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7153发布日期:2021-06-08 16:1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手持式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用电器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具有喷水功能的拖地设备,因其能够向前方喷水,湿润前方的地面,然后再通过拖布将湿润的地面拖干净。既避免了拖布水分较少时需要重新补水的繁琐,也避免了出现因地面太干燥而容易扬尘的情形。
3.现有的拖地设备通常包括主机、设置在主机顶端的操作杆、设置在主机底端的底座和安装到底座上的拖布,其中,主机的前方设置有喷口,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握持操作杆,来控制拖地设备的工作姿态,以及喷水与否。进一步,主机上还设置有蓄水箱、与将蓄水箱和喷口连通的水泵以及与水泵驱动连接的水泵电机。主机上还设置有控制板、电池等电器元件。该电器元件在蓄水箱发生泄漏时,容易被蓄水箱中的水浸湿、腐蚀,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旨在解决现有清洁设备内的控制板容易被从储液箱中泄漏出来的水浸湿而损坏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包括主机、设置在所述主机顶部的操作杆、设置在所述主机底部的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的清洁组件;所述主机包括控制板和储液箱,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储液箱并排设置且分列于所述主机的前后两侧。
6.可选地,所述储液箱设置在所述操作杆的轴线的后侧。
7.可选地,所述主机包括吸尘风机,所述吸尘风机的轴线与所述操作杆的轴线偏心设置,并且所述操作杆设置在所述吸尘风机的前侧。
8.可选地,所述主机的底部的前侧位置设有喷淋口,所述主机还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用于将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输送给所述喷淋口,进而被所述喷淋口喷射到所述主机前方的地面上。
9.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卡合装置,所述卡合装置具有可切换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安装时所述清洁组件相对所述底座移动并与所述卡合装置抵接,使得所述卡合装置从所述锁定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后再自动恢复并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以将所述清洁组件安装至所述底座。
10.可选地,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置有凹槽;所述底座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前端设置有朝所述支撑构件凸起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凹槽相匹配;所述限位结构能够插入到所述凹槽中,并因此能够引导所述清洁组件与所述底座对准。
11.可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主机铰接,所述底座配置成,在所述手持式清洁设备被提
起的状态下呈下俯姿态,以使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底座的最低端,并因此使所述限位结构最先与所述清洁组件接触。
12.可选地,所述主机内设有用以供所述主机上的电机散热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部分腔壁由所述储液箱的侧壁构成,所述散热腔通过所述主机上的通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
13.可选地,储液箱包括箱体和盖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注液口、储液腔以及将所述注液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到一起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延伸到所述储液腔内,以使得所述注液通道的侧壁与所述储液腔的侧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在远离所述注液口的一端形成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能够被储液腔中的液体的液面封闭;所述盖体用于封闭所述储液腔;并且/或者,所述主机的底部的后侧设置有漏水口。
14.可选地,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储液箱的前侧。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公开前述的手持式清洁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由于本公开的手持式清洁设备在使用时和在倚靠在墙体上时,主机和操作杆都是朝后倾斜的,因此本公开通过将控制板与储液箱并排设置且分列于主机的前后两侧,使得从储液箱中泄漏出来的液体不会流动到储液箱前面的控制板上,只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着主机的后部流到主机的底部。因此,本公开的手持式清洁设备能够避免出现控制板被从储液箱中泄漏出来的水浸湿而损坏的情形。
