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5744发布日期:2021-11-29 13: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


背景技术:

2.艾绒是艾草的天然加工品,它的功效主要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外用灸法则能灸治百病,因此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现有的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中,采用加热片和艾绒内胆放置于可拆洗外套内,由于直接对艾绒进行加热,不能实现对艾绒形成单向加热发射面,从而影响了艾绒的释放中药成分的效果。
3.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
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因此提高了了艾绒的释放中药成分的效果。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下垫的底袋部件、用于作为上垫并且容纳有艾绒的顶袋部件、设置在底袋部件上并且用于对顶袋部件进行加热的发热部件。
7.由于设计了底袋部件、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通过底袋部件,实现对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进行固定,通过顶袋部件,实现了对艾绒和其它中药药物进行固定,通过发热部件,实现了形成单向加热发射面,因此提高了了艾绒的释放中药成分的效果。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单向加热发射面的方式把底袋部件、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相互联接。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上端端面为加热面的方式把发热部件与底袋部件和顶袋部件联接。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袋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布袋或第一布袋和主填充体。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顶袋部件设置为第二布袋和外填充体。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发热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加热片和隔热片或加热片和盒壳。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顶袋部件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内填充体。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第一布袋中分别设置有加热片和隔热片,在第二布袋中分别设置有外填充体和内填充体并且第二布袋设置在第一布袋上。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布袋设置为袋体和带扣并且袋体的上端端面周边部设置为与带扣联接,袋体的上端端面部和带扣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布袋联接并且袋体分别设置为与加热片和隔热片容纳式联接,袋体设置为矩形布袋并且带扣设置为矩形布条,带扣的端
头分别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袋体联接并且带扣设置为沿袋体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布袋设置为包含有布片部、外袋部、内袋部和布条部并且布片部的周边部设置为与布条部联接,布片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袋部联接并且布片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袋部联接,外袋部和布片部设置为与外填充体容纳式联接并且内袋部和布片部设置为与内填充体容纳式联接,布条部和内袋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布袋联接并且布片部设置为矩形布片,外袋部和内袋部分别设置为矩形布片并且外袋部的周边部和内袋部的周边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布片部联接,布条部设置为矩形布条并且布条部的内端头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布片部联接,布条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布袋联接并且外袋部、内袋部、布条部设置为沿布片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片设置为碳纳米加热片并且加热片设置为与第一布袋嵌入式联接,加热片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隔热片接触式联接并且加热片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布袋接触式联接,加热片的电源线设置为与调压器的输出电极联接。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热片设置为玻璃纤维隔热软棉片并且隔热片设置为与第一布袋嵌入式联接,隔热片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加热片接触式联接并且隔热片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布袋接触式联接。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填充体设置为艾绒团状体并且外填充体设置为与第二布袋嵌入式联接。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填充体设置为砭石颗粒集成体并且内填充体设置为与第二布袋嵌入式联接。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布袋、外填充体和内填充体和第一布袋、加热片和隔热片设置为按照附加上垫层的方式分布,第一布袋的中心线、第二布袋的中心线、加热片的中心线和隔热片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外填充体和内填充体设置为按照交错排列分布,内袋部设置为与袋体接触式联接,布条部设置为与带扣联接。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第一布袋中分别设置有盒壳和主填充体,在第二布袋中分别设置有外填充体和内填充体并且在盒壳中设置有加热片,第二布袋设置在盒壳中。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布袋设置为矩形布袋并且第一布袋分别设置为与盒壳和主填充体容纳式联接,位于盒壳上的第一布袋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布袋接触式联接。
2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布袋设置为矩形布袋并且第二布袋设置为与外填充体和内填充体容纳式联接,第二布袋设置为与盒壳嵌入式联接。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片设置为碳纳米加热片并且加热片设置为与盒壳嵌入式联接,加热片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盒壳接触式联接并且加热片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布袋接触式联接,加热片的电源线设置为与调压器的输出电极联接。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盒壳设置为圆形箱状体并且盒壳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主填充体联接,盒壳的底端端面部和顶端敞口部分布设置为与第一布袋联接,主填充体设置为艾绒团状体并且主填充体设置为与第一布袋嵌入式联接,主填充体设置为与盒壳环绕式联接。
2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外填充体设置为艾绒团状体,内填充体设置为泗滨砭石颗粒集成体。
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艾绒中药内胆为艾绒(或配以养生中药),从而发挥
更佳保健功效;优质布艺外套舒适透气、可拆洗,绿色环保;温控开关,可根据个人需要随时随地设定具体温度,更加安全高效,集文化与科技、传承与创新、经典与时尚、保健与养生于一体,通过优质艾绒、纯正泗滨砭石、碳纳米加热片的有机结合,创新实现灸、砭、药、摩的能量叠加,温灸的温和热力加艾绒、砭石、碳纳米的三重远红外功效,可以更加有效地刺激相应穴位和经络,具有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等调理功效。通过温控器的设置,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设定适宜温度,提升个人体验和安全度,使用于家庭、单位等各种居家办公场所,适宜多种人群,具有较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29.在本技术方案中,艾绒团状体是指艾绒与或黄芪和党参,或黄芪、桂枝、杜仲、附子和干姜,或熟地、元参和知母,或苍术、半夏、白芷、陈皮和白芥子,或龙胆草、黄柏和苍术,或丹参、红花、赤芍和丹皮,或郁金、香附、玫瑰花、木香和乌药,或黄芪、白术和防风的集合物。
30.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单向加热发射面的底袋部件、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3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35.图4为图3的俯视图,
36.第一布袋

