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温双控多功能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0009发布日期:2021-01-12 07:5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双温双控多功能床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垫技术领域,是一种利用电能加热传热介质并利用传热介质的循环将热量传递给床垫并能控制腰部和其他部位温度不同的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温度在15℃左右时,人们睡眠就不舒服,较难入睡;在室内温度低于10℃时,则人们睡眠就非常不舒服,很难入睡;若再遇上潮湿天气,则更增加了不舒服程度,降低了睡眠质量,还增加了寒、潮引起的疾病几率;年老体弱的人对此尤为敏感。我国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房屋不保温,冬季也不取暖,冬、春季节常常遇有寒、潮天气,届时如何保证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就是个难题。目前普遍采用“电褥子”来解决。但其有:功率小、升温慢、易造成火灾、有电磁污染、不解乏、不舒服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利用电能加热传热介质并利用传热介质的循环将热量传递给床垫的双温双控多功能床垫。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该双温双控多功能床垫由控温部分和床垫两部分组成。其控温部分由控温外壳、传热介质、液泵、电源开关、三芯电源插座、三芯电源线、电源保险丝、温度保险丝、传热金属片、漏保插头、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控温模块、档位开关、加热元件、信号灯、蜂鸣器、双回路出液阀、双回路回液阀组成;外壳设有电器元件舱、加热舱、液泵舱三个舱室,其中加热舱密封,可防止传热介质流淌到其他舱室;含有电源保险丝的电源插座、电源开关、档位开关、信号灯、控温模块、蜂鸣器放置在电器元件舱内;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传热金属片、温度保险丝放置在加热舱内;液泵放置在液泵舱内;温度传感器装在加热仓室内,以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后的传热介质的温度;加热仓室的出水口的上边缘高于加热元件的上边缘,以免传热介质的液面过低而造成加热元件过热,加热元件加有传热金属片,能将加热元件的温度传递出来,使放置其上的温度保险丝达到设定温度时切断加热元件电路,以便实现控温模块失灵、传热介质液面过低等情况下发生的加热元件温度过高的保险作用,加热仓上盖有加液孔,该孔可透气,能保持加热仓室的气压不变。液泵安装有隔音、防震措施,控温外壳出液端放置可调节的双回路控制阀,可控制腰部之外的外循环热液流量,外壳的回液端放置可调节的双回路控制阀,可控制腰部的热液流量,根据需要并与档位开关相配合,从而实现腰部和其他部位的双温、双控目的。第一次使用,要打开加热仓上盖,加注适量的传热介质,一般是纯净水;含有漏保插头的三芯电源线与外壳上的三芯电源插座连好后,打开电源开关,电源信号灯亮,若加注的传热介质的量少,低于水位传感器的设定值,控温模块给出报警信号,加热元件和液泵不工作;加注的传热介质量多,超过了水位传感器的设定值,漏保插头动作,切断了电源而全不工作。加注的传热介质的量正常,控温模块给出信号,加热元件和液泵开始工作,10秒左右后,若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低于档位开关设定的温度值,则加热元件和液泵继续工作,直至温度达到设定值,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液泵再工作100秒左右后停止,以便带走加热元件的余热。液泵使加热元件加热后的传热介质形成循环,将热量传递给床垫;经一小段时间后,控温模块给出信号,使加热元件和液泵再次工作,重复上一次的加热循环过程;再次工作的时间间隔与上次加热时间成反比,以便尽快达到档位开关设定的温度且可以节约能源;加热元件有电源保险丝、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保险丝、漏保插头五重保险,可确保使用安全;档位开关在33℃-68℃之间多档设置,使用者可随时设置自己喜欢的温度档位;当水位传感器测得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控温模块给出报警信号,切断加热器和液泵的电源,蜂鸣器工作5秒,间隔2分钟再工作5秒,蜂鸣器共工作三次,报警指示灯一直亮,直至电源开关关闭;电源开关每次启动,可工作11小时,以便节约能源。

