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锅、料理机以及厨房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9741发布日期:2021-01-24 07:2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主锅、料理机以及厨房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烹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锅、料理 机以及厨房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
菜品的加工都是通过手工炒制实现的,在制作菜品的过程中,需 要人工将油、菜品、水等调味料倒入锅中进行炒制,尤其在工厂、学 校、医院等需要进行大容量菜品炒制的场所,由于炒制菜品较多,厨 师往往不能将菜品炒制均匀,导致大锅菜菜品质量低下,同时,厨师 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为此,现有市场中出现了厨房机器人。
[0003]
现在的厨房机器人追求无油烟,即要求主锅内与烹饪材料接触的 温度控制在起烟点以下。故需要精密准确的恒温控制系统,其故障率 高,成本高,且仅适用电磁加热环境中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锅、料理机以及厨房机器人,其不需要设置 恒温控制系统,结构简单,适用于各种加热环境中。
[000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锅,应用于料理机,包括:
[0006]
恒温罐,恒温罐的内部限定密闭腔室,用于储存液体,恒温罐用 于与料理机的加热端配合,以加热其密闭腔室中的液体,恒温罐形成 有连通密闭腔室的第一出口和进水口,第一出口设有电磁阀;
[0007]
双层锅,双层锅包括外层本体和内层本体,外层本体和内层本体 的顶端相互连接,且外层本体和内层本体之间共同形成加热通道,外 层本体形成有连通加热通道的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 出口具有高度差,第三出口设有电磁阀;
[0008]
回收罐,回收罐的内部限定回收腔室,用于回收液体,回收罐形 成有连通回收腔室的第四出口和排水口;
[0009]
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连接,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连接;
[0010]
其中,恒温罐的内部配置有压力感应器,以感应恒温罐内部的压 力,压力感应器与料理机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向控制单元传输压力 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出口的电磁阀的开闭;
[0011]
双层锅的加热通道配置有液位感应器,以感应加热通道中的液 位,液位感应器与料理机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向控制单元传输液位 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出口的电磁阀的开闭;
[0012]
回收罐配置有气泵,控制单元控制气泵的开闭。
[0013]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主锅放置于料理机本体之上,料理机的加热 端对恒温罐进行加热,其加热方式可包括电磁加热或者明火加热,例 如加热端为电磁加热板或者燃气灶。恒温罐内储存有液体,当对恒温 罐加热时,罐内的液体不断升温,超过其沸点后,产生蒸
汽,罐内的 气压不断地提高,从而提高液体的沸点,即,可通过压力感应器感应 罐内的压力,控制单元判断罐内的液体的温度,当判断其温度达到预 设温度时,例如110摄氏度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出口的电磁阀开启, 将热水通向双层锅内。双层锅的内层本体的表面升温,其热量用于对 处于双层锅内的烹饪材料加热,以实现烹饪。当液位感应器感应到双 层锅内的液体液位升至一定高度时,控制单元则控制第三出口的电磁 阀开启,以排出热水,避免双层锅出现破损,回收罐回收热水,为避 免热水产生的蒸汽对双层锅造成破坏,或者使得整个主锅破损,回收 罐的气泵工作,以即时排出蒸汽,同时也使得回收罐内产生负压,便 于热水的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恒温罐可一次性或者持续地向双层锅 内输送热水,以保证烹饪顺利完成,一次性指恒温罐装载有足够的水, 以不断地向双层锅内输送;持续指恒温罐连接水源,以持续性地加热 水,并向双层锅内输送。
[0014]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锅包括外框架,外框架形 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
[0015]
恒温罐设于第一腔体中,双层锅设于第二腔体中,回收罐设于第 三腔体中;
[0016]
其中,恒温罐的底部暴露于外框架外,以与料理机的加热端配合;
[0017]
双层锅可拆卸地放置于第二腔室中,且双层锅的外壁固定有把 手,把手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材料;
[0018]
回收罐可拆卸地放置于第三腔室中,且回收罐的外壁固定有提 手;
[0019]
第一出口设有第一快拆法兰,第三出口设有第二快拆法兰;
[0020]
当双层锅和回收罐设于外框架中时,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通过第 一快拆法兰连接,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通过第二快拆法兰连通。
[0021]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恒温罐、双层罐和回收罐均设置在外框架中, 故在烹饪时,避免恒温罐、双层罐和回收罐脱离,造成事故。同时, 由于双层锅和回收罐均能拆离于外框架,故在回收罐将热水排出后, 整个主锅无热源,利于整个主锅的快速散热,可快速地对主锅进行清 洗。同时,双层锅可单独,以单独进行清洗。
[0022]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锅还包括加压装置;
[0023]
恒温罐形成有加压口,加压口连通密闭腔室,加压装置与加压口 连接,以调整密闭腔室中的气压;
[0024]
恒温罐的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以感应恒温罐内部的温度,温度 感应器与料理机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向控制单元传输温度信号。
[0025]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加压装置对恒温罐作用,能够使得恒温罐内 的水快速的升温至预设温度,例如,升至120摄氏度或者130摄氏度, 以提高烹饪的效率。由于加入了加压装置,故,需要温度感应器来感 应水的温度,以判断是否可以开启第一出口的电磁阀。
