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4626发布日期:2020-07-10 17:3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转椅。



背景技术:

转椅,即坐着的部分可以转动的椅子,可分为半转椅和全转椅两种类型,转椅通常由头枕、靠背、椅座、扶手、支撑杆、转轴和底座组成,转椅的底座通常带有轮子,能够使转椅自由移动。

一般的转椅只具有坐的功能,功能单一,针对转椅的改进大多仅仅是舒适度改善以及外形的改变,但转椅本身的形态和运动却被忽略,因此往往不具备其他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椅,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该转椅具有鼠标的单双击以及移动功能,增加转椅使用时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椅,包括转椅本体、角度传感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控制器,所述转椅本体包括椅座、支柱和支脚,所述椅座下端与所述支柱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柱下端周向连接有多个所述支脚,且每个所述支脚下端分别连接一滑轮,所述滑轮用于带动所述转椅本体移动,所述控制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椅本体上,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形成检测电路,所述控制器还用于与计算机电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椅座的下端面,用于检测所述转椅本体的左右旋转,并将检测到的左旋或右旋角度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经所述控制器处理后转换为鼠标的单击或双击功能并传送给计算机,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柱上,用于检测所述转椅本体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位移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经所述控制器处理后转换为鼠标的滑动功能并传送给计算机,所述转椅本体上还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用于将所述控制器、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接通外部电源。

优选地,还包括开关接口,所述开关接口开设于所述支脚的上端,所述开关接口内接入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检测电路是否通电。

优选地,所述支柱为中空杆体,所述支脚内部中空,所述电源接口设于所述椅座下端,且所述开关、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所述角度传感器、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控制器之间的线束均通过所述支脚与所述支柱的内部空腔收纳。

优选地,所述支脚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柱的外侧壁,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支柱的方向延伸,用于支撑所述转椅本体。

优选地,所述支脚为四个,且围绕所述支柱的下端均匀周向设置,所述滑轮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柱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转椅本体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执行单双击功能的最小转动角度为90°,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转椅本体向左旋转不小于9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实现单击指令,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转椅本体向右旋转不小于9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实现双击指令。

优选地,所述转椅本体还包括靠背,所述靠背的下端与所述椅座的侧壁固定为一体。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转椅,包括转椅本体、角度传感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控制器,转椅本体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普通转椅,转椅本体包括椅座、支柱和支脚,椅座即用于使用者坐的装置,椅座下端与支柱上端转动连接,能够使得椅座围绕支柱转动,支柱下端周向连接有多个支脚,支脚能够对椅座和支柱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支柱和椅座的稳定性,且每个支脚下端分别连接一滑轮,滑轮用于带动转椅本体移动,能够使得转椅本体的移动方便,控制器可拆卸连接于转椅本体上,角度传感器和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形成检测电路,控制器还用于与计算机电连接,并将处理过的信号传递给计算机,用于对计算机执行指令,角度传感器可拆卸安装于椅座的下端面,用于检测转椅本体的左右旋转,并将检测到的左旋或右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转换为鼠标的单击或双击功能并传送给计算机,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的相应操作,利用转椅本体的转动实现鼠标的单双击功能,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可拆卸安装于支柱上,用于检测转椅本体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位移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转换为鼠标的滑动功能并传送给计算机,利用转椅本体的移动实现鼠标的滑动功能,即计算机上光标箭头位置的改变,转椅本体上还设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用于将控制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角度传感器接通外部电源,从而提高该转椅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转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转椅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转椅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转椅的俯视图;

图中:1-椅座,2-支柱,3-支脚,4-滑轮,5-角度传感器,6-增量式光电编码器,7-开关,8-电源接口,9-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椅,以解决现有座椅功能单一,只能用来坐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椅,包括转椅本体、角度传感器5、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和控制器,转椅本体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普通转椅,转椅本体包括椅座1、支柱2和支脚3,椅座1即用于使用者坐的装置,椅座1下端与支柱2上端转动连接,能够使得椅座1围绕支柱2转动,支柱2下端周向连接有多个支脚3,支脚3能够对椅座1和支柱2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支柱2和椅座1的稳定性,且每个支脚3下端分别连接一滑轮4,滑轮4用于带动转椅本体移动,能够使得转椅本体的移动方便,控制器可拆卸连接于转椅本体上,角度传感器5和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形成检测电路,控制器还用于与电脑连接,控制器内置蓝牙通讯模块,在电脑上打开蓝牙通过找寻设备即可完成连接,并将处理过的信号传递给计算机,用于对计算机执行指令,角度传感器5可拆卸安装于椅座1的下端面,用于检测转椅本体的左右旋转,并将检测到的左旋或右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转换为鼠标的单击或双击功能并传送给计算机,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的相应操作,利用转椅本体的转动实现鼠标的单双击功能,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可拆卸安装于支柱2上,用于检测转椅本体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位移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转换为鼠标的滑动功能并传送给计算机,利用转椅本体的移动实现鼠标的滑动功能,即计算机上光标箭头位置的改变,转椅本体上还设有电源接口8,电源接口8用于将控制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和角度传感器5接通外部电源,从而提高该转椅的续航能力。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检测位移信号的具体原理为:使用费茨定律-fitts'law来将转椅的移动距离改变为光标在电脑屏幕上的移动距离,即t=a+blog2(d/w+1),其中,t代表完成移动所需的平均时间;a代表光标开始/停止时间;b代表光标的移动速度;d代表从起点到目标中心的距离;w代表移动方向上目标的宽度。

具体地,还包括开关7接口,开关7接口开设于支脚3的上端,开关7接口内接入开关7,开关7用于控制检测电路是否通电,能够直接通过脚踏的方式控制开关7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该座椅的鼠标功能是否开启,操作方便,根据实际需要按下开关7对该转椅的鼠标功能进行开启或关闭即可。

支柱2为中空杆体,支脚3内部中空,电源接口8设于椅座1下端,且开关7、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角度传感器5、电源接口8和控制器之间的线束均通过支脚3与支柱2的内部空腔收纳,使得该转椅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能够合理利用空间,避免过多的线束直接外露影响美观与使用安全。

支脚3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柱2的外侧壁,另一端向远离支柱2的方向延伸,用于支撑转椅本体;支脚3为四个,且围绕支柱2的下端均匀周向设置,滑轮4为四个,能够更好的支撑支柱2与椅座1,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该转椅发生倾倒,但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该转椅中支脚3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只要能够保证该转椅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即可。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可拆卸安装于支柱2的下端,能够捕捉该转椅中心的运动状态,来测量转椅的运动状态和移动距离,并将结果通过电连接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计算得到距离和运动轨迹,将计算的结果通过蓝牙传到电脑,控制电脑端光标的移动,更优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6的型号为cb-1200hc。

转椅本体触发控制器控制执行单双击功能的最小转动角度为90°,能够保证使用者需要执行单双击操作时,转动转椅本体,向控制器传输信号,防止日常使用时,轻微的转动造成误操作,影响使用,角度传感器5检测到转椅本体向左旋转不小于90°时,控制器控制实现单击指令,角度传感器5检测到转椅本体向右旋转不小于90°时,控制器控制实现双击指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使用习惯对控制器的原始设定进行更改,例如左旋为双击,右旋为单击也可,角度传感器5对角度的捕捉均是以转椅本体的起始位置为法线,以支柱2为顶点来计算,当转椅从法线位置向一侧旋转超过90°并触发该侧功能后,需向反方向旋转并越过起始位置的法线,再旋转不小于90°至另一侧才会触发相应功能。

转椅本体还包括靠背9,靠背9的下端与椅座1的侧壁固定为一体,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感。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