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幕式陈列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2979发布日期:2023-02-18 05:4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幕式陈列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幕式陈列柜。


背景技术:

2.陈列柜由于敞口或经常需要开闭柜门,需要设置风幕式陈列柜以分隔储藏空间和外界环境,保证储藏空间的温度,传统风幕式冷藏陈列柜在风幕出风处使用简单的出风口形式,不能够有效控制风幕出口的风速分布,对外界湿热空气卷吸较多,制冷能耗高。
3.现有的风幕式陈列柜通常在出风处使用复杂的分隔板或遮挡板结构以形成内外两层风幕,并对出风口的内外层风速进行控制,但并没有考虑到气流方向改变的滞后性,气流不会完全按照导流板形状产生相应的流速分布,导致最大风速在靠近出风口中间层的位置,未能有效控制内外气流速度分布,制冷能耗仍然较高,且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尺寸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能耗低、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风幕式陈列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幕式陈列柜,其包括:
6.柜体;
7.风道,设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风道设有出风口、回风口和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于所述风道的外侧壁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设置,所述导流部的起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外。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始点的投影与所述出风口的投影之间的最短距离为3mm-20mm。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始点的投影与所述出风口的投影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3mm-17mm。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外侧壁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为所述起始点,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预挤压气流并形成内层风幕,所述第二导流板用于挤压所述气流并形成外层风幕。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为130
°‑
150
°
,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mm-20mm。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为130
°‑
150
°
,所述风幕式陈列柜还包括均流部,所述均流部设于所述出风口内,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均流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均流部的顶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mm-20mm。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板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均流部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第二连接点至所述第二导流板的
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均流部的顶面之间形成所述最大距离。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均流部的顶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3mm-17mm。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记最大距离为h,记所述起始点与所述风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h/l的比值为1/5-2/5。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内侧壁朝向其外侧壁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为0
°‑7°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外侧壁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0
°‑7°

18.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幕式陈列柜,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发明提供的风幕式陈列柜包括柜体和风道,风道设于柜体内,风道设有出风口、回风口和导流部,导流部设于风道的外侧壁并位于出风口的上方,导流部朝向出风口倾斜设置,导流部的起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外。基于上述结构,导流部可对气流进行挤压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形成由内侧到外侧流速减小的风幕,可大幅度减少对外界湿热空气的卷吸,保证柜体内的温度,从而减少制冷能耗;其次,导流部的起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外意味着导流部的起始点完全位于出风口的上游侧,使得导流部可对气流进行预挤压,克服气流方向的滞后性,使得最大风速的风幕形成在靠近内侧的位置,有效控制内外气流速度分布,大大降低了制冷能耗,并且,相对于增加分隔板分隔出内外层风幕或者增加遮挡板改变气流方向的结构形式而言,本风幕式陈列柜的导流部结构较为简单,且对气流的动量损耗较小,气流变向更为平稳,加工尺寸精度要求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幕式陈列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幕式陈列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部后置的风幕式陈列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柜体;2、风道;21、出风口;22、回风口;23、导流部;231、第一导流板;232、第二导流板;24、外侧壁;25、内侧壁;3、均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
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幕式陈列柜,其包括柜体1和风道2,风道2设于柜体1内,风道2设有出风口21、回风口22和导流部23,导流部23设于风道2的外侧壁24并位于出风口21的上方,导流部23朝向出风口21倾斜设置,导流部23的起始点e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2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外。
28.基于上述结构,导流部23可对气流进行挤压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形成由内侧到外侧流速减小的风幕,可大幅度减少对外界湿热空气的卷吸,保证柜体1内的温度,从而减少制冷能耗;其次,导流部23的起始点e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2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外意味着导流部23的起始点e完全位于出风口21的上游侧,使得导流部23可对气流进行预挤压,克服气流方向的滞后性,使得最大风速的风幕形成在靠近内侧的位置,有效控制内外气流速度分布,对外界湿热空气卷吸更少,大大降低了制冷能耗,并且,相对于增加分隔板分隔出内外层风幕或者增加遮挡板改变气流方向的结构形式而言,本风幕式陈列柜的导流部23结构较为简单,且对气流的动量损耗较小,气流变向更为平稳,加工尺寸精度要求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29.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起始点e的投影与出风口21的投影之间的最短距离m为3mm-20mm。其中,3mm、5mm、10mm、13mm、14mm、15mm、16mm、17mm、20mm为最短距离m的优选值。
30.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起始点e的投影与出风口21的投影之间的最短距离m为13mm-17mm。当最短距离m过小时,预挤压的效果较弱,当最短距离m过大时,也即大于20mm时,会导致外层风幕过小,容易造成中间层的风幕卷吸,减弱了保温的效果。
31.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23包括第一导流板231和第二导流板232,第一导流板231的一端与外侧壁24连接于第一连接点,第一连接点为起始点e,第一导流板23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流板232相连接,第一导流板231用于预挤压气流并形成内层风幕,第二导流板232用于挤压气流并形成外层风幕。如此,大部分气流与第一导流板231碰撞后被挤压至内侧,小部分气流沿着第二导流板232流动至外侧,从而更均匀地控制内外层风幕的流速变化,形成流速渐变的风幕,减少了冷量的损失,进一步优化了保温效果。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导流板231和第二导流板232既可为弧形板,也可为平直板,二者既可为一体成型,也可为分体式结构。
32.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231与外侧壁24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a为130
°‑
150
°
,第二导流板232与出风口21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mm-20mm。如此,通过第一角度a的设置可合理控制流动至内侧的风量,从而使得内层风速更符合各种使用场景中保证柜体1内温度的需求,而第二导流板232与出风口21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的设置可控制流动至外侧的风量,从而使得外侧风幕的风量较小,减少冷量损失。其中,130
°

