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微型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9260发布日期:2020-09-08 12:3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的微型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微型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食品加工机一般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搅拌杯内设有粉碎刀,电机驱动粉碎刀转动,以实现对物料的搅拌、粉碎,也有为了提升食品加工机的多功能性,食品加工机还设有加热装置,以对搅拌杯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烹煮,以实现可制作热饮、熟食等,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满意度。一般,为了动力传输及机座内的电力传输给杯体内的搅拌刀,搅拌杯下部都设置电气耦合装置和联轴器等动力传输装置,为了保证电器安全和避免加热装置外露造成烫伤,一般都设置杯座遮挡电器耦合装置和加热装置,而在杯座中心设置上联轴器,在机座中心上设置与上联轴器配合的下联轴器,以保证惦记的动力有效传递给粉碎刀,这些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配件的设置也加重了杯体的重量,加大了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尺寸。

因此,现有食品加工机的尺寸都较大,占空间,而且比较沉重,取放不便,尤其老年人用起来比较重,同时不便于消费者使用后或闲置时的放置、收纳。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工作较忙,生活节奏快,现有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量较大,不便于办公室或这个人居家实用。现在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种小型的食品加工机,最小的也有500ml,仍然超过了个人饮用需求的量,夏天喝不了容易变酸,造成浪费,同时大家都是通过缩小机座的尺寸实现的,占据机座空间较大的就是电机,所以电机变小,才能使得机座尺寸变小,但同时电机变小其动力也变小,而为了保证制浆量,同时防止粉碎时浆液或者物料喷溅,或者煮浆时浆液从杯体内溢出,所述食品加工机杯体的利用率较低,所以尺寸即使较小的制浆量,杯体的尺寸仍无法控制的较小。因此,现有小型食品加工机实际的杯体尺寸变化不大,由于电机动力变小,在对物料进行搅拌粉碎时,为了保证单次的加工效率,使得物料在被粉碎刀搅拌、粉碎时,由于电机动力影响,使得上层的物料无法运动到下层以被粉碎刀切割粉碎,或者说上层物料运动缓慢,大大增加了物料粉碎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粉碎效率,粉碎效果也一般,就会出现加工效率下降,制作的饮品口感变差。另外为了保证制浆量,而且,现有市面上的小容量的机器为了保证食品加工机的制浆效果整体个头仍然较大,不便于个人或者办公室或者旅行时使用。

因此亟待出现一种体积小且有效容量足够且粉碎效率高的小型食品加工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的微型食品加工机,方便个人居家、办公室或者旅行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微型食品加工机,包括内杯、电机、电路板、外壳以及加热装置,所述电机位于内杯的下方并安装于内杯的杯底,所述内杯的杯底中心设有通孔,电机轴穿过内杯杯底的通孔向上伸入内杯,电机轴的上端设有粉碎刀,内杯的杯口处设有杯盖,杯盖与内杯合围形成加工腔,所述内杯的侧壁设有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加工腔包括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所述最大制浆空间为内杯的杯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之间的空间,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为v1,v1为300ml~400ml,翻滚空间的容量为v2,0.8≤v2/v1<1.5,所述外壳套设于内杯外部并从杯底向下延伸与所述内杯的杯底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的容量为v3,0.8≤v3/v1≤1.2,所述电机和电路板均设于安装空间内,所述电机下端与外壳抵触,所述电路板围绕电机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杯盖下端面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设有向下伸出的围边,杯盖安装到位后,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贴合设置,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围边下端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围边的厚度为3mm~6mm。

