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1953发布日期:2021-09-08 00:2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再加上社会上售卖的食品不够干净卫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家里料理食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因此各式各样的烹饪器具(如压力煲、电饭煲、空气炸锅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3.现有的烹饪器具大多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面盖组件和煲体组件,很多用户想要观察食物烹饪的过程,但面盖组件和煲体组件材质一般为不可视的材料,因此烹饪器具工作时用户不可观察其内部情况,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多烹饪器具的罩壳采用透明可视的材料,但因为内部各种部件的存在导致能够通过罩壳直接观察到这些内部部件,因此烹饪器具的美观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收水圈和位于所述收水圈下方的罩壳,所述罩壳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罩壳的上部具有朝向所述罩壳的内侧延伸凸出的上定位部,所述上定位部与所述收水圈固连,所述罩壳具有遮视部,所述遮视部位于所述上定位部的外侧,且所述遮视部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上定位部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
7.本技术中的所述可视的锅盖组件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8.所述遮视部与所述罩壳一体成型,且所述遮视部具有面向所述罩壳内侧的遮视面。
9.所述遮视面为斜面,所述上定位部与所述遮视面固连。
10.所述上定位部沿所述遮视面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多个上紧固件,所述上定位部通过所述上紧固件与所述收水圈固连,且所述上紧固件的底面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斜面的底边沿所在的平面。
11.所述锅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罩壳下方的底座,所述罩壳的下部具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具有朝向所述罩壳的内侧延伸凸出的下定位部,所述下定位部与所述底座固连。
12.所述定位件还具有与所述下定位部固连的基体,所述下定位部位于所述基体的内侧并相对于所述基体下沉。
13.所述定位件具有多个所述下定位部,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下紧固件,所述下定位部通过所述下紧固件与所述底座固连,且所述下紧固件的顶面低于所述基体的顶面所在的平面。
14.所述罩壳包括外层壁和内层壁,所述外层壁和所述内层壁之间具有保温腔。
15.所述外层壁的顶端和所述内层壁的顶端互连且封闭,所述外层壁和所述内层壁的底端敞口,所述定位件分别与所述外层壁和所述内层壁密封连接以封闭所述保温腔。
16.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内胆以及用于加热所述内胆的加热单元,所述内胆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内胆的下方。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8.1.通过将烹饪器具的罩壳设置为透明可视化的结构,使得烹饪器具内部透明可视,满足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想要观察内部的需求,愉悦了用户体验,通过在罩壳上部设置朝向所述罩壳内侧延伸凸出的上定位部,且所述上定位部与所述收水圈固连,实现了罩壳与收水圈的固定连接,使得收水圈和罩壳的稳定性得以提高,进而提高了整机整体的稳定性,同时罩壳设置有遮视部,遮视部位于所述上定位部的外侧,且所述遮视部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上定位部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从水平方向看,上定位部被遮视部挡住,而竖直方向上,上定位部又被收水圈挡住,使得上定位部不会直接暴露在用户的视线中,提升了用户体验。
19.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所述遮视部与所述罩壳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形式,而非相对独立,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省去了繁琐的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减少了装配遮视部与罩壳的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所述遮视部具有面向所述罩壳内侧的遮视面,使得遮视部的遮视面积得以扩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可能观察到内部部件的可能性。
20.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遮视面设置为斜面,进一步加大遮视面积,且当罩壳采用塑料材质时,注塑成型的过程中斜面的存在方便了罩壳的拔模,也方便在遮视面上做磨砂、晒纹或者喷涂遮光材料的处理,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2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罩壳上设置多个上定位部,且上定位部通过上紧固件与所述收水圈固定连接,增强了罩壳与收水圈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同时所述上紧固件的底面所在的平面是高于所述斜面的底边沿所在的平面的,使得用户不易观察到这些上紧固件,进一步保证了整机的美观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2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底座设置在所述罩壳的下方,使得底座位于所述罩壳可视区域的下方,避免因为底座位于所述可视区域而导致用户不能观察到烹饪器具的内部情况,同时通过在罩壳的下部设置定位件,且所述定位件具有朝向所述罩壳的内侧延伸的下定位部,所述下定位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不仅实现了收水圈、罩壳、底座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收水圈和罩壳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保证了整机的稳定性,而且下定位部是位于定位件的内侧,实现了下定位部的隐藏,使得下定位部与底座的安装也得以隐藏,保证了整机的美观性。
2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件还具有与所述下定位部固连的基体,通过将所述下定位部设置成位于所述基体的内侧并相对于所述基体下沉,使得下定位部所在的平面相对于定位件的基体所在的平面更向下,因此用户更不易看到下定位部等部件,进一步提升了定位部的隐藏效果。
24.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多个下定位部,且定位部通过下紧
