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0740发布日期:2021-07-20 15:5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家用电器(例如炒菜机或电饭煲等)通常包括机体组件和显示组件,显示组件设置在机体组件的外壳上,显示组件包括具有发光体的控制板、灯罩以及面板等,灯罩通过连接结构与控制板配合,面板设置在灯罩远离控制板的一侧,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灯罩的透光孔投射到面板上,以供用户观察,从而获得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信息。

但是,灯罩位于连接结构的位置无挡光结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连接结构的位置出现漏光,用户能够通过面板观察到产生了漏光,使得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显示组件漏光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组件,用于家用电器,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灯罩,所述灯罩上设有透光区域、连接结构和挡光结构,所述连接结构靠近所述透光区域设置,所述挡光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透光区域之间;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有可发光区域,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连接结构配合且抵靠在所述灯罩上,所述可发光区域与所述透光区域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组件,当显示组件用于家用电器时,显示组件设置在家用电器的机体组件的外壳上,其中,灯罩与控制板配合,并且两者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固定,控制板的可发光区域与灯罩的透光区域对应设置,挡光结构设置在连接结构与透光区域之间,可发光区域所发出的光线被挡光结构所遮挡,从而避免了光线经过连接结构位置出现泄漏,保证了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发光区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体,靠近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发光体被所述挡光结构遮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光结构为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的高度与所透光区域的高度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还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靠近所述控制板的边缘设置,所述灯罩上还设有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设于所述连接器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结构为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向靠近所述连接器的排线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抵靠在所述灯罩远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灯罩配合,所述面板上设有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至少覆盖所述面板与所述排线对应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形成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灯罩的侧面上,所述遮光结构为晒纹结构、遮光油墨层或遮光贴纸中的任一种;

并且/或者所述面板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家用电器的壳体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面板和所述灯罩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罩朝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遮挡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遮光结构对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外侧且沿所述凹槽的周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

机体组件,所述机体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槽;

根据如上所述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其中,显示组件设置在家用电器的机体组件的外壳上,其中,灯罩与控制板配合,并且两者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固定,控制板的可发光区域与灯罩的透光区域对应设置,挡光结构设置在连接结构与透光区域之间,可发光区域所发出的光线被挡光结构所遮挡,从而避免了光线经过连接结构位置出现泄漏,保证了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家用电器(以炒菜机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家用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仅示出机座组件的外壳);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家用电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仅示出机座组件的外壳);

图4为图3中所述的家用电器a-a部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家用电器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家用电器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家用电器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所示的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家用电器;

10为显示组件;

11为控制板,111为可发光区域,1111为发光体,112为操控区域,1121为按键,113为连接器,1131为排线;

12为灯罩,121为透光区域,1211为透光孔,122为连接区域,1221为通孔,123为连接结构,124为挡光结构,125为遮挡结构,126为限位凸起,127为凹槽;

13为遮挡件,131为限位槽;

14为面板,141为连接部;

20为机体组件;

21为外壳,211为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显示组件10,用于家用电器100,如图1至图8所示,以家用电器100具体为炒菜机,其中,显示组件10包括灯罩12和控制板11,灯罩12为第一深色部件,灯罩12上设有透光区域121、连接结构123和挡光结构124,连接结构123靠近透光区域121设置,挡光结构124设置在连接结构123和透光区域121之间,控制板11上设有可发光区域111,控制板11与连接结构123配合且抵靠在灯罩12上,可发光区域111与透光区域121对应设置。

具体地,当显示组件10用于家用电器100时,显示组件10设置在家用电器100的机体组件20的外壳21上,其中,灯罩12与控制板11配合,并且两者通过连接结构123进行固定,控制板11的可发光区域111与灯罩12的透光区域121对应设置,挡光结构124设置在连接结构123与透光区域121之间,可发光区域111所发出的光线被挡光结构124所遮挡,从而避免了光线经过连接结构123位置出现泄漏,保证了显示组件10的显示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连接结构123为第一卡钩,在控制板11上设有第一卡槽,当控制板11与灯罩12进行连接配合时,将灯罩12靠近控制板11,当安装到位后,第一卡钩与第一卡槽配合,从而实现控制板11与灯罩12的连接固定。利用第一卡钩与第一卡槽的配合,能够有效保证控制板11与灯罩12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灯罩12对控制板11的导光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板11与灯罩12的连接强度,连接结构1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当连接结构123的数量为多个时,各连接结构123在灯罩12上间隔设置,当连接结构123靠近透光区域121设置时,在靠近透光区域121设置的连接结构123附近设置挡光结构124,以避免光线经连接结构123位置泄漏。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7所示,可发光区域11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体1111,靠近连接结构123的发光体1111被挡光结构124遮挡。具体地,多个发光体1111设置在控制板11上,透光区域121包括多个透光孔1211,由于连接结构123靠近透光区域121设置,透光孔1211的数量小于发光体1111的数量(为了避让连接结构123),各透光孔1211分别与发光体1111对应设置,靠近连接结构123的发光体1111利用挡光结构124对其进行遮挡,从而避免了可发光区域111的光线经连接结构123的位置产生泄漏,进而保证了显示组件10的显示效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灯罩1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当灯罩为金属材料(铝、铜或铁等)时,灯罩12可采用拼装焊接或一体冲压成型的方式进行制造;当灯罩12为非金属材料(塑料或橡胶等)时,灯罩采用一体成型进行制造。

