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用新型挡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8587发布日期:2021-08-06 12:3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洪用新型挡水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挡水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洪用新型挡水板。



背景技术:

挡水板又称做防水板、挡雨板、阻雨板、防汛板、隔水板,在暴雨季节,由于雨水量较大,为了防止雨水进入地下车库,地铁,地下室等地方,便在出入口安装挡水板,现有的挡水板由两边的卡槽和中间的主板组成,安装时,先把膨胀钉穿入卡槽上的安装眼儿,再将两侧的卡槽沿门框将膨胀钉平行固定到门框两边墙体上,然后把挡水板顺卡槽的内径滑入卡槽之中,起到防止洪水进入的作用,此安装方式太过麻烦,必须要事先提前安装好卡槽的地方才能够使用挡水板,对于没有事先安装好卡槽的地方来说,当暴雨突然来袭时,人们根本不会来得及安装卡槽等一系列工作,而且不使用挡水板期间门框墙体两侧会存留两个卡槽,不仅影响美观、占用地方,同时钉入膨胀螺栓时会在墙体上留下凹痕,影响墙体结构,因此急需一种新型挡水板来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洪用新型挡水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洪用新型挡水板,包括方形筒,所述方形筒一侧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方形筒相对侧壁上固定贴附有橡胶垫,所述挡水板侧壁中心处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挡水板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方形筒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处螺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挡水板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垫圈滑动套在螺纹杆上,所述垫圈与挡水板相对侧壁上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方形筒另一侧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侧壁中央处嵌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固定块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旋转块侧壁中央处固定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另一端固定有把手,所述第三螺纹杆上滑动套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通过螺钉与固定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侧壁与旋转块侧壁贴合,所述固定块一侧设有梯形板,所述梯形板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第三螺纹杆横向穿透梯形板并与其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梯形板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梯形板的两侧倾斜面上分别嵌入有转轴,所述梯形板的两侧倾斜面上均开设有供转轴嵌入的凹槽,所述转轴嵌入梯形板倾斜面上的凹槽内并与其卡接,且转轴与梯形板倾斜面上的凹槽旋转连接,所述转轴与梯形板倾斜面上的凹槽接触处固定设有密封垫,所述梯形板顶面两端处分别固定有n型板,两个n型板分别对称设置两个转轴正上端处,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转轴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顶端中央处嵌入有第一旋转块,所述第一旋转块与第一固定块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块顶端中央处固定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穿透n型板的横板固定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螺纹杆与n型板的横板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滑动套有第一限位圈,所述第一限位圈通过螺钉与第一固定块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圈底面与第一旋转块顶面贴合,所述方形筒内部两端处分别固定有挡圈,所述方形筒内部对称的滑动设有方形滑块,两个方形滑块侧端分别固定有滑杆,两个滑杆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挡圈固定有第一梯形板,所述第一梯形板呈直角梯形状,两个第一梯形板的倾斜面上分别嵌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梯形板的倾斜面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嵌入的凹槽,所述第一转轴嵌入第一梯形板倾斜面上的凹槽内并与其卡接,且第一转轴与第一梯形板倾斜面上的凹槽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梯形板倾斜面上的凹槽接触处固定设有密封垫,所述第一梯形板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第一梯形板顶端固定有第一n型板,所述第一转轴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第一转轴顶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顶端中央处嵌入有第二旋转块,所述第二旋转块与第二固定块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块顶端固定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穿透第一n型板的横板固定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一n型板的横板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滑动套有第二限位圈,所述第二限位圈通过螺钉与第二固定块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圈底面与第二旋转块顶面贴合,所述第一转轴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底端与第一转轴和转轴底端对齐,所述第一挡水板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方形筒与螺纹杆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和第一挡水板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不需要事先在门口处专门固定卡槽等装置,适用于所有的地下室防洪工作上,而且操作简单,能够快速的在地下室门口处固定架设好本装置,并且梯形板、两个第一梯形板和两个第一挡水板在门框之间形成一个阻水板,且挡水板也会起到阻水的作用,因此本装置具有两层防护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本新型挡水板阻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方形筒1、挡水板2、螺纹杆3、锁紧螺栓4、垫圈5、固定块6、旋转块7、限位圈8、梯形板9、螺纹杆10、第三螺纹杆10、把手11、方形滑块12、挡圈13、滑杆14、第一梯形板15、第一转轴16、转轴17、第一挡水板18、第一n型板19、第二固定块20、第二旋转块21、第二限位圈22、第二螺纹杆23、第二把手24、n型板25、第一固定块26、第一旋转块27、第一限位圈28、第一螺纹杆29、第一把手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洪用新型挡水板,包括方形筒1,所述方形筒1一侧设有挡水板2,所述挡水板2与方形筒1相对侧壁上固定贴附有橡胶垫,所述挡水板2侧壁中心处贯穿设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与挡水板2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一端与方形筒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3另一端处螺接有锁紧螺栓4,所述锁紧螺栓4与挡水板2之间设有垫圈5,所述垫圈5滑动套在螺纹杆3上,所述垫圈5与挡水板2相对侧壁上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方形筒1另一侧固定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侧壁中央处嵌入有旋转块7,所述旋转块7与固定块6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旋转块7侧壁中央处固定有第三螺纹杆10,所述第三螺纹杆10另一端固定有把手11,所述第三螺纹杆10上滑动套有限位圈8,所述限位圈8通过螺钉与固定块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8侧壁与旋转块7侧壁贴合,所述固定块6一侧设有梯形板9,所述梯形板9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第三螺纹杆10横向穿透梯形板9并与其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梯形板9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梯形板9的两侧倾斜面上分别嵌入有转轴17,所述梯形板9的两侧倾斜面上均开设有供转轴17嵌入的凹槽,所述转轴17嵌入梯形板9倾斜面上的凹槽内并与其卡接,且转轴17与梯形板9倾斜面上的凹槽旋转连接,所述转轴17与梯形板9倾斜面上的凹槽接触处固定设有密封垫,所述梯形板9顶面两端处分别固定有n型板25,两个n型板25分别对称设置两个转轴17正上端处,所述转轴17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转轴17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块26,所述第一固定块26顶端中央处嵌入有第一旋转块27,所述第一旋转块27与第一固定块26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块27顶端中央处固定有第一螺纹杆29,所述第一螺纹杆29顶端穿透n型板25的横板固定有第一把手30,所述第一螺纹杆29与n型板25的横板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9上滑动套有第一限位圈28,所述第一限位圈28通过螺钉与第一固定块26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圈28底面与第一旋转块27顶面贴合,所述方形筒1内部两端处分别固定有挡圈13,所述方形筒1内部对称的滑动设有方形滑块12,两个方形滑块12侧端分别固定有滑杆14,两个滑杆14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挡圈13固定有第一梯形板15,所述第一梯形板15呈直角梯形状,两个第一梯形板15的倾斜面上分别嵌入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梯形板15的倾斜面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16嵌入的凹槽,所述第一转轴16嵌入第一梯形板15倾斜面上的凹槽内并与其卡接,且第一转轴16与第一梯形板15倾斜面上的凹槽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6与第一梯形板15倾斜面上的凹槽接触处固定设有密封垫,所述第一梯形板15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第一梯形板15顶端固定有第一n型板19,所述第一转轴16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第一转轴16顶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块20,所述第二固定块20顶端中央处嵌入有第二旋转块21,所述第二旋转块21与第二固定块20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块21顶端固定有第二螺纹杆23,所述第二螺纹杆23顶端穿透第一n型板19的横板固定有第二把手24,所述第二螺纹杆23与第一n型板19的横板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3上滑动套有第二限位圈22,所述第二限位圈22通过螺钉与第二固定块20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圈22底面与第二旋转块21顶面贴合,所述第一转轴16与转轴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水板18,所述第一挡水板18底端与第一转轴16和转轴17底端对齐,所述第一挡水板18底端固定贴附有密封垫。