固件与底座固定连接,实现了罩壳与底座的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罩壳的稳定性,同时下紧固件的顶面是低于所述基体的顶面所在的平面,使得紧固件得以隐藏,用户不会轻易观察到紧固件等部件,提升了用户体验。
25.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罩壳设置为双层结构以及保温腔的设置有助于实现隔热,一方面减少了烹饪过程中热量的散失,保证了热效率,提高了食物成熟的速度,降低了能耗,另一方面降低了外层壁的温升,实现了隔热,避免烹饪过程中外层壁由于温度较高,用户碰触到外层壁时有不好的体验。
26.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层壁的顶端和所述内层壁的顶端互连且封闭,所述外层壁和所述内层壁的底端敞口,通过将定位件设置为分别与所述外层壁和所述内层壁密封连接,不仅实现了罩壳与底座的定位,使得罩壳与底座更加容易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保证了罩壳的稳定性,同时还实现了保温腔的密封,使得保温腔的保温效果更好,降低热量的散失,进一步提高烹饪效率。
27.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内胆以及用于加热所述内胆的加热单元,所述内胆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内胆的下方,通过将内胆也设置为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满足了用户可视化的需求,保证用户可以观察到烹饪器具烹饪食物的过程。
附图说明
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整机爆炸图;
30.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整机剖视图;
31.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的罩壳的立体图;
32.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与所述定位件的爆炸图;
33.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局部放大图。
34.其中,
35.1罩壳、11外层壁、12内层壁、13保温腔、14上定位部、15遮视部、151遮视面、16上紧固件;
36.2底座、21安装部、22下紧固件;
37.3定位件、31下定位部;
38.4收水圈;
39.5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42.如图1

5所示,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收水圈4和位于所述收水圈4下方的罩壳1,所述罩壳1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罩壳1的上部具有朝向所述罩壳1的内侧延伸凸出的上定位部14,所述上定位部14与所述收水圈4固连,所述罩壳1具有遮视部15,所述遮视部15位于所述上定位部14的外侧,且所述遮视部15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上定位部14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
43.当用户需要对食物进行烹饪时,将食物放置在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烹饪器具运行过程中,很多用户想了解食物烹饪的过程,因此,本技术通过将烹饪器具的罩壳1设置为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使得烹饪器具内部透明可视,满足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想要观察内部的需求,愉悦了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罩壳1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玻璃或pc塑料等材质,但由于罩壳1设置为透明结构,烹饪器具内部的部件特别是罩壳1内侧的安装件等结构同样也能够看到,本技术通过在罩壳1上部设置朝向所述罩壳内侧延伸凸出的上定位部14,且所述上定位部14与所述收水圈4固连,实现了罩壳1与收水圈4的固定连接,使得收水圈4和罩壳1的稳定性得以提高,进而提高了整机整体的稳定性,本技术对罩壳1和收水圈4固定连接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螺纹连接、铆接、卡接等,同时罩壳1设置有遮视部15,遮视部15位于所述上定位部14的外侧,且所述遮视部15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上定位部14在罩壳竖直外表面上的投影,从水平方向看,上定位部被遮视部挡住,而竖直方向上,上定位部又被收水圈挡住,用户在观察烹饪器具内食物烹饪的过程中,上定位部14不会直接暴露在用户的视线中,保证了烹饪器具的美观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4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遮视部15的结构不做具体要求,其可以为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45.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遮视部15为一独立的结构,所述遮视部15与罩壳1固定连接,且对罩壳1和遮视部15固定连接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螺纹连接、铆接、卡接等。
46.实施方式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遮视部15与所述罩壳1一体成型,而非相互独立,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省去了繁琐的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减少了装配遮视部15与罩壳1的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遮视部15具有面向所述罩壳1内侧的遮视面151,使得遮视部15的遮视面积得以扩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可能观察到内部部件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遮视面151是如何形成的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成型出的磨砂面、纹理面等,也可以是在加工完成后喷涂相应的遮光材料等。
47.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通过将遮视面151设置为斜面,进一步加大遮视了面积,且当罩壳1采用塑料材质时,注塑成型的过程中斜面的存在方便了罩壳1的拔模,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遮视面151的倾斜方向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朝向锅体的内部向上倾斜,也可以是朝向锅体的内部向下倾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如图2、图3所示,遮视面151的倾斜方向是朝向锅体的内部向下倾斜的,通过将遮视面151如此设置,一方面可加大收水圈4与罩壳1顶部沿水平方向的接触面积,保证装配后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可方便收水圈4的加工制造。
