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9533发布日期:2020-07-07 14:09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医疗物品存放仪器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



背景技术:

无菌物品指的是经过灭菌处理的物品,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及细菌芽孢。目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卫生材料被应用到手术中,其使用量与医院的床位和手术量密切相关。这些耗材从请领到使用要经过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积压或过期,因此如何科学管理一次性耗材已成为手术室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管理方法是将无菌物品分类放入普通的无菌物品柜中,虽然做到了将物品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消毒灭菌、定专人管理,却无法限制物品存放和取出的顺序。按照要求,存放物品时要严格按照物品过期先后顺序摆放,取出物品按“先期先用”原则。工作人员在检查和清理过期物品时不仅消耗人力和时间,增加工作量,而且如果清理不彻底将过期物品误用在患者身上将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治疗室内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为吊柜结构,当医护人员在吊柜里面取出无菌物品的时候需要打开吊柜的柜门,然后再取出吊柜内的无菌物品,然而医护人员在打开或关闭柜门的时候经常容易出现被柜门碰撞的情形,另外,由于吊柜通常安装在墙壁上,吊柜下方一般还安装有储物柜,医护人员在取吊柜内的无菌物品时通常视线范围窄,不能够快速取用先放入的无菌物品,经常会因为取用物品时没有严格按照“先期先用”的原则,而造成无菌物品过期现象屡有发生;吊柜虽然能够节省空间,但是由于其安装后高度较高,对于矮个子的医护人员来说,在存放或者取用无菌物品的时候比较困难,常常需要垫高脚尖,甚至需要借助板凳来完成存放和取用无菌物品,这无疑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旨在能够按照先期先用的原则依次取用无菌物品,减少无菌物品过期的情况出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部中空,柜体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柜体底部开设有用于放置架穿出柜体底部的通孔,所述放置架穿出柜体底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拉动放置架滑动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柜体可拆卸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的柜子可以像现有技术中的吊柜一样安装在墙壁上,从而可以节省空间。本技术方案中的柜子安装在墙壁上后,可以通过拉动盖板使放置架竖向滑动。按照无菌物品过期的先后顺序,依次放置在放置架上,放置的过程中先过期的无菌物品应当最先放在放置架上,这样当医务人员在取用无菌物品的时候通过拉动盖板使放置架滑出,优先取用先到期的无菌物品,从而有效的避免产生大量过期的无菌物品。

由于本技术方案中的放置架能够在柜体内竖向滑动,因此在取用或存放无菌物品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拉动盖板使放置架滑出,然后再存放或取用无菌物品,非常的方便,使用的过程中无需现有技术中在存放和取用无菌物品时需要频繁打开或关闭柜门,从而避免对医务人员产生碰撞,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的柜子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使矮个子的医务人员仍然能够非常方便且快速的完成存放和取用无菌物品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柜体内设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与柜体底部垂直设置,所述放置架与滑动导轨竖向滑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滑动导轨的设置能够对放置架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放置架滑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所述放置架包括两个支杆,两个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杆与滑动导轨滑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支杆和固定板之间形成一个架子的结构,方便放入无菌物品,且两个支杆与固定板的设置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固定板沿竖向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固定板可以对无菌物品进行分类放置,且可更加快速的按照先期先用的原则放置无菌物品,取用的时候也可以更加清晰且快速的找到对应的无菌物品。

进一步,所述盖板两侧均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与柜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盖板能够旋入和旋出支撑槽内。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槽,盖板旋入支撑槽使能够使整个放置架位于柜体内并对放置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放置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当盖板旋出支撑槽时,可以拉动放置架滑出柜体,方便存放和取用无菌物品。

进一步,靠近盖板的固定板与盖板之间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盖板旋入和旋出支撑槽的同时,使盖板仍然能够与整个放置架连接,从而能够支撑起整个放置架。

进一步,所述盖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把手的设置更加方便医务人员拉动盖板。

进一步,所述柜体的一侧为敞口端,柜体的敞口端设有两扇柜门,两扇柜门的一侧分别与柜体铰接。

如此设置,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打开柜门进行存放无菌物品,也可以通过拉动盖板存放无菌物品,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不同需求和习惯喜好。