1、第二布袋

2、加热片

3、隔热片

4、外填充体

5、内填充体

6、袋体

11、带扣

12、布片部

21、外袋部

22、内袋部

23、布条部

24、盒壳

7、主填充体

8。
具体实施方式
37.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第一布袋1、第二布袋2、加热片3、隔热片4、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并且在第一布袋1中分别设置有加热片3和隔热片4,在第二布袋2中分别设置有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并且第二布袋2设置在第一布袋1上。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布袋1设置为袋体11和带扣12并且袋体11的上端端面周边部设置为与带扣12联接,袋体11的上端端面部和带扣1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布袋2联接并且袋体11分别设置为与加热片3和隔热片4容纳式联接,袋体11设置为矩形布袋并且带扣12设置为矩形布条,带扣12的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袋体11联接并且带扣12设置为沿袋体1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44.通过第一布袋1,形成了对第二布袋2、加热片3和隔热片4的支撑连接点,由袋体11和带扣12,实现了与第二布袋2的连接,由袋体11,实现了与加热片3的连接,实现了与隔热片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加热片3和隔热片4进行容纳固定的部件。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布袋2设置为包含有布片部21、外袋部22、内袋部23和布条部24并且布片部21的周边部设置为与布条部24联接,布片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袋部22联接并且布片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袋部23联接,外袋部22和布片部21设置为与外填充体5容纳式联接并且内袋部23和布片部21设置为与内填充体6容纳式联接,布条部24和内袋部2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联接并且布片部21设置为矩形布片,外袋部22和内袋部23分别设置为矩形布片并且外袋部22的周边部和内袋部23的周边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布片部21联接,布条部24设置为矩形布条并且布条部24的内端头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布片部21联接,布条部24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联接并且外袋部22、内袋部23、布条部24设置为沿布片部2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46.通过第二布袋2,形成了对第一布袋1、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的支撑连接点,由布片部21和布条部24,实现了与第一布袋1的连接,由布片部21和外袋部22,实现了与外填充体5的连接,由布片部21和内袋部23,实现了与内填充体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进行容纳固定的部件。
47.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片3设置为碳纳米加热片并且加热片3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嵌入式联接,加热片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隔热片4接触式联接并且加热片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接触式联接,加热片3的电源线设置为与调压器的输出电极联接。
48.通过加热片3,形成了对第一布袋1和隔热片4的支撑连接点,由加热片3,实现了与第一布袋1的连接,实现了与隔热片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进行加热的部件。
49.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片4设置为玻璃纤维隔热软棉片并且隔热片4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嵌入式联接,隔热片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加热片3接触式联接并且隔热片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接触式联接。
50.通过隔热片4,形成了对第一布袋1和加热片3的支撑连接点,由隔热片4,实现了与第一布袋1的连接,实现了与加热片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加热片3与外界进行隔离的部件。
51.在本实施例中,外填充体5设置为艾绒团状体并且外填充体5设置为与第二布袋2嵌入式联接。
52.通过外填充体5,形成了对第二布袋2的支撑连接点,由外填充体5,实现了与第二布袋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人体进行保健的部件。
53.在本实施例中,内填充体6设置为砭石颗粒集成体并且内填充体6设置为与第二布袋2嵌入式联接。
54.通过内填充体6,形成了对第二布袋2的支撑连接点,由内填充体6,实现了与第二布袋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人体进行保健和对外填充体5进行加热的部件。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布袋2、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和第一布袋1、加热片3和隔热片4设置为按照附加上垫层的方式分布,第一布袋1的中心线、第二布袋2的中心线、加热片3的中心线和隔热片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设置为按照交错排列分布,内袋部23设置为与袋体11接触式联接,布条部24设置为与带扣12联接。
56.在外袋部22和布片部21装入外填充体5,在内袋部23和布片部21装入内填充体6,把第二布袋2放到袋体11上,使外填充体5位于上端端面,人体座在外袋部22上,把与加热片3连接的调压器与电源接通,使加热片3处于工作状态,由隔热片4把加热片3与外界隔离支撑,由加热片3产生的热量对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进行加热,使外填充体5释放中药成分,使内填充体6处于热状态并且对人体进行刺激增加微循环,当加热片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内填充体6继续释放热量,对外填充体5继续进行加热。
5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第一布袋1、第二布袋2、加热片3、外填充体5、内填充体6、盒壳7和主填充体8并且在第一布袋1中分别设置有盒壳7和主填充体8,在第二布袋2中分别设置有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并且在盒壳7中设置有加热片3,第二布袋2设置在盒壳7中。
5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布袋1设置为矩形布袋并且第一布袋1分别设置为与盒壳7和主填充体8容纳式联接,位于盒壳7上的第一布袋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布袋2接触式联接。