进一步的,所述杯口设有杯嘴,围边上设有与杯嘴对应的透气口,透气口位于密封圈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围边上还设有与杯嘴对应的溢流口,溢流口和透气口为同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扰流筋,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扰流筋上端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筋的凸出高度由上至下逐渐降低设置,扰流筋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筋的上端距离杯口的距离为c,20mm≤c≤30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底部的底盖,内杯设于壳体内,内杯的杯底与底盖之间形成安装腔,电机位于安装腔内,所述电机下端抵在底盖上,所述电路板横置于安装空间内且环绕电机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通过将电机与内杯固定连接,且通过将外壳下端的内部空间形成一机座,以用于容纳电机,无需设置单独设置一个机座,内杯底部也无需设置电气传输的耦合装置,同理也无需设置为了安全而遮挡电气耦合装置的杯座,也不需要设置联轴器等动力传输装置,使得动力传输效率高,大大地减小了整机在高度上占用的空间,使得整个机器变小,同时将机座和杯体连接为一体,更加便携。同时,在内杯的侧壁设置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使得加入的物料和液体不超过此刻度线,从而粉碎时电机负载合理,电机带动粉碎刀进行粉碎时电机运行效果及粉碎刀粉碎物料最佳,这个容量和机器的加热装置功率匹配效果最好,从而使得熬煮过程中效率最高,使得制作出来的浆液口感最好,煮熟度高,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食品加工机的将加工腔包括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最大制浆空间也就是用于盛放物料和液体的空间,在杯体容量不变的条件下,设置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以提醒用户,物料和水的存放空间不能超过制浆最大容量的刻度线,从而保证粉碎及熬煮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以保证电机带动粉碎刀旋转,从而使得液体带动物料运动,粉碎刀与物料碰撞并切割粉碎物料时,使得液体与物料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形成翻滚运动路径,以加强物料在加工腔的内有效运动,使得堆积的物料能够产生上下左右的翻滚运动,以使所有物料都能被粉碎刀切割粉碎,大大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率,避免有的物料没被粉碎切割到或者切割不充分,存在大颗粒物料,很好的保证并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果,同时在翻滚运动的过程中不会跑出加工腔,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制浆的量最大,且在制浆过程中浆液和物料均不会翻滚溢出杯体之外,还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粉碎效果和熬煮效果。最大制浆空间为内杯的杯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之间的空间,且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为v1,v1为300ml~400ml,翻滚空间的容量为v2,0.8≤v2/v1≤1.5,如此设置,以保证单次加工物料的容量足够,能满足用户所需,同时将翻滚空间设置成大于最大制浆空间,以保证翻滚空间足够大,使得物料在加工腔内能形成充分翻滚,从而大大增加物料与粉碎刀的接触几率,以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当v1小于300ml时,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太小,单次加工的物料太少,不能满足用户所需;当v1大于400ml时,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太大,减小了翻滚空间的大小,使得物料不能充分翻滚,影响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另外,当v2/v1小于0.8时,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太小,单次加工物料的量太少,不能满足用户所需,还降低了单次加工效率;当v2/v1大于1.5时,最大制浆空间太大,使得翻滚空间太小,影响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其中1≤v2/v1≤1.2,如此设置,使得最大制浆空间与翻滚空间的大小比例为最优且最合理,既能很好的保证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足够大,以保证单次的加工效率,同样翻滚空间也足够大,以保证物料能充分翻滚,从而增大物料与粉碎刀的接触几率,以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而将翻滚空间的容量v2满足0.8≤v2/v1<1.5条件,保证了浆液的熬煮效果同时,使得杯体容量最大的条件下占据空间最小,又满足了制浆量和熬煮粉碎的要求。而将所述内杯的杯底与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的容量v3设置在0.8≤v3/v1≤1.2范围内,并将将电机和电路板均设于安装空间内,电机安装在内杯的杯底,电机下端与外壳抵触,所述电路板围绕电机设置,使得整个食品加工机能够保持竖直尺寸更小且结构最简单,从而大大减小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整体尺寸,即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高度,使得食品加工机整体结构紧凑,不占据空间,易于收纳,实现了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小型化和便携。当v3/v1小于0.8时,在保证粉碎和熬煮等制浆效果的情况下,则安装腔太小,不方便安装电机和电路板,且电机和电路板散热效果不好,影响电机和电路板工作稳定性,从而也不利于粉碎,影响食品加工机的制浆效果;当v3/v1大于1.2时,虽然电机线路板安装空间大,方便了生产安装,但是安装腔太大,小型化效果不好,也不便于携带,同时为了保证整体结构小型化,则杯体容量不足,不能能满足顾客制浆量的需求,或者翻滚空间不足,会导致粉碎时候浆液或者物料的喷溅,或者熬煮时浆液的上升空间不足,会产生溢出问题,从而导致熬煮效率降低,煮浆效果变差,对于制浆的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2、将翻滚空间设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杯盖下端面之间的空间,这样既保证翻滚空间足够大,同时又便于物料在翻滚空间内翻滚,以提升物料与粉碎刀之间的接触几率,从而大大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同时,在粉碎时,物料及浆液翻滚不会从杯口喷溅出去,保证了制浆的安全,也不会造成浆液喷出污染桌面。

