水箱的过程中,储水箱朝向预热管进水口的部位逐渐靠近预热管的进水口,同时端板不断靠近缺口。当端板密封贴合缺口时,储水箱恰好和预热管的进水口连接配合。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蒸汽透孔贯穿底座,所述底座对应所述蒸汽透孔处设有向盖体方向延伸的凸边,所述凸边为环形,且所述蒸汽透孔位于所述凸边围合的范围内。

凸边首先对蒸汽起到导向作用,引导蒸汽进入蒸汽冷凝腔。同时引导蒸汽进入冷凝疏通格栅结构中。蒸汽在蒸汽冷凝腔中冷凝后,形成的液滴在底座底部汇聚,凸边阻挡冷凝水从蒸汽透孔回流到内胆中。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注水抽水泵。

注水抽水泵控制第二管路内水流压力,保障从储水箱中取水时,水流有足够的动力通过预热管部分。同时,当储水箱和预热管的进水口相接部位采用单向阀时,水流压力为单向阀的打开提供动力。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蒸汽冷凝腔包括:冷凝疏通格栅结构,设于所述底座内,将所述蒸汽冷凝腔底部空间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的单元空间。

冷凝疏通格栅结构引导蒸汽均匀的分布,均匀的上升,从而实现对储水箱和预热管更均匀的加热。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储水箱位于所述冷凝疏通格栅结构上方。

冷凝疏通格栅顶部被储水箱遮挡,底部支撑在底座的底面上,因此蒸汽进入冷凝疏通结构时,更易均匀的沿冷凝疏通结构的分布范围均匀的散开。从而实现对储水箱和预热管更均匀的加热。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还包括:废水箱,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回收废水泵。

在蒸制结束后,为避免蒸汽发生器内剩余的水积存变质,将剩余未使用的水抽出,保持蒸汽发生器内部干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底座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回收废水泵连通。

通过第四管路,将底座底部积存的冷凝水定期抽入废水箱中统一处理,防止冷凝水堆积变质,还防止冷凝水液面超出凸边溢入内胆中。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箱,所述蒸汽冷凝腔上设有泄压阀。

蒸汽不断进入蒸汽冷凝腔中,当蒸汽量过大时,蒸汽冷凝腔和内胆中的压强会变大。为了保证烹饪的安全,泄压阀在蒸汽量过大产生过大的压强时启动,排出多余蒸汽,使蒸汽冷凝腔和内胆中的压强降低到安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蒸汽冷凝腔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表示内胆和蒸汽冷凝腔连通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表示蒸汽冷凝回收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表示底座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预热管结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框图;

图8为表示预热管相关组件与蒸汽冷凝腔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i处表示冷凝翅片与盖体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胆;11、蒸汽透孔;2、蒸汽冷凝腔;21、盖体;22、预热管;221、冷凝翅片;222、进水口;223、出水口;224、延申部;225、紧定螺钉;23、冷凝疏通格栅结构;24、底座;241、凸边;242、缺口;25、储水箱;251、端板;3、泄压阀;4、废水箱;5、回收废水泵;6、注水抽水泵;7、蒸汽发生器;71、第一管路;72、第二管路;73、第三管路;74、第四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箱,如图1所示,包括:内胆1,包括设于所述内胆1上的蒸汽透孔11;蒸汽发生器7,通过第一管路71与所述内胆1连通;蒸汽冷凝腔2,与所述蒸汽透孔11连通,所述蒸汽冷凝腔2内设有冷凝组件。蒸汽发生器7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管路71进入内胆1,蒸汽对内胆1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多余的蒸汽上升通过蒸汽透孔11进入蒸汽冷凝腔2中,因此蒸汽不易在内胆1中停留,大部分蒸汽进入蒸汽冷凝腔2中,受冷凝组件影响放热冷凝成液滴并储存在蒸汽冷凝腔2中。从而防止蒸汽在内胆1中堆积外泄。

