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地组件及洗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2348发布日期:2022-09-20 17:1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地组件及洗地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洗地组件及洗地机。


背景技术:

2.洗地机的工况条件一般为湿拖地面,通过抽吸源吸入气液混合物,并通过分离结构将气液进行分离,然后将气流排出。由于是气液混合物,所以洗地机内部较脏,容易滋生细菌,时间一长具有很大的异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解决办法主要是要求用户及时拆下污水桶对污水桶进行清洗以及拆下分离结构对分离结构进行清洗,这样,就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并且,由于仅清洗了污水桶、分离结构,所以异味的消除效果还是较差。
3.本技术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清洗,促使异味降低,同时降低用户的清洗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洗地组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清洗,促使异味降低,同时降低用户的清洗工作量;还提出一种洗地机,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清洗,促使异味降低,同时降低用户的清洗工作量。
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洗地组件,包括湿拖清洁部、气液分离结构和清水桶,湿拖清洁部与气液分离结构之间经第一流道连通连接,气液分离结构与第二流道连通连接,第二流道用于连通洗地机的抽吸源,第一流道设有清洗喷水孔,清洗喷水孔用于独立喷水清洗和/或配合抽吸源抽吸进行喷水清洗。
6.作为改进,至少在第一流道的靠近湿拖清洁部的位置设置清洗喷水孔。
7.作为改进,清洗喷水孔为多个,并围绕第一流道周向设置。
8.作为改进,清水桶与湿拖清洁部之间设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设有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用于将第三流道的水输送给湿拖清洁部,第二分支用于将第三流道的水输送给清洗喷水孔。
9.作为改进,还包括控制阀,该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与第三流道的通断。
10.作为改进,第三流道设有缺水检测传感器,缺水检测传感器用于向洗地机的控制模块提供是否有水的信号。
11.作为改进,第一分支设有第一水泵,第二分支设有第二水泵。
12.作为改进,该洗地组件作为吸尘器的功能组件,并与吸尘器可拆式连接,洗地组件设有与吸尘器可拆式连接的可拆式连接结构和电连接端子,该可拆式连接结构使第二流道与吸尘器之间为可拆式连通连接,并且通过电连接端子与吸尘器的控制模块电连接。
13.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第一流道是气液混合物的最前入口和流过通道,所以在第一流道设有清洗喷水孔,一方面能够对第一流道进行清洗,若是一边喷入水,一边抽吸源进行抽吸,那么清洗第一流道的气液混合物就被抽吸
入污水桶,污水不会往外流出,从而不会弄脏外部环境,同时可以设置较少数量的清洗喷水孔就能够对第一流道进行较好地清洗,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污水桶和分离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清洗,这是因为,在清洗第一流道时形成的气液混合物,随着清洗,第一流道会被洗得越来越干净,那么之后喷水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就比较干净,当该干净的气液混合物在被抽吸源抽入经过污水桶和分离结构时,就会对污水桶和分离结构起到一定程度的清洗作用,清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若是第一流道被清洗干净后,再将污水桶的污水倒掉,然后再向第一流道喷入清水,同时抽吸源进行抽吸,这样就会对污水桶和分离结构起到更好地清洗作用。由前述可知,清洗为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去冲洗。由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清洗,使得细菌滋生的情况减轻,所以促使异味降低。由前述可知,相比现有的用户拆装冲洗,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清洗工作量。总之能够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洗地机,包括抽吸源,抽吸源与所述的洗地组件连接。