3、通过在杯盖上设置向下伸出的围边,且在杯盖安装到位后,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贴合设置,这样防止浆液从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溢出,还能防止物料卡入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内,保证物料完全被粉碎,且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围边下端的空间,保证翻滚空间足够,以保证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并使得物料更不会卡入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内,大大提升物料的有效粉碎效率,同时,在粉碎时,使得部分沿内杯的内侧壁爬至杯盖处的物料,在杯盖的围边作用下,运动路径发生改变,向下向中心折回,并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回流到粉碎刀附近进行粉碎,大大提升了粉碎效率,围边还能对液体和物料进行一定的阻挡,保证了液体和物料不会喷溅至杯口,产生喷出伤人问题。

4、在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增加了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更好的防止浆液溢出,同时围边的厚度设定在3mm~6mm范围内,既保证围边的强度足够,且在密封圈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形成挤压时,围边不会变形,以保证密封性,同时还能保证物料在打到围边时也不会产生变形,保证围边及杯盖的耐用性。同时,此厚度的围边,起到了阻挡浆液机物料向上运动的作用,由于电机带动粉碎刀运动,在粉碎刀离心力作用下,浆液及部分物料会沿着杯壁上行,遇到围边,在围边的反作用力及重力作用下,浆液及物料会折回向下落回杯体内,极少部分浆液或物料被喷溅上行,也会遇到杯盖而彻底改变运动方向,落回杯体内,阻止了由于搅拌粉碎过程中的物料或者浆液的向外喷溅,避免了浆液或者物料溢出杯口。当厚度小于3mm时,厚度太薄,容易变形,影响密封效果,阻挡浆液溢出作用不足,会导致浆液或物料从杯口溅出;当厚度大于6mm时,厚度太厚,浪费材料,且在加工成型时容易收缩变形,同时浆液的翻滚上涌的缓冲空间将减小,也会影响浆液没有缓冲空间而从溢出口挤出。

5、通过在杯口上设置杯嘴,这样在倒出浆液时,杯嘴起到了引流的作用,便于浆液倒入容器内,并在围边上设有与杯嘴对应的透气口,透气口位于密封圈上方,这样在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能及时从透气口排出,避免内杯的内部因热量过高而发生爆杯,保证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的安全性。

6、所述围边上还设有与杯嘴对应的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和透气口为同一个,这样方便了杯盖的加工,同时加热时保证了杯体内部不会压力过大,同时压力大时,浆液可以从透气口也就是溢流口流出,还能再回到杯体内部,保证了透气口的透气性,提高了熬煮的效率和效果。

7、通过在内杯的内侧壁设置向内凸出的扰流筋,这样在对物料进行粉碎时,由于扰流筋,使得部分沿内杯的内侧壁爬至扰流筋顶端的物料,在扰流筋的作用下,运动路径发生改变,并向下且向中心折回,并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回流到粉碎刀附近以进行进一步粉碎,同时可增强物料在加工腔内的翻滚程度,以提升物料与粉碎刀之间的接触几率,从而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此时翻滚空间即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扰流筋上端的空间,在扰流筋与翻滚空间的双重作用下,大大加强了物料在加工腔内的翻滚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同时,在加热熬煮时,浆液在热量带动下上涌在惯性作用下翻滚到此,受到扰流筋的作用,也是向下向中心运动,使得热量从外到内循环充分,有利于熬煮的充分。

8、扰流筋的凸出高度由上至下逐渐降低设置,扰流筋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窄设置,由于扰流筋下端更靠近粉碎刀,使得扰流筋下端的物料一般都被粉碎的很好,如此设置后,加强了扰流筋上端的扰流效果,有利于浆液和物料向下向中部集中,再被刀带上来,在回流,如此反复循环,翻滚粉碎充分,也即是物料运动至上端后遇到扰流筋以被阻挡而快速回落至粉碎刀的有效粉碎区域内,以提升物料与粉碎刀之间的接触碰撞几率,从而大大提升物料的粉碎效果和粉碎效果。

9、扰流筋的上端距离杯口的距离为c,20mm≤c≤30mm,即扰流筋的上端未完全延伸至杯口,这样在物料碰撞到扰流筋上端时,由于扰流筋的上端距离杯口有一定的距离,能使得物料能在扰流筋作用下折回,从而很好的回落至粉碎刀的有效粉碎区域内,同时也给继续上涌的极少液流一个缓冲空间,可防止物料和液体在粉碎或者熬煮过程中从杯口溢出,保证了液体和物料不会喷溅至杯口,产生喷出伤人问题,不但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食品加工机制浆时的安全性。另外,当c小于20mm时,距离太小,物料容易从杯口溢出;当c大于30mm时,距离太大,缩小了扰流筋的纵向长度,降低了扰流筋的扰流效果。