17.2、通过将储液箱设置在操作杆的轴线的后侧,使得主机的前表面与操作杆的前表面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从而使得主机的前面不会存在遮挡用户视野的区域,使得用户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到前方待清洁的底面。同时,在清洁组件安装到底座上的过程中,还方便了用户观察到清洁组件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于位置关系,进而方便了用户对清洁组件的安装。
18.3、通过将吸尘风机设置在操作杆的后侧,避免了主机的前侧形成隆起的区域,影响用户的视野。
19.4、在主机的前表面不存在阻碍用户视线的区域的前提下,将喷淋口设置在主机的底部的前侧,能够使用户清楚地观察到地面的喷淋情况。
20.5、通过在主机的底部的后侧设置漏水口,使得从储液箱中泄漏出来的液体能够通过该漏水口流动到主机的外侧,防止主机内积聚的液体在主机晃动时流动到主机内的电器元件上,损坏电器元件。
附图说明
2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22.图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手持式清洁设备的轴测视图;
23.图2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延长杆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24.图3a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主机的结构分解图(前轴测视角);
25.图3b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主机的结构分解图(后轴测视角);
26.图4a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储液箱的第一轴测视图;
27.图4b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储液箱的第二轴测视图;
28.图4c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储液箱的轴测剖视图;
29.图5a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底座与清洁组件的装配效果示意图;
30.图5b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分解图;
31.图6a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组件的上轴测视图;
32.图6b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组件的下轴测视图;
33.图6c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组件的结构分解图(无拖地构件);
34.图6d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组件的轴测剖视图(无拖地构件);
35.图6e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组件的剖视图(无拖地构件);
36.图6f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组件的下轴测视图(无拖地构件);
37.图7a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底座与清洁组件对准时的效果示意图;
38.图7b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底座与清洁组件初步插接时的效果示意图;
39.图7c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底座与清洁组件装配到一起时的原理示意图。
40.附图标记列表:
41.100、主机;101、喷淋口;
42.110、主体结构;111、内部支架;1111、控制板安装腔;1112、吸尘电机安装腔;1113、水泵电机安装腔;112、前壳;1121、通风口;113、后壳;
43.120、储液箱;121、箱体;1211、注液口;1212、储液腔;1213、注液通道;1214、环形的空腔;12141、进出口;1215、沉槽;1216、容纳槽;122、盖体;1221、转轴;1222、密封圈;1223、操作结构;
44.130、电连接固定板;
45.200、操作杆;
46.210、延长杆;211、卡槽;
47.220、手柄;221、喷水按钮;222、吸尘按钮;
48.230、护套;231、卡扣;232、通孔;
49.240、弹性构件;
50.300、底座;
51.310、上底壳;
52.320、下底壳;321、限位结构;
53.330、卡合装置;331、第一卡爪;3311、按压部;332、第二卡爪;
54.400、清洁组件;
55.410、支撑构件;411、下沉结构;4111、凹槽;4112、进风口;412、集尘腔;413、吸尘口;414、导流通道;415、斜面;416、纵向凹槽;417、u形凹槽;
56.420、拖地构件;
57.430、过滤网;
58.440、单向阀;441、固定部;442、活动部;
59.500、充电装置;
60.600、电导线;610、限位构件;620、冗余段。
具体实施方式
6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
例,并不表示本公开仅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64.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手持式清洁设备包括主机100、操作杆200、底座300和清洁组件400。其中,操作杆200设置在主机100的顶端(图1中主机100的上端),用于供操作人员握持,以使操作人员通过握持操作杆200来控制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工作姿态和工作状态。底座300设置在主机100的底端(图1中主机100的下端)。清洁组件400安装到底座300上,清洁组件400在手持式清洁设备工作的过程中与地面接触,用来清洁地面。
