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躺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8028发布日期:2020-11-06 12:5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躺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躺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躺椅。



背景技术:

折叠躺椅,由于其可折叠性、占用空间小、便于收藏及携带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

公告号cn208274411u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折叠式躺椅,包括躺椅本体、扶手机构、支撑装置和遮阳装置,所述躺椅本体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并与所述支撑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扶手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扶手机构对称设于所述躺椅本体的两侧;所述遮阳装置包括遮阳架、遮阳板和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分别设于与所述躺椅本体顶部的两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遮阳架两侧的第一连接部铰接;所述遮阳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遮阳架上的第二铰接部铰接,且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设置在同一侧边上;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开设于两个所述扶手机构上的两个凹槽相适配。

以上专利公开的折叠式躺椅存在以下问题,椅布是沿着靠背架的顶部延伸至放脚架的底部固定设置的,这种折叠式躺椅在使用时间久之后,椅布容易脏,椅布在清洗的时候,通过使用抹布进行擦洗,擦洗的时候需要将整个躺椅翻转,这种清洁方式清洗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躺椅,其具有便于对椅布进行彻底清洗,降低清洗难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叠躺椅,包括架体、分别固定在架体两侧的扶手、设置在两个扶手之间的椅布,所述椅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便于将椅布固定在架体上的胶棒组件,所述胶棒组件包括固定在椅布侧边缘上的第一橡胶棒、第二橡胶棒和第三橡胶棒,所述架体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将椅布夹紧在架体上的管组件,所述管组件包括固定在架体上表面上的安装管、转动在安装管一端的脚部支管、转动在安装管远离脚部支管一端的背部支管,所述脚部支管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橡胶棒卡紧在脚部支管上的第一卡接件,所述安装管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橡胶棒卡紧在安装管上的第二卡接件,所述背部支管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橡胶棒卡紧在背部支管上的第三卡接件,所述脚部支管靠近安装管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脚部支管转动的第一限位件,所述背部支管靠近安装管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背部支管转动的第二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躺椅收起来时,使得脚部支管朝向靠近安装管的方向转动,背部支管朝向靠近安装管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躺椅的折叠作用,当需要对椅布进行清洗时,此时通过第一卡接件从脚部支管上取下第一橡胶棒,通过第二卡接件从安装管上取下第二橡胶棒,通过第三卡接件从背部支管上取下第三橡胶棒,从而将整个椅布从架体上取下来,便于使用者对椅布进行彻底的清洗,降低了清洗椅布的难度,完全不需要反转整个躺椅,使得清洗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固定在脚部支管远离安装管一端的第一管套、一体成型在第一管套上的第一弧形槽、设置在第一弧形槽内的第一包管,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一弧形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弧形槽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包管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包管滑动在第一弧形槽的内腔内,所述第一包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橡胶棒滑动在第一包管的内腔内,所述椅布滑动在第一孔内,所述第一包管的外径大于第一弧形槽的开口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橡胶棒从脚部支管上取下来时,首先抽出第一包管,使得第一包管从第一弧形槽的内腔中滑出,由于第一橡胶棒的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开口的宽度,第一橡胶棒的直径大于第一孔的宽度,从而直接将第一橡胶棒从第一弧形槽的内腔内抽出,操作简单,拆取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固定在安装管外壁上的第二管套、一体成型在第二管套上的第二弧形槽、设置在第二弧形槽内的第二包管,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二弧形槽的直径,