10、通过将外壳具体设置成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底部的底盖,内杯具体设于壳体内,而内杯的底部与底盖之间形成安装腔,电机位于安装腔内,所述电机下端抵在底盖上,所述电路板横置于安装空间内且环绕电机设置,如此设置,无需设置单独设置一个机座,且通过将内杯的底部与底盖之间形成一安装腔,以用于容纳电机及电路板,从而大大减小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竖直尺寸,即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高度,使得食品加工机小型化,不占据空间,易于收纳,同时安装腔足够,能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以保证电机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中杯盖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二中杯盖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三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五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六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七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七中内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七中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七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食品加工机实施例八中电机与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内杯;11、杯口;111、杯嘴;12、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13、制浆最低容量刻度线;14、扰流筋;2、外壳;21、壳体;22、底盖;221、环形围板;222、过孔;3、加热装置;31、发热管;4、电机;41、电机轴;5、粉碎刀;6、杯盖;61、围边;611、透气口;612、溢流口;62、密封圈;63、分隔栅;64、下端面;65、内顶面;71、加工腔;711、最大制浆空间;712、翻滚空间;713、缓冲空间;72、溢流空间;73、安装腔;8、隔热板;81、环形凸台;82、环形槽;9、绝缘防尘隔板;10、电路板;20、防溢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粉碎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杯1、套设于内杯1外部的外壳2及设于内杯1底部的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包括发热管31,发热管不仅发热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装配,外壳1内且位于内杯2的杯底下方设有电机4,电机4包括电机轴41,内杯1的杯底设有供电机轴41穿过以伸入内杯1内的通孔,电机轴41的上端设有粉碎刀5,这样省去了联轴器,且节省了空间,使得动力传输更加高效可靠;同时也省去了电气传输装置比如耦合器或者接插件等,同时所述内杯直接被外壳包住,并且外壳一直延伸与内杯杯底形成电机及线路板的安装空间,也省去了杯座结构,从而大大节省了整机的空间,从而减小了整机的结构尺寸,为食品加工机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本发明内杯1包括杯口11,杯口11处设有杯盖6,杯盖6与内杯1合围形成加工腔71,具体的,内杯1为金属内杯,具体为不锈钢内杯,外壳2为塑料外壳,具体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外壳,杯盖6为塑料杯盖,采用不锈钢内杯不仅保证制作出食物的卫生性和健康性,且不锈钢内杯的内表面光滑,易于清洗;当然,也可以将杯盖6与加工腔71接触的一面设为金属的,这样整个加工腔71完全为金属的,能更好的保证制作出食物的卫生性和健康性。

本实施例中,加工腔71的容量为v,600ml≤v≤800ml,v具体为700ml,不仅保证食品加工机的容量足够,以保证单次的加工效率,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又不会额外增加食品加工机的竖直高度,以降低食品加工机的竖直高度,从而降低食品加工机的竖直尺寸,使得食品加工机能更好的小型化;同时,内杯1的内侧壁设有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12和制浆最低容量刻度线13,使得加入的物料和液体不超过此刻度线,从而粉碎时电机负载合理,电机带动粉碎刀进行粉碎时电机运行效果及粉碎刀粉碎物料最佳,这个容量和机器的加热装置功率匹配效果最好,从而使得熬煮过程中效率最高,使得制作出来的浆液口感最好,煮熟度高,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并且,加工腔71包括最大制浆空间711和翻滚空间712,最大制浆空间也就是用于盛放物料和液体的空间,在杯体容量不变的条件下,设置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以提醒用户,物料和水的存放空间不能超过制浆最大容量的刻度线,从而保证粉碎及熬煮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最大制浆空间和翻滚空间,以保证电机带动粉碎刀旋转,从而使得液体带动物料运动,粉碎刀与物料碰撞并切割粉碎物料时,使得液体与物料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形成翻滚运动路径,以加强物料在加工腔的内有效运动,使得堆积的物料能够产生上下左右的翻滚运动,以使所有物料都能被粉碎刀切割粉碎,大大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率,避免有的物料没被粉碎切割到或者切割不充分,存在大颗粒物料,很好的保证并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果,同时在翻滚运动的过程中不会跑出加工腔,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制浆的量最大,且在制浆过程中浆液和物料均不会翻滚溢出杯体之外,还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粉碎效果和熬煮效果,在保证最大制浆量的同时,给予物料和浆液足够的翻滚空间保证粉碎效果,且不会喷溅溢出,提高了搅拌杯的加工腔的利用率,缩小了搅拌杯的容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尺寸和体积。

