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开裂变形的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9824发布日期:2020-09-25 18:0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开裂变形的木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木门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开裂变形的木门。



背景技术:

门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是分割有限空间的一种实体,它的作用是可以连接和关闭两个或多个空间的出入口,目前,市面上的门按材质分:一般有木门、铁门、复合门、铝合金门等,对于木门的选择常见的有两种:模压门与实木门,其中模压门具有造型美观,价格实惠且不易变形的优势,而实木门则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

由于木质材料的特性,导致木门的最大缺点是容易发生开裂变形。引发木门开裂变形的主要因素分为两类,一种是受温湿度变化影响,板材之间膨胀收缩导致的板材开裂,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第二种,使用不当导致木门开裂,在关门的过程中使用的力量过大,门页与门框发生碰撞,木门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导致板材结构断裂或板材间连接松动,导致门板表面出现裂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能减小关门过程中对门体产生的冲击,防止开裂变形的木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开裂变形的木门,包括门框与门页,门框由门套与门挡条组成,门页由门边与门芯组成,门边包裹门芯四边,通过木榫固定,门套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合页,阻尼合页镶装在墙体内,侧表面与门套表面平齐,门页的一侧与阻尼合页连接,通过阻尼合页与门框转动连接,门页的正面一侧安装有门锁,门套上与闭合状态的门页边缘贴合的位置设置有门档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门芯包括桥洞力学板与实木单板,由桥洞力学板上下两侧包裹实木单板构成,桥洞力学板的两侧为经过切割后缺失1/4结构的不完全桥洞结构,缺口位置设置有横向贯穿不完全桥洞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门边上与门芯连接的一侧设置有与桥洞力学板边缘凹槽对应的突起结构,突起结构的长度小于桥洞力学板两侧凹槽结构的深度,凸起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梯形凹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门边与门芯通过门边突起结构插入桥洞力学板凹槽内,再由下薄上厚的木榫插入桥洞与门边梯形凹槽结构内对门边与门芯的连接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阻尼合页包括外壳、合页、液压腔、活塞杆与滑块,外壳镶装在墙体内,侧表面露出与门套表面平齐,外壳露出的侧表面上固定有合页,合页由定合页与动合页铰接组成,定合页固定在外壳的侧面,动合页通过固定螺丝与门页的侧边连接,动合页上焊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从定合页上对应的通孔内穿过探入外壳内设置的液压腔内,与液压腔内的滑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液压腔、活塞杆与滑块均为弧形结构,合页的开合会带动活塞杆前端滑块沿液压腔内壁运动,合页打开时,滑块位于液压腔头端,合页闭合时,滑块位于液压腔末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液压腔为双层结构,包括内腔与外腔,内部灌满液压油,液压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腔与外腔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活塞杆探入其中一个腔室内,滑块与腔室内壁贴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通孔设置在液压腔的末端,为顺液压腔结构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通孔结构呈水滴形,越靠近液压腔末端直径越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通孔设置在液压腔的头端,与第二通孔错开位置设置,液压腔内滑块与第一通孔设置方位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于第一通孔的凹槽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滑块包括滑块主体,滑块主体中央与活塞杆连接,滑块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滑块通孔,滑块通孔连通滑块两侧的空间,滑块通孔内设置有压力弹簧与顶珠,压力弹簧将顶珠压向液压腔头端一侧,封闭滑块通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有阻尼合页,通过阻尼合页的阻尼效果对门页的闭合起到缓冲作用,减缓门页的关闭速度与力量,避免关门时的冲击过大导致的门框、门页结构或表面涂层的开裂。

2.本发明的门芯内设置有桥洞力学板,门边与门芯的连接利用了桥洞力学板自有的桥洞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便于门页的拼接,也提高了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连接处结构开裂的可能。

3.本发明的阻尼合页设置有外壳,通过整体嵌装在墙体内,保证了整体安装的稳定性,也简化了安装过程,便于安装。

4.本发明的阻尼合页内液压腔的第二通孔为水滴形结构,随着液压腔内滑块运动导到端遮蔽第二通孔部分结构,第二通孔的孔径越来越小,使得阻尼合页的阻尼效果分为两段,前端平缓,后段随着门页越来越接近关闭状态时逐渐变大,符合平时人们的关门习惯,减少阻尼合页对人们正常操作带来的影响。

5.本发明的滑块上设置有滑块通孔与封闭滑块通孔的压力弹簧与顶珠,在打开合页时,顶珠在油液压力作用下会被顶起,使得滑块通孔连通滑块两端液压腔环境,油液可以通过滑块通孔流通,抵消开门时第二通孔的孔径过小阻碍油液流通带来的阻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门页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木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阻尼合页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液压腔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通孔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滑块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1-8中:1-门框,2-门套,3-门挡条,4-门页,5-门边,6-门芯,601-桥洞力学板,602-实木单板,7-木榫,8-门锁,9-阻尼合页,10-外壳,11-合页,1101-定合页,1102-动合页,12-固定螺丝,13-液压腔,1301-内腔,1302-外腔,1303-第一通孔,1304-第二通孔,14-活塞杆,15-滑块,1501-滑块主体,1502-滑块通孔,1503-压力弹簧,1504-顶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请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开裂变形的木门,包括门框1,门套2,门挡条3,门页4,门边5,门芯6,桥洞力学板601,实木单板602,木榫7,门锁8,阻尼合页9,外壳10,合页11,定合页1101,动合页1102,固定螺丝12,液压腔13,内腔1301,外腔1302,第一通孔1303,第二通孔1304,活塞杆14,滑块15,滑块主体1501,滑块通孔1502,压力弹簧1503,顶珠1504,门框1由门套2与门挡条3组成,门页4由门边5与门芯6组成,门边5包裹门芯6四边,通过木榫7固定,门套2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合页9,阻尼合页9镶装在墙体内,侧表面与门套2表面平齐,门页4的一侧与阻尼合页9连接,通过阻尼合页9与门框1转动连接,门页4的正面一侧安装有门锁8,门套1上与闭合状态的门页4边缘贴合的位置设置有门档条3。