15.作为改进,抽吸源采用手持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与洗地组件可拆式连接。
16.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清洗,促使异味降低,同时降低用户的清洗工作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分离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污水桶的上部分(画有分离罩和浮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污水桶的下部分(已拆除分离罩和浮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为去掉图2的上部分的周壁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图4的顶视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2.图6为主要展示离心分离腔内相关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23.图7为主要展示离心分离腔内相关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24.图8为主要展示挡壁的立体示意图。
25.图9为离心分离腔的腔体内部立体示意图。
26.图10为一种洗地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7.图11为图10去掉支架后盖后的立体示意图。
28.图12为洗地组件的剖视图。
29.图13为主要展示分离结构的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14为抽吸源采用手持式吸尘器主机时的立体示意图。
31.图15为主要展示旋风形成采用切向导入口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32.图16为主要展示清水流路的立体示意图。
33.图17为设有清洗喷水孔及相关结构的洗地组件的剖视图。
34.图18为主要展示清洗喷水孔的图1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污水桶、1.1-上部分、1.2-下部分、2-分离罩、3-第一进气管、4-离心分离腔、4.1-汇集室、4.2-单向阀、4.3-切向导向面、5-第二进气管、6-进气端、7-出气端、8-浮动机构、9-顶部、10-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第三流道、13-清洁部、14-支架、15-后盖、16-水泵、17-缺水检测传感器、18-插接管、19-按钮、20-卡接凸起、21-电连接端
子、22-清水桶、23-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4-排气管、25-出气口、26-进气口、27-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8-顶盖、29-挡板、30-导流侧壁、31-出气管、32-旋风器、33-导流通道、34-挡流板、35-导向结构、36-切向导入口、37-插接吸口、38-清洗喷水孔、39-第一分支、40-第二分支、41-第一水泵、42-第二水泵、43-分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它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它技术方案。
37.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8.图11、12、13为未设置清洗喷水孔38及相关结构的洗地组件的示意图,而图16、17、18为设置有清洗喷水孔38及相关结构的洗地组件的示意图,除了清洗喷水孔38及相关结构之外,图11、12、13所示的洗地组件和图16、17、18所示的洗地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有需要的话,可以相互参考,也可以做对比理解。
39.实施例一:
40.实施例一为一种洗地组件,包括湿拖清洁部13和支架14,湿拖清洁部13与支架14连接,湿拖清洁部13与气液分离结构之间经第一流道10连通连接,气液分离结构与支架14连接,支架14设有第二流道11,气液分离结构与第二流道11连通连接,第二流道11用于与抽吸源连通连接。第一流道10设有清洗喷水孔38,清洗喷水孔38用于独立喷水清洗和/或配合抽吸源抽吸进行喷水清洗,本例中,设置程序为既能够独立喷水清洗,又能够配合抽吸源抽吸进行喷水清洗,这样给用户更大的选择权,如果要简化,那么优选为清洗喷水孔38配合抽吸源抽吸进行喷水清洗。