具体的,最大制浆空间711即为内杯1的杯底至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12之间的空间,且最大制浆空间711的容量为v1,v1为300ml~400ml,v1具体为300ml,翻滚空间712的容量为v2,0.8≤v2/v1≤1.5,如此设置,以保证单次加工物料的容量足够,能满足用户所需,同时将翻滚空间设置成大于最大制浆空间,以保证翻滚空间足够大,使得物料在加工腔内能形成充分翻滚,从而大大增加物料与粉碎刀的接触几率,以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同时,1≤v2/v1≤1.2,v2/v1具体为1,即v2具体为300ml,如此设置,既能很好的保证最大制浆空间的容量足够大,以保证单次的加工效率,同样翻滚空间也足够大,以保证物料能充分翻滚,从而增大物料与粉碎刀的接触几率,以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同时,翻滚空间712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12至杯盖6下端面之间的空间,这样既保证翻滚空间足够大,同时又便于物料在翻滚空间内翻滚,以提升物料与粉碎刀之间的接触几率,从而大大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具体的,杯盖6设有向下伸出的围边61,杯盖6安装到位后,围边61与内杯1的内侧壁贴合设置,此时,翻滚空间712即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12至围边61下端的空间,这样防止浆液从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溢出,还能防止物料卡入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内,保证物料完全被粉碎,且翻滚空间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围边下端的空间,保证翻滚空间足够,以保证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并使得物料更不会卡入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内,大大提升物料的有效粉碎效率,同时,在粉碎时,使得部分沿内杯的内侧壁爬至杯盖处的物料,在杯盖的围边作用下,运动路径发生改变,向下向中心折回,并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回流到粉碎刀附近进行粉碎,大大提升了粉碎效率,围边还能对液体和物料进行一定的阻挡,保证了液体和物料不会喷溅至杯口,产生喷出伤人问题。

并且,为了提升密封性,可以在围边61与内杯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62,密封圈62为o型密封圈,密封圈62具体为硅胶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增加了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更好的防止浆液溢出,而围边61的厚度s,s为3mm~6mm,s具体为5mm,既保证围边的强度足够,且在密封圈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形成挤压时,围边不会变形,以保证密封性,同时还能保证物料在打到围边时也不会产生变形,保证围边及杯盖的耐用性。同时,此厚度的围边,起到了阻挡浆液机物料向上运动的作用,由于电机带动粉碎刀运动,在粉碎刀离心力作用下,浆液及部分物料会沿着杯壁上行,遇到围边,在围边的反作用力及重力作用下,浆液及物料会折回向下落回杯体内,极少部分浆液或物料被喷溅上行,也会遇到杯盖而彻底改变运动方向,落回杯体内,阻止了由于搅拌粉碎过程中的物料或者浆液的向外喷溅,避免了浆液或者物料溢出杯口。

为了方便倾倒食物,可以在杯口11上设置杯嘴111,这样在倒出浆液时,杯嘴111起到了引流的作用,便于浆液倒入容器内,并在围边61上设有与杯嘴111对应的透气口611,透气口611位于密封圈62上方,这样在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能及时从透气口排出,避免内杯的内部因热量过高而发生爆杯,保证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食品加工机的防溢效果,可以在围边61上设有溢流口612,在杯盖6安装到位后,杯盖6的下端面盖合于杯嘴111上方,围边61与内杯1的内侧壁贴合密封处至杯盖6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溢流空间72,溢流口612的最低处至杯盖6的内顶面之间形成缓冲空间713,溢流空间72与缓冲空间713通过溢流口612连通,如此设置,通过形成缓冲空间、溢流空间,使得食品加工机在工作时,首先缓冲空间对浆液进行缓冲,减缓浆液向外溢出的冲击力,且即使有浆液通过溢流口进入溢流空间,如此能很好的起到防止浆液直接溢出,由于溢流空间具有一定的容量,可以对溢出不多的浆液进行收集,而在浆液回落时,浆液又可通过溢流口回流至加工腔内,以避免浆液浪费,这样可很好的提升食品加工机的防溢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将透气口611和溢流口612合二为一,即只有一个口,溢流口612既起到透气的作用,又起到将溢出的浆液由缓冲空间排至溢流空间,并且,溢流口612位于密封圈62上方,这样在浆液上升时,使得浆液只能从溢流口进入溢流空间内,并在杯盖安装到位后,密封圈至杯盖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所述溢流空间,如此形成的溢流空间不仅容量足够,且形成的溢流空间封闭性好,能容纳更多的溢出浆液,从而能更好的防止浆液直接从杯口溢出。