所述方形筒1与螺纹杆3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挡水板2和第一挡水板18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图2所示,当暴雨来临之际,可以直接把本装置拿到地下室门口门框处,然后通过把手11拧动第三螺纹杆10,使得梯形板9顺着第三螺纹杆10向把手11方向移动,梯形板9向把手11方向移动时,会通过两个第一挡水板18分别拉动两个第一梯形板15,两个第一梯形板15被拉动时两个第一梯形板15会相互靠近,此过程中方形滑块12和滑杆14对第一梯形板15的移动过程起到导向作用,当两个第一梯形板15相互开靠近到两个第一梯形板15之间的宽度小于门框的宽度后,停止转动把手11,然后把挡水板2放到门的外侧,并使得两个第一梯形板15处在门框两侧墙体之间,把梯形板9、第一梯形板15和挡水板2的底端均与地砖表面贴合,随后在通过把手11拧动第三螺纹杆10,使得梯形板9顺着第三螺纹杆10向方形筒1方向移动,梯形板9向方形筒1方向移动时,会通过两个第一挡水板18分别推动两个第一梯形板15,这样两个第一梯形板15会分别向门框的两侧墙体方向移动,直到两个第一梯形板15侧端分别与两侧墙体紧紧的贴合后,停止转动把手11,随后在分别缓慢的拧动两个第二把手24和两个第一把手30,使得两个第一转轴16和两个转轴17向下移动,直至转轴17和第一转轴16底端均与地砖表面紧密的贴合,此时梯形板9、第一梯形板15、转轴17、第一转轴16和第一挡水板18底端均与地砖表面紧密的贴合,而且两个第一梯形板15侧端分别与两侧墙体紧密贴合,所以此时的梯形板9、两个第一梯形板15和两个第一挡水板18在门框之间形成一个阻水板,有效的防止了雨水通过门口倒灌进地下室,这时在拧紧锁紧螺栓4,使得挡水板2侧壁与门口墙体侧壁紧密的贴合,由于两个第一梯形板15侧端分别与两侧墙体紧紧的贴合,方形筒1有足够的力度支撑螺纹杆3上传递过来的拉力,当挡水板2侧壁与门口墙体侧壁紧密的贴合时,挡水板2也会形成一层阻水板,挡水板2也会起到阻水的作用,进一步防止了雨水通过门口倒灌进地下室内。本装置不需要事先在门口处专门固定卡槽等装置,适用于所有的地下室防洪工作上,而且操作简单,能够快速的在地下室门口处固定架设好本装置,并且梯形板9、两个第一梯形板15和两个第一挡水板18在门框之间形成一个阻水板,且挡水板2也会起到阻水的作用,因此本装置具有两层防护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本新型挡水板阻水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