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9532发布日期:2020-07-07 14:0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车记录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

现有的行车记录仪依靠吸盘安装于汽车内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正对摄像头的位置平时难以擦拭,会积累灰尘并产生雾气,特别是在冬天,当车内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差较大的时候,汽车内会产生雾气,行车摄像头无法清晰的对行车情况进行高效的记录,不利于行车安全,针对雾气或灰尘的产生,现有的做法一般是主动进行擦拭和去除,除雾和防尘除尘效率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通过设置于记录仪壳体上方的活动连接的吊挂结构与车内后视镜挂杆相卡接,并由第一连接块后部的由圆形背板、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玻璃隔板以及设置于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端部的圆环状吸盘构成的除雾及吸盘结构,通过内置的除雾剂经存储箱内喷出,并由风机腔室内吹出空气经加热管加热后对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玻璃隔板以及前挡风玻璃内壁进行除雾,并将除雾后产生的积水进行收集和风干,一体式行车记录仪结构安装更便捷,能够满足和适应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安装要求,进行有效防尘和除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包括记录仪壳体、设置于记录仪壳体顶部与车内后视镜相挂杆相卡接的吊挂结构以及设置于记录仪壳体背部的除雾及吸盘结构,所述吊挂结构包括设置于记录仪壳体的顶部并通过旋转盘连接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顶部的铰接座相铰接连接的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顶部的铰接座铰接连接的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端部设置有与车内后视镜挂杆扣接的卡扣;

所述除雾及吸盘结构包括与第一连接块背部铰接座铰接相连的第四连接块、设置于第四连接块端部的圆形背板、设置于圆形背板外表面的圆形透明玻璃筒罩、设置于圆形透明玻璃筒罩内的透明玻璃隔板、设置于圆形透明玻璃筒罩外端部与前挡风玻璃内侧面相吸附贴合的圆环状吸盘、设置于圆形背板外表面的行车记录摄像头、设置于圆形背板外表面分别位于行车记录摄像头两侧的风机腔室、安装于圆形背板表面的除雾剂存储箱、卡接安装于所述圆形透明玻璃筒罩底部开口部的集水箱;

所述除雾剂存储箱上安装有小型压力泵并伸出一“f”字形导管穿过透明玻璃隔板对透明玻璃筒罩以及挡风玻璃内壁雾气进行喷剂,所述“f”字形导管的出水口端设置有喷头;

所述风机腔室内安装有小型鼓风机,所述风机腔室内连通有“e”字形出风管穿过透明玻璃隔板对透明玻璃筒罩以及挡风玻璃内壁雾气进行出风动作,所述“e”字形出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喇叭型出气罩;

所述“e”字形出风管内设置有电加热丝。

进一步地,所述行车记录摄像头安装于摄像头承载座上,所述摄像头承载座上设置有一与记录仪壳体背部数据输入端相连的数据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透明玻璃筒罩顶部横向设置有条状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记录仪壳体的正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记录仪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内均布设置有防滑橡胶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记录仪壳体上方的活动连接的吊挂结构与车内后视镜挂杆相卡接,并由第一连接块后部的由圆形背板、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玻璃隔板以及设置于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端部的圆环状吸盘构成的除雾及吸盘结构,通过内置的除雾剂经存储箱内喷出,并由风机腔室内吹出空气经加热管加热后对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玻璃隔板以及前挡风玻璃内壁进行除雾,并将除雾后产生的积水进行收集和风干,一体式行车记录仪结构具有安装便捷,能够满足和适应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安装要求,防尘和除雾效果好的优点。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结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结构后视图;

图5为图1中a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e”字形出风管内部透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记录仪壳体,101-把手,102-旋转盘,103-第一连接块,104-第二连接块,105-第三连接块,1051-卡扣,106-数据输入端,2-第四连接块,201-圆形背板,203-摄像头承载座,205-加强筋,206-透明玻璃隔板,207-风机腔室,2071-“e”字形出风管,2072-喇叭型出气罩,2073-电加热丝,208-除雾剂存储箱,2081-“f”字形导管,2082-喷头,2083-小型压力泵,3-圆环状吸盘,4-集水箱,5-行车记录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背部”、“端部”、“外表面”、“内”、“正表面”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汽车室内一体式行车记录仪,包括记录仪壳体1、设置于记录仪壳体1顶部与车内后视镜相挂杆相卡接的吊挂结构以及设置于记录仪壳体1背部的除雾及吸盘结构;吊挂结构包括设置于记录仪壳体1的顶部并通过旋转盘102连接的第一连接块103、与第一连接块103顶部的铰接座相铰接连接的第二连接块104、与第二连接块104顶部的铰接座铰接连接的第三连接块105,第三连接块105的端部设置有与车内后视镜挂杆扣接的卡扣1051;

除雾及吸盘结构包括与第一连接块103背部铰接座铰接相连的第四连接块2、设置于第四连接块2端部的圆形背板201、设置于圆形背板201外表面的圆形透明玻璃筒罩、设置于圆形透明玻璃筒罩内的透明玻璃隔板206、设置于圆形透明玻璃筒罩外端部与前挡风玻璃内侧面相吸附贴合的圆环状吸盘3、设置于圆形背板201外表面的行车记录摄像头5、设置于圆形背板201外表面分别位于行车记录摄像头5两侧的风机腔室207、安装于圆形背板201表面的除雾剂存储箱208、卡接安装于所述圆形透明玻璃筒罩底部开口部的集水箱4;

除雾剂存储箱208上安装有小型压力泵2083并伸出一“f”字形导管2081穿过透明玻璃隔板206对透明玻璃筒罩以及挡风玻璃内壁雾气进行喷剂,“f”字形导管2081的出水口端设置有喷头2082;

风机腔室207内安装有小型鼓风机,风机腔室207内连通有“e”字形出风管2071穿过透明玻璃隔板206对透明玻璃筒罩以及挡风玻璃内壁雾气进行出风动作,“e”字形出风管2071的出风端设置有喇叭型出气罩2072;

“e”字形出风管2071内设置有电加热丝2073。

其中,行车记录摄像头5安装于摄像头承载座203上,摄像头承载座203上设置有一与记录仪壳体1背部数据输入端106相连的数据输出端2011。

其中,圆形透明玻璃筒罩顶部横向设置有条状的加强筋205。

其中,记录仪壳体1的正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记录仪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01。

其中,卡扣1051内均布设置有防滑橡胶条。

其中,圆形背板201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记录仪壳体内的控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记录仪壳体上方的活动连接的吊挂结构与车内后视镜挂杆相卡接,并由第一连接块后部的由圆形背板、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玻璃隔板以及设置于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端部的圆环状吸盘构成的除雾及吸盘结构,通过内置的除雾剂经存储箱内喷出,并由风机腔室内吹出空气经加热管加热后对圆形透明玻璃筒罩、玻璃隔板以及前挡风玻璃内壁进行除雾,并将除雾后产生的积水进行收集和风干;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行车记录仪结构具有安装便捷,能够满足和适应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安装要求,防尘和除雾效果好的优点。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