65.具体地,操作杆200与主机100插接到一起。进一步具体地,主机100的顶端设置有插口(图中未示出),并且插口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图中未示出);操作杆200的底端设置有卡扣(图中未示出),操作杆200的底端插入到该插口中,并因此使卡扣嵌入到卡槽中,从而使得操作杆200与主机100固定到一起。
66.如图1所示,底座300的顶端与主机100的底端铰接到一起,以使得底座300能够相对于主机100转动和摆动,以便底座300能够相对于主机100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转动。优选地,在手持式吸尘器被提起的状态下,底座300能够呈下俯姿态,即,底座300的前端低于底座300的后端。由于实现该枢转连接的技术手段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所以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进一步,清洁组件400与底座300沿竖直方向(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到一起。
67.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手持式清洁设备还配置有充电装置500,该充电装置500用于给手持式清洁设备的蓄电池进行充电。
68.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杆200包括延长杆210、手柄220、护套230和弹性构件240。其中,延长杆210与手柄220插接到一起。示例性地,手柄220的底端设置有插口(图中未示出),并且插口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图中未示出);操作杆200的顶端设置有卡扣(图中未示出),操作杆200的顶端插入到该插口中,并因此使卡扣嵌入到卡槽中,从而使得操作杆200与手柄220固定到一起。
69.如图2所示,延长杆21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护套230。具体地,延长杆210侧壁上设有卡槽211,护套23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扣231。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护套230的部分结构插入到延长杆210,并因此使卡扣231嵌入到卡槽211中,从而将护套230固定到延长杆210
上。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图2中所示的通孔式的卡槽211设置成沉槽式的卡槽,即,将卡槽211设置成形成在延长杆210的内周壁上的沉槽。
70.如图1所示,手柄220的前侧设置有喷水按钮221,该喷水按钮221被按下时,手持式清洁设备能够进行喷淋作业,湿润地面。手柄220的后侧设置有吸尘按钮222,该吸尘按钮222被按下时,手持式清洁设备能够进行吸尘作业。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喷水按钮221和吸尘按钮222设置在手柄220的其它任意位置,例如,将喷水按钮221和吸尘按钮222都设置在手柄220的前侧或后侧。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喷水按钮221和吸尘按钮222替换成其它任意可行的操作键,例如触摸式操作键。
71.继续参阅图2,手持式清洁设备还包括被放置到延长杆210中的电导线600,该电导线600包括限位构件610和冗余段620。其中,冗余段620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构件610。图2中电导线600的上端穿过上面的护套230上的通孔232之后与手柄220固定连接到一起,图2中电导线600的下端穿过下面的护套230上的通孔232之后与主机100固定连接到一起。
72.继续参阅图2,弹性构件2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构件610相连接,弹性构件240用于给两个限位构件610提供彼此靠近的力。示例性地,弹性构件240可以是皮筋或弹簧。进一步,为了防止弹性构件240从延长杆210中露出,弹性构件240的尺寸大于通孔232的尺寸。
73.下面结合图1和图2来对延长杆210与手柄220和主机100之间的拆卸和连接做具体说明。
74.如图1所示,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延长杆210的顶端与手柄220插接到一起,延长杆210的底端与主机100插接到一起。电导线600的一端与主机100固定连接,电导线600的另一端与手柄220固定连接,并且,电导线600在弹性构件240的作用下,能够将手柄220和主机100拉紧,提供彼此靠近的力。
75.当延长杆210从主机100上拔出之后,弹性构件240和电导线600的冗余段620被拉长,延长杆210与主机100之间通过电导线600柔性地连接到一起。并且,当延长杆210与主机100插接到一起时,弹性构件240产生的弹力会辅助用户使延长杆210和主机100彼此靠近并插接到一起。同样地,当手柄220从延长杆210上拔出之后,弹性构件240和电导线600的冗余段620被拉长,延长杆210与手柄220之间通过电导线600柔性地连接到一起。并且,当延长杆210与手柄220插接到一起时,弹性构件240产生的弹力会辅助用户使延长杆210和手柄220彼此靠近并插接到一起。
76.由此可见,弹性构件240能够起到收线的功能,即,能够使电导线600两端彼此靠近。因此,在能够使电导线600两端彼此靠近,以及在能够实现收线功能的前提下,弹性构件240还可以被其它任意可行的收线装置替代,例如具有卷簧的自动收线器。
77.如图3a所示,主机100的底部的前侧设置有喷淋口101,手柄220上的喷水按钮221被按下时,喷淋口101向主机100的前侧喷淋液体。
78.如图3a和图3b所示,主机100包括主体结构110以及安装到主机结构110上的储液箱120、电连接固定板130、电池(图中未示出)、吸尘电机(图中未示出)、吸尘风机(图中未示出)、水泵电机(图中未示出)、作为输送泵的水泵(图中未示出)和控制板(图中未示出)。其中,电连接固定板130上设置有与电池电连接的受电端子(图中未标记);电连接插针组件140与电池电连接;电池与吸尘电机和水泵电机分别电连接,并且水泵电机的工作状态由喷