所述第二弧形槽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包管滑动在第二弧形槽的内腔内,所述第二包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橡胶棒滑动在第二包管的内腔内,所述椅布滑动在第二孔内,所述第二包管的外径大于第二弧形槽的开口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橡胶棒从安装管上取下来时,首先抽出第二包管,使得第二包管从第二弧形槽的内腔中滑出,由于第二橡胶棒的直径小于第二弧形槽开口的宽度,第二橡胶棒的直径大于第二孔的宽度,从而直接将第二橡胶棒从第二弧形槽的内腔内抽出,操作简单,拆取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卡接件包括固定在背部支管远离安装管一端的第三管套、一体成型在第三管套外壁上的第三弧形槽、设置在第三弧形槽内的第三包管,所述第三弧形槽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三弧形槽的直径,所述第三弧形槽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包管滑动在第三弧形槽的内腔内,所述第三包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三孔,所述第三孔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橡胶棒滑动在第三包管的内腔内,所述椅布滑动在第三孔内,所述第三包管的外径大于第三弧形槽的开口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橡胶棒从背部支管上取下来时,首先抽出第三包管,使得第三包管从第三弧形槽的内腔中滑出,由于第三橡胶棒的直径小于第三弧形槽开口的宽度,第三橡胶棒的直径大于第三孔的宽度,从而直接将第三橡胶棒从第三弧形槽的内腔内抽出,操作简单,拆取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贯穿开设在脚部支管靠近安装管一端外壁上的第四孔、固定在安装管靠近脚部支管一端外壁上的第一抵接板,所述第四孔连通脚部支管靠近架体的一端,所述安装管靠近脚部支管一端转动连接在第四孔内壁上,所述第一抵接板的上表面抵接在脚部支管的下侧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脚部支管,直至第一抵接板抵接在脚部支管的外壁上时,脚部支管难以转动,此时脚部支管呈倾斜状态,脚部支管靠近安装管的一端高度大于脚部支管远离安装管的一端高度,当需要将躺椅收起来时,反向转动脚部支管即可,折叠方式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贯穿开设在背部支管靠近安装管一端的第五孔、固定在安装管远离第一抵接板一端外壁上的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五孔连通安装管远离脚部支管的一端端面,所述安装管远离脚部支管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五孔的两侧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抵接板抵接在背部支管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背部支管,直至第二抵接板抵接在背部支管的外壁上,背部支管难以转动,此时背部支管呈倾斜状,背部支管远离安装管的一端高度大于背部支管靠近安装管的一端高度,当将躺椅收集起来时,反转背部支管即可,折叠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槽的两端均插接有第一橡胶塞,所述第三弧形槽的两端均插接有第二橡胶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橡胶塞使得,第一包管难以从第一弧形槽的内腔内滑出,通过设置第二橡胶塞,使得第二包管难以从第三弧形槽的内腔内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脚部支管之间固定有若干个第一蛇形弹簧,两个所述背部支管之间固定有若干个第二蛇形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蛇形弹簧增强了两个脚部支管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蛇形弹簧增强了两个背部支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挤压力施加在第一蛇形弹簧和第二蛇形弹簧上,从而使得椅布难以破裂,同时由于第一蛇形弹簧与第二蛇形弹簧的弹性,增强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便于使用者对椅布进行彻底的清洗,降低了清洗椅布的难度,完全不需要反转整个躺椅,使得清洗更加省力;操作简单,拆取椅布方便;通过第一橡胶塞使得,第一包管难以从第一弧形槽的内腔内滑出,通过设置第二橡胶塞,使得第二包管难以从第三弧形槽的内腔内滑出;通过设置第一蛇形弹簧和第二蛇形弹簧,使得椅布难以破裂,增强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架体;2、扶手;3、椅布;4、胶棒组件;5、第一橡胶棒;6、第二橡胶棒;7、第三橡胶棒;8、管组件;9、安装管;10、脚部支管;11、背部支管;12、第一卡接件;13、第二卡接件;14、第三卡接件;15、第一限位件;16、第二限位件;17、第一管套;18、第一弧形槽;19、第一包管;20、第一孔;21、第二管套;22、第二弧形槽;23、第二包管;24、第二孔;25、第三管套;26、第三弧形槽;27、第三包管;28、第三孔;29、第四孔;30、第一抵接板;31、第五孔;32、第二抵接板;33、第一橡胶塞;34、第二橡胶塞;35、第一蛇形弹簧;36、第二蛇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折叠躺椅,包括架体1、扶手2和椅布3,两个扶手2分别固定在架体1的两侧,椅布3设置在两个扶手2之间,扶手2为一个不规则的环状板,两个扶手2均与地面接触,扶手2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为凹起的圆弧状,从而使用者躺在椅布3上整个架体1可以摇晃,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

