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洁净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8949发布日期:2020-12-04 14:3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负压洁净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负压洁净工作台。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挂号房、检验室、药房、病房护士台等地方的工作台上方均设置有玻璃板,通过玻璃板分隔患者和医护人员,每天医护人员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工作台所处环境下的医源性的细菌、病毒密度较大,容易引起医护人员被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就工作台而言,目前,随着医院患者检验标本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一天的血液标本量大约有6000~10000支,医护人员接触细菌、病毒的机会大大提高。如中国专利cn208464543u公开了一种隔离式医用工作台,利用工作台面上设置的分隔玻璃将医护人员和患者分开,但是u形缺口形状较大,台面部分仍没有玻璃阻挡,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采血时距离小于50厘米,因此,在医护人员给患者采血过程中,会存在病毒传播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中工作台有病毒传播风险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负压洁净工作台,有效阻止医护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毒传播,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如下:

一种负压洁净工作台,在工作台台面上方设置隔离板,隔离板下部对应的台面上设置有吸风口,吸风口由吸风风机驱动吸入空气。在工作台台面上形成负压风,吸风口把小窗口两侧的空气全部吸入,使靠近患者的外侧空气不会通过小窗口进入医护人员所在的内侧,从而隔离工作台外侧和内侧,隔离医护人员,防止外部患者携带的病毒进入医护人员工作区,保证工作区的洁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吸风口设置在患者一侧的台面上,保证外侧患者所在台面上面位置的空气尽量多地被吸入,更好地防止病毒向内传播,隔离效果更强。

隔离板下部开设小窗口,仅在小窗口对应位置的台面上设置吸风口。仅在小窗口位置设置吸风口,可以降低风机的风量,降低消毒、过滤的负荷,节省使用成本。

吸风口沿隔离板宽度方向横向设置;吸风口为阵列布置的圆形孔状结构。吸风口优选阵列布置的圆形孔状结构,可以防止台面物体掉落进入回风机构,影响过滤效果。

吸风口通过管道和过滤器、吸风风机、出风口连接,过滤器和吸风风机设置在工作台内部,出风口位于工作台底部朝向患者一侧的外板上;出风口向下排风。由于过滤器和吸风风机均设置在工作台内部,因此每台工作台独立工作,可以单独使用,搬运和更换使用地点比较方便。

过滤器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过滤器、吸风风机位于患者一侧的工作台内。过滤器可以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可以通过出风口更换滤网,无需拆开整个工作台,更换更加方便。过滤器和吸风风机设置在工作台内部且位于患者一侧,可以空出靠近医护人员一侧的内部空间,以供医护人员存放物品。

隔离板下方或底部设置有送风器,送风器开设有朝向吸风口的送风口,送风口由送风风机喷射空气,送风口、吸风口同时工作形成空气幕,空气幕覆盖隔离板底部与台面之间的空间区域。同时开启送风和回风,在工作台玻璃板和台面之间形成较强气流的空气幕,更好地形成内、外隔离的效果。送风口朝向吸风口,可以减小吸风风机的功率。

送风风机的送风量小于下方吸风风机的回风量。送风风机和吸风风机均与风量控制器连接。送风量较小,送风孔吹向台面的风就不会大量向桌面两侧分别吹向医护人员和患者,也可以防止风将正在采血的患者手臂部的病毒吹向医护人员。送风风机和吸风风机均与风量控制器连接,方便控制风量大小。

送风口为格栅结构且格栅条与台面长度方向平行。送风口优选为格栅结构且格栅条与台面长度方向平行,可以更好地形成完整的一块空气幕,避免空气幕出现漏点。

若干台工作台的回风管道串联设置,回风管道与工作台外部的过滤器和吸风风机连接;所述送风器向工作台内侧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设置,送风口垂直向下;在送风器上设置手臂检测仪;在送风器上内侧或者外侧设置自动消毒装置和光电探测装置。