本实用新型中,灯罩12为塑料件,该塑料件采用不透光或透光率较低的材料通过一体注塑成型进行制造,当灯罩12应用于显示组件10时,利用不透光或透光率较低的材料形成的灯罩12能够有效避免了相邻两个发光体1111在经过灯罩12时产生的“串光”现象(两个发光体1111的光线彼此影响,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多个发光体1111根据预设的图案(数字或图形等)进行设置,透光区域121的透光孔1211的布置方式与发光体1111的布置方式一致,用户能够通过灯罩12上形成的图案获得家用电器100工作状态的信息。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8所示,挡光结构124为第一筋板,第一筋板的高度与所透光区域121的高度一致。具体地,透光区域121具有预设高度,透光区域121内的透光孔1211间隔设置,第一筋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透光孔1211的外表面连接,从而利用第一筋板形成近似透光孔1211的结构,从而对靠近连接结构123的发光体1111进行遮挡,进而使得该发光体1111所发出的光线被有效限制在第一筋板形成的近似透光孔1211的结构,有效避免了发光体1111光线的泄漏,进一步保证了显示组件10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一筋板的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需要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筋板的高度与透光区域121的高度保持一致,当透光区域121抵靠在控制板11上时,第一筋板也能够有效抵靠在控制板11上,从而避免了发光体1111的光线经由控制板11与第一筋板之间出现泄漏,进一步提高了对发光体1111的光线的遮挡效果,使得显示组件10的显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挡光结构124为筒状件,筒状件固定在灯罩12上,筒状件两端开口,其中,一端的开口用于控制板11的抵靠,当一端的开口抵靠在控制板11上时,发光体1111位于筒状件的内部,从而实现对发光体1111的光线的遮挡,筒状件的挡光效果更佳,使得显示组件10的显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8所示,控制板11上还设有连接器113,连接器113靠近控制板11的边缘设置,灯罩12上还设有遮挡结构125,遮挡结构125设于连接器113的外侧。具体地,连接器113设置在控制板11上且用于与家用电器100的控制器连接,连接器113靠近控制板11的边缘设置,在灯罩12上设置遮挡结构125,当控制板11与灯罩12配合时,遮挡结构125设置在连接器113的外侧(即靠近控制板11边缘的一侧),从而对连接器113形成了遮挡,避免了用户能够通过灯罩12远离控制板11的一侧观察到连接器113,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8所示,遮挡结构125为第二筋板,第二筋板向靠近连接器113的排线1131的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二筋板形成于灯罩12朝向控制板11的一侧且向靠近控制板11的一侧延伸(即靠近排线1131的方向),当控制板11与灯罩12配合固定后,第二筋板围挡在连接器113的外侧,提高了对连接器113的遮挡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连接器113的遮挡效果,另外,第二筋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第二筋板占用的空间小,便于其它部件的布局。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遮挡结构125深色贴纸,通过将深色贴纸粘贴在连接器113的外侧以及灯罩12上,提高了外部观察到连接器113的难度,深色贴纸的结构简单,降低了灯罩12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7所示,显示组件10还包括面板14,面板14抵靠在灯罩12远离控制板11的一侧且与灯罩12配合,面板14上设有遮光结构(未示出),遮光结构至少覆盖面板14与排线1131对应的位置。具体地,显示组件10在进行组装时,先将灯罩12与控制板11配合固定,再将灯罩12与面板14连接固定,安装完成后,面板14和控制板11分别设置在灯罩12的两侧。当显示组件10用于家用电器100时,将控制板11及灯罩12设置在外壳21的安装槽211内,面板14通过与外壳21的连接实现显示组件10的固定,控制板11的连接器113通过排线1131与家用电器100的控制器连接,由于面板14的尺寸大于灯罩12的尺寸,用户能够经过面板14位于灯罩12外侧的部分观察到内部的排线1131,通过设置遮光结构,从而实现了对排线1131的遮挡,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进一步地,遮光结构形成在面板14朝向灯罩12的侧面上,遮光结构为晒纹结构、遮光油墨层或遮光贴纸中的任一种。