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5018发布日期:2020-12-25 08:0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睡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睡袋。



背景技术:

睡袋是当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防蹬被方法,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但是,现有的睡袋不管是分腿式还是直筒式,都将使用者完全包裹,使用者睡着后,如果觉得热也无法挣脱,而且束缚大,使得很多儿童对于睡袋的第一印象就是热,均不喜欢使用睡袋。

目前,为了克服睡袋热的问题,很多家庭都准备很多不同厚度的睡袋,而且,儿童成长快,睡袋需要睡着成长不停更换,花费高,存储占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睡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睡袋,包括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均为直角四边形;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沿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条边沿记作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沿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条边沿记作第二边沿和第四边沿;

第二被面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被面的下表面上设有平行于长度方向上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拆卸连接;

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组合状态下,第一被面的第二边沿在长度方向上伸出第二被面的第二边沿5~20cm,且第一被面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分别伸出第二被面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

优选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形成拉链,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形成拉链;或者,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形成沿长度方向上分散分布的按扣,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形成沿长度方向上分散分布的按扣;或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由多条绑带组成,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由对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绑带组成。

优选的,第二被面的第二边沿上连接有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第一被面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对应的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固定部,第一肩带远离第二被面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肩带固定部接合的第一肩带锁件,第二肩带远离第二被面的一端设有与第二肩带固定部接合的第二肩带锁件。

优选的,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固定部均为扣子,第一肩带锁件和第二肩带锁件均为扣眼;或者,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一肩带锁件配合形成按扣,第二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锁件配合形成按扣。

优选的,第二被面的第二边沿中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出3~10cm的垫背区域,第一被面的第二边沿延伸出垫背区域0~15cm;第二被面的第二边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垫背区域5~15cm。

优选的,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组合状态下,第一被面的第四边沿在长度方向上伸出第二被面的第四边沿。

优选的,第一被面的第四边沿上设有第五连接部,第一被面的上表面上设有与第五连接部适配连接并平行于第四边沿的第六连接部。

优选的,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组合形成拉链。

优选的,第一被面上第二被面上均设有用于拆装被芯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睡袋,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连接,则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形成两端开口的直筒型睡袋;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分开,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分开,则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均可作为独立的被面使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当人躺着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之间,以第一被面作为盖被时,第一被面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从人体两侧自然垂落,第一被面的第二边沿从人体肩部自然垂落,从而保证第一被面覆盖人体。同时,通过第二被面配合第一被面对人体进行包裹,保证了人体翻转过程中,第一被面始终跟随人体。

且,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被面短于并窄于第一被面,使用时可将手臂置于第二被面外侧,从而方便手臂自由活动,同时第一被面与第二被面在宽度方向上开口,方便了使用者在闷热时踢翻脚部的第一被面,从而将脚伸出被外;又由于第一被面跟随人体移动,从而方便使用者在寒冷时将手脚缩回。

故而,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对使用者完全无拘束,又能防止使用者蹬被子的睡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睡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种组合式睡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又一种组合式睡袋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3的仰视图;

图6为图3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睡袋,包括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均为直角四边形。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沿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条边沿记作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沿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条边沿记作第二边沿和第四边沿。

第二被面2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被面1的下表面上设有平行于长度方向上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拆卸连接。

如此,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连接,则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形成两端开口的直筒型睡袋;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分开,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分开,则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均可作为独立的被面使用。

如图1所示,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组合状态下,第一被面1的第二边沿在长度方向上伸出第二被面2的第二边沿5~20cm,且第一被面1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分别伸出第二被面2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如此,当人躺着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之间,以第一被面1作为盖被时,第一被面1的第一边沿和第三边沿从人体两侧自然垂落,第一被面1的第二边沿从人体肩部自然垂落,从而保证第一被面1覆盖人体。同时,通过第二被面2配合第一被面1对人体进行包裹,保证了人体翻转过程中,第一被面1始终跟随人体。

且,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面2短于并窄于第一被面,使用时可将手臂置于第二被面2外侧,从而方便手臂自由活动,同时第一被面1与第二被面2在宽度方向上开口,方便了使用者在闷热时踢翻脚部的第一被面1,从而将脚伸出被外;又由于第一被面1跟随人体移动,从而方便使用者在寒冷时将手脚缩回。故而,本实施方式,实现了一种对使用者完全无拘束,又能防止使用者蹬被子的睡袋。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形成拉链,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形成拉链。即,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通过拉链组合。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形成沿长度方向上分散分布的按扣,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形成沿长度方向上分散分布的按扣。或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由多条绑带组成,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由对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绑带组成。即,实现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通过按扣或者绑带连接。

参照图2,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面2的第二边沿上连接有第一肩带3和第二肩带4,第一被面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肩带3和第二肩带4对应的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固定部,第一肩带3远离第二被面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肩带固定部接合的第一肩带锁件,第二肩带4远离第二被面2的一端设有与第二肩带固定部接合的第二肩带锁件。如此,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组合状态下,将第一肩带3和第二肩带4分别通过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固定部固定,形成了背心式结构,可进一步防止使用者从而头部滑出。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固定部均为扣子,第一肩带锁件和第二肩带锁件均为扣眼。或者,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一肩带锁件配合形成按扣,第二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锁件配合形成按扣。且具体实施时,第一肩带固定部和第二肩带固定部可设置在第一被面1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并设置在第二边沿靠内的位置。

参照图3、图4、图5,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面2的第二边沿中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出3~10cm的垫背区域5,第一被面1的第二边沿延伸出垫背区域50~15cm。第二被面的第二边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垫背区域55~15cm。垫背区域5的设置,保证了使用者背部的保暖,同时也扩大了使用肩带状态下,使用者手臂的活动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面1和第二被面2组合状态下,第一被面1的第四边沿在长度方向上伸出第二被面2的第四边沿,以保证使用者腿脚活动自由。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面1的第四边沿上设有第五连接部,第一被面1的上表面上设有与第五连接部适配连接并平行于第四边沿的第六连接部。如此,通过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的组合或者拆分,可自由调节第一被面的长度。具体的,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组合形成拉链。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面1上第二被面2上均设有用于拆装被芯的开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