49.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通过在罩壳上设置多个上定位部14,且上定位部14通过上紧固件16与所述收水圈4固定连接,增强了罩壳1与收水圈4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上定位部1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如图2所示,上定位部14沿所述遮视面151的周圈设置有多个,且每个上定位部14开有通孔,收水圈4设置有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的螺纹孔,上紧固件16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以实现罩壳1与收水圈4固连,同时所述上紧固件16的底面所在的平面是高于所述遮视面151的底边沿所在的平面的,因此遮视面151对上紧固件16也起到了一定的遮挡作用,使得用户不易观察到这些上紧固件16,进一步保证了整机的美观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5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图4所示,所述锅体还包括为与所述罩壳1下方的底座2,通过将底座2设置在所述罩壳1的下方,使得底座2位于所述罩壳1可视区域的下方,避免因为底座2位于所述可视区域而导致用户不能观察到烹饪器具的内部情况,同时通过在罩壳1的下部设置定位件3,且所述定位件3具有朝向所述罩壳1的内侧延伸的下定位部31,所述下定位部31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不仅实现了收水圈4、罩壳1、底座2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收水圈4和罩壳1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保证了整机的稳定性,而且下定位部31是位于定位件3的内侧,实现了下定位部31的隐藏,使得下定位部31与底座2的安装也得以隐藏,保证了整机的美观性本技术对定位件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和罩壳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和罩壳1固定连接的另一个独立的结构。
51.进一步的,如5图所示,所述定位件还具有与所述下定位部31固连的基体,通过将所述下定位部31设置成位于所述基体的内侧并相对于所述基体下沉,使得下定位部3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定位件3的基体所在的平面更向下,用户在俯视烹饪器具时,由于下定位件3的基体的遮挡,使得用户不易看到下定位部31等部件,进一步提升了定位部31的隐藏效果,同时下定位部31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由于所述下定位部31相对于所述基体下沉,所以整个底座2也会相应的下沉,使得用户更不易观察到位于底座2上的部件,进一步保证了整机的美观性。
52.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件具有多个所述下定位部31,本技术对下定位部31的结构以及下定位部31与所述底座2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如图4所示,下定位部31上开有通孔,底座2设置有与所述下定位部31位置对应的安装部21,且安装部21是自所述底座2的底部向上延伸的空心柱体,在安装部21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的沉孔,因为底座2上设置有加热单元5,因此在烹饪器具工作时,底座2升温是比较明显的,如此设置,使得下定位部31与底座2接触的面积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两者之间热量的传导,降低了热量的散失,提高烹饪效率,同时降低了罩壳1的温升,避免因为罩壳1温度过高导致用户在碰触到罩壳1时带来不好的体验,且安装部21是空心柱体,从而降低了底座2的重量,便于用户挪动烹饪器具,同时下紧固件22的顶面是低于所述基体的顶面所在的平面,使得下紧固件22得以隐藏,用户不会轻易观察到下紧固件22等部件,提升了用户体验。
53.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内的热量可能会传导到罩壳1上,如若罩壳罩壳温度上升的很高,则用户在碰触罩壳时,可能会因为温度较高而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因此,本技术通过将罩壳1设置为双层结构且外层壁11和内层壁12之间形成保
温腔13,使得热量在传导到内层壁12后,再通过内层壁12传导到保温腔13内,保温腔13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使得传导到外层壁11的热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外层壁11的温升,同时减少了烹饪过程中热量的散失,保证了热效率,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烹饪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5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罩壳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外层壁11的顶端和所述内层壁12的顶端互连且封闭,所述外层壁11和所述内层壁12的底端敞口,通过将定位件3设置为分别与所述外层壁11和所述内层壁12密封连接,不仅实现了罩壳1与底座61的定位,使得罩壳1与底座2更加容易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保证了罩壳1的稳定性,同时还实现了保温腔的密封,使得保温腔13的保温效果更好,降低热量的散失,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率,同时,本技术对定位件3的具体结构和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该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如图2、图5所示,所述定位件3的上平面与罩壳1的内层壁12底壁紧贴,定位件3的外侧与罩壳1的外层壁11内壁接触,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密封更加牢靠,且外层壁11不会对定位件3施加向下的压力,避免了罩壳长时间压迫定位件3使其损坏,提高了定位件3的使用寿命。
5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内胆以及用于加热所述内胆的加热单元5,所述内胆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加热单元5位于所述内胆的下方,通过将内胆也设置为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满足了用户可视化的需求,保证用户可以观察到烹饪器具烹饪食物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内胆不做具体限定,内胆可设置为固定在烹饪器具内也可是可取放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内胆可取放的设置在烹饪器具内,方便用户将内胆取出进行清洗。
56.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5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