可以将若干台工作台并列放置,使用一根联通的回风管道串联,集中到同一个过滤器和吸风风机处理,实现大量工作台空气幕的集中控制。送风器也可以向工作台内侧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设置,送风口垂直向下,可以使患者伸入空气幕内部的手暴露在医护人员处的部分更少,避免医护人员接触更多手臂部分。在送风器上设置手臂检测仪,手臂检测仪可以自动监测手腕、手肘的部位,并跟随伸入的手臂移动送风器,保证患者伸入的手臂刚好露出采血点,避免患者暴露更多手臂部分。在送风器上内侧或者外侧设置自动消毒装置和光电探测装置,光电探测装置可以探测手臂的位置,当检测到有手臂伸入时,自动对手臂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另一立体图(去除外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中:1、送风管道;2、送风器;3、吸风口;4、回风管道;5、过滤器;6、吸风风机;7、玻璃板;8、台面;9、小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在工作台台面8上部设置玻璃板7,玻璃板7整块位于工作台台面8上,在玻璃板7下部中间位置开设小窗口9,在小窗口9位置吸风口3,可以降低风机的风量,降低消毒、过滤的负荷,节省使用成本。仅在患者所在的外侧工作台台面8上设置吸风口3,保证外侧患者所在台面8上面位置的空气尽量多地被吸入,更好地防止病毒向内传播,隔离效果更强。

在工作台内部设置回风管道4,回风管道4与过滤器5和吸风风机6连接,过滤器5和吸风风机6设置在工作台内部且位于患者一侧,可以空出靠近医护人员一侧的内部空间,以供医护人员存放物品。在工作台底部朝向患者的外板上开设出风口,出风口优选向下排风。过滤器5可以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可以通过出风口更换滤网,无需拆开整个工作台,更换更加方便。由于过滤器5和吸风风机6均设置在工作台内部,因此每台工作台独立工作,可以单独使用,搬运和更换使用地点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开启吸风风机6,吸风风机6将台面8吸风口3上方的风吸入,进入过滤器5过滤后,经过吸风风机6再从出风口排出。在工作台台面8上形成负压风,吸风口3把小窗口9两侧的空气全部吸入,使靠近患者的外侧空气不会通过小窗口9进入医护人员所在的内侧,从而隔离工作台外侧和内侧,隔离医护人员,防止外部患者携带的病毒进入医护人员工作区,保证工作区的洁净。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工作台台面8上部设置玻璃板7,玻璃板7与工作台台面8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玻璃板7一侧设置送风管道1,送风管道1与送风风机连接,玻璃板7下方或底部设置有送风器2,送风器2上开设送风口,送风口朝下,且覆盖整个玻璃板7下部,向下吹风形成空气幕,空气幕覆盖隔离板底部与台面8之间的空间区域。送风口朝向吸风口3,可以减小吸风风机6的功率。送风器2也可以向工作台内侧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设置,送风口垂直向下,可以使患者伸入空气幕内部的手暴露在医护人员处的部分更少,避免医护人员接触更多手臂部分。在送风器2上设置手臂检测仪,手臂检测仪可以自动监测手腕、手肘的部位,并跟随伸入的手臂移动送风器2,保证患者伸入的手臂刚好露出采血点,避免患者暴露更多手臂部分。在送风器2上内侧或者外侧可以设置自动消毒装置和光电探测装置,光电探测装置可以探测手臂的位置,当检测到有手臂伸入时,自动对手臂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

对应送风口在工作台台面8上设置吸风口3,送风口和吸风口3为格栅结构或阵列布置的圆形孔状结构,吸风口3优选阵列布置的圆形孔状结构,可以防止台面8物体掉落进入回风机构,影响过滤效果;送风口优选为格栅结构且格栅条与台面8长度方向平行,可以更好地形成完整的一块空气幕,避免空气幕出现漏点。在工作台内部设置横向的回风管道4,回风管道4与外部的过滤器5和吸风风机6连接,可以将若干台工作台并列放置,使用一根连通的回风管道4串联,集中到同一个过滤器5和吸风风机6处理。送风风机和吸风风机6均与风量控制器连接,可以控制送风风机的送风量小于下方吸风风机6的回风量,送风量较小,送风孔吹向台面8的风就不会大量向桌面两侧分别吹向医护人员和患者,也可以防止风将正在采血的患者手臂部的病毒吹向医护人员。

在工作台的玻璃板7上方还可设置有紫外灯,在采血作业结束后,可以打开紫外灯对工作台进行消毒作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同时开启送风风机和吸风风机6,送风风机吸风送入送风口,送风口向工作台台面8吹风,吸风风机6将台面8上的风吸入,在工作台玻璃板7和台面8之间形成较强气流的空气幕,更好地形成内、外隔离的效果,从而隔离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病毒传播。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玻璃板7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隔离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