其中,缓冲空间713位于翻滚空间712的上方,也即是最大制浆空间711、翻滚空间712和缓冲空间713共同形成加工腔71,具体的,加工腔71的容量v为700ml,v1为300ml、v2为360ml、缓冲空间713则为40ml,如此设置,以保证单次加工物料的容量足够,能满足用户所需,同时,通过设置翻滚空间,使得物料在加工腔内能形成充分翻滚,从而大大增加物料与粉碎刀的接触几率,以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并且,在熬煮时,缓冲空间能很好的防止浆液溢出,大大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防溢效果。

为了降低浆液溢出的风险,可以将溢流口612的竖直高度设为4mm~10mm,具体为7mm,溢流口612距离围边61下端的距离为e,8mm≤e≤15mm,e具体为11mm,如此设置,保证溢流口的面积大小足够,从而保证从缓冲空间溢出的浆液能顺利流入溢流空间内,同时由于距离e的存在,又能很好的防止浆液在打到围边下端时不会直接从溢流口流出,使得围边能起到很好的阻挡浆液溢出的问题,同时在熬煮时,内杯内的热量能及时从溢流口排出,很好的降低了内杯内的压力,很好地降低了浆液溢出的风险。

为了更好的提升密封性,杯盖6包括下端面64和内顶面65,可以将围边61设于杯盖6的下端面64且靠近杯盖6的外边缘设置,围边61与杯盖6的外边缘之间设有间距d,6mm≤d≤8mm,d具体为7mm,这样不仅方便围边的设置,以便于围边与杯盖一同加工成型,保证生产加工效率,通过设置间距d,方便围边伸入内杯内,也便于密封圈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过盈配合,以保证密封圈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

更具体的,杯盖6的内顶面65高于杯盖6的下端面64设置,这样增加了缓冲空间的空间,且在浆液上升时,杯盖6的内顶面65还能对浆液进行有效的阻挡缓冲,大大增强了缓冲空间的缓冲效果。

为了保证围边更好的阻挡缓冲的作用,可以将围边61伸入内杯1中长度l设定在15mm至35mm之间,l具体为25mm,保证围边与内杯的内侧壁之间的配合长度足够,以保证杯盖与内杯之间的配合密封性,同时在浆液上升时,围边还能对浆液起到阻挡缓冲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提升粉碎效率及粉碎效果,可以在内杯1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扰流筋14,这样在对物料进行粉碎时,由于扰流筋,使得部分沿内杯的内侧壁爬至扰流筋顶端的物料,在扰流筋的作用下,运动路径发生改变,并向下且向中心折回,并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回流到粉碎刀附近以进行进一步粉碎,同时可增强物料在加工腔内的翻滚程度,以提升物料与粉碎刀之间的接触几率,从而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此时翻滚空间即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扰流筋上端的空间,在扰流筋与翻滚空间的双重作用下,大大加强了物料在加工腔内的翻滚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同时,在加热熬煮时,浆液在热量带动下上涌在惯性作用下翻滚到此,受到扰流筋的作用,也是向下向中心运动,使得热量从外到内循环充分,有利于熬煮的充分。

更具体的,扰流筋14的凸出高度由上至下逐渐降低设置,扰流筋14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窄设置,由于扰流筋下端更靠近粉碎刀,使得扰流筋下端的物料一般都被粉碎的很好,如此设置后,加强了扰流筋上端的扰流效果,有利于浆液和物料向下向中部集中,再被刀带上来,在回流,如此反复循环,翻滚粉碎充分,也即是物料运动至上端后遇到扰流筋以被阻挡而快速回落至粉碎刀的有效粉碎区域内,以提升物料与粉碎刀之间的接触碰撞几率,从而大大提升物料的粉碎效果和粉碎效果。