水按钮221控制,吸尘风机的工作状态由吸尘按钮222控制;吸尘电机与吸尘风机驱动连接;水泵电机与水泵驱动连接;水泵通过水管与储液箱120连通,水泵还通过水管与喷淋口101连通。
79.继续参阅图3a和图3b,主体结构110包括固定连接到一起的内部支架111、前壳112和后壳113。示例性地,前壳112上设置有螺纹孔柱,内部支架111上设置有通孔,后壳113上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后壳113和内部支架111上的通孔之后与前壳112上的螺纹孔柱拧紧到一起,从而将内部支架111、前壳112和后壳113固定连接到一起。
80.继续参阅图3a和图3b,内部支架111的前侧设置有控制板安装腔1111,该控制板安装腔1111用于安装控制板和电池。内部支架111的底部形成有吸尘风机安装腔1112,该吸尘风机安装腔1112用于安装吸尘电机与吸尘风机。内部支架111的后侧设置有水泵电机安装腔1113,该水泵电机安装腔1113用于安装水泵电机的至少一部分和水泵。
81.从图1、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结构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看出或毫无疑义地推断出,吸尘风机的轴线与述操作杆200(具体是延长杆210)的轴线偏心设置,并且操作杆200设置在吸尘风机的前侧,以及储液箱120位于操作杆200的轴线的后侧。以便使主机100的前表面尽量地靠近操作杆200的前表面,并且使主机100的前表面不会形成影响用户视线的凸起,从而使得用户从手柄220的处向前看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同时,也使得整个主机100的重心更加靠后,增加了手柄220施加给用户的重力,优化了用户的握持手感。
82.继续参阅图3a和图3b,前壳112设置有通风口1121和喷淋口101。该通风口1121用于将吸尘风机吸进来的空气再排出到外界。
83.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前壳112和后壳113能够围成一个散热腔,控制板、电池、吸尘电机、吸尘风机、水泵电机和水泵都位于该散热腔中,并且该散热腔与通风口1121连通。进一步,为了增加吸尘电机的散热速度,吸尘电机的圆周壁和/或顶壁和/或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并且该第一散热孔与散热腔连通。同样地,为了增加水泵电机的散热速度,水泵电机的圆周壁和/或顶壁和/或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以便水泵电机内的热量能够通过该第二散热孔快速地传递到水泵电机的外侧(即散热腔),即第二散热孔与散热腔连通。
84.如图3a和图3b所示,储液箱120被固定到内部支架111与后壳113之间,并因此使得控制板安装腔1111位于储液箱120的前侧。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手持式清洁设备在使用时和在倚靠在墙体上时,主机100是朝后倾斜的,所以储液箱120发生泄漏时,从其内流出的液体只能够流动无法流动到控制板安装腔1111中浸湿控制板和电池,只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部支架111的后侧面和后壳113流动到主机100的底部。因此,储液箱120的设置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发生从储液箱120中泄漏出来的液体浸湿控制板和电池的情形。
85.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优选地,主机100的底部的后侧(具体是后壳130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口,以便泄漏到主机100内的液体可以通过该漏水口流动到主机100的外侧。
86.如图4a至图4c所示,储液箱120包括枢转连接的箱体121和盖体122。其中,箱体121上设置有注液口1211、储液腔1212以及将注液口1211与储液腔1212连通到一起的注液通道1213。其中,注液通道1213延伸到储液腔1212内,以使得注液通道1213的侧壁与储液腔1212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空腔1214,环形的空腔1214在远离注液口1211的一端形成有进出口
12141,进出口12141能够被储液腔1212中的液体的液面封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储液箱120的注液口1211朝上时,储液腔1212中液体的液面淹没了进出口12141时,能够将环形的空腔1214封闭,并使得环形的空腔1214内存在一部分空气。
87.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环形的空腔1214设置成其它任意可行的空腔,例如横截面为c形或u形的空腔。
88.优选地,环形的空腔1214的容积大于注液通道1213的容积,以便在向储液箱120中注液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储液箱120竖直或者接近于竖直,并且储液箱120的注液口1211朝上),从储液腔1212中溢出到注液通道1213的液体,能够在储液箱120倾斜时全部流到环形的空腔1214中。同时,在盖体122关闭的过程中,盖子122也能够通过挤压注液通道1213内的液体,使得该液体压缩环形的空腔1214中的空气并因此进入到环形的空腔1214中。
89.从图4b和图4c中不难看出,注液通道1213的口径从内向外方向上逐渐增大,以方便用户向储液箱120注水。优选地,注液通道1213是锥形的结构,并且注液通道1213前部的锥度小于后部的锥度,以使得注液通道1213的底端朝向注液通道1213的前侧,从而使得环形的空腔1214的后部具有更大的空间,并在储液箱120向后倾斜时能够容纳更多地液体。