进一步,两扇所述的柜门上均设有拉手。

拉手的设置更加方便医务人员打开和关闭柜门。

进一步,所述放置架设有多个。

多个放置架的设置便于存放更多种类或更多数量的无菌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实施例一中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柜体1、支杆2、固定板3、滑动导轨4、门框5、拉手6、盖板7、转杆8、把手9、支撑槽10、滑槽11、滑块12、通孔13。

实施例一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包括柜体1,柜体1内部中空,柜体1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放置架,本实施例中的放置架设有两个,放置架包括两个支杆2,两个支杆2之间焊接固定有多个固定板3,多个固定板3分别沿竖向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固定板3呈长方体的板状结构,当然固定板3上也可以开设有凹槽,便于无菌物品的存放。

结合图2所示,柜体1底部开设有两个通孔13,两个通孔13与放置架上下正对,两个通孔13的设置能够使得两个放置架的底部均能够穿出柜体1,从而使放置架能够滑出柜体1方便存放和取用无菌物品。

柜体1内设有三个滑动导轨4,三个滑动导轨4相互平行设置,且三个滑动导轨4均与柜体1的底部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放置架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滑动导轨4之间,且两个放置架的支杆2分别与滑动导轨4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三个滑动导轨4上均开设有竖向的滑槽11,每一个支杆2上部均焊接固定有滑块12,每一个支杆2上的滑块12分别插入邻近的滑槽11内,并能够沿着滑槽11竖向滑动。

每一个放置架穿出柜体1底部的一端均设有用于拉动放置架滑动的盖板7,具体的,盖板7与位于最下层的固定板3之间设有转杆8,转杆8的一端与盖板7焊接固定,转杆8的另一端与固定板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为了便于医务人员操作,在盖板7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把手9。

盖板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槽10,支撑槽10的上侧与柜体1焊接固定。盖板7左右两侧的支撑槽10的槽口相对设置,支撑槽10的前后两侧与外界相通,本实施例中的盖板7呈长方体状的板状结构,且盖板7的长度和宽度满足以下条件:盖板7的宽度小于盖板7左右两侧的支撑槽10的槽口之间的距离,以及盖板7左右两侧的支撑槽10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盖板7对角线的距离,同时盖板7的长度大于盖板7两侧的支撑槽10槽口之间的距离,这样,通过转动盖板7,能够使盖板7旋入或旋出盖板7左右两侧的支撑槽10内,从而实现了盖板7与柜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关系。

初始状态下,盖板7被旋入支撑槽10内,从而使得整个放置架均位于柜体1内,支撑槽10对整个放置架起到支撑和限制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柜子与现有技术中的吊柜的安装形式相同,均是安装在墙壁上呈悬挂的状态。

当医务人员需要存放无菌物品时,医务人员手持把手9,使盖板7转动90°,从而使盖板7被旋出支撑槽10,此时,医务人员可以将整个放置架拉出,然后按照无菌物品过期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最接近过期日期的无菌物品从最下层的固定板3开始依次向上层的固定板3放置,这样最先放入的无菌物品就位于最下层的固定板3上,当医务人员取用的时候无菌物品的时候就可以从下至上依次取用,实现先放先用的效果,从而实现“先期先用”的原则。

当按照顺序放置好无菌物品后,将盖板7向上推动,从而使整个放置架向上滑动,当盖板7到达支撑槽10处时,通过转动盖板7,使盖板7向相反方向转动90°,从而使盖板7旋入支撑槽10内,进而将整个放置架收纳至柜体1内保存。

当需要取用无菌物品的时候按照上述操作过程,将盖板7旋出,然后拉动盖板7,使支杆2沿着滑动导轨4竖直向下滑动,从最下层的固定板3按照使用需求依次向上取用无菌物品。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存放无菌物品的柜子,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柜体1背向墙壁的一侧为敞口端,柜体1的敞口端设有两扇柜门,柜门均包括门框5和玻璃窗,门框5的一侧分别与柜体1两侧通过合页铰接。玻璃窗安装在门框5上,玻璃窗的设置便于医务人员在外面就可以观察到柜体1内的无菌物品的使用状况,能够及时的向柜体1内补充无菌物品。

在门框5上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拉手6。本实施例中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打开柜门进行存放无菌物品,也可以通过拉动盖板7存放无菌物品,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不同需求和习惯喜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