具体地,通过在面板14朝向控制板11的一侧设置晒纹结构、涂覆遮光油墨层以及粘贴遮光贴纸等方式形成遮光结构,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对排线1131以及连接器113的遮挡效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具体地,面板14上设有连接部141,连接部141用于家用电器100的壳体配合。连接部141为第二卡钩,在机体组件20的外壳21上设有第二卡槽(设置在安装槽211内),利用第二卡钩与第二卡槽的配合,从而实现面板14与外壳21的连接固定,卡接的方式结构简单,并且连接位置的强度高,另外,可通过解除卡接配合实现显示组件10的拆卸,有效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7所示,显示组件10还包括遮挡件13,遮挡件13设于面板14和灯罩12之间。具体地,显示组件10在进行组装时,先将灯罩12与控制板11连接固定,再将遮挡件13设置在灯罩12远离控制板11的一侧,最后将面板14与灯罩12固定,通过设置遮挡件13,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灯罩12结构的遮挡,当控制板11的发光体1111被点亮时,光线经过灯罩12的透光区域121的透光孔1211透射到遮挡件13上,用户通过面板14能够观察到遮挡件13被点亮,从而实现了显示组件10的显示,使得用户能够有效获得家用电器100的状态信息。通过设置遮挡件13能够实现对灯罩12无需实现区域的遮挡,进一步提高了显示组件10的整体效果,使得产品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便于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需要指出的是,在控制板11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按键1121的操控区域112,灯罩12与操控区域112对应的位置设有具有多个通孔1221的连接区域122,并且通孔1221的数量与按键1121的数量一致,按键1121与通孔1221一一对应,在遮挡件13上设有相应按键1121的图案,用户可以通过触控面板14与相应按键1121的图案而实现对家用电器100的操控,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遮挡件13为采用不透光或透光率较低的材料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当遮挡件13应用于显示组件10时,控制板11的发光体1111的光线经过灯罩12的透光区域121的透光孔1211透射到遮挡件13上,用户通过面板14能够观察到遮挡件13被点亮,以实现了显示组件10的显示,遮挡件13通过采用不透光或透光率较低的材料能够有效保证显示的效果,另外,能够避免用户直接透过遮挡件13观察到显示组件10内部的结构,使得显示组件的整体外观品质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灯罩12朝向面板14的一侧设有凹槽127,遮挡件13设置在凹槽127内,遮光结构对应设置在凹槽127的外侧且沿凹槽127的周向设置。具体地,在凹槽127内设有限位凸起126,遮光件上设有限位槽131,当遮光件与灯罩12配合时,将遮光件设置在凹槽127内,并且使得限位凸起126卡入限位槽131,从而保证了遮挡件13的安装精度。另外,沿凹槽127的周向设置遮光结构,从而避免了凹槽127边缘出现漏光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显示组件10的显示效果,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遮挡件13为贴纸结构,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灯罩12进行连接固定,粘接固定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有效提高了装配的效果,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100,家用电器100包括显示组件10和机体组件20,显示组件10为根据如上的显示组件10,机体包括外壳21,外壳21上设有安装槽211,显示组件10设置在安装槽21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100,其中,显示组件10设置在家用电器100的机体组件20的外壳21上,其中,灯罩12与控制板11配合,并且两者通过连接结构123进行固定,控制板11的可发光区域111与灯罩12的透光区域121对应设置,挡光结构124设置在连接结构123与透光区域121之间,可发光区域111所发出的光线被挡光结构124所遮挡,特别是显示组件10占外壳21安装面积较大情况下,从而避免了光线经过连接结构123位置出现泄漏,保证了显示组件10的显示效果,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家用电器100具体为烹饪设备,该烹饪设备可以为炒菜机、电饭煲、电压力锅、破壁机等。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上述家用电器还可以环境电器等,当家用电器为环境电器时,环境电器可以具体地为风扇、塔扇或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