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风道的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3405发布日期:2020-08-25 19:2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具有改进风道的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改进风道的清洁机器人,属于家用机器人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家用清洁机器人,例如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路径规划、地图构建等技术融合在清洁机器人中,使得清洁机器人能够自主地执行清洁操作,智能化程度更高,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和时间。

清洁机器人中的出风系统主要依赖于风机组件的结构以及风机组件在整机中的位置关系。鉴于机器人内部有限的空间,有些现有设计中,在风机组件的位置和配合关系上不合理,风机的排风口位于内部,直接在内部排气,造成机器人本身很难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以至于风机的排风口排出的灰尘在机器人内部聚集,给清理工作以及线路板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在长时间的积累后会对产品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改进风道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在本体机身内增设风道延长组件将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本体外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是,一种具有改进风道的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本体底部设有进风槽;风机组件,设于本体内部,风机组件包括: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壳罩、设于壳罩内部并被配置为在旋转时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通道进入并从出风通道排出的风扇、以及被配置为驱动风扇旋转的马达;尘盒,可拆卸地设于本体,尘盒设有与本体进风槽对接的进风口和与风机组件进风通道对接的出风口;本体设出风槽;还包括内部中空且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的风道延长组件,风道延长组件进风端与风机组件出风通道连接,风道延长组件出风端与出风槽连接。

更优化的方案中,出风槽为镂空的本体壳体,风道延长组件排出的气流经过镂空的本体壳体排出本体外。

更优化的方案中,风道延长组件与出风槽连接处设有密封软胶件。

更优化的方案中,风道延长组件的横截面积随着远离风机组件出风通道而递增。

更优化的方案中,风道延长组件被布置于机身内部的物理空隙中。

更优化的方案中,风机组件进风通道呈喇叭口状,内壁迎风壁呈弧形。

更优化的方案中,风机组件、风道延长组件的风道为全密封结构。

更优化的方案中,出风槽设于本体后半部的侧面。

更优化的方案中,风道延长组件呈折弯型被固定于本体内部。

更优化的方案中,风道延长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至本体的固定件,固定件设于风道延长组件的外表面。

更优化的方案中,固定件为卡设于本体内部的卡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体侧面设出风槽,本体机身内增设风道延长组件将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引导至出风槽排出本体外,使得机身内部形成密闭的空间,以防止风机产生气流中的灰尘堆积在机身内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附图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

图1为清洁机器人组成示意图;

图2为清洁机器人组装示意图;

图3为清洁机器人气流流向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4为清洁机器人气流流向的俯视截面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省略了部分构成部件或调整了构成部件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机器人为智能型清洁机器人,智能型清洁机器人融合路径规划、地图构建、障碍物检测等技术,能够自主地执行清洁地面的操作。下文中以清洁机器人为智能型清洁机器人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10、风机组件20、风道延长组件30和尘盒40,风机组件20及风道延长组件30固定设于本体10内部。

图1-图4中所示,本体10包括设于底部的进风槽101,设于本体10机身侧面的出风槽102;风机组件20包括壳罩、进风通道201、出风通道202,壳罩的内部形成进风通道201、出风通道202,和被配置为在旋转时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通道201进入并从出风通道202排出的风扇及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风扇及驱动电机设于壳罩内部;风道延长组件30包括进风端301、出风端302;尘盒40内部依次设有进风口401、集尘腔402、滤芯403和出风口404。风机组件20被固定于本体10内部,尘盒40可拆卸地设于本体10尾部,风道延长组件30两端分别连接至风机组件20和出风槽102。其中,尘盒40的进风口401对接进风槽101,出风口404对接进风通道201,尘盒40内部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401、集尘腔402、滤芯403和出风口404,地面被卷积的灰尘等垃圾被滤芯403阻隔且收集于集尘腔402中,过滤的气流从出风口404被排出尘盒40外;风机组件20的进风通道201与尘盒40出风口404对接,以通过风扇的吸力构建具有动力的气流通路;风机组件20的出风通道202与风道延长组件30的进风端301连接,上述各气流风道组成完整的风路回路,各组成部件的对接或连接均采用全密封结构,保证风道的气密性,具体的一种实现方式比如通过胶水粘附实现密封。

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出风槽102为镂空的本体10的部分壳体,风道延长组件30的出风端302与本体连接,排出的气流经过镂空的出风槽102排出本体10外,这样不会影响清洁机器人的外形美观和功能的实现。出风槽102位于本体10前进的相对后方位置,优选为位于本体10后半部的侧面,这样可以保证排出的带有杂质的气流往远离本体10的方向流动,减少因为排出的气体又被粘附于机身上而造成机器外观的污染。为了得到更优化的效果,风道延长组件30还包括位于风道延长组件30与出风槽102连接处的密封软胶件303,优选为环形,其可以缓冲风机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防止对机身外形产生撞击影响。此外,若将出风槽102直接固定设于本体10的边缘上,也能实现向本体10外排气的功能。

实际应用中,风道延长组件30被设于机身内部的物理空隙中,比如驱动轮与电控板的空隙中,这样能极大程度地利用内部的空余空间,减少清洁机器人体积。如图3所示,清洁机器人在实现清洁过程中,气流按照图示箭头方向依次经过进风槽101→进风口401→集尘腔402→滤芯403→出风口404→进风通道201→出风通道202→进风端301→出风端302→出风槽102,以形成完整的气流风道将气流排除本体外,滤芯403和集尘腔402的共同作用下将地面灰尘容置,使得进入风机组件20的气流是较为干净的气流,由于全密封的完整风道防止了气流中掺杂、渗透的少部分细微颗粒灰尘直接排放在本体10内部,减少了因灰尘积累产生的清洁机器人故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风机组件20达到较好的动力功能,其进风通道201呈喇叭口状,进风通道的迎风壁呈弧形,这样最大程度的保证提供较大的吸力的同时,使气流的流动受到的阻力也较小,以提升整体吸尘动力和性能。风道延长组件30呈折弯型被固定于本体内部,这样既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内部空余物理空间,也能尽量延长出风道以减少或消除产生的噪声。

在另外一种优化的方案中,风道延长组件30的横截面积随着远离风机组件20出风通道202位置而递增,也即越靠近本体10的风道的横截面积越大,这样越靠近机身向外时流量越大,可以有益于减少传播至外界的噪声。

在另外一种优化的方案中,风道延长组件30还包括用于固定至本体10的固定件304,固定件304设于风道延长组件30的外表面以被用于固定至本体10,固定件304采用卡设于本体10内部的卡扣,卡扣的开合可以实现机械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位于本体10尾部的尘盒40,也可以变换为位于机器中部的灰尘收集装置,其形成的风路顺序是不会因位置改变而改变的。相对本实施例的附图的区别在于内部结构有细微变化,比如风道延长组件30改变至固定于清洁机器人本体10的后方位置,摆放的位置产生变化等。

公开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而已,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而不应当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当然也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要求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变动等,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