如图1和图2所示,椅布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便于将椅布3固定在架体1上的胶棒组件4,胶棒组件4包括第一橡胶棒5、第二橡胶棒6和第三橡胶棒7,第一橡胶棒5、第二橡胶棒6和第三橡胶棒7间隔均匀的固定在椅布3的侧边缘上,第一橡胶棒5、第二橡胶棒6和第三橡胶棒7均通过熔接的方式与椅布3的侧边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架体1上设置有两组用于将椅布3牢牢夹紧在架体1上的管组件8,两组管组件8分别位于架体1的两侧位置,两组管组件8均位于两个扶手2之间,管组件8包括安装管9、脚部支管10和背部支管11,安装管9固定在架体1的上表面上,脚部支管10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管9上,背部支管11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管9远离脚部支管10的一端,脚部支管10呈倾斜设置,脚部支管10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高度高于脚部支管10远离安装管9的一端位置高度,背部支管11呈倾斜设置,背部支管11远离安装管9的一端位置高度高于背部支管11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位置高度,背部支管11的高度大于脚部支管10的高度。

如图2和图3所示,脚部支管10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橡胶棒5卡紧在安装管9上的第一卡接件12,第一卡接件12包括第一管套17、第一弧形槽18和第一包管19,第一管套17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脚部支管10远离安装管9的一端外壁上,第一弧形槽18一体成型在第一管套17上,第一包管19位于第一弧形槽18的内腔内,第一弧形槽18的上端开口宽度小于第一弧形槽18的直径,第一弧形槽18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一包管19滑动在第一弧形槽18内,第一包管19的直径大于第一弧形槽18开口的宽度,第一包管19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一包管19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孔20,第一孔20的长度与第一包管19的长度相等,第一孔20与第一包管19的内腔连通,第一孔20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一橡胶棒5滑动在第一包管19的内腔内,椅布3滑动在第一孔20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弧形槽18的两端内壁均卡接有第一橡胶塞33,从而使得第一包管19难以从第一弧形槽18的端口滑出,两个脚部支管10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蛇形弹簧35,第一蛇形弹簧35位于椅布3的下方。

如图4所示,脚部支管10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设置用于限制脚部支管10转动的第一限位件15,第一限位件15使得脚部支管10不能绕着垂直于安装管9轴线的方向三百六十度旋转,第一限位件15包括第四孔29和第一抵接板30,第四孔29贯穿开设在脚部支管10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外壁上,第四孔29连通脚部支管10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端面,安装管9靠近脚部支管1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四孔29的内壁上,第一抵接板30固定在安装管9靠近脚部支管10的一端外壁上,第一抵接板30呈倾斜设置,第一抵接板30抵接在脚部支管10的下侧外壁上。

如图5所示,安装管9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橡胶棒6卡紧在安装管9上的第二卡接件13,第二卡接件13包括第二管套21、第二弧形槽22和第二包管23,第二管套2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管9的外壁上,第二弧形槽22一体成型在第二管套21上,第二弧形槽22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二弧形槽22的直径,第二弧形槽22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二包管23滑动在第二弧形槽22的内腔中,第二包管23的直径大于第二弧形槽22开口的宽度,第二包管23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孔24,第二孔2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包管23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孔24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二橡胶棒6位于第二包管23的内腔内,椅布3的边缘滑动在第二孔24内。

如图2和图5所示,背部支管11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橡胶棒7卡紧在背部支管11上的第三卡接件14,第三卡接件14包括第三管套25、第三弧形槽26和第三包管27,第三管套2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背部支管11远离脚部支管10的一端,第三弧形槽26一体成型在第三管套25的外壁上,第三弧形槽26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三弧形槽26的直径,第三弧形槽26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三包管27位于第三弧形槽26的内腔内,第三包管27滑动在第三弧形槽26内,第三包管27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三包管27的直径小于第三弧形槽26的内径,第三包管27的直径大于第三弧形槽26开口的宽度,第三包管27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孔28,第三孔28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第三孔28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包管27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三橡胶棒7滑动在第三包管27的内腔内,椅布3滑动在第三孔28内。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三弧形槽26的两端内壁上均卡接有第二橡胶塞34,从而使得第三包管27难以从第三弧形槽26的端口滑出,两个背部支管11之间固定有若干个第二蛇形弹簧36,第二蛇形弹簧36位于椅布3远离使用者一侧。

如图2和图5所示,背部支管11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背部支管11不能绕着垂直于安装管9轴线方向三百六十度转动的第二限位件16,第二限位件16包括第五孔31和第二抵接板32,第五孔31开设在背部支管11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外壁上,第五孔31连通背部支管11靠近安装管9的一端端面,安装管9靠近背部支管1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五孔31的内壁上,第二抵接板32一端固定在安装管9远离脚部支管10的一端外壁上,第二抵接板32远离安装管9一端抵接在背部支管11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取下第一管套17上的两个第一橡胶塞33,同时再取下第三管套25上的两个第二橡胶塞34,由于第一橡胶棒5的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18开口的宽度,第一橡胶棒5的直径大于第一孔20的宽度,第二橡胶棒6的直径小于第二弧形槽22开口的宽度,第二橡胶棒6的直径大于第二孔24的宽度,第三橡胶棒7的直径小于第三弧形槽26开口的宽度,第三橡胶棒7的直径大于第三孔28的宽度,因此依次抽出第一包管19、第二包管23和第三包管27,使得第一橡胶棒5直接从第一弧形槽18中取出,第二橡胶棒6直接从第二弧形槽22中取出,第三橡胶棒7直接从第三弧形槽26的内腔中取出,从而可以将整个椅布3从架体1上拆卸下来,拆卸后通过洗衣机或者手工的方式将椅布3洗刷干净,从而降低清洁椅布3的难度,清洗的更加彻底。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