41.如图16、17、18所示,本例为在第一流道10的靠近湿拖清洁部13的位置设置清洗喷水孔38,这样,配合抽吸源抽吸进行喷水清洗,可以实现较少的清洗喷水孔38对整个第一流道10实现较好地清洗。清洗喷水孔38为多个,并围绕第一流道10周向设置,这样能够实现更好和更有效率地清洗。清水桶22与湿拖清洁部13之间设有第三流道12,第三流道12设有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分支和39第二分支40,第一分支39用于将第三流道12的水输送给湿拖清洁部13,第二分支40用于将第三流道12的水输送给清洗喷水孔38,这样,方便布局结构,有利于更好地设置清洗喷水孔38。
42.第三流道12、第一分支39和第二分支40均为输水软管,输水软管进水端与清水桶22连接,第一分支39出水端与位于湿拖清洁13部一侧的出水孔连接,第二分支40出水端与清洗喷水孔38连接。
43.清洗喷水孔38设有四个,并沿第一流道10周向均匀设置。通过分配器43将第二分支40的水流分成四路,每路连接一个清洗喷水孔38,如图16、18所示,图18是剖视图,体现出其中三个清洗喷水孔38。
44.第一流道10本例中采用的主体为伸缩波纹管,若采用内壁光滑的管路,则更有利于气液混合物的流动,不容易藏污纳垢,同时也有利于清洗,因此褶皱的减少有利于清洗和卫生。
45.如图16所示,第一分支39设有第一水泵41,第二分支40设有第二水泵42,这样,可以分开控制,适应湿拖清洁部13、清洗喷水孔38不同的喷水工作要求,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同时,第一水泵41、第二水泵42也作为控制阀,第一水泵41能够单独控制第一分支39的与第三流道12的通断,第二水泵42能够单独控制第二分支40与第三流道12的通断,另外,无需额外设置控制阀,增压控制一体,简化了结构。
46.清洗喷水孔38的喷水角度可以有不同,可以根据第一流道10、水压等进行设计确定。清洗喷水孔38的喷射形状,可以是水柱,也可以是水雾,或者其它形状。
47.如图11、12、13所示,湿拖清洁部13采用滚刷结构,滚刷结构在清理地面时,一方面拖地,另一方面抽吸源通过流道将脏污吸入,地面若有水,则吸入气液混合物,或者湿拖清洁部13是被湿润的湿拖清洁部13,通过刮板挤压湿拖清洁部13,那么在拖地的同时,刮板会挤出污水,那么在抽吸源抽吸时,将吸入气液混合物。
48.为了持续湿润湿拖清洁部13,湿拖清洁部13周向设有注水喷头,注水喷头经第三流道12连接清水桶22,本例中,清水桶22与气液分离结构同轴设置,且位于气液分离结构上侧。
49.输水软管安装有可与水非接触进行检测的缺水检测传感器17,缺水检测传感器17比如电容式检测是否有水流过的传感器,水泵16位于缺水检测传感器17后端,通过缺水检测传感器17检测获得的信号,能够令湿拖清洁部13、抽吸源及时停止工作,或者提示用户缺水、需加水、有水等信息。
50.缺水检测传感器17设于第三流道12,并不是设在清水桶22中,当清水桶22向湿拖清洁部13供水时,一旦第三流道12的缺水检测传感器17所在位置没有水流过,缺水检测传感器17即检测出没有水流过,并产生信号,洗地机的控制模块根据设定的无水时间延迟判断没水并停机,或者或马上判断为没水并停机,利用前述信号,还可以设置洗地机的控制模块向用户进行提醒,提醒手段可以是声光报警等手段,由于是在第三流道12判断是否有水,所以一方面对水的情况判断比较准确,能够尽可能使用清水桶22内的水,也就是说当检测到没水时,清水桶22内的水的基本是没有了,清水桶22内基本不留水,而且检测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在彻底没水前,洗地机的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没水信号及时停机和停止清洗喷水孔38的喷水,这样至少会有两个优点,优点一,在拖地工作时,能够令湿拖清洁部停止工作,此时湿拖清洁部由于还由输水软管中的一点清水供应,湿拖清洁部并不会很脏,因此在及时停下来后,地面不会被弄脏,从而有利于清洁干净,优点二,在清洗时,当没水时,就意味着清洗喷水孔38中的水即将喷完,那么能够及时进行提醒,将清水桶22灌水后再进行清洗,能够提高清洗效率。
51.输水软管、水泵16和缺水检测传感器17主要设置在支架14的后盖15内,一方面便于生产制造,另一方面有利于设计洗地组件的整体外观。
52.湿拖清洁部13转动的电力可以通过自带电池,也可以通过抽吸源供电。
53.气液分离结构和/或第二流道11设有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用于向洗地机的控制模块提供气流湿度信号。
54.气液分离结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分离单元,本例中,气液分离结构包括第一分离单元和第二分离单元两个分离单元。
55.如图1、5所示,在与最后一级的分离单元的出气口25连通的排气管24设有气体湿
度检测传感器23,该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靠近分离单元一侧设置,即靠近气液分离结构的出气口一侧设置,这样,设置在靠近分离单元一侧,能够尽早发现,从而及时令抽吸源停机,更有利于保护抽吸源。
56.排气管24主要用于连接至抽吸源,图1至9中为了示意,仅仅示意排气管24的下端,排气管24的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从而,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可沿着排气管24进行设置。