对于蒸汽冷凝腔2和内胆1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蒸汽冷凝腔2焊接在内胆1顶部。蒸汽冷凝腔2对准内胆1顶部的蒸汽透孔11。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蒸汽冷凝腔2可拆卸连接在内胆1顶部。

对于冷凝组件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储水箱25,包括用于容纳净水的腔体;第二管路72,连通所述储水箱25和所述蒸汽发生器7。净水储存在储水箱25中,储水箱25受净水温度影响而低于蒸汽温度。蒸汽进入蒸汽冷凝腔2中后,接触储水箱25的外壁而放热冷凝,热量通过储水箱25腔体的外壁传递给储水箱25中的净水,使净水温度升高。当蒸汽发生器7内需要补充水分制造蒸汽时,被蒸汽加热的净水通过第二管路72进入蒸汽发生器7,减少蒸汽发生器7加热净水制造蒸汽时消耗的电能,从而达到热能回收利用的效果。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预热管22,设于所述蒸汽冷凝腔2内,一端连通所述储水箱25,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72。其中,预热管22由导热材料制成,预热管22一端为进水口222,另一端为出水口223。进水口222与储水箱25连通,出水口223与第二管路72连通。预热管22在蒸汽冷凝腔2内被蒸汽加热,由于预热管22内没有水,因此温度相对储水箱25上升的更快。当蒸汽发生器7需要补充净水时,储水箱25中的水先进入预热管22,再进入第二管路72,最终流入蒸汽发生器7。因此净水在预热管22中流动时被进一步加热,提高了本方案中蒸箱净水的预热效果。

对于预热管22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预热管22分布于所述储水箱25的上方。由于蒸汽沿竖直方向上升运动,因此本方案中预热管22分布于储水箱25的上方。蒸汽先接触储水箱25再接触预热管22。由于储水箱25用于存放净水,因此首先对净水进行加热,提高蒸汽热量的利用效率。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预热管22分布在储水箱25侧面和蒸汽冷凝腔2内壁之间的空间中。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预热管22不但分布在储水箱25侧面和蒸汽冷凝腔2内壁之间的空间中,而且还分布在储水箱25上方。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预热管22位于储水箱25下方。

对于预热管22连接储水箱25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管22与所述储水箱25连通的一端靠近所述储水箱25的底部设置。储水箱25中的净水被取用时,需要通过预热管22流出,随着净水的流出,储水箱25中水位会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储水箱25中水位下降时也可以顺利出水,将预热管22进水口222连接在靠近储水箱25底部的侧壁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连接储水箱25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对于预热管2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所述预热管22弯曲盘绕设置,且所述预热管22外壁设置若干冷凝翅片221。弯曲盘绕的预热管22可以增大预热管22与蒸汽接触的面积,提高预热管22吸收的热量。同时,增加了净水在预热管22内流动的时间,更充分与净水进行换热。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预热管22为直管。

对于冷凝翅片221的分布结构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冷凝翅片221沿预热管长度方向平行分布,冷凝翅片221之间的间隔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

对于预热管22的固定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管22可拆卸设于所述蒸汽冷凝腔2内壁。防止预热管22支撑在储水箱25上而压迫储水箱25。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预热管22焊接固定在蒸汽冷凝腔2上方的盖体21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预热管22与冷凝翅片221一体成型,可看做同一组件。如图8、图9所示,冷凝翅片221向预热管22长度方向的两端平行的伸出延伸部224。延伸部224阻挡蒸汽上升,且延伸部224上设有透孔或螺纹孔。紧定螺钉225穿过延伸部224上的透孔或螺纹孔紧固在盖体21的顶部。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延伸部224端部可继续向下弯折,使紧定螺钉225紧固在盖体21的内侧壁上。

