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3042发布日期:2020-12-15 08: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智能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空气炸锅在烘焙食物时,不同食材的份量在加热时需要手动调制相应的烘焙程序,以便达到烘焙效果,此举缺乏智能操作。比如炸薯条,不同份量需要单独用称称出重量后再手动操作选择加热所需要的加热程序,操作繁琐,缺乏智能操作,工作效率低下。

专利公开号cn201290611y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电面包烘烤器,包括烘烤器、外箱、控制系统、称重装置和人机界面,烘烤器和称重装置均设置在外箱中,称重装置位于烘烤器下方,称重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人机界面包括控制面板与电子显示窗,控制面板与电子显示窗分别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称重装置将测得烘烤器中物体的重量值传送到控制系统,使用者通过控制面板输入烘烤焦黄程度的确认信息至控制系统,而控制系统将使用者的确认信息显示在电子显示窗上,控制系统根据称重装置传送的重量值与控制面板传送的确认信息控制烘烤器对放置在烘烤器面包槽中的物体进行烘烤,并在烘烤结束后控制烘烤器停止工作。该现有技术通过在烘烤器下方设置有称重装置,可以实现通过称重装置将测得烘烤器中物体的重量值传送到控制系统,省去将食物称重后再将食物放进烘烤器中的工序。然而,该现有技术仍然存在缺陷,其需要使用者通过控制面板手动输入烘烤焦黄程度的确认信息至控制系统,再通过控制系统确认使用者的信处并显示在电子显示窗上,最后再通过控制系统根据称重装置传送的重量值与控制面板传送的确认信息控制烘烤器对放置在烘烤器面包槽中的物体进行烘烤。其工序比较繁琐,缺乏智能化操作,工作效率不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空气炸锅,通过在炸锅底部设计智能称重感应器,当食材放入炸锅内时,通过智能称重感应器采集食材的重量,并通过传感探头将信息传达至控制装置,从而通过控制装置自动选择相应的加热程序,无需要手动操作称重与手动输入加热程序,达到智能操作及提升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空气炸锅,包括锅体与内锅组件,内锅组件可拆卸地设于锅体上,内锅组件上设有称重感应装置,锅体上设有通过称重感应装置感应重量后自动选择加热程序的控制装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控制面板可以根据食材手动输入食材的种类(比如薯条),再通过称重感应装置采集放置于内锅组件上的食材的重量,再将所采集的食材的重量反馈至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根据食材的种类,食材的重量自动选择相应的加热程序,无需再手动操作称重和手动输入加热程序,达到智能化操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内预先存储有不同食材种类与不同重量的数据参数以及对应的加热程序。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称重感应装置包括设于内锅组件上的称重感应器,锅体上设有与称重感应器对应设置的传感探头,传感探头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内锅组件上的称重感应器采集放置于内锅组件上的食材的重量,再通过传感探头将信息传达至控制装置,从而通过控制装置自动选择相应的加热程序。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锅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成型设有用于容纳内锅组件的容纳腔,传感探头设于下壳体上。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下壳体上设有隔热板与底板,传感探头设于底板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当内锅组件进入到容纳腔后,可使内锅组件上的称重感应器与设于下壳体的底板上的传感探头对应。

实际应用中,隔热板起到隔热作用,可有效保护传感探头受热以及有效保护与传感探头对应连接的电路组件。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内锅组件包括内锅与前板组件,内锅通过活动卡扣可拆卸地设于前板组件上,称重感应器设于前板组件上,并与内锅对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活动卡扣将内锅扣于前板组件上,拆卸时,通过拨动活动卡扣可使内锅与前板组件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锅采用上下活动取出的方式,便于满足洗碗机清洗测试。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前板组件包括前板与手柄,手柄固定于前板上,手柄上设有与称重感应器对应设置的称重显示屏。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称重显示屏可以直观的显示放置于内锅内的食材重量,便于用户了解食物的重量。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前板上设有内衬,称重感应器设于内衬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将称重感应器设于内衬上,便于与内锅的底部接触,进而识别放置于内锅内的食材重量。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上壳体内设有空气炸组件,空气炸组件包括电机座、电机、散热风叶、空气炸对流风叶、隔热罩、发热元件与导流罩,电机固定于电机座上,散热风叶与空气炸对流风叶均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隔热罩设于散热风叶与空气炸对流风叶之间,发热元件设于空气炸对流风叶的下方,导流罩与发热元件对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电机带动空气炸对流风叶转动,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吹入到内锅组件的内锅内,实现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烘烤效果,通过电机带动散热风叶转动,将透过隔热罩传递出的热量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风叶与空气炸对流风叶采用均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其两者采用相同扇叶结构,只是安装时方向相反设置,散热风叶设于空气炸对流风叶上方,并通过隔热罩隔开,散热风叶从内部向外部吹,而空气炸对流风叶是从外部向内部吹。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导流罩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且导流罩的导流方向向下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导流罩便于将发热元件的产生的热量导流到内锅组件的内锅内,实现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烘烤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炸锅底部设计智能称重感应器,当食材放入炸锅内时,通过智能称重感应器采集食材的重量,并通过传感探头将信息传达至控制装置,从而通过控制装置自动选择相应的加热程序,无需要手动操作称重与手动输入加热程序,达到智能操作及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锅组件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锅与前板组件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称重感应器与传感探头结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锅组件与锅体装配示意图。

