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扇龙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4942发布日期:2021-07-27 13:13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扇龙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扇龙骨结构。



背景技术:

门扇龙骨即包在门扇里面的龙骨,主要起支撑以及固定饰面板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门扇龙骨包括两条竖直龙骨1’和两条水平龙骨2’,四条龙骨首尾相接连接成门扇龙骨主体。而竖直龙骨1’和水平龙骨2’两者端部之间通过快装角码组件5’连接。门扇龙骨主体拼接完成后,会在其两侧拼接饰面板6’。

然而,快装角码组件5’由于其结构特性,连接竖直龙骨1’和水平龙骨2’时主要固定两者靠外边缘部分,而竖直龙骨1’与水平龙骨2’两者端部拼合处靠门扇内侧边缘部分由于没有有效定位和固定,该部分拼接端面边缘无法完全对齐,存在局部凸起的部分。凸起的部分不仅会刮伤饰面板6’,也会导致饰面板6’被顶起,前后饰面板6’不平行,门扇质量较差。此外,门扇龙骨整体连接强度差,刚性、抗弯、抗扭能力不足,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变形,门扇龙骨四个角容易脱落、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扇龙骨结构,其结构稳定性更高,拼接精度高,刚性、抗弯、抗扭能力好,从而提高门扇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扇龙骨结构,包括相邻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第一龙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龙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插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槽插接,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槽插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呈夹角;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第一龙骨两者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插接槽和第二龙骨两者长度方向相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端部相互拼合并通过快装角码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接槽位于第一龙骨的内侧边缘,所述第二插接槽位于第二龙骨的内侧边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龙骨之间、第二插接部与第二龙骨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两者的厚度为a、宽度为b;第一插接部的长度为c;第二插接部的长度为d;所述b为a的8-16倍;所述c、d均为a的15-2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均为空心型材结构;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两者的厚度a为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最大壁厚的1-2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龙骨的内、外侧边缘处均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龙骨的内、外侧边缘处均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一龙骨内侧边缘的第一插接槽与第二龙骨内侧边缘的第二插接槽通过一个插接件连接;第一龙骨外侧边缘的第一插接槽与第二龙骨外侧边缘的第二插接槽通过另一个插接件连接。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门扇龙骨结构的优点为:

1、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的连接通过插接槽与插接件插接配合实现,结构简单,且连接稳定。该连接结构既能适用于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内侧边缘的连接,也能适用于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外侧边缘的连接,可确保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内、外侧边缘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两条龙骨拼接处因没有对齐而出现凸起,提高了门扇的质量。此外,该连接结构有助于提高门扇骨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即使门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容易出现变形,使用寿命更长。

2、当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端部通过快装角码组件固定连接时,插接槽设置在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的内侧边缘,可提高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内侧边缘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门扇骨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此外可以不采用快装角码组件,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拼接部位的内、外侧边缘改为均采用插接件与插接槽插接配合的结构。

3、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龙骨之间、第二插接部与第二龙骨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提高连接强度。

4、插接件的插接部宽度为其厚度的8-16倍,插接部长度为厚度的15-25倍,该尺寸比例范围内的插接件其力学性能更佳。

5、由于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连接处受力较大,将插接部的厚度a设为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两者最大壁厚的1-2倍,则龙骨连接处的抗弯、抗扭性能更好。因而具有更好的承重能力和抗变形能力,能满足超高门扇的力学要求,保持门扇平整度及四角的强度。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门扇龙骨的主视透视图;

图2为传统门扇龙骨的截面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门扇龙骨结构的主视透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门扇龙骨结构截面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插接件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门扇龙骨结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一种门扇龙骨结构,包括相邻的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还包括插接件3。第一龙骨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接槽11。第二龙骨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插接槽21。插接件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第一插接部31与第一插接槽11插接,第二插接部32与第二插接槽21插接。本实施例中,插接件3为插板。

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呈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两者相互垂直。第一插接槽11与第一龙骨1两者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插接槽21和第二龙骨2两者长度方向相平行。此外,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两者也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插接件3的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也位于同一直线上。当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两者其中一个的端部需要与另一个的中部垂直连接时,也可以通过插接件3与插接槽配合的结构实现。

本实施例中,第一龙骨1与第二龙骨2两者的端部相互拼接。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两者端部相互拼合并通过快装角码组件5固定连接。第一插接槽11位于第一龙骨1的内侧边缘,第二插接槽21位于第二龙骨2的内侧边缘。快装角码组件5包括第一角码51、第二角码52和螺栓53。第一角码51与第一龙骨1端部靠外一侧插接配合,第二角码52与第二龙骨2端部靠外一侧插接配合,螺栓53将第一角码51和第二角码5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两者端部靠外侧部分的固定连接。第一龙骨1与第二龙骨2两者端部内边缘部分通过插接件3和插接槽连接。

第一插接部31与第一龙骨1之间、第二插接部32与第二龙骨2之间均通过连接件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螺钉。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上均设有供螺钉穿过的通孔8。

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两者的厚度为a、宽度为b。第一插接部31的长度为c。第二插接部32的长度为d。b为a的8-16倍。c、d均为a的15-25倍。优选的,插接部得宽度b为厚度a的11-15倍;插接部的长度为宽度的18-22倍。

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均为空心型材结构。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两者的厚度a为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两者最大壁厚的1-2倍。

该门扇龙骨结构共包括两条第一龙骨1和两条第二龙骨2,四条龙骨首尾拼接。拼接后的门扇龙骨结构,其前后侧均固定有饰面板6,饰面板6可以为木板。然后门扇龙骨结构的外边缘处扣合有封边7,具体可采用金属材质或木材质,例如铝封边。第一龙骨1、第二龙骨2和插接件3为金属材质或木材质,优选金属材质。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采用快装角码组件5。第一龙骨1的内、外侧边缘处均设有第一插接槽11;第二龙骨2的内、外侧边缘处均设有第二插接槽21。第一龙骨1内侧边缘的第一插接槽11与第二龙骨2内侧边缘的第二插接槽21通过一个插接件3连接。第一龙骨1外侧边缘的第一插接槽11与第二龙骨2外侧边缘的第二插接槽21通过另一个插接件3连接。

第一插接部31与第一龙骨1之间、第二插接部32与第二龙骨2之间均通过连接件4固定连接。连接件4为螺钉。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