[0026]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出口的截面呈矩形,第 二出口处于外层本体的外壁下端;
[0027]
第三出口的截面呈矩形,第三出口处于外层本体的外壁上端;
[0028]
液位感应器的数量为二,其中一个液位感应器处于双层锅的内顶 面,另一个液位感应器处于外层本体的内壁的中部;
[0029]
当处于外层本体内壁中部的液位感应器感应到液体时,向控制单 元传输第一液位信号,以控制电磁阀开启;
[0030]
当处于双层锅内顶面的液位感应器感应到液体时,向控制单元传 输第二液位信号,以控制气泵工作。
[0031]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由于恒温罐中液体通入双层锅中,故其压力 突然减小,热水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利于热量的传导,提高烹饪的 效率。同时,为避免蒸汽带给双层锅的破坏,当外层本体内壁中部的 液位感应器感应到液体时,控制第三出口的电磁阀开启以排出蒸汽, 当处于双层锅内顶面的液位感应器感应到液体时,控制气泵工作,以 快速地排出双层锅内的热水。
[0032]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锅还包括集热组件,集热 组件设于外层本体和内层本体之间,包括第一集热单元和第二集热单 元;
[0033]
第一集热单元设于外层本体的内底面,且第一集热单元的上端抵 接至内层本体的外底面;
[0034]
第一集热单元包括集热进口、集热出口和设于集热进口和集热出 口之间的迂回集热翅片组,集热进口连通第二出口且集热进口呈水平 布置;
[0035]
迂回集热翅片组件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翅片组成,以共同构成呈迂 回状的集热通道;
[0036]
集热出口连通集热通道的出口,且集热出口呈竖直布置,以将集 热通道中的液体沿竖直方向引导;
[0037]
第二集热单元布置于外层本体和内层本体的壁面之间,并连通第 三出口。
[0038]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集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 隔离板、多个第二隔离板、多个第三隔离板以及多个第四隔离板;
[0039]
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以及第四隔离板沿竖直方 向轮流交替间隔布置于外层本体和内层本体的壁面之间;
[0040]
第一隔离板形成有第一过水孔,第二隔离板形成有第二过水孔, 第三隔离板形成有第三过水孔,第四隔离板形成有第四过水孔,第一 过水孔、第二过水孔、第三过水孔以及第四过水孔相对于内层本体的 位置方位互不相同;
[0041]
第一过水孔、第二过水孔、第三过水孔以及第四过水孔的开口朝 向均偏向内层本体的壁面。
[0042]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锅还包括循环罐,循环罐 连接恒温罐和回收罐;
[0043]
循环罐与恒温罐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循环罐与回收罐之间设有 第二单向阀;
[0044]
循环罐内部设有水泵,以将循环罐内部的液体排入恒温罐中。
[0045]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在需要处理烹饪时间较长的菜肴时,需要考 虑热水的加热时长。通过设置循环罐,使得水在恒温罐、双层锅和回 收罐之间循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回收罐中的水的余 热也可降低料理机的加热负荷。
[0046]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回收罐的表面形成有隔热材 料,双层锅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材料。
[0047]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由于双层锅不直接于料理机的加热端接触, 故其表面不需导热,可设置隔热材料,避免工作人员烫伤。
[0048]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
[0049]
料理机本体;以及
[0050]
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主锅;
[0051]
料理机本体的加热端包括电磁加热端或燃气加热端;
[0052]
主锅置于料理机本体,恒温罐设于加热端。
[0053]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厨房机器人,厨房机器人包括上述 实施方式中的的料理机。
附图说明
[005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 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55]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主锅的剖视图;
[0056]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主锅的俯视图;
[0057]
图3为本实施例中双层锅的剖视图;
[0058]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主锅的工作原理图;
[0059]
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热单元的示意图;
[0060]
图6为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板的示意图;
[0061]
图7为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板的示意图;
[0062]
图8为本实施例中第三隔离板的示意图;
[0063]
图9为本实施例中第四隔离板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中主锅的另一种示意图;
[0064]
图11为本实施例中另一种主锅的工作原理图。
[0065]
图标:10-恒温罐;11-双层锅;12-回收罐;13-外框架;14-加压 装置;15-第一集热单元;16-第一隔离板;17-第二隔离板;18-第三 隔离板;19-第四隔离板;20-循环罐;
[0066]
100-第一出口;101-压力感应器;102-温度感应器;
[0067]
110-外层本体;111-内层本体;112-第二出口;113-液位感应器;
[0068]
120-第四出口;121-气泵;
[0069]
150-集热进口;151-集热出口;152-迂回集热翅片组;
[0070]