90.继续参阅图4a至图4c,盖体122用于封闭储液腔1212。具体地,盖体122在关闭之后能够通过封闭注液通道1213来封闭储液腔1212。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盖体122在关闭之后通过封闭注液口1211来封闭储液腔1212。
91.如图4a至图4c所示,箱体121上设置有沉槽1215,盖体122上设置有转轴1221。转轴1221嵌入到沉槽1215中,并且能够在沉槽1215中转动。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后壳113将沉槽1215覆盖,从而避免了转轴1221从沉槽1215中脱离的情形,使得盖体122与箱体121枢转连接到一起。
92.如图4a所示,箱体121的底部设置有凹陷的容纳槽1216,该容纳槽1216能够容纳水泵电机。换句话说,水泵电机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到该容纳槽1216中,以使得容纳槽1216的侧壁与水泵电机的圆周面抵接,从而使得水泵电机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到箱体121中,被箱体121中的液体吸收,达到冷却水泵电机的效果。
93.此外,在箱体121内的液体能够吸收水泵电机热量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容纳槽1216设置在箱体121上其它任意可行的位置,例如箱体121的左侧、右侧或中间位置。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容纳槽1216设置成任意可行的形状,例如u形、圆形、半圆形或c形的空腔。
94.基于前文描述的“水泵电机位于散热腔中”和“容纳槽1216的侧壁与水泵电机的圆周面抵接”可知,容纳槽1216的侧壁构成散热腔的腔壁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散热腔的部分腔壁由箱体121的侧壁构成。
95.如图4a至图4c所示,盖体122上设置有密封圈1222,盖体122能够插入到注液通道1213中,并因此使密封圈1222与注液通道1213的侧壁抵接,从而封闭储液腔121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密封圈1222能够被压缩变形,以使得密封圈1222能够先与注液通道1212的侧壁相抵,然后在注液通道1222的侧壁上滑动一段距离之后(在此过程中密封圈1222沿径向向内逐渐收缩)再使盖体122封闭到位。
96.进一步,为了保证盖体122封闭注液通道1212的可靠性,盖体122上设置有多个密封圈1222。优选地,多个密封圈1222的直径沿着插入注液通道1212的方向依次减小。进一
步,优选地,盖体122上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密封圈1222。
97.继续参阅图4a至图4c,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盖体122上还设置有操作结构1223。用户通过按压该操作结构1223能够使打开的盖体122朝着注液通道1212的方向转动,并因此封闭注液通道1212。用户通过扳动该操作结构1223,能够使盖体122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
98.如图3a和图3b所示,电连接固定板130固定连接到后壳113中。选择性地,可以采用卡接、粘接、铆接、螺钉连接、超声波焊接等任意可行的方式将电连接固定板130与后壳113固定连接到一起。
99.如图5a和图5b所示,底座300包括上底壳310、下底壳320和卡合装置300。其中,上底壳310与下底壳320之间采用卡接、螺钉连接、超声波焊接等任意可行的方式固定连接到一起。卡合装置300设置在下底壳320上,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卡合装置300设置在上底壳310上,或者上底壳310与下底壳320之间。
100.继续参阅图5a和图5b,上底壳310和下底壳320上表面裸露的部分均设置为弧形面,尤其是上底壳310和下底壳320的前部。进一步,下底壳320前端设置有朝下凸起的限位结构321,该限位结构321能够将上底壳310和下底壳320上表面上的液体引导至清洁组件400中的凹槽4111(如图6c所示)中。
101.从图5a和图5b中不难看出,限位结构321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下底壳320的左右两侧。优选地,限位结构321能够与凹槽4111(如图6c所示)的侧壁相抵,以使得限位结构321能够限制清洁组件400相对于下底壳320的移动。优选地,限位结构321是沿着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并且限位结构321的左右两侧的侧面为斜面,该斜面能够引导限位结构321插入凹槽4111(如图6c所示)中。
102.如图5b所示,卡合装置330包括设置在底座300左侧的第一卡爪331和设置在底座300右侧的第二卡爪332。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能够通过抱合的方式将清洁组件400固定到底座300上。
103.具体地,第一卡爪331与下底壳320枢转连接,并且第一卡爪331与下底壳320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构件,第一复位构件用于使第一卡爪331从解锁位置转动到并保持在锁定位置。第二卡爪332与下底壳320枢转连接,并且第二卡爪332与下底壳320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构件,第二复位构件用于使第二卡爪332从解锁位置转动到并保持在锁定位置。其中,第一复位构件和第二复位构件都是扭簧。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复位构件和/或第二复位构件设置为拉簧、压簧等其它任意可行的弹性构件。
104.从图5b中可以看出,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朝着远离清洁组件400的方向转动时,能够转动到解锁位置;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朝着靠近清洁组件400的方向转动时,能够转动到锁定位置。
