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4813发布日期:2021-01-26 15:3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吸尘器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常用电器之一,其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闭的壳体内产生负压,从而吸取外界的尘屑。手持式吸尘器由于其便携性等优点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吸尘器,其产生吸力和过滤的主机设置在上部,由人手直接握持,主机上可以接多种不同的吸嘴和延长杆。现有的吸尘器把手和主机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用到卡扣或螺丝等多种部件来连接,因此零件众多,装配制造复杂,使用后还可以出现连接松脱失效的现象,产品质量把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其把手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简单,在连接稳固不易松脱的前提下,还可以降低把手的装配难度和产品质量把控的难度。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0005]
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上设有把手,所述主机包括外筒和与外筒首尾相接的集尘筒,所述外筒和集尘筒外设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手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外筒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外筒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集尘筒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抵触于所述集尘筒外侧并与集尘筒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手柄两端分别架设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手柄中部设有握持空间。
[0006]
本方案中的手持式吸尘器在把手的连接上采用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方案,舍弃了采用多种连接件将把手安装到主机上的方式,直接将把手的第一连接部与主机上的外筒一体成型。因此把手设在主机上时可以无需另设任何连接件,省略了把手在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多个安装步骤,减少了装配工序,大大降低了制造复杂度;而且在后期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把手与主机之间的连接十分稳固,不用担心由于连接件松脱失效带来的问题。其中,把手虽然是同时设在外筒和集尘筒外侧的,但是可以只有外筒上的第一连接部与外筒是一体成型连接的,换言之,就算与集尘筒抵触的第二连接部不起到连接作用也可以保证把手与主机的连接,集尘筒通过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时,便于将配合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可以使得把手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也能避免占用主机内部空间。这种方案尽量做到了把手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简洁简单化,在第一连接部与外筒连接好之后,手柄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就能顺利地达到为人体提供握持部位的效果。架设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保证了手柄的长度,消费者在握持时可以更好地抓紧和用力,握持空间为手伸入包住手柄提供了空间。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围绕所述握持空间的弧形槽和外盖,所述外盖匹配盖合
于所述弧形槽的槽面上使得所述手柄呈中空状态。中空的手柄可以减少把手的重量和降低制造成本等,但是考虑到把手和外筒是一体成型的,为了降低制造成型的难度,中空的手柄分成弧形槽和外盖两部分分开成型,再组装在一起,良好地均衡了成型难度和安装复杂度两个方面的考量。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筒侧壁外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下方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为可拆卸式卡接。通过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制造简单,且在拆卸方便。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还设有向所述握持空间内凸起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向下抵接于所述集尘筒,向上支撑所述手柄。支撑件将设有安装腔的一侧手柄支撑在集尘筒上,便于集尘筒和把手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内还设有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所述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包括固定座、杠杆件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支撑件上,固定座上设有旋转孔,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杠杆件包括按钮、旋转柱和所述第二卡扣,所述按钮和第二卡扣分别设于所述杠杆件两端,所述旋转柱设于所述杠杆件中部并插入固定于所述旋转孔,所述按钮被所述弹性件顶起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按钮受到外力使得弹性件发生变形的状态下,所述杠杆件以所述旋转柱为支点做杠杆运动,所述第二卡扣远离并解除与第一卡扣的卡接。为了更加方便地实现集尘筒和主机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二连接部内设置了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此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和弹力实现固定集尘筒和解除固定的作用,使用者在杠杆件一端按压按钮时,杠杆件另一端的第二卡扣就会远离第一卡扣,解除对集尘筒的卡合限制,集尘筒与外筒的连接变成可拆卸状态;当使用者不按压按钮时,因为弹性件的弹力会将按钮顶起,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就会处于卡扣状态,集尘筒不会容易地从外筒上拆除。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设于所述外筒内且与所述集尘筒相连接;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内筒的一端凸伸有第一圆柱套,相对的另一端凸伸有第二圆柱套;所述内筒设有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圆柱套套接,所述手柄朝向所述支撑件凸伸有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圆柱套套接。设于外筒中的内筒也与集尘筒相连接,使得集尘筒的安装更加稳固,而且方便地与内筒和外筒内部的空间连通以达到良好的集尘效果;通过第一圆柱套与第一固定柱使得内筒和支撑件连接起来,通过第二圆柱套与第二固定柱使得支撑件与把手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把手与内筒(主机)在设有安装腔的这一侧稳固连接的效果。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朝所述内筒凸伸有卡持部,所述内筒向上凸伸有一凸座,所述凸座朝向所述支撑件开设卡槽用于卡接所述卡持部,所述第一固定柱自所述凸座朝向所述支撑件凸伸形成。卡槽与卡持部的卡接可以在第一圆柱套与第一固定柱连接之前起到定位固定的作用,便于后续安装步骤;凸座将第一圆柱套的位置太高,从而可以更方便地与第一固定柱相连接。