160-第一过水孔;170-第二过水孔;180-第三过水孔;190-第四 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 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72]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 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 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 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
护的范围。
[0073]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 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74]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
ꢀ“
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 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75]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 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 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 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7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 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7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7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主锅,其不需要设置恒温控制系统,结构简单, 适用于各种加热环境中。
[0079]
请参见图1-图4,图1为本实施例中主锅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 施例中主锅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双层锅11的剖视图,图4 为本实施例中主锅的工作原理图。
[0080]
主锅,应用于料理机,包括恒温罐10、双层锅11和回收罐12。
[0081]
恒温罐10的内部限定密闭腔室,用于储存液体,恒温罐10用于 与料理机的加热端配合,以加热其密闭腔室中的液体,恒温罐10形 成有连通密闭腔室的第一出口100和进水口,第一出口100设有电磁 阀。双层锅11包括外层本体110和内层本体111,外层本体110和内 层本体111的顶端相互连接,且外层本体110和内层本体111之间共 同形成加热通道,外层本体110形成有连通加热通道的第二出口112 和第三出口,第二出口112和第三出口具有高度差,第三出口设有电 磁阀。回收罐12的内部限定回收腔室,用于回收液体,回收罐12 形成有连通回收腔室的第四出口120和排水口,排水口用于排水。第 一出口100与第二出口112连接,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120连接;
[0082]
其中,恒温罐10的内部配置有压力感应器101,以感应恒温罐 10内部的压力,压力感应器101与料理机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向 控制单元传输压力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出口100的电磁阀的开 闭。
[0083]
双层锅11的加热通道配置有液位感应器113,以感应加热通道 中的液位,液位感应器113与料理机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向控制单 元传输液位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出口的电磁阀的开闭。
[0084]
回收罐12配置有气泵121,控制单元控制气泵121的开闭。
[0085]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主锅放置于料理机本体之上,料理机的加热 端对恒温罐10进行加热,其加热方式可包括电磁加热或者明火加热, 例如加热端为电磁加热板或者燃气
灶。恒温罐10内储存有液体,当 对恒温罐10加热时,罐内的液体不断升温,超过其沸点后,产生蒸 汽,罐内的气压不断地提高,从而提高液体的沸点,即,可通过压力 感应器101感应罐内的压力,控制单元判断罐内的液体的温度,当判 断其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例如110摄氏度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出 口100的电磁阀开启,将热水通向双层锅11内。双层锅11的内层本 体111的表面升温,其热量用于对处于双层锅11内的烹饪材料加热, 以实现烹饪。当液位感应器113感应到双层锅11内的液体液位升至 一定高度时,控制单元则控制第三出口的电磁阀开启,以排出热水, 避免双层锅11出现破损,回收罐12回收热水,为避免热水产生的蒸 汽对双层锅11造成破坏,或者使得整个主锅破损,回收罐12的气泵 121工作,以即时排出蒸汽,同时也使得回收罐12内产生负压,便 于热水的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恒温罐10可一次性或者持续地向双 层锅11内输送热水,以保证烹饪顺利完成,一次性指恒温罐10装载 有足够的水,以不断地向双层锅11内输送;持续指恒温罐10连接水 源,以持续性地加热水,并向双层锅11内输送。
[0086]
本公开中,主锅包括外框架13,外框架13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 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恒温罐10设于第一腔体中,双层锅 11设于第二腔体中,回收罐12设于第三腔体中。
[0087]
其中,恒温罐10的底部暴露于外框架13外,以与料理机的加热 端配合。双层锅11可拆卸地放置于第二腔室中,且双层锅11的外壁 固定有把手,把手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材料。回收罐12可拆卸地放置 于第三腔室中,且回收罐12的外壁固定有提手。第一出口100设有 第一快拆法兰,第三出口设有第二快拆法兰。
[0088]
当双层锅11和回收罐12设于外框架13中时,第一出口100与 第二出口112通过第一快拆法兰连接,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120通过 第二快拆法兰连通。
[0089]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恒温罐10、双层罐和回收罐12均设置在外 框架13中,故在烹饪时,避免恒温罐10、双层罐和回收罐12脱离, 造成事故。同时,由于双层锅11和回收罐12均能拆离于外框架13, 故在回收罐12将热水排出后,整个主锅无热源,利于整个主锅的快 速散热,可快速地对主锅进行清洗。同时,双层锅11可单独,以单 独进行清洗。
