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947发布日期:2021-11-15 23:2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防火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


背景技术:

2.避难间一般设置在楼层较高的居民住宅中,且一般采用木质门板结构,当发生火灾时,居民可进入避难间进行躲避,因发生火灾时温度较高,木质门板会产生一定的受热膨胀,导致防火门膨胀变形开裂,密闭性下降,不能有效的隔绝烟雾。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防火门的结构强度与密闭性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增加防火门的结构强度与密闭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包括两个竖梁与两个横梁,两个所述竖梁呈间隔设置且互相平行,两个所述横梁也呈间隔设置且互相平行,且两个所述横梁均设置在两个竖梁之间,两个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中隔梁,所述中隔梁均与两个横梁呈平行设置;所述中隔梁的两侧均设置有防火门芯板,且在防火门芯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防火门外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中隔梁将安装框分割,有效的增加了安装框的稳定性,防止安装框发生形变,在受热膨胀时两块防火门芯板之间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相比较安装一块防火门芯板结构强度更高,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导致密闭性下降,不能有效的隔绝烟雾的情况出现进而有效的增加了防火门的结构强度与密闭性。
8.可选的,两个所述横梁靠近中隔梁的一侧均设置有缓冲梁,所述缓冲梁由弹性材料制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梁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当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时,缓冲梁可吸收一定的形变,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损坏,增加了防火门的结构稳定性。
10.可选的,每个所述横梁上的缓冲梁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缓冲梁均设置在横梁上,且两个所述缓冲梁之间设置有缓冲缝。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时,缓冲缝减小,进一步吸收防火门受热产生的形变。
12.可选的,两个所述竖梁相互远离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防火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增加了安装框的防火性进而增加防火板的防火性。
14.可选的,两块所述防火板相互远离的侧面上与两个横梁相互远离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防护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板对防火板进行支撑保护,在保证防火门防火
性的同时增加了防火门的结构强度。
16.可选的,所述设置在横梁上的防护板上开设有收缩通孔,所述收缩通孔由横梁上的防护板贯穿至另一横梁上的防护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火门的内部受热膨胀,收缩通孔体积缩小,有效的将防火门的形变吸收,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开裂损坏。
18.可选的,所述中隔梁与两个竖梁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增加了中隔板固设在竖梁上的稳固性。
20.可选的,所述中隔梁靠近两个横梁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定位杆,且防火门芯板上开设有对应的定位通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安装防火门芯板时,使多个定位杆均穿设仅对应的定位通槽内,进行辅助定位,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安装防火门芯板的便利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中隔梁将安装框分割,有效的增加了安装框的稳定性,防止安装框发生形变,在受热膨胀时两块防火门芯板之间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相比较安装一块防火门芯板结构强度更高,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导致密闭性下降,不能有效的隔绝烟雾的情况出现进而有效的增加了防火门的结构强度与密闭性;
24.2.当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时,缓冲梁可吸收一定的形变,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损坏,增加了防火门的结构稳定性;
25.3.收缩通孔可进一步将防火门的形变吸收,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开裂损坏。
附图说明
26.图1是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火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火门内部结构的爆炸视图。
28.图3是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杆与定位杆的位置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框;11、梁横;12、竖梁;13、中隔梁;2、防火门芯板;21、定位通槽;3、防火门外板;4、缓冲梁;5、防火板;6、防护板;7、收缩通孔;8、加强杆;9、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包括两个竖梁12与两个横梁,横梁与竖梁12均呈长方体设置,两个竖梁12呈间隔设置且互相平行,两个横梁均设置在两个竖梁12之间,两个横梁均与两个竖梁12呈垂直设置,且两个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个竖梁12相对的面上靠近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处;两个竖梁12之间还设置有中隔梁13,中隔梁13呈长方体设置,且中隔梁1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竖梁12相对的侧面上,中隔梁13处于两个横梁之间,即中隔梁13将安装框1分隔成两部分,且在两部分内均安装有防火门芯板2,且在防火门芯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防火门外板3。