对于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与储水箱25的连接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插接在所述储水箱25上。储水箱25与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插接配合,插接部位设有相应的密封接头,在插接动作发生时接头部位打开,使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变成打开状态,当注水抽水泵6抽水时,储水箱25上对应插接的部位在压力作用下打开与预热管22连通。

对于蒸汽冷凝腔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还包括:相互扣合的盖体21和底座24,所述储水箱25设置在所述底座24的上方,所述底座24一端设置有缺口242,所述储水箱25通过所述缺口242进入或离开所述底座24;所述储水箱25还包括设于所述腔体一侧的端板251,所述端板251覆盖并封闭所述缺口242。底座24对水箱提供支撑,同时缺口242部位对储水箱25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缺口242两侧的侧壁限制水箱的滑动方向,使储水箱25在抽出时可以保持设定的方向与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相分离。储水箱25在补充水后,再次插入蒸汽冷凝腔2中时能够准确的与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对接。

其中,端板251起到密封和限位的作用,在插入储水箱25的过程中,储水箱25朝向预热管22进水口的部位逐渐靠近预热管22的进水口,同时端板251不断靠近缺口242。当端板251密封贴合缺口242时,储水箱25恰好和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连接配合。

对于底座2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蒸汽透孔11贯穿底座24,所述底座24对应所述蒸汽透孔11处设有向盖体21方向延伸的凸边241,所述凸边241为环形,且所述蒸汽透孔11位于所述凸边241围合的范围内。凸边241首先对蒸汽起到导向作用,引导蒸汽进入蒸汽冷凝腔2。同时引导蒸汽进入冷凝疏通格栅结构23中。蒸汽在蒸汽冷凝腔2中冷凝后,形成的液滴在底座24底部汇聚,凸边241阻挡冷凝水从蒸汽透孔11回流到内胆1中。

对于第二管路7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二管路72上设有注水抽水泵6。注水抽水泵6控制第二管路72内水流压力,保障从储水箱25中取水时,水流有足够的动力通过预热管22部分。同时,当储水箱25和预热管22的进水口222相接部位的打开,需要水流压力提供动力。

对于蒸汽冷凝腔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所述蒸汽冷凝腔2包括:冷凝疏通格栅结构23,设于所述底座24内,将所述蒸汽冷凝腔2底部空间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的单元空间。冷凝疏通格栅结构23引导蒸汽均匀的分布,均匀的上升,从而实现对储水箱25和预热管22更均匀的加热。

对于储水箱25和冷凝疏通格栅结构23的位置关系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储水箱25位于所述冷凝疏通格栅结构23上方。冷凝疏通格栅顶部被储水箱25遮挡,底部支撑在底座24的底面上,因此蒸汽进入冷凝疏通结构时,更易均匀的沿冷凝疏通结构的分布范围均匀的散开。从而实现对储水箱25和预热管22更均匀的加热。

对于蒸箱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还包括:废水箱4,通过第三管路73与所述蒸汽发生器7连通,所述第三管路73上设有回收废水泵5。在蒸制结束后,为避免蒸汽发生器7内剩余的水积存变质,将剩余未使用的水抽出,保持蒸汽发生器7内部干燥。

对于蒸汽冷凝腔2底部积存冷凝水的排放方式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底座24通过第四管路74与所述回收废水泵5连通。通过第四管路74,将底座24底部积存的冷凝水定期抽入废水箱4中统一处理,防止冷凝水堆积变质,还防止冷凝水液面超出凸边241溢入内胆1中。

对于蒸箱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所述蒸汽冷凝腔2上设有泄压阀3。蒸汽不断进入蒸汽冷凝腔2中,当蒸汽量过大时,蒸汽冷凝腔2和内胆1中的压强会变大。为了保证烹饪的安全,泄压阀3在蒸汽量过大产生过大的压强时启动,排出多余蒸汽,使蒸汽冷凝腔2和内胆1中的压强降低到安全范围。其中,多余的蒸汽通过泄压阀3所在的管道进入废水箱4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