57.该洗地组件作为吸尘器的功能组件,并与吸尘器可拆式连接,其中,支架14设有与吸尘器可拆式连接的可拆式连接结构,该可拆式连接结构使第二流道11与吸尘器之间为可拆式连通连接。
58.所述的可拆式连接包括插接管18、按钮19、卡接凸起20,如图14所示,将插接管18与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7的插接吸口37插接连接,当插入时,卡接凸起20会被插接吸口37内表面压下,插接管18能够顺利插入插接吸口37中,插接吸口37中设有与卡接凸起20配合的凹陷,当插接管18插接到位时,则卡接凸起20与凹陷配合实现锁止,在不按下按钮19的情况下,插接管18与插接吸口37无法相互分离,按钮19与卡接凸起20连接,当按下按钮19时,则会带动卡接凸起20缩回,从而实现卡接凸起20与凹陷相互分离。前述结构,一方面实现洗地组件与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7的可靠的可拆式连接,另一方面,第二流道11与抽吸源之间实现连通连接,从而将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7作为抽吸源使用。
59.为了实现由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7供电和控制,洗地组件还设有电连接端子21,当插接管18与插接吸口37插接连接,电连接端子21将电连接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7以及控制信号线路,从而一方面给洗地组件用电部分供电,另一方面可通过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7来控制所述用电部分,用电部分比如湿拖清洁部13、水泵16、各传感器等。
60.实施例二:
61.实施例二为一种洗地机,洗地组件与抽吸源可以拆分,且为了更好地适配吸尘器作为抽吸源,气液分离结构设置有多个分离单元,并且设置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从而实现吸尘器作为抽吸源的目的,这样的洗地机,能够更好地进行推广,解决了需要专门配置抽吸源的问题,降低了购买和使用的门槛,具有重要意义。
62.本例中,如图14所示,抽吸源采用手持式吸尘器主机27,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洗地功能。
63.对于所述的气液分离结构,良好的气液分离结构设计,不仅有利于气液分离,而且有利于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检测的有效性、可靠性:
64.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包括污水桶1和分离单元,分离单元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分离单元的气流通道依序连通,各分离单元分离出来的污水排入污水桶1。
65.本例中,采用一个污水桶1的设计,该污水桶1内设有两个分离单元,这样能够实现分离效果好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控制结构的大小,另外,采用一个污水桶1的设计,有利于拆装清理,方便用户使用。当然,还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分离单元,污水桶1也可以不止一个。
66.如图13所示,污水桶1内设有两个分离单元,分别为第一分离单元和第二分离单元,第一分离单元采用分离罩结构,第二分离单元采用离心分离结构;第一分离单元包括上下分布的分离罩2和第一进气管3,第一进气管3用于输入前级气液混合物;本例中,第二分
离单元包括上下分布的离心分离腔4和第二进气管5,第二进气管5的进气端6位于分离罩2的上方,第二进气管5的出气端7位于离心分离腔4,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结构,比如取消第二进气管5,第二分离单元包括离心分离腔4和设于离心分离腔4的进气端6,离心分离腔4位于分离罩2的上方。采用上述第一分离单元和第二分离单元的组合,能够更进一步的优化分离效果,更进一步的控制结构大小。
67.如图2、3、4、13所示,第一分离单元和第二分离单元同轴设置,于本例而言,具体来说,第二分离单元和第一分离单元为沿污水桶1轴线方向上下布局设置,第一分离单元作为前级分离单元,第二分离单元作为后级分离单元。这样,相比前述结构能够更进一步的优化分离效果,能够更进一步的控制结构大小。
68.如图2所示,分离罩2与浮动机构8连接,浮动机构8用于根据污水液位带动分离罩2上下运动,分离罩2的顶部9用于根据污水液位对第二进气管5的进气端6进行封闭/打开,当污水到达一定高度时,则分离罩2的顶部9向上运动到封闭第二进气管5的进气端6的位置,从而避免继续工作导致污水被吸入第二进气管5,进行吸入抽吸源,这样的高度,即定义为污水已满,需要将污水倒掉再进行使用。为了导向分离罩2的运动,分离罩2还连接有导向结构35,该导向结构35与污水桶1内表面导向配合。导向结构35、浮动机构8均可采用多种结构,导向结构35比如导向板,浮动机构8比如浮子结构。