1.上壳体;2.下壳体;3.控制面板;4.空气炸组件;41.电机座;42.电机;43.散热风叶;44.空气炸对流风叶;45.隔热罩;46.发热元件;47.导流罩;5.容纳腔;51.隔热板;52.底板;53.传感探头;6.内锅组件;61.手柄;62.内锅;63.前板组件;631.前板;632.内衬;633.称重显示屏;634.活动卡扣;635.称重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空气炸锅,包括锅体与内锅组件6,内锅组件6可拆卸地设于锅体上,锅体上设有控制面板3,内锅组件6上设有称重感应装置,锅体上设有通过称重感应装置感应重量后自动选择加热程序的控制装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控制面板3可以根据食材手动输入食材的种类(比如薯条),再通过称重感应装置采集放置于内锅组件6上的食材的重量,再将所采集的食材的重量反馈至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根据食材的种类,食材的重量自动选择相应的加热程序,无需再手动操作称重和手动输入加热程序,达到智能化操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内预先存储有不同食材种类与不同食材重量的数据以及对应的加热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感应装置包括设于内锅组件6上的称重感应器635,锅体上设有与称重感应器635对应设置的传感探头53,传感探头53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内锅组件6上的称重感应器635采集放置于内锅组件6上的食材的重量,再通过传感探头53将信息传达至控制装置,从而通过控制装置自动选择相应的加热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成型设有用于容纳内锅组件6的容纳腔5,传感探头53设于下壳体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隔热板51与底板52,传感探头53设于底板52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当内锅组件6进入到容纳腔5后,可使内锅组件6上的称重感应器635与设于下壳体2的底板52上的传感探头53对应。

实际应用中,隔热板51起到隔热作用,可有效保护传感探头53受热以及有效保护与传感探头53对应连接的电路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锅组件6包括内锅62与前板组件63,内锅62通过活动卡扣634可拆卸地设于前板组件63上,称重感应器635设于前板组件63上,并与内锅62对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活动卡扣634将内锅62扣于前板组件63上,拆卸时,通过拨动活动卡扣634可使内锅62与前板组件63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锅62采用上下活动取出的方式,便于满足洗碗机清洗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板组件63包括前板631与手柄61,手柄61固定于前板631上,手柄61上设有与称重感应器635对应设置的称重显示屏633。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称重显示屏633可以直观的显示放置于内锅62内的食材重量,便于用户了解食物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板631上设有内衬632,称重感应器635设于内衬632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将称重感应器635设于内衬632上,便于与内锅62的底部接触,进而识别放置于内锅62内的食材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内设有空气炸组件4,空气炸组件4包括电机座41、电机42、散热风叶43、空气炸对流风叶44、隔热罩45、发热元件46与导流罩47,电机42固定于电机座41上,散热风叶43与空气炸对流风叶44设于电机42的输出轴上,隔热罩45设于散热风叶43与空气炸对流风叶44之间,发热元件46设于空气炸对流风叶44的下方,导流罩47与发热元件46对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电机42带动空气炸对流风叶44转动,将发热元件46产生的热量吹入到内锅组件6的内锅62内,实现对内锅62内的食材进行烘烤效果,通过电机42带动散热风叶43转动,将透过隔热罩45传递出的热量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风叶43与空气炸对流风叶44采用均通过电机42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其两者采用相同扇叶结构,只是安装时方向相反设置,散热风叶43设于空气炸对流风叶44上方,并通过隔热罩45隔开,散热风叶43从内部向外部吹,而空气炸对流风叶44是从外部向内部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47设于发热元件46的上方,且导流罩47的导流方向向下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导流罩47便于将发热元件46的产生的热量导流到内锅组件6的内锅62内,实现对内锅62内的食材进行烘烤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