其次,为了防止物料和液体在打到扰流筋时从杯口直接溢出,可以在扰流筋14的上端距离杯口11之间设置一定距离c,且20mm≤c≤30mm,c具体为25mm,即扰流筋的上端未完全延伸至杯口,这样在物料碰撞到扰流筋上端时,由于扰流筋的上端距离杯口有一定的距离,能使得物料能在扰流筋作用下折回,从而很好的回落至粉碎刀的有效粉碎区域内,同时也给继续上涌的极少液流一个缓冲空间,可防止物料和液体在粉碎或者熬煮过程中从杯口溢出,保证了液体和物料不会喷溅至杯口,产生喷出伤人问题,不但提升物料的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食品加工机制浆时的安全性。

最后,为了便于安装电机,可以将外壳2设置成包括壳体21及设于壳体21底部的底盖22,内杯1设于壳体21内,内杯1的杯底与底盖22之间形成安装腔73,电机4位于安装腔73内,所述电机可以直接安装在内杯的杯底,也可以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内杯的杯底,所述电机下端与底盖22抵触,如此设置,无需设置单独设置一个机座,且通过将内杯的底部与底盖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以用于容纳电机,从而大大减小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竖直尺寸,即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高度,使得食品加工机小型化,不占据空间,易于收纳,同时安装腔足够,能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以保证电机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安装腔73内还设有电路板10,电路板10呈环形,电路板10套设于电机4外周,即电路板是环绕电机外周设置,大大降低了电路板的竖直安装高度,从而降低了食品加工机整体的竖直高度,使得食品加工机能更好的小型化。

且,安装腔73的容量为v3,所述1/4≤v3/v≤1/2,0.8≤v3/v1≤1.2,本实施例中,所述v3/v具体为1/3,v3/v1具体为1,这样既保证安装腔的大小足够安装电机和电路板,又不会额外增大食品加工机整体的竖直高度,很好的实现了食品加工机的小型化,还能很好的将电机容纳,且能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满足了顾客对制浆量的要求,还保证了粉碎时物料及浆液的翻滚空间,制浆效果好,安全,易清洗。

具体的,安装腔73的竖直高度为h1,食品加工机整体的竖直高度为h2,且1/4≤h1/h2≤1/2,h1/h2具体为1/3,如此设置,使得安装腔的竖直高度占比食品加工机整体的竖直高度合理,以保证安装腔的大小足够,从而能很好的将电机容纳,并且能很好的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电机4的竖直高度为h3,50mm≤h3≤70mm,h3具体为60mm,不仅方便电机的结构设计,以保证电机的动力及为粉碎刀提供足够的旋转动力保证粉碎效果,且大大降低了电机的竖直高度,更好的实现了食品加工机的小型化,又方便将电机安装于安装腔内。

还有,底盖22的中心设有向上伸出的环形围板221,底盖22安装到位后环形围板221的上端抵紧于电机4的下端面上,这样可很好的将电机下端轴向限位固定,以保证电机工作时不会上下晃动,从而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以保证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并且,底盖22上且位于环形围板221内设有过孔,电机4的下端面设有固定孔,这样紧固件穿过过孔与固定孔连接以将电机锁紧固定,如此设置,通过紧固件以将电机与底盖固定,更好的保证了电机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的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以更好的保证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v也可以为600ml、620ml、640ml、650ml、660ml、680ml、720ml、740ml、750ml、760ml、780ml、800ml等。