69.如图1、2、3所示,污水桶1包括可拆式连接的上下两部分,分别为上部分1.1和下部分1.2,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于容纳各分离单元,这样,更加方便用户清理污水桶1内部。进一步的,上部分1.1设有后级分离单元,后级分离单元与上部分1.1连接在一起,可随上部分1.1一起从污水桶1拆装,这样,更进一步方便用户清理污水桶1内部以及各分离单元。
70.所述的可拆式连接在本例中采用上部分1.1和下部分1.2之间在连接端部进行旋转卡接,这样的连接结构非常方便。
71.如图1、2、3、13所示,分离罩结构包括进气口26和分离罩2,进气口26过来的气液混合物经第一进气管3的出气端7进入污水桶1,由于分离罩2的阻挡,分离罩2利用其阻挡作用将气液混合物方向转变,本例中为转变向下,那么污水则大多留在污水桶1,而气流则因为抽吸源的抽吸,绕过分离罩2后继续向上,从而实现一定的气液分离。
72.如图4、5、6、7、8、9、13所示,离心分离结构包括进气口26和离心分离腔4,本例中,第二进气管5的进气端6为该进气口26,进气口26过来的气液混合物经第二进气管5的出气端7进入离心分离腔4,离心分离腔4利用气液混合物旋转离心力将气液分离,本例中,为了形成离心旋转,离心分离腔4在第二进气管5的出气端7处设有旋风器32,气液混合物在经过旋风器32进入离心分离腔4中,将形成离心旋转,从而实现离心分离。形成旋风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比如图15所示,离心分离腔4设置切向导入口36,切向导入口36与第二进气管5连通,第二进气管5过来的气液混合物经切向导入口36引导形成旋风。
73.如图9、13所示,离心分离腔4周壁设有汇集室4.1,汇集室4.1设有排液口,汇集室4.1用于汇集污水并通过排液口将污水排入污水桶1,这样,能够实现更好地分离,有利于污水排向污水桶1。更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汇集室4.1设有与旋转周向面相切设计的切向导向面4.3,这样能够使旋风更好地进入汇集室4.1,从而带来更好地分离效果。更进一步的,如图6、7、13所示,离心分离腔4设有出气管31,出气管31与离心分离腔4轴向套接,这样能够利用出气管31形成气流先向上再向下从出气管31流出,有利于将分离出来的污水留在离心
分离腔4,同时使得旋转气流有足够时间分离,而不会直接排出。更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汇集室4.1设有挡流板34,挡流板34的高度高于汇集室4.1的底部,这样,能够对进入汇集室4.1的旋转气流进行一定的阻挡,有利于将污水分离出来,并且留在汇集室4.1。更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汇集室4.1设有挡流板34,本例中设置在汇集室4.1的旋风出口,挡流板34的高度高于汇集室4.1的底部,且离心分离腔4设有出气管31,出气管31与离心分离腔4轴向套接,挡流板34的高度高于出气管31的进气口26,这样,能够对进入汇集室4.1的旋转气流进行一定的阻挡,有利于将污水分离出来,并且留在汇集室4.1,同时,分离出来的污水不容易再进入出气管31,从而保障分离性能。
74.汇集室4.1的排液口设有单向阀4.2,有利于污水桶1内的气流不会通过排污口串入离心分离腔4,另一方面使得离心分离腔4压力高于污水桶1,有利于将污水排向污水桶1。
75.本例中,离心分离腔4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和顶盖28,本体下端连接第二进气管5,顶盖28封闭本体上端开口,即将图6连接上本体、第二进气管5即得图4所示。
76.本例中,仅在最后一级分离单元设置有导流通道33,但不局限于本例。
77.在最后一级分离单元设置有导流通道33的具体结构为:顶盖28上侧还连接有挡板29,挡板29与顶盖28设有导流通道33,挡板29的下表面即挡壁,顶盖28设有通孔作为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的出口为挡壁,挡壁设有导流通道33,所述的出口经导流通道33与排出口连通,排出口连接有排气管24,排气管24内设有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即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位于导流通道33的后侧,该导流通道33用于延长气流的流通距离,对气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防止污水进入,这样,有利于保护抽吸源,另外,缓冲作用还有利于气体湿度检测传感器23发挥检测性能,实现更为有效的检测。导流通道33包括导流侧壁30,本例中,导流侧壁30将导流通道33划分为两个通道,并通过两个出气口25排出气流。
78.水泵16、各传感器、湿拖清洁部13等用电结构采用常规结构,这里不加赘述。
79.在理解本发明时,若有需要,上述结构可参考其它附图一并理解,这里不加赘述。
8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用于举例说明的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