33.通过中隔梁13将安装框1分割,有效的增加了安装框1的稳定性,防止安装框1发生形变,因防火门的在受热时体积会发生一定的膨胀,在安装框1内设置两块防火门芯板2,在
受热膨胀时两块防火门芯板2之间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相比较安装一块防火门芯板2结构强度更高,进而有效的增加了防火门的结构强度,防止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导致密闭性下降,不能有效的隔绝烟雾。
34.当其中一块防火门芯板2损坏时,可对其进行单独更换,不会影响另一块防火门芯板2使用,有效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35.本技术实施例中防火门芯板2采用珍珠岩板,珍珠岩板具有高耐火性,其耐火度达到1100℃以上,完全满足了防火门的耐火要求,隔热性良好,当发生火灾时,使防火门在起到防火作用的同时起到隔热的作用,且珍珠岩板强度相对高,质量轻,进一步减轻了防火门的整体重量。
36.防火门外板3采用密度板制成,密度板全称为密度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经纤维制备,施加合成树脂,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压制成的板材,其表面光滑平整、材质细密、性能稳定、边缘牢固,而且板材表面的装饰性好,方便工作人员在防火门的表面进行加工,方便下一工序的进行,且密度板可起到一定的防火性,进一步增加了防火门的防火能力。
37.参照图1和图2,两个横梁靠近中隔梁13的一侧均设置有两个缓冲梁4,缓冲梁4呈长方体设置,且缓冲梁4均沿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缓冲梁4相互远离的两端均抵接在对应的竖梁12上,且两个缓冲梁4相互靠近的两端呈间隔设置,即两个缓冲梁4之间形成缓冲缝,缓冲梁4由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白蜡木制成,白蜡木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很好的吸收防火门受热产生的形变,且白蜡木的承重能力较强,有效的增加了防火门的结构强度。
38.当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时,缓冲缝减小,进一步吸收防火门受热产生的形变,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损坏。
39.参照图1和图2,两个竖梁12相互远离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防火板5,防火板5呈长方体设置,本实施例中防火板5采用胶合板制成,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与一定的阻燃性,在进一步增加防火门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了防火门的防火性。
40.参照图1和图2,且在两块防火板5相互远离的侧面上与两个横梁相互远离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防护板6,防护板6呈长方体设置,且防护板6也由密度板制成,在方便下一工序的进行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防火门的防火能力。
41.参照图1和图2,在设置在其中一个横梁上的防护板6远离横梁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收缩通孔7,收缩通孔7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且两个收缩通孔7呈间隔设置,两个收缩通孔7均贯穿整个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防火门的内部受热膨胀,收缩通孔7体积缩小,有效的将防火门的形变吸收,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开裂损坏。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避难间防火门木质门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在安装框1内设置中隔梁13,将安装款分隔成两部分,在增加安装框1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将设置在安装框1内的防火门芯板2分隔,可有效的吸收其受热产生的体积膨胀,防止其开裂,且通过设置缓冲梁4、收缩通孔7进一步优化防开裂效果,进而增加了防火门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防火门受热膨胀变形,导致密闭性下降的情况出现,有效的隔绝烟雾。
43.实施例2
4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中隔梁13与两个竖梁12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8。
45.参照图2和图3,中隔梁13与两个竖梁12形成的四个直角处均设置有加强边,加强杆8呈长方体设置,且加强杆8的一端固设在中隔梁13上,另一端固设在相应的竖梁12上,中隔梁13、竖梁12与加强杆8组成一个三角形,有效的增加了中隔板固设在竖梁12上的稳固性。
46.参照图2和图3,且工作人员先将两个防火门芯板2安装在安装框1内,然后在防火门芯板2、两个竖梁12与中隔梁13上开设安装加强杆8的安装沉槽,然后再将加强杆8安装,时加强杆8与防火门芯板2的表面平齐,防止影响防火门外板3的安装。
47.参照图2和图3,在中隔梁13靠近两个横梁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定位杆9,定位杆9呈长方体设置,且多个定位杆9均与中隔梁13呈垂直设置,多个安装杆均沿中隔梁1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两个防火门芯板2上均开设有多个对应的定位通槽21,当安装防火门芯板2时,使多个定位杆9均穿设仅对应的定位通槽21内,进行辅助定位,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安装防火门芯板2的便利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