其中:门芯6包括桥洞力学板601与实木单板602,由桥洞力学板601上下两侧包裹实木单板602构成,桥洞力学板601的两侧为经过切割后缺失1/4结构的不完全桥洞结构,缺口位置设置有横向贯穿不完全桥洞的凹槽,门边8与门芯9的连接利用了桥洞力学板601自有的桥洞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便于门页4的拼接,也提高了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连接处结构开裂的可能。

其中:门边5上与门芯6连接的一侧设置有与桥洞力学板601边缘凹槽对应的突起结构,突起结构的长度小于桥洞力学板601两侧凹槽结构的深度,凸起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梯形凹槽,留出空隙,便于板材因温湿度变化发生涨缩导致开裂,两侧凹槽用于配合木榫7进行固定。

其中:门边5与门芯6通过门边5突起结构插入桥洞力学板601凹槽内,再由下薄上厚的木榫7插入桥洞与门边5梯形凹槽结构内对门边5与门芯6的连接进行固定。

其中:阻尼合页9包括外壳10、合页11、液压腔13、活塞杆14与滑块15,外壳10镶装在墙体内,侧表面露出与门套2表面平齐,外壳10露出的侧表面上固定有合页11,合页11由定合页1101与动合页1102铰接组成,定合页1101固定在外壳10的侧面,动合页1102通过固定螺丝12与门页4的侧边连接,动合页1102上焊接有活塞杆14,活塞杆14从定合页1101上对应的通孔内穿过探入外壳10内设置的液压腔13内,与液压腔13内的滑块15连接,通过外壳10整体嵌装在墙体内,保证了整体安装的稳定性,也简化了安装过程,便于安装。

其中:液压腔13、活塞杆14与滑块15均为弧形结构,合页11的开合会带动活塞杆14前端滑块15沿液压腔11内壁运动,合页11打开时,滑块18位于液压腔13头端,合页11闭合时,滑块15位于液压腔13末端,通过弧形结构配合合页11的转动。

其中:液压腔13为双层结构,包括内腔1301与外腔1302,内部灌满液压油,液压腔13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303与第二通孔1304,内腔1301与外腔1302通过第一通孔1303与第二通孔1304连通,活塞杆14探入其中一个腔室内,滑块15与腔室内壁贴合,通过第一通孔1303与第二通孔1304限制油液流速,对活塞15的运动带来阻力,实现缓冲功能。

其中:第二通孔1304设置在液压腔13的末端,为顺液压腔13结构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通孔结构呈水滴形,越靠近液压腔13末端直径越小,随着液压腔内滑块运动到尾端遮蔽第二通孔1304部分结构,第二通孔1304的孔径越来越小,使得阻尼合页9的阻尼效果分为两段,前端平缓,后段随着门页4越来越接近关闭状态时逐渐变大,符合平时人们的关门习惯,减少阻尼合页9对人们正常开关门操作带来的影响。

其中:第一通孔1301设置在液压腔13的头端,与第二通孔1304错开位置设置,液压腔13内滑块15与第一通孔1303设置方位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于第一通孔(1303)的凹槽结构,通过设置凹槽结构与错开位置,可以避免滑块15结构遮蔽第一通孔1303带来的阻尼效果。

其中:滑块15包括滑块主体1501,滑块主体1501中央与活塞杆14连接,滑块主体1501的上端设置有滑块通孔1502,滑块通孔1502连通滑块15两侧的空间,滑块通孔1502内设置有压力弹簧1503与顶珠1504,压力弹簧1503将顶珠1504压向液压腔13头端一侧,封闭滑块通孔1502,在打开合页11时,顶珠1504在油液压力作用下会被顶起,使得滑块通孔1502连通滑块15两端液压腔13环境,油液可以通过滑块通孔1502流通,抵消开门时第二通孔1304的孔径过小阻碍油液流通带来的阻尼效果。

在使用本发明时,随着门页4的闭合,门页4上连接的动合页1102通过活塞杆14带动滑块15在液压腔13其中一个腔室内运动,将油液通过第二通孔1304挤向另一个腔室,再由第一通孔1303流回,通过第二通孔1304限制油液流速,对滑块15的运动带来阻力,起到缓冲作用,随着门页4的接近闭合,滑块15运动到液压腔13尾端逐渐遮蔽第二通孔1304部分结构,第二通孔1304露出的孔径越来越小,使得阻尼效果逐渐变大,直至门页4完全闭合,当开门时,滑块内顶珠1504在油液压力作用下会被顶起,使得滑块通孔1502连通滑块15两端液压腔13环境,油液可以通过滑块通孔1502流通,抵消开门时第二通孔1304的孔径过小阻碍油液流通带来的阻尼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