105.如图5a所示,在锁定位置时,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分别勾住清洁组件400的周向边缘,具体是勾住清洁组件400的支撑构件410(如图6a所示)的周向边缘。
106.如图5b所示,为了方便用户将清洁组件400从底座300上拆卸下来,第一卡爪331上设置有按压部3311,该按压部311裸露在底座300的上表面。按压部3311被按下时,第一卡爪331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从而使得清洁组件400的左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并随之使得清洁组件400的右端与第二卡爪332分离,从而使得清洁组件400脱离底座300。
107.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底座300(具体是下底壳320)上还可以设置有安装腔,并使该安装腔能够容纳清洁组件400的顶部的一部分。
108.如图6a至图6c所示,清洁组件400包括支撑构件410、拖地构件420、过滤网430和单向阀440。其中,拖地构件42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底端,过滤网43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顶端,单向阀44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内侧。
109.如图6c至图6f所示,支撑构件410的前端设置有下沉结构411,下沉结构411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凹槽4111。该凹槽4111能够容纳底座300上的限位结构321,并因此能够接收来自底座300上并且由限位结构321导流下来的液体。优选地,凹槽4111是沿着支撑构件41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槽。可选地,凹槽4111左右方向上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斜面,该斜面用于引导限位结构321插入凹槽4111中。进一步,下沉结构411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4112,每一个进风口4112都沿下沉结构411的前后方向贯穿下沉结构411。
110.继续参阅图6c至图6f,支撑构件410上还设置有集尘腔412、吸尘口413和出风口(图中未标记)。其中,吸尘口413形成在集尘腔412的前端,并且吸尘口413位于下沉结构411的后侧,换句话说,吸尘口413位于集尘腔412与凹槽4111之间。出风口形成在集尘腔412的顶端,并且被过滤网430所覆盖。在安装好的状态下,集尘腔412通过出风口与吸尘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111.继续参阅图6c至图6f,集尘腔412的前侧壁与凹槽4111的后侧壁之间形成有与吸尘口413连通的导流通道414,导流通道414用于引导空气进入吸尘口413。从图中不难看出,吸尘口413与多个进风口4112中的一个对准,并且导流通道414的两端均为开口端。
11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相对于外界的空气从任意方向进入吸尘口413而言,外界的空气只能通过多个进风口4112和导流通道414的两个开口端进入吸尘口413,会增加空气的流速,快速流动的空气更容易将异物(灰尘)携带至吸尘口413处,进而进入集尘腔412中。
113.继续参阅图6c至图6f,支撑构件410的内部设置有与吸尘口413对准的斜面415,该斜面415与单向阀440的活动部442相匹配,进而能够封闭吸尘口413。优选地,斜面415设置为如图6c所示地为u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斜面415设置成其它任意可行的形状,例如o形、c形、弧形等。
114.如图6a至图6e所示,过滤网43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顶端,并且与支撑构件410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超声波焊接、螺钉连接等。
115.如图6c至图6e所示,单向阀440被弯折形成固定部441和活动部442。固定部441与过滤网430固定连接,并因此与支撑构件410固定连接到一起。活动部442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活动部442在第一位置时与支撑构件410内的斜面415贴合到一起,并因此封闭吸尘口413;活动部442在第二位置时与支撑构件410内的斜面415分离,并因此打开吸尘口413。
116.优选地,单向阀440是采用塑料、金属薄片等其它任何具有弹性材料制成的v型的片状结构。以便活动部442在单向阀440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从第二位置转动到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并因此封闭吸尘口413。进一步优选地,该回弹力小于吸尘风机工作时施加给活动部442的负压力,以便在吸尘风机工作时,活动部442内外两侧的压力差能够打开活动部442,并因此打开吸尘口413。
117.从图6c至图6e中可以看出,活动部442的面积大于固定部441的面积,以便在活动部442贴合到过滤网430上时,活动部442不仅能够覆盖固定部441,还能够覆盖过滤网430的一部分区域。
11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吸尘风机工作时,吸尘风机产生的负压会驱动空气从吸尘口413进入到集尘腔412,然后再通过过滤网430流动到吸尘风机。在此过程中,流向过滤网430的空气在流动到活动部442的处时,会给活动部442的下表面施加一个力,进而推动活动部442转动到与过滤网430的下表面相贴合的位置。换句话说,在吸尘风机工作的过程中,活动部442上下两侧会因空气的流动而产生气压差,该气压差会驱动活动部442转动到与过滤网430的下表面相贴合的位置。