可以理解的,v1也可以为310ml、320ml、330ml、340ml、350ml、360ml、370ml、380ml、390ml、400ml等。

可以理解的,v2/v1也可以为0.8、0.9、1.1、1.2、1.3、1.4、1.5等。

可以理解的,s也可以为3mm、3.5mm、4mm、4.5mm、5.5mm、6mm等。

可以理解的,在设有扰流筋的内杯的内侧壁上,翻滚空间也可以为制浆最大容量刻度线至扰流筋上端的空间,当然,杯盖设有围边,翻滚空间的上限则为围边的下端面。

可以理解的,c也可以为20mm、21mm、22mm、23mm、24mm、26mm、27mm、28mm、29mm、30mm等。

可以理解的,d也可以为6mm、6.5mm、7.5mm、8mm等。

可以理解的,l也可以为15mm、16mm、18mm、20mm、22mm、24mm、26mm、28mm、30mm、32mm、34mm、35mm等。

可以理解的,溢流口的竖直高度也可以为4mm、5mm、6mm、8mm、9mm、10mm等。

可以理解的,e可以为8mm、9mm、10mm、12mm、13mm、14mm、15mm等。

可以理解的,v3/v也可以为1/4、3/10、2/5、1/2等。

可以理解的,h1/h2也可以为1/4、3/10、2/5、1/2等。

可以理解的,h3也可以为50mm、55mm、65mm、70mm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杯盖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杯盖6设有向下伸出的围边61,杯盖6整体的纵截面呈╥形,也即是杯盖6的下端面64与杯盖6的内顶面65同一高度,即在同一水平面上,此种杯盖亦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在于,围边的内侧壁设有将溢流口分隔为多个窗口的分隔栅。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溢流口612的内壁设有将溢流口612分隔为多个窗口的分隔栅63,分隔栅63由杯盖6的内顶面65向下延伸并穿过溢流口612延伸至围边下端,由于浆液中一般都会有泡沫,通过设置分隔栅,这样在浆液由溢流口进入溢流空间内,或者经过溢流口时,可起到对浆液中的泡沫进行消泡的作用,从而能更好的保证食品加工机的防溢效果;同时在倾倒浆液时,分隔栅还可对浆液中料渣进行过滤阻挡,以提升浆液的口感。

且,分隔栅63呈片状且从围边61内壁向内凸出形成,凸出高度为4mm~8mm,具体为6mm,如此设置,不仅方便分隔栅的加工成型,又能保证分隔栅的消泡效果。

可以理解的,穿过溢流口的分格栅也可以伸入至溢流口的内壁,从而能实现更好的消泡。

可以理解的,凸出高度也可以为4mm、4.5mm、5mm、5.5mm、6.5mm、7mm、7.5mm、8mm等。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二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三的区别在于,食品加工机还设有防溢电极。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加热装置3和电机4均与电路板10电连接,内杯1的侧壁且位于溢流口612的下方设有防溢电极20,防溢电极20也与电路板10连接,通过设置防溢电极,可直接对防溢进行检测,即当浆液上升并触碰到防溢电极时,加热装置则降低功率工作或停止工作,以减少内杯内的热量,避免持续加热导致浆液溢出或喷出,很好的提升了食品加工机的防溢效果和防溢准确性。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至三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四的区别在于,电路板的设置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路板10横向设置并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底盖22上,如此设置,同样能很好的实现食品加工机的小型化,且电路板安装稳定,以保证电路板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至四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四的区别在于,电路板的设置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路板10纵向设置于安装腔73内且位于电机4下方,且环绕壳体21的内侧壁设置,如此设置,也能很好的使得电路板不会占用安装腔较大的空间,同时又不会额外增加电路板的竖直安装尺寸,以使得食品加工机能更好的实现小型化。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至四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六的区别在于,食品加工机还设有隔热板。

本实施例中,如图9至12所示,内杯1的杯底设有将加热装置3包覆的隔热板8,电机4安装于隔热板8上,所述隔热板固定在内杯的杯底,不仅能很好的将加热装置包覆,以避免加热装置的热量传递给电机和电路板,同时又方便电机的安装。

具体的,隔热板8的中心部分向上凸出以形成具有环形内腔的环形凸台81,电机4上端装入环形内腔内,紧固件穿过环形凸台81的上表面以与电机4连接以将电机4与隔热板8锁紧固定,如此设置,不仅很好的将电机上端径向限位固定,并通过紧固件以将电机与隔热板固定,紧固件的固定方式不仅简单,且固定可靠,不易松脱,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且,隔热板8上且位于环形凸台81外围设有环形槽82,隔热板8与内杯1安装到位后环形槽82以将发热管31包覆,如此设置,环形槽能更好的与发热管配合,以将发热管完全包覆,既能很好的防止热量流失,又能避免热量传递给电机,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防止电机受热太高而影响使用寿命。

还有,底盖22的中心设有向上伸出的环形围板221,底盖22安装到位后环形围板221的上端抵紧于电机4的下端面上,这样可很好的将电机下端轴向限位固定,以保证电机工作时不会上下晃动,从而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以保证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并且,底盖22上且位于环形围板221内设有过孔222,电机4的下端面设有固定孔,这样紧固件穿过过孔与固定孔连接以将电机锁紧固定,如此设置,通过紧固件以将电机与底盖固定,更好的保证了电机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的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以更好的保证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至六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电机外周与电路板的内圈之间设有绝缘防尘隔板。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电机4外周与电路板10的内圈之间设有绝缘防尘隔板9,通过设置绝缘防尘隔板,这样可很好的防止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粉尘进入到电路板上,以避免电路板进灰而导致工作失灵,从而可很好的保证电路板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七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