[0013]
进一步地,定义所述外筒与集尘筒相接的方向为主机的轴向,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上方,且沿主机的轴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握持部自所述外筒沿主机的径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握持部与所述安装腔沿主机的轴向并排设置,使得所述握持空间相对所述外筒和集尘筒呈短边朝向所述外筒的“l”型。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以及“l”型的握持空间分别提供了轴向和径向方向的握持位置,
使得手柄可以至少在两个基本垂直的方向上握持,吸尘器以多种角度使用时,手柄为其提供合适的握持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
[0014]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还包括吸风组件和挡风板,所述内筒侧壁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筒端部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挡风板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外,所述挡风板正对所述第二出风口,将出风方向引导为朝所述外筒外斜吹而出。出风组件由内外嵌套的两层内筒和外筒组成主要架构,在吹出到空气中之前经过两次引导,从而规范吹出气流的方向。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出来后不会直接从第二出风口出去,而是会被风道引导着改变流向才能吹向第二出风口。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是不一定的,气流在风道内经过第一次风向引导,使得方向改变为由第一出风口向第二出风口;随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在吹出到外界前还需要再经过与第二出风口正对的挡风板,挡风板会对气流进行再一次引导,使得气流吹出的方向确定为朝所述外筒外斜吹而出。经过本方案中出风结构,从吸尘器中吹出的气流方向变得确定可控,不再是散吹而出,在使用这种手持式吸尘器时,可以更好地避免气流向人手或人体吹,从而避免散吹带来的不便和健康隐患。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第一个爆炸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剖视图;
[0017]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件与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的爆炸图;
[0019]
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把手和外筒整体的立体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第二个爆炸图;
[0022]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第三个爆炸图;
[0023]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安装吸尘器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解释和说明。
[0025]
一种带把手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上设有把手2,所述主机1包括外筒21和与外筒21首尾相接的集尘筒11,所述外筒21和集尘筒11外设有所述把手2;所述把手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手柄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位于所述外筒21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外筒2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部22位于所述集尘筒11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22抵触于所述集尘筒11外侧并与集尘筒1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手柄23两端分别架设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上,所述手柄中部设有握持空间。
[0026]
本方案中的手持式吸尘器在把手2的连接上采用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方案,舍弃了采用多种连接件将把手2安装到主机1上的方式,直接将把手2的第一连接部21与主机1上的外筒21一体成型。因此把手2设在主机1上时可以无需另设任何连接件,省略了把手2在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多个安装步骤,减少了装配工序,大大降低了制造复杂度;而且在后期消费
者使用的过程中,把手2与主机1之间的连接十分稳固,不用担心由于连接件松脱失效带来的问题。其中,把手2虽然是同时设在外筒21和集尘筒11外侧的,但是可以只有外筒21上的第一连接部21与外筒21是一体成型连接的,换言之,就算与集尘筒11抵触的第二连接部22不起到连接作用也可以保证把手2与主机1的连接,用于收集尘屑等的集尘筒11与外筒21连接好即可。集尘筒11通过第二连接部22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时,便于将配合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2上,可以使得把手2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也能避免占用主机1内部空间。这种方案尽量做到了把手2与主机1之间的连接简洁简单化,在第一连接部21与外筒21连接好之后,手柄23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连接就能顺利地达到为人体提供握持部位的效果。架设连接在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上保证了手柄23的长度,消费者在握持时可以更好地抓紧和用力,握持空间24为手伸入包住手柄23提供了空间。
[0027]