134
°
、138
°
、142
°
、146
°
和150
°
为第一角度a的优选值;10mm、13mm、15mm、17mm、20mm为最大距离的优选值。
33.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231与外侧壁24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a为130
°‑
150
°
,风幕式陈列柜还包括均流部3,均流部3设于出风口21内,第二导流板232位于均流部3的上方,第二导流板232与均流部3的顶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mm-20mm。均流部3具体可为均流网或均流板。如此,均流部3的设置使得气流的流动更为均匀和平稳,气流从紊流状态变位垂直分流状态,其从出风口21至回风口22的流动扰动更小。
34.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板232的一端与第一导流板231连接于第二连接点f,第二导流板232与均流部3之间的距离自第二连接点f至第二导流板23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第二连接点f与均流部3的顶面之间形成最大距离。基于此,可使得从内层风幕到外层风幕的流速的渐变效果更强,从而使得流速分布更为均匀。
35.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板232与均流部3的顶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3mm-17mm。基于此,最大距离的设置使得冷量损耗的控制较为合理。
36.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记最大距离为h,记起始点e与风道2的内侧壁25之间的距离为l,h/l的比值为1/5-2/5。通过h和l的比值关系可合理调整内外层风量,从而使得制冷能耗更低。
37.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2的内侧壁25朝向其外侧壁24倾斜设置,并与外侧壁24之间形成第二角度b,第二角度b为0
°‑7°
。其中,0
°
、3
°
、5
°
、7
°
为第二角度b的优选值。如此,风道2的内侧壁25可引导气流朝向导流部23流动,也即朝向第一导流板231和第二导流板232流动,从而使得导流部23的导流效果更强。
38.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21所在平面与所述外侧壁24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三角度c,所述第三角度c为0
°‑7°
。其中,0
°
、3
°
、5
°
、7
°
为第三角度c的优选值。如此,出风口21的倾斜设置使得气流的通过更符合其流动轨迹,动量的损失更小。
39.为了更有力的证明本发明提供的风幕式陈列柜相比于现有技术以及导流部23后置的结构拥有更低的制冷能耗,研发人员对三者进行了对比实验,该实验在同样的符合冷藏陈列柜标准试验条件的配置下进行,现有的风幕式陈列柜采用专利号为cn201210538858.4的中国专利中的具有遮挡板的风道结构,另一对比数据为如图3的导流部23起始点e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2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内的结构形式,也即,无预挤压的结构形式实验所得。在三者尺寸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40.检测对象耗电量本发明风幕式陈列柜的日耗电量(kw
·
h/24h)16.23现有的风幕式陈列柜的日耗电量(kw
·
h/24h)19.01无预挤压功能的风幕式陈列柜的日耗电量(kw
·
h/24h)21.09
41.表1
42.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风幕式陈列柜采用了具有预挤压功能的导流部23,日耗电量为16.23kw
·
h/24h,现有的采取了遮挡板的风幕式陈列柜日耗电量为19.01kw
·
h/24h,将本发明的风幕式陈列柜的导流部后置时测得的日耗电量为21.09kw
·
h/24h。
4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在同样的工作状态下,本发明提供的风幕式陈列柜可实现相对最低的制冷能耗,其日均能耗要比现有的充风幕式陈列柜低2.78kw
·
h/24h,比导流部后
置的结构低4.86kw
·
h/24h,优势明显。这足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风幕式陈列柜通过具有预挤压功能的导流部23可使得最大风速的风幕形成在靠近内侧的位置,有效控制内外气流速度分布,大大降低了制冷能耗,且结构较为简单。
44.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幕式陈列柜,其主要由柜体1和风道2构成,风道2设于柜体1内,风道2设有出风口21、回风口和22导流部23,导流部23设于风道2的外侧壁24并位于出风口21的上方,导流部23朝向出风口21倾斜设置,导流部23的起始点e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2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外。现有技术相比,该风幕式陈列柜具有制冷能耗低、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