119.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活动部442在与过滤网430接触的一瞬间会给过滤网430提供一个冲击力,该冲击力会使过滤网430振动,将贴附在过滤网430上的部分异物(例如灰尘、毛发等)震落。
120.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随着手持式吸尘器的使用,过滤网430上会贴附越来越多的灰尘,导致过滤网430上的部分过滤孔被堵塞,从而导致过滤网430会阻碍空气的流动,从而降低空气的流速,进而使得活动部442上下两侧的压力差变小,导致活动部442无法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贴合到过滤网430上,使得活动部442与过滤网430之间形成有能够容纳异物的缝隙。
121.也就是说,单向阀440的活动部442在过滤网430比较洁净的时候能够与过滤网430贴合,在过滤网430比较脏的时候不能够与过滤网430贴合。
122.从图6c至图6e中可以看出,活动部442在第一位置时与固定部441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优选地,该夹角小于60
°
,以便活动部442的上方在活动部442处于任意位置时都能够承载部分异物(例如灰尘),从而在吸尘风机停止工作时,该部分异物的重力能够给活动部442提供竖直向下的压力,迫使活动部442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封闭吸尘口413。
123.如图6f所示,支撑构件410的底壁的外侧设置有多条纵向凹槽416、一个u形凹槽417以及前述的导流通道416。其中,纵向凹槽416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构件410工作时的前后方向平行,并且纵向凹槽416的前端设置为封闭端,纵向凹槽416的后端设置为敞口端,并且多个纵向凹槽416沿着支撑构件410工作时的左右方向等间距分布。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多个纵向凹槽416不等间距分布。u形凹槽417围绕着吸尘口413设置,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u形凹槽417设置成其它任意可行的凹槽,例如c形的凹槽、弧形的凹槽等。
124.如图6a和图6b所示,拖地构件420覆盖了所有的纵向凹槽416和u形凹槽,并且拖地构件420的前端延伸到导流通道414中,拖地构件420的前端延伸到支撑构件410的后侧。
12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支撑构件410的底壁设置多个凹槽(包括纵向凹槽416和u形凹槽417),使得拖地构件420上与凹槽对应的部分,所受到的压力更小,从而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避免出现,地面上水分较多时,无法被拖地构件420全部吸收干净的情形。同时,在拖地构件420上与凹槽不对应的部分缺失少水分时,与凹槽对应的部分还能够缓慢地释放该该部分,从而使得拖地构件420上的水分续航能力更长,避免了用户多次按压喷水按钮221的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26.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在地面上存在微小凸起时,拖地构件420上与凹
槽对应的部分能够对该凸起进行包裹,从而使拖地构件420对凸起的侧面和根部进行清理,保证了地面的清洁程度。
127.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拖地构件420的前端延伸到导流通道414中,使得拖地构件420的前端在吸尘风机工作时,能够被吸尘风机产生的负压所吸引,使得拖地构件420的前端向上翘起,从而避免了地面上存在的凸起勾住拖地构件420的前端,导致拖地构件420被损坏的情形。
128.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是任意可行的构件,例如海绵、棉布、布条等。
129.通过前文的描述可知,清洁组件400与底座300之间是可拆卸的,并且在清洁设备被沿竖直方向提起时,底座300能够呈下俯姿态(如图7a和图7b所示),使得底壳(310和320)也呈下俯姿态,从而使得限位结构321能够位于底座300的最低端。
130.如图7a至图7c所示,在将清洁组件400和底座300安装到一起的过程中:先将清洁组件400被放置到地面上(如图7a所示),然后提起清洁设备并使底座300与清洁组件400对准,再使底座300逐渐向清洁组件400靠近(如图7中箭头所示)。随着底座300逐渐靠近清洁组件400,使得限位结构321最先与清洁组件400接触(如图7b所示),并如图7b中的点划线所示的插入到支撑构件410上的凹槽4111中,对底座300与清洁组件400的安装进行引导。随后,清洁组件400的支撑构件410会与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抵接,并随之先使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锁位置,再使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在各自的复位构件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并保持在锁定位置,并因此将清洁组件400锁定到底座300上(如图7c所示)。
131.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握持清洁组件400,使清洁组件400主动地、朝着靠近底座30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清洁组件400安装并固定到底座上。
132.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