所述手柄23包括围绕所述握持空间24的弧形槽231和外盖232,所述外盖232匹配盖合于所述弧形槽231的槽面上使得所述手柄23呈中空状态。所述手柄23一端伸出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线3,所述电源线3从所述手柄23中走线至与所述主机1相连。中空的手柄23可以减少把手2的重量和降低制造成本等,但是考虑到把手2和外筒21是一体成型的,为了降低制造成型的难度,中空的手柄23分成弧形槽231和外盖232两部分分开成型,再组装在一起,良好地均衡了成型难度和安装复杂度两个方面的考量。中空的手柄23用于走线连接电源线3较为方便,而且能很好地将电源线3隐藏其中。
[0028]
在集尘筒11的安装和固定结构上,本发明优选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所述集尘筒11侧壁外设有第一卡扣111,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下方设有第二卡扣221,所述第一卡扣111和第二卡扣221为可拆卸式卡接。所述把手2上还设有向所述握持空间24内凸起的安装腔25,所述安装腔25内设一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向下抵接于所述集尘筒11,向上支撑所述手柄。支撑件4将设有安装腔25的一侧手柄23支撑在集尘筒11上,便于集尘筒11和把手2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22内还设有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所述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包括固定座121、杠杆件122和弹性件123,所述固定座121位于所述支撑件上,固定座121上设有旋转孔121a,所述弹性件123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21上;所述杠杆件122包括按钮122a、旋转柱122b和所述第二卡扣221,所述按钮122a和第二卡扣221分别设于所述杠杆件122两端,所述旋转柱122b设于所述杠杆件122中部并插入固定于所述旋转孔121a,所述按钮122a被所述弹性件123顶起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在所述按钮122a受到外力使得弹性件123发生变形的状态下,所述杠杆件122以所述旋转柱122b为支点做杠杆运动,所述第二卡扣221远离并解除与第一卡扣111的卡接。为了更加方便地实现集尘筒11和主机1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二连接部22内设置了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通过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扣111和第二卡扣221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制造简单,且在拆卸方便。此集尘筒拆卸开关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和弹力实现固定集尘筒11和解除固定的作用,使用者在杠杆件122一端按压按钮122a时,杠杆件122另一端的第二卡扣221就会远离第一卡扣111,解除对集尘筒11的卡合限制,集尘筒11与外筒21的连接变成可拆卸状态;当使用者不按压按钮122a时,因为弹性件123的弹力会将按钮122a顶起,第二卡扣221与第一卡扣111就会处于卡扣状态,集尘筒11不会容易地从外筒21上拆除。
[0029]
本方案还提供一种供中空的把手2与主机1的优选连接结构。所述主机1还包括内筒13,所述内筒13设于所述外筒21内且与所述集尘筒11相连接;所述支撑件4靠近所述内筒
13的一端凸伸有第一圆柱套41,相对的另一端凸伸有第二圆柱套42;所述内筒13设有第一固定柱132与所述第一圆柱套41套接,所述手柄23朝向所述支撑件4凸伸有第二固定柱233与所述第二圆柱套42套接。设于外筒21中的内筒13也与集尘筒11相连接,使得集尘筒11的安装更加稳固,而且方便地与内筒13和外筒21内部的空间连通以达到良好的集尘效果;通过第一圆柱套41与第一固定柱132使得内筒13和支撑件4连接起来,通过第二圆柱套42与第二固定柱233使得支撑件4与把手2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把手2与内筒13(主机1)在设有安装腔25的这一侧稳固连接的效果。所述支撑件4朝所述内筒13凸伸有卡持部43,所述内筒13向上凸伸有一凸座133,所述凸座133朝向所述支撑件4开设卡槽134用于卡接所述卡持部43,所述第一固定柱132自所述凸座133朝向所述支撑件4凸伸形成。卡槽134与卡持部43的卡接可以在第一圆柱套41与第一固定柱132连接之前起到定位固定的作用,便于后续安装步骤;凸座133将第一圆柱套41的位置太高,从而可以更方便地与第一固定柱132相连接。
[0030]
此外,定义所述外筒21与集尘筒11相接的方向为主机1的轴向,所述手柄23包括第一握持部234和第二握持部235,所述第一握持部234位于所述安装腔25的上方,且沿主机1的轴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握持部235自所述外筒21沿主机1的径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握持部235与所述安装腔25沿主机1的轴向并排设置,使得所述握持空间24相对所述外筒21和集尘筒11呈短边朝向所述外筒21的“l”型。第一握持部234和第二握持部235以及“l”型的握持空间24分别提供了轴向和轴向方向的握持位置,使得手柄23可以至少在两个基本垂直的方向上握持,吸尘器以多种角度使用时,手柄23为其提供合适的握持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所述手柄23在未设有所述安装腔25的一端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设于手柄23上可以更好地利用手柄23,而且与安装腔25在不同端可以避免与安装腔25上安装的其它结构相互冲突。
[0031]
现有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出风口一般设于主机1后端靠近人体的位置,而且没有规范出风方向,因此吸尘器出风的方向较为随机难以把握,当使用者手持吸尘器主机1进行吸尘作业时,出来的风很可能会有一些对着人体吹,由于吸尘器是吸取了尘屑之后吹出的风,虽然经过了过滤,但是最终吹出的气流中也很可能存在未过滤完全的细小灰尘和细菌,这些气流吹向人体不仅影响使用体验,而且多次吸入这类气体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对于这个问题,本方案中的主机1还包括吸风组件14和挡风板15,所述内筒13侧壁设有第一出风口131;所述外筒21端部设有第二出风口211,所述外筒21和内筒13之间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211的风道16;所述挡风板15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211外,所述挡风板15正对所述第二出风口211,将出风方向引导为朝所述外筒21外斜吹而出。出风组件由内外嵌套的两层内筒13和外筒21组成主要架构,在吹出到空气中之前经过两次引导,从而规范吹出气流的方向。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31出来后不会直接从第二出风口211出去,而是会被风道16引导着改变流向才能吹向第二出风口211。从第一出风口131吹出的气流方向是不一定的,气流在风道16内经过第一次风向引导,使得方向改变为由第一出风口131向第二出风口211;随后从第二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在吹出到外界前还需要再经过与第二出风口211正对的挡风板15,挡风板15会对气流进行再一次引导,使得气流吹出的方向确定为朝所述外筒21外斜吹而出。经过本方案中出风结构,从吸尘器中吹出的气流方向变得确定可控,不再是散吹而出,在使用这种手持式吸尘器时,可以更好地避免气流向人手或人体吹,从而避免散吹带来的不便和健康隐患。
[0032]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