59.通过第一布袋1,形成了对第二布袋2、盒壳7和主填充体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布袋1,实现了与第二布袋2的连接,实现了与盒壳7的连接,实现了与主填充体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盒壳7和主填充体8进行容纳固定的部件。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布袋2设置为矩形布袋并且第二布袋2设置为与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容纳式联接,第二布袋2设置为与盒壳7嵌入式联接。
61.通过第二布袋2,形成了对外填充体5、内填充体6和盒壳7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布袋2,实现了与外填充体5的连接,实现了与内填充体6的连接,实现了与盒壳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外填充体5进行容纳固定的部件。
62.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片3设置为碳纳米加热片并且加热片3设置为与盒壳7嵌入式联接,加热片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盒壳7接触式联接并且加热片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接触式联接,加热片3的电源线设置为与调压器的输出电极联接。
63.通过加热片3,形成了对第一布袋1和盒壳7的支撑连接点,由加热片3,实现了与第一布袋1的连接,实现了与盒壳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进行加热的部件。
64.在本实施例中,盒壳7设置为圆形箱状体并且盒壳7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主填充体8联接,盒壳7的底端端面部和顶端敞口部分布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联接并且盒壳7设置为与加热片3容纳式联接。
65.通过盒壳7,形成了对第一布袋1、加热片3和主填充体8的支撑连接点,由盒壳7,实现了与第一布袋1的连接,实现了与加热片3的连接,实现了与主填充体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加热片3的支撑载体。
66.在本实施例中,主填充体8设置为艾绒团状体并且主填充体8设置为与第一布袋1嵌入式联接,主填充体8设置为与盒壳7环绕式联接。
67.通过主填充体8,形成了对第一布袋1和盒壳7的支撑连接点,由主填充体8,实现了与第一布袋1的连接,实现了与盒壳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布袋1进行填充的部件。
68.在第二布袋2中装入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把第二布袋2放到位于盒壳7敞口部的袋体11上,人体座在第一布袋1上,把与加热片3连接的调压器与电源接通,使加热片3处于工作状态,由加热片3产生的热量对外填充体5和内填充体6进行加热,使外填充体5释放中药成分,当手部放到第二布袋2上,使内填充体6处于热状态并且对手部进行刺激增加微循环,当加热片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内填充体6继续释放热量,对外填充体5继续进行加热。
6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与或黄芪和党参,或黄芪、桂枝、杜仲、附子和干姜,或熟地、元参和知母,或苍术、半夏、白芷、陈皮和白芥子,或龙胆草、黄柏和苍术,或丹参、红花、赤芍和丹皮,或郁金、香附、玫瑰花、木香和乌药,或黄芪、白术和防风的团状体,内填充体6设置为泗滨砭石颗粒集成体。
7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一,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黄芪和党参的集合物。
7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二,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黄芪、桂枝、杜仲、附子和干姜的集合物。
7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三,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熟地、元参和知母的集合物。
7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四,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苍术、半夏、白芷、陈皮和白芥子的集合物。
7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五,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龙胆草、黄柏和苍术的集合物。
7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六,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丹参、红花、赤芍和丹皮的集合物。
7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七,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郁金、香附、玫瑰花、木香和乌药的集合物。
7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支持例之八,外填充体5设置为具有艾绒、黄芪、白术和防风的的集合物。
7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形成单向加热发射面的方式把底袋部件、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相互联接。
79.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形成上端端面为加热面的方式把发热部件与底袋部件和顶袋部件联接。
80.在本实施例中,底袋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布袋1或第一布袋1和主填充体8。
81.在本实施例中,顶袋部件设置为第二布袋2和外填充体5。
82.在本实施例中,发热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加热片3和隔热片4或加热片3和盒壳7。
8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顶袋部件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内填充体6。
8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85.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86.1、由于设计了底袋部件、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通过底袋部件,实现对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进行固定,通过顶袋部件,实现了对艾绒和其它中药药物进行固定,通过发热部件,实现了形成单向加热发射面,因此提高了了艾绒的释放中药成分的效果。
87.2、由于设计了加热片3和隔热片4,实现整个端面发热处理。
88.3、由于设计了加热片3和盒壳7,实现局部端面发热处理。
89.4、由于设计了内填充体6,实现了蓄热处理。
90.5、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91.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92.还有其它的与形成单向加热发射面的底袋部件、顶袋部件和发热部件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93.因此在基于附设艾绒的坐垫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作为下垫的底袋部件、用于作为上垫并且容纳有艾绒的顶袋部件、设置在底袋部件上并且用于对顶袋部件进行加热的发热部件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