[0090]
本公开中,主锅还包括加压装置14;
[0091]
恒温罐10形成有加压口,加压口连通密闭腔室,加压装置14 与加压口连接,以调整密闭腔室中的气压;
[0092]
恒温罐10的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102,以感应恒温罐10内部的 温度,温度感应器102与料理机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向控制单元传 输温度信号。
[0093]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加压装置14对恒温罐10作用,能够使得恒 温罐10内的水快速的升温至预设温度,例如,升至120摄氏度或者 130摄氏度,以提高烹饪的效率。由于加入了加压装置14,故,需要 温度感应器102来感应水的温度,以判断是否可以开启第一出口100 的电磁阀。其中,加压装置14可以为加压气泵。
[0094]
本公开中,第二出口112的截面呈矩形,第二出口112处于外层 本体110的外壁下端。第三出口的截面呈矩形,第三出口处于外层本 体110的外壁上端。液位感应器113的数量为二,其中一个液位感应 器113处于双层锅11的内顶面,另一个液位感应器113处于外层本 体110的内壁的中部。
[0095]
当处于外层本体110内壁中部的液位感应器113感应到液体时, 向控制单元传输
第一液位信号,以控制电磁阀开启;
[0096]
当处于双层锅11内顶面的液位感应器113感应到液体时,向控 制单元传输第二液位信号,以控制气泵121工作。
[0097]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由于恒温罐10中液体通入双层锅11中,故 其压力突然减小,热水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利于热量的传导,提高 烹饪的效率。同时,为避免蒸汽带给双层锅11的破坏,当外层本体 110内壁中部的液位感应器113感应到液体时,控制第三出口的电磁 阀开启以排出蒸汽,当处于双层锅11内顶面的液位感应器113感应 到液体时,控制气泵121工作,以快速地排出双层锅11内的热水。
[0098]
本公开中,主锅还包括集热组件,集热组件设于外层本体110 和内层本体111之间,包括第一集热单元和第二集热单元。
[0099]
请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热单元15的示意图。
[0100]
第一集热单元15设于外层本体110的内底面,且第一集热单元 15的上端抵接至内层本体111的外底面。
[0101]
第一集热单元15包括集热进口150、集热出口151和设于集热 进口150和集热出口151之间的迂回集热翅片组152,集热进口150 连通第二出口112且集热进口150呈水平布置。
[0102]
迂回集热翅片组152件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翅片组成,以共同构成 呈迂回状的集热通道。
[0103]
集热出口151连通集热通道的出口,且集热出口151呈竖直布置, 以将集热通道中的液体沿竖直方向引导。
[0104]
第二集热单元布置于外层本体110和内层本体111的壁面之间, 并连通第三出口。
[0105]
本公开中,第二集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隔离板16、多个第二隔 离板17、多个第三隔离板18以及多个第四隔离板19。
[0106]
请参见图6-图9,图6为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板16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板17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第三 隔离板18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中第四隔离板19的示意图。
[0107]
第一隔离板16、第二隔离板17、第三隔离板18以及第四隔离板 19沿竖直方向轮流交替间隔布置于外层本体110和内层本体111的 壁面之间。
[0108]
第一隔离板16形成有第一过水孔160,第二隔离板17形成有第 二过水孔170,第三隔离板18形成有第三过水孔180,第四隔离板 19形成有第四过水孔190,第一过水孔160、第二过水孔170、第三 过水孔180以及第四过水孔190相对于内层本体111的位置方位互不 相同;
[0109]
第一过水孔160、第二过水孔170、第三过水孔180以及第四过 水孔190的开口朝向均偏向内层本体111的壁面。
[0110]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集热单元和第二集热单元用于双层锅 11内水流的整流,以保证内层本体111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同时, 第一过水孔160、第二过水孔170、第三过水孔180以及第四过水孔 190的开口朝向均偏向内层本体111的壁面则热水会咋子上述过水孔 的导向下冲向内层本体111,以将热量向内层本体111引导。
[0111]
其中,第一隔离板16、第二隔离板17、第三隔离板18以及第四 隔离板19为中空的
框架结构。
[0112]
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实施例中主锅的另一种示意图,图11 为本实施例中另一种主锅的工作原理图。
[0113]
主锅还包括循环罐20,循环罐20连接恒温罐10和回收罐12;
[0114]
循环罐20与恒温罐10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循环罐20与回收 罐12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循环罐20内部设有水泵,以将循环罐 20内部的液体排入恒温罐10中。
[0115]
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在需要处理烹饪时间较长的菜肴时,需要考 虑热水的加热时长。通过设置循环罐20,使得水在恒温罐10、双层 锅11和回收罐12之间循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回收 罐12中的水的余热也可降低料理机的加热负荷。
[01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料理机本体和 上描述的主锅。料理机本体的加热端包括电磁加热端或燃气加热端。 主锅置于料理机本体,恒温罐10设于加热端。
[011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厨房机器人,厨房机器人包 括上文描述的料理机。
[0118]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 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