床垫部分由控温外壳、传热软导管纤维层、棉垫层、外罩构成,控温外壳放置在传热软导管柔软纤维层的底部,即脚部;将控温外壳两端的双回路控制阀与内循环软导管、外循环软导管连接好,并与该纤维层固定好,上述各件均放置在外罩内;外罩中下部位有两条长拉链,床垫下端放置控温外壳,以便安装、加水、维修。内循环软导管在腰部敷设;外循环软导管在其他部位敷设,可实现部位不同则温度不同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工作性能安全可靠,升温快,可将温度调整至自己喜欢的档位,能做到舒适、适中,能提高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控温部分元器件布置示意图。

附图2:为传热软导管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控温部分:由双回路回液阀1、含有漏保插头的三芯电源线2、三芯电源插座3、电源保险丝4、电源指示灯5、故障指示灯6、电源开关7、档位开关8、控温模块9、蜂鸣器10、电器元件舱11、注水盖12、加热元件13、温度保险丝14、传热金属片15、传热介质16、温度传感器17、水位传感器18、加热舱19、液泵20、液泵舱21、控温外壳22、双回路出液阀23组成。控温外壳22设有电器元件舱11、加热舱19、液泵舱19三个舱室。双回路回液阀1与电器元件舱连接,含有电源保险丝4的电源插座3、电源指示灯5、故障指示灯6、电源开关7、档位开关8、控温模块9、蜂鸣器10、放置在电器元件舱11内。注水盖12、加热元件13、温度保险丝14、传热金属片15、温度传感器17、水位传感器18放置在加热舱19内,液泵20放置在液泵舱21内,双回路出液阀23与液泵舱连接。开始工作前,要打开注水盖12加注了适量的传热介质16后,接通含有漏保插头的三芯电源线2至电源插座3后,开启电源开关7,电源指示灯5亮,控温模块9检查水位传感器18的信号,水位低,控温模块9给出报警信号,蜂鸣器10鸣叫三次,故障指示灯6亮,加热元件13和液泵20不工作,直至关闭电源开关7;水位过高,漏保插头动作,切断了电源,加热元件13和液泵20不工作;水位正常,控温模块9给出信号,加热元件13和液泵20开始工作,液泵20将加热后的传热介质16经双回路出液阀23、传热软导管24、25,双回路回液阀1回流至加热舱19形成循环;将热量传递给床垫,10秒左右后,若温度传感器17测得传热介质16的温度低于档位开关8设定的温度值,则加热元件13和液泵16继续工作,直至达到档位开关8设定的温度,加热元件13停止工作,100秒左右后液泵20也停止工作。隔一小段时间后,控温模块9再次给出信号,加热元件13和液泵16再次工作,重复上次的加温、循环过程,加热元件13和液泵20再次启动工作的时间间隔与上一次的加热时间成反比。电源开关每次开启可连续工作达到11小时;档位开关8在33℃-68℃之间多档位设置;工作中当水位传感器18测得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控温模块9给出报警信号,蜂鸣器鸣叫三次,故障指示灯6亮,直至关闭电源开关7为止。传热金属片15将加热元件13的热量传递给温度保险丝14,当温度达到温度保险丝14的设定值时,温度保险丝14切断加热元件13的电路;加热元件13有温度传感器18、水位传感器18、电源保险丝4、温度保险丝14、漏保插头2五重保险,可确保使用的安全。

床垫部分:由控温外壳22、外循环软导管24、内循环软导管25、传热软导管纤维层、外罩构成。传热软导管纤维层在下边,棉垫层在其上边;控温外壳在传热软导管层的下部,即脚的部位;上述各件均放置在外罩内。内循环软导管25敷设在腰部,外循环的软导管24敷设在其他部位,将控温外壳22与传热软导管纤维层固定,可防止其位移;外罩的下边设有两条